甚至还牵扯到人命官司!
这类科普还能和医药连上,因有人迷信野道,有病不去找药,反而喝符水治病,致使病情一再加重,药石罔效。
不知多少人因此丢了性命,真真让人心有无奈。
林守源却摇头道:“大人,若是如此,反而不应刊登医药。病情千变万化,药材也因方子而异,不好依书而行,需时刻度量。真有人依此治病害了性命,岂不是坏事!”
话说的在理,现在有的是庸医误人。江无眠要是刊登得不全,岂不是也做那庸医行径,还是换个保守主题为上。
林守源建议道:“依贫道浅见,不若做些国外文章?”
就如现在的真腊朝拜大周,官员清楚真腊情况,可是百姓不清楚,连地方在哪儿都要打个嘀咕,只能囫囵看个热闹。
不若邀请鸿胪寺里人做稿,投了文章上,好好讲解一番,还能追个热点,给书坊报纸增加一份销量。对鸿胪寺人而言,既能增加名气,还能有得一笔不菲的润笔费,双赢的好事儿啊!
当然,要是能用真腊语写一篇文章,他们书坊也不是不能刊印,就是要找人翻译,还要重新刻活字,这事不太好说,还是日后再提。
江无眠豁然开朗,他近来仅关注了两线战事,将还在谈判中的北真腊直接抛之脑后了!
这不就是变相的国际要闻了,要是能行,还能加上突厥、匈奴、天竺等地的消息,让大周百姓开开眼界。
“岭南有诸多商队带来大周之外的消息,下次可向商队打听打听当地特产风俗,饮食文化。若是能有当地书籍,当为上佳!”
他们没有专业的翻译人士,鸿胪寺有啊。只要事先报备建元帝,文稿先让其过目一遍再印刻就好。
讨论完书坊发展,江无眠火速先上折子,事关朝廷要员,他得打个预防针——非是我这兵部勾结鸿胪寺,而是书坊有约稿相关,不要让御史乱给人扣帽子。
第194章 话本
为能省钱,同时也为找个有能力有底气的靠山,江无眠直接将京中书坊的五成利润送给建元帝,剩下五成才是书坊要分的。
当然,这是减去成本运营后的纯利润。
有建元帝做底气,这份报刊的发行量必然能达到一个恐怖数字。皇帝都看,各位大臣少不了吧,内阁六部就算不看都要定几份做做样子不是。
上行下效,皇帝和朝臣都在看,那百姓和茶馆里是不是都会追求这份流行,报上还有教人做饭的篇章,就算百姓不看,各地酒楼热衷美食之人必定要看这个版面。
大周热衷吃食,民以食为天,各个世家也是以自己所珍藏的方子为傲,这说明了一个世家的底蕴。
江无眠相信,冲着方子掏钱买报的大有人在,他只要考虑以何等频率出方子即可。
若是能请几位老饕品评,再将品评文章做成特刊,每过一段时间发行出售,也是一个进项。
上书陈说明白,建元帝大笔一挥直接给了个庄子做本部,还特意给了一个酒楼食肆试水,甚至还赐名了一块牌匾悬挂在本部,上书“京华月报”。
没错,江无眠又改回月报了。
带回的人手不够,暂将框架搭建完毕,能维持月报已是极限,待到日后招到相关人士或者调动岭南人手上京就能考虑半月报纸了。
“最为重要的是,先将印刷机送到京中,或是咱们自己再做新机器,此事需保密进行。”
选定印刷所在,就有人按江无眠出的图纸改造庄子,除了建元帝的牌匾和庄子外墙没换以外,内里已是大变模样。
岭南书坊占地极为广阔,建元帝不想京中书坊落下面子,就在京郊地区批了一大块地盘,庄子不过是前面一点,后面还有大片贫瘠土地。这儿没什么产出,只是位置不错才列入皇庄。
江无眠与庄上总管太监林清交接一下,此后这地方就是书坊所在。
林清是听过江无眠事迹的,这般杀伐果断,令万千人马折戟沉沙的人物,在京郊庄子一圈里赫赫有名。
——不少庄子欺上瞒下,饱了管事钱囊,饿了主家肚子。
林清这儿因没什么产出,土地一向贫瘠,用上粮种肥料工具也只能赶上下等田地产出,实在是没什么贪的。年年见了皇帝实话实说,最多是会用赐下的金银开个小灶混个油水。
庄子上雇佣的佃农有限,多半是不受重视的小太监在庄子里干活。
做了书坊后,这些人被张榕指挥去干活,林清也跟在蒋秋身侧学习做账。总之,一个劳力都不放过。
江无眠从岭南书坊盈利中拨出部分用以建设书坊,书坊建设、纸张采买、匠人雇佣以及润笔费都囊括在内。
算完开支,众人一致同意从岭南运送一批机器上京。
银子不经花,就算是皇帝投钱也没多少余钱投入新机器建造中,能省则省,用点旧机器怎么了?
花钱地方太多,蒋秋拨弄得算盘珠子都要起火,林清看的手脚发软,日后……日后咱家莫非也要有此功底!?
“咱家这儿还有一批人能用,若是不嫌弃,可否一试?”林清看着为花钱雇人苦恼的蒋秋,出言建议道。
他所说的这群人倒不是其他,而是和他一样,宫中出身的太监宫女,有的年纪大了出宫奉养,有的是宫中经营的人脉,有的是年岁到了还家的。
人不算多,可架不住人会经营,能牵线的人脉较多。
蒋秋面无表情但眼睛倒映出光,简直像是抓到猎物的草原狼,他郑重地道:“林主事尽管说来,只是书坊所需人才,俸禄不成问题!”
这厢找人牵线极快,另一方面搭建书坊的速度也不慢。
一回生二回熟,有岭南经验打底,京中印刷坊极快落地,人手也大多齐整。与此同时,早前接到江无眠来信的岭南也已动身入京。
自叶领队接管后,偌大书坊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处理各项事务越发游刃有余。
接到江无眠来信,第一时间安排上京船只,又托付南康卫所,将机器隐秘送到船只上,另请人护镖北上。
随行的还有雕刻活字的师傅、操作机器的熟练手、了解整个报纸刊印的主事等人。
其中大部分人是有意在京中安家置产的,少部分才是过去帮忙的。
要知道那可是京城,天子脚下!不少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县城,见不到京城模样,谁敢想象有一天他们能乘船走出府县,走出道省,走出南方,北上去往京城?
甚至他们住下的地方是天子御赐庄子,未来将在京城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光是想上一想,就令人心神振奋,恨不得飞奔到京中!
满船的人怀抱着忐忑期望的心情抵达京中,还未见识到京师繁华时,就被人一路护送到京郊地区。张榕负责安置这些人,带人到了印刷坊里,除了墙面刷的不是岭南特有砂浆外,其余地方和书坊内一模一样。
众人情绪一阵复杂,只觉自己绕了一圈又回到岭南书坊,就是坊内空荡荡的,没有用惯的油墨纸张活字和机器。
张榕安排人休息两日,自行带人去检查拆卸下来的印刷机零件。带人将东西卸在书坊内,此日后就热火朝天得开工。
组装机器、雕刻活字、备好油墨纸张、清点人手、分配任务……一向做惯的事儿,过了半个上午就变得井井有条。
不过七日时间,书坊已然变作岭南模样,不过是细节处尚未安置好,大体上已能开展工作。
开印之前,张榕还组织了一场动员,接着是开印大周律法。
意在告知众人,书坊从来遵纪守法,绝不做任何违背法纪之事。
紧接着是印刷《京华月报》,稿件内容建元帝已是看过一遍,见了内容,还问过江无眠为何不如岭南一般品评时事政论,做科举文章。
江无眠从功能重合分薄利润的角度解释一通,又指着上面的北真腊介绍版面说:“北真腊入京求援,也算政事之列,事关两国互市,影响两地民生,如何算不得时事政论?”
说它是政论,也算政事。只是当前大周和匈奴突厥关系紧张,朝臣眼光多半放在北地,南地之事少不得懈怠。
报纸在此刻发行,许是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银钱入账。
这便要等发行之后再行验证了。
印刷机器启动,印刷坊内霎时化作另外一番模样。机器运行的声音轰隆作响,添油墨换纸张换活字的声音混作一团,乱中有序的场景在坊内上演。
顾及这是初次在京中发行新报,首刊印刷量还是求稳为上,故而这一报数量不多。
首刊和其他不同,开篇不是之前商定的内容,而是江无眠请建元帝写的开篇,为此还特意刻印了一批精致活字,待到印刷完后这些都会送给建元帝,作为他写开篇的纪念品——
五成利润都归建元帝所有,其他的赠品全是聊表心意罢了。
建元帝看的也是这份心意,又夸赞几句江无眠忠义,这份报纸就在秋闱之前印刷出来了。
在刻印报纸的同时,江无眠还让酒楼按报纸上的内容准备好特色菜,待到报纸出来此日,就能启动宣传。
另外再请几位老饕写写文章,品评一番,一定要正反两面都有,若是有人在此基础上开创新做法,更是要争取发表出来。
润笔费不成问题,要的就是声势浩大。
美食板块下一版是北真腊情况,从美食入手,讲述当地民俗风情,进而讲解本次北真腊上京情况以及两地开互市后东西两市能增加的一些新奇产物。
譬如香料会增加供给,来自北真腊的象牙制品许是要增多,还会考虑出现部分北真腊的服饰和首饰等。
有意向的商队可以从中窥见未来与北真腊之间的商路会稳定,继而大胆入行。
江无眠还想再出一份专题报纸——小说报,因《京华月报》上多半是和民生政事相关,和这等小说娱乐不是很相关。
而且江无眠也不是很看得上当前的话本戏剧,多半是穷苦书生上京赶考,路途过半宿在荒郊野外遇见妖狐野鬼抱得美人归的老剧情,不然就是换作大家小姐非君不嫁。
甚至还掺杂了部分不得过审的剧情,用词堪比禁书。
从情节来看,没什么新意,说家国大义写儿女情长,话本里通通没见到,反而详写夜宿荒野一夜风流。
江无眠见状,执笔写了《一梦黄粱》大纲,同样是上京赶考夜宿荒野,这位举人非但没有遇见倾心之人,反而是妖魔鬼怪势要吞了书生文气,后凭诗词歌赋策论文章斩妖除魔,还天下太平,得见天子赏识,做了宰执。
林守源见此,面色古怪,那一路妖魔鬼怪是不是贪婪商贾、朋比为奸的韩党、叛国的顾家父子、暗中官商勾结出卖大周的王家等人?
缘何?
只看那做的文章诗词,无一不是江无眠真情实感所写,各种暗讽隐喻,还有部分抄家细节都能和斩妖除魔对上,说不是他们大人所做,谁信!
江无眠淡淡道:“不过是个叫人向善忠君的话本而已。”
只是部分取材自现实,又经过加工才改成现在模样。
江无眠还想写成单元剧的形式,日后有了新事儿都往里面编造。
“先取第一个故事做成随报刊赠送的话本册子,若是反响好了,再单独做报。”
安排下去,话本很快出炉,就等报纸发售时一同送出!
第195章 发行
话本并非江无眠本人捉刀,是林师爷得了大纲,亲自找了熟手书生洪问。待人看罢,洪问本人的脸色也是奇怪异常。
洪问出身岭南,本身经过两次大动荡,当时江无眠在岭南做的事情他是一清二楚,这第一案不就是讲的那日如何清查下命清洗韶远的事儿吗?!
也就是他经历过才能认出上面熟悉痕迹,不然看着这道人三擒贪欲硕鼠精,大多只会想到这是志怪小说而已。
洪问小声道:“这能下笔?”
故事是好故事,有林守源改了一番道家典故,可以说是更加具有文学性,故事情节真实,读来跌宕起伏,关键处更是格外揪心,恨不得亲身上阵擒杀那祸害粮食的硕鼠精。
林师爷高深莫测地点点头,这有什么不能下笔的,不过是个志怪小说而已,也就是熟悉当年内幕的人能从中看出一丝影子来。
洪问得了允许,带着决心回到编辑坊,提笔就写上了江无眠大纲中提到的“真真假假合一作谈”,意思是细节处要写的真,但又要写的假,假托妖魔鬼怪之口写就人间三千事,还要写的通俗易懂,不能诘屈聱牙卖弄文笔。
有此目标,加之江无眠给了参考事件,又有林师爷作为补充,这灵感如滚滚流水源源不绝。
——就是写的太有书生气息,江无眠见了后又让他夸张了写,写“硕鼠食粮三千里,无一可活”,起承转合要有话本或者折子戏那种味道,总之,怎么夸张怎么来。
日后要是有更夸张的事情怎么写?那就再夸张到整个王朝呗。
他当年看的小说男女主谈恋爱可是动不动就让三界众生陪葬,放在这故事里,因“硕鼠精”丧命的少说也有三百户之多,这还真没夸张多少。
洪问本人更是当年的受害者之一,他家田地被那商户勾结县令低价买了过去,逼得人卖儿鬻女方才成活。
若非江无眠出手相救,查明冤情,还地于民,他们一家哪儿能过上这等好日子,自己兜里有银钱,还能随大人上京!
读书人科举不就是盼着能有一天出将入相,经治天下吗?
这第一步起码得站在皇帝面前不是?
如今他正在天子脚下,只差科举取士,走上仕途了!
怀揣着不知从何而来的雄心壮志,洪问闭关三日写就小说,江无眠看过后拍板决定发行,不过整个故事太长,看过后分为上下两册,分别随首刊和下一期出售。
要是上册反响好,下册可多印一些,还能印刻一些典藏版白金版送点周边之类。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白露吉日,《京华月报》首刊在京中发行!
“主事,首刊一万,只有前一千人有册子赠送,这……”是不是太少了点?
林清恋恋不舍放下话本,上册话本中写的硕鼠精太过张狂,让人想冲进去梆梆给上两拳。
这硕鼠精被刚下山的道人打了一遭暗恨再心,正要去报复山上道人琢磨一番,山上道人也准备好了陷阱,只叫那硕鼠精有来无回!
然后没了。现在只写了两方准备,待到下册开头才有道士二战硕鼠精。
134/179 首页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