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人,还在长身体,东西汰换率高。
鞋子在楼下鞋柜里,衣服估计大部分穿不下的都扔了,剩下就几件大衣、羽绒服,在衣柜里挂好就完了。
小乐乐的塑料小人不少,但是展示柜还没买,干脆先都收拾在箱子里,免得摆出来全落灰。
楼下简惠春看到他们下来,问:“你中学那些书和练习册什么的还要吗?”那些倒是真不少。
宁乐意吃惊:“那些没卖掉?”
简惠春比他更吃惊:“能卖?欣欣的书啊卷子啊,不是都没卖嘛。”
学神的当然不能卖,学渣的留着无用。
宁乐意想到妹妹,小声跟姜易云说:“我得留一部分钱出来,将来给欣欣买地。”
姜易云当然知道宁欣:“要买现在就买吧。我留意着合适的,现在买地便宜,政策也宽松。爸不是也喜欢种点东西嘛。”
两个人小声商量着,这也要买那也要添置,一时间感觉一个小目标压根不够花。
宁乐意盘算了一下:“我再努努力,多赚点。”
关于有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真是个好问题。
他突然想到什么,叮嘱姜易云:“你别嘴快。我们现在可不比当年那时候。”
当年两个人确定关系在一起,都是三十多岁了。
彼时两个人功成名就,经济大权在握,手上资源充足,家里人就算对他们的交往有反对,也管不了,只能接受。
此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宁乐意再怎么人形印钞机,也就是个刚满18岁没几个月的大一新生,就连手里面的钱,都不能很硬气得说都是自己的。
姜易云现在也就是个刚入社会,接受自家外公考验的小菜鸡,起点比起普通人来高出不少,但手上没钱没权。
年龄也是个问题。
二十郎当的年纪,有多少人相信他们的感情真挚且深厚?
不像是三十多岁,两个洁身自好的男人在一起,哪怕旁人都会觉得两个人是终于缘分到了。
姜易云之前没多想,现在听他一说,闷闷应了一声:“哦~”
不开心。
简惠春看姜易云的双手搭在宁乐意的肩膀上,两个人像是玩什么游戏一样走下来,忍不住笑笑:“走路小心点。我买了材料,一会儿回去烤月饼。”
“哦!”
这一下,宁乐意和姜易云的声音都拔高了不少。
“妈妈妈妈,你烤什么馅儿的?”
“阿姨阿姨,你烤苏式的还是广式的?”
“都烤。”简惠春说话带着点过分谦虚的骄傲,“哎呀,烤箱这个东西,我也不太会用。方子还是乐乐姑姑给的,我前两天试着烤了几个,味道还不错。”完了又说宁乐意,“以后烤箱啊什么的不要买了,厨房里放都没地方放。”
宁乐意动作夸张地点头:“懂了。现在的厨房面积太小了,以后买更大的。”
“嘿!”简惠春一巴掌就拍到了宁乐意的胳膊上,“有这么大的房子,我是知足了。以后你结婚生孩子都有地方住,不用再换了。”
宁乐意趁机给自己爸妈提个醒:“哎呀,我结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这房子层次太多了,距离马路又近,现在是没钱没办法,等过两年我多赚点钱,换一套正经点的房子。”
这一下连宁奶奶都嘀咕了一句:“这房子哪里不正经了?”
“奶奶你听我的!”
“行行行,听你的!”
宁奶奶,包括宁文山和简惠春其实都想说,什么时候赚钱买房子的事情,轮得到宁乐意一个小孩子了?
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家的别墅就是宁乐意赚来的。
不信不行。
儿子过分会赚钱,亲爸妈都有些不敢认。
第10章 鲜肉月饼
全家人从新房回去。
简惠春就烤了一天的月饼,差点把烤箱都给烤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简惠春打开儿子房门,看到儿子睡得四仰八叉,一巴掌就拍到了他蹬出被子的小腿上:“都几点了,还睡!你姑姑回来了,给你买了好东西,赶紧起来。”
宁乐意被拍得一哆嗦,从床上猛地弹坐……又慢慢倒了下去。
开机失败。
重新进入起床模式。
起床进度1%……
宁乐意慢慢闭上眼睛。
开机失败,进入待机模式。
简惠春都被气笑了,隔着被子就拍他:“听到没有!”
“嗷嗷嗷!起来了!”
十分钟后,宁乐意刷完牙洗完脸,头发也扒拉了两下,往客厅沙发上挨着他姑一坐:“姑姑~”
“哎~”宁翠芬学着他的口气,拖长了调子应了一声,“你坐一会儿,我去给你拿东西。”
宁乐意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姑:“姑姑,你给我买什么了啊?”
宁翠芬拿了个不小的包裹出来:“不是买的,自己做的。你不是说灯照得眼晕嘛,我挑了遮光的料子,给你在帐子外面再加了一层布帘子。这根横杆到时候放在中间,可以挂个小电扇。哦,小电扇我给你买了。侧边留了拉链,到时候小电扇的电线可以从这儿走。”
宁乐意的学校不怎么样,但是住宿条件还是可以的。
上床下桌的四人间,有点小缺点,可以克服。
宁乐意瞬间精神:“姑,这个可以卖钱!”
“啊?”宁翠芬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卖什么钱?我也没空做。”
她自己女儿宁欣那儿都没做这个。
倒不是她更喜欢宁乐意,忽略宁欣,而是宁欣说是读的本科,实际进校门就跟着大佬导师,住的也是研究生宿舍。
研究生宿舍两人间,另外一位经常不在,宁欣几乎是一个人单独住一间宿舍,虽然和自己家不能比,但有独立卫浴,甚至能自己开火做饭,压根不需要这么一个遮光床帘。
宁乐意嘀咕了一句:“可以发包啊。”随即想到现在网购还不行,产品发包了,自己铺货也难。
没事,一会儿他打电话问问老姜。
把床帘抱回自己房间,他去厨房叼了一块面包,就打电话给姜易云:“老姜~”
姜易云那边几乎没有半秒钟停顿就接起了电话,听他说话有点含混不清,就笑:“刚起来?吃什么呢?”
“我妈烤的面包。”他妈对烤箱这个新玩具爱不释手,连带的他爸最近也不玩泥巴了,天天跟着他妈在厨房里揉面团。
他想到上辈子姜易云也差不多,只要闲下来,就天天待在厨房里,什么低筋中筋高筋面粉,什么玉米土豆红薯淀粉,他是一个都搞不明白。
姜易云笑着劝一句:“快午饭了,少吃点面包。妈中午做了什么?”
宁乐意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又跑到厨房去瞄一眼,报菜名:“清蒸翘嘴、板栗烧鸡、白切牛肋条、盐水虾、丝瓜蛤蜊汤、拌茄生、炒空心菜。你过来吃吗?”
“想。不过赶不过来,你替我多吃点。”
“好。跟你说正经事呀~”
姜易云听着宁乐意上扬的小尾音,恨不得马上把人团成一团,放在手心里,学着他的语气说:“什么正经事呀~”
宁乐意听得一边笑一边把床帘的事情说了:“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做。蚊帐、遮光帘、小电扇都行。蚊帐的海外市场还可以。”南亚、非洲,蚊帐的需求量很大。
蚊帐的加工也不难,可以在当地设厂。
最重要的是,配套的学校、医院和相关设施一起建起来,别光顾着赚钱。文化输出得一起跟上。
就是目前国家相关走出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得重新做个了解。
宁乐意对这些市场知道是知道,但具体怎么运营,能赚多少钱,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就顾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末了不忘补充:“到时候给我姑一点分红。”
“肯定要的。”姜易云又笑。
姜宏宇听儿子一边打电话一边笑,见他挂掉电话,才好奇问:“跟谁打电话这么高兴?”
“我朋友,就是跟你说的宁乐意。”不能公开男朋友关系,就先公开个朋友关系。
“哦。”姜宏宇很好奇,“什么时候带来家里,我们一起吃个饭?”
“好。”姜易云跟姜宏宇说起床帘的事情。
姜宏宇是做服装的,对这方面很敏感,几乎一下就能算出成本,觉得大有可为:“可以啊。我们自家做就行。海外的事情也可以考虑,你不要着急,我先去找人问问。办学校、医院,我们自己一家不行,得再找几家一起干。光这些也不够,要修桥铺路,水电网络都要一起跟上。嗯,还得有国家支持。”
他一下就报了几个名字:“我叫人过来,一起坐下来谈……你来谈?”
家里就这么一个崽,迟早是要继承家业的。
姜宏宇对姜易云从小到大的投入都非常大,对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来自己公司,去了自己老丈人那里……行叭,他也说不出什么来。
老头子确实年纪不小了。
“好。”姜易云一口答应,完全没有一点怯场,“先搞个试点。其实水电网络什么的,找个附近有我们国家大项目的地方,蹭他们的就行。附近弄个小镇,项目上的人也有个方便出来逛逛的地方。”
国家在刚开始走出去的时候,只想着带动经济发展,忽略了文化这块,吃了不小的亏。
姜宏宇很快就联系了几个人,坐下来瞅儿子:“这是你那个小朋友想的?”
“嗯。他刚打电话过来,就跟我说这个事。”自家小朋友是最棒的!
姜宏宇刚坐下一会儿,见儿子把手机往兜里一揣,也没坐下,跟着站起来:“难得回家住两天,怎么没个消停?卓易那边的事情不累?”
“不累。”姜易云出门,去工具房拿了一把修枝剪,去花园里挑着好看的花,咔咔咔一顿剪,“我不住这儿,晚上回去住。”给乐乐送花~
上辈子姜易云追宁总的时候,就差把贤惠人设焊死在身上。
他学习能力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从厨艺到园艺,从换灯泡到修马桶十项全能。
当然,宁总家里的家政是专业的。
他做这些的目的是“展现”,并不是跟宁总的家政抢饭碗。
等后面身份暴露,他更多的就是当成兴趣在做了。
姜宏宇看他随手捣腾了两下,就变成了一把漂亮的花束:“你还会这个?”
“我会的可多了。”
姜宏宇难得听见儿子这么略带得意的语气,心情都跟着轻松了点:“家里老房子该翻修了。正好你现在在外面住,干脆把房子重新弄一下。”
那是他和他老婆结婚后造的房子,当时造房子装修花了很多心思,但毕竟年份久了,当年条件也有限,再住下去各方面设施都老旧了。
他神情有片刻的恍惚,随即去楼上:“你妈妈当年画了图纸,我去拿给你。”
图纸,姜易云知道。
上辈子老房子就是照着他妈妈画的图重建的。
妈妈学的就是建筑设计。
后来他爸做服装生意,主要是由于妈妈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是服装,而不是建筑,只能说服装需要的资本小,也不需要什么关系,更适合白手起家。
到现在,姜宏宇资本有了,关系也有了,但是老婆没了,建筑这块就变得像是一块碰一碰就会痛的软肉。
现在姜宏宇基本就住在城里,家里老房子都不太敢回去,嘴上只是说着住在城里方便谈生意。
这倒也不完全是借口。
至少这会儿,姜宏宇的电话打出去不到十分钟,就有两个有头有脸的大老板就穿着老头汗衫中裤,踩着塑料拖鞋溜达了过来。
姜易云过去开门,听到两个人还在聊今天菜场的菜价。
“哟,小姜今天在家啊。怎么不跟朋友出去玩?”
“徐伯伯、周伯伯。前面已经玩了两天了。”
过节,家里的家政放假。
姜易云就一手包揽了端茶送水的活,还热了几个鲜肉月饼:“我朋友家妈妈自己做的,伯伯们尝尝。”
家里乐乐崽不爱吃皮,简惠春做的酥皮月饼皮薄馅儿大。
月饼看上去比外面卖的小一圈,实际一口咬下去,全是紧实弹牙的肉。
“唔!”
“这个好吃!”
酥皮层次丰富,内层浸饱了肉汤,变得带了一点点韧性的柔软,肉馅更是鲜香。
材料不复杂,但全是吃得出的好材料。
等剩下几个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吃过了一轮。
谈起来,倒是比姜宏宇预料中的还要顺利。
明明只是一个电话提了一嘴,什么数据什么调研都没有,几个人碰一起,各人资讯合计了一下,竟然谈了个七七八八。
“可以啊,那边人工便宜。医疗和学校一开始不需要一步到位,一步步来,先搞个我们这里的地段医院这样的。再看看那边的常见病,做一些针对性的方案。教育方面,除了基础教育,可以办个技校,以后招工方便。”
“嗯。中文一定要教,从小就教。以后交流起来方便。”
“以后设施维护和一部分管理都得用当地人,中文一定得学好。”
等假期结束,宁乐意返校的时候,《走进非洲(一)》已经变成了颇为详细的计划书,合作意向书都签了:“你们过节不休息的吗?”
第11章 豆沙月饼
“正好有个叔叔在那边做生意,对那边的情况很了解。生意人没有节假日。”当老板的,没事的时候给自己放假,有钱赚的时候什么时候都要赚钱。
7/174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