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书院开食堂名流千古了(穿越重生)——厄月

时间:2024-11-07 16:43:49  作者:厄月
  “孤说了不急。”太子仔细收好手里的密信。
  属官还想再劝,太子不轻不重的眼光落在他身上,属官立马改换心意:“殿下说得是。”
  太子挥挥手说:“下去吧。”
  “下官告退。”
  太子属官出了书房,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刚刚犯了大忌。
  妄自揣度上意,质疑太子行事,好在太子不计较。
  等等,属官突然反应过来,太子自失踪回来,心情就十分的好。
  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如此松懈,犯了这个忌讳。
  属官摇摇头,心想自己又揣测上意了,不可,不可啊。
  太子却不管属官的小心思,一路拿着密信去找了皇帝。
  见到太子前来,皇帝很是高兴,笑着说:“璋儿,怎么来了?”
  太子齐承璋跪下,高举密信:“父皇,找到阿弟了!”
  皇帝一怔,手里的奏章直接落地,他直起身,手撑着桌子,不可思议地说:“真的吗?”
  乡试成绩一出来,云母就张罗着收拾东西,进京赶考了。
  云见山不解:“娘,现在才八月,明年三月份才春闱,现在就出发,会不会太早了。”
  云母点着云见山不开窍的脑洞,恨铁不成钢地说:“动动脑子,现在不走,等过了年就晚了。”
  “不提一过完年就折腾上路有多麻烦,天寒路远的你不心疼自己晨星我还心疼呢。趁现在天气好,咋们早早到了盛京安置下来,能舒舒服服过个年不说,晨星他们也能提前适应适应盛京的环境,还能安心备考,多好啊。”
  至于提前出发需要耗费的钱财,云母才不在乎。
  云见山这才反应过来,这里不是交通便利的现代,出行不易。
  想明白了,云见山就说:“还是娘想得周到。”
  “对了,你问问你的同窗,有想和我们一起的,可以一起走,不用担心出行住宿安置问题,娘全包了!”
  都是云雾书院的学生,都是和云见山徐晨星他们合得来的,能结伴而行,自然是好。
  云母早在盛京郊外和贡院附近准备了宅院,别说几个同窗,把云雾书院的学生加夫子全拉过去都是够住的。
  但提前走,就不能在家过年,云母怕有人不乐意。
  云见山直接说:“娘,不用问了,他们早就跟我们说了,乐意跟我们一起走。”
  就甲班那些人,除了洛之源,就没一个恋家的。
  不过有云见山在,洛之源掉了几滴眼泪,就开开心心跟云见山说要跟他们一起进京了。
  而且,这些学生家里也十分放心自家孩子跟着云家走,跟着云见山他们走,安全又舒适,最好不过。
  到最后,凡是云雾书院需要进京赶考的,皆准备跟云家一道走。
  出发之前,书院给赶考的学子放了假,让其回家跟家人团聚几天再出发。
  等这些人从家里回来,许是离别在即,一个个的,兴致都不高。
  洛之源哭哭啼啼地拿了一叠银票递给云见山说:“见山,这是爹娘让我给你的。”
  云见山收下银票安慰他:“之源长大了,出息了,想必你爹娘和兄长都以你为荣。”
  洛之源一被夸,立马忘记伤心了,乐呵呵地说:“是呀,我考上举人,我爹娘和兄长可高兴了!”
  秋昭十分不服气,翻了好几个白眼。
  他们想着不仅一路上得云家照顾,到了盛京也得靠云家安置,也为云家准备了银票,但云见山根本不收。
  凭啥云见山就收洛之源的银票不收他们的,咋的,这银票也分三六九等吗?
  云见山懒得理秋昭,洛之源是个傻的,兜里多少钱自己都数不清,他现在收下,转头塞回洛之源兜里就是,洛之源根本不会察觉。
  相反,他要是不收下银票,就洛之源的性格,得嚎三天,哭三天,再难过一个月。
  大家依旧是选择水运,乘船上京。
  这次队伍的人就多得多了,即使信任云家,但学子们的家人还是派了书童、族兄、亲戚等人照顾自家孩子。
  秋昭、段思华、洛之源、袁成、陈忆安家境富裕的,带了一两个小厮书童,张全武也被秋昭拉着一起走了。
  至于齐晟和陈不弃,两人不想离开书院,只想留在书院养病,不求功名,就留在书院了。
  而云允文,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乡试都没过,倒是得了个秀才功名,他也不惦记回家,准备留在云雾书院苦读。
  而其他人的话,苏信源有亲哥照应,苏恒则是有亲姐夫照应。
  最惨的就是于志了,根本没人管,没办法,他老爹太奇葩了,自己不给儿子安排,也不准别人献殷勤。
  于志倒是无所谓,他能自己照顾自己,考上举人后,官府、书院发了不少钱以资鼓励,对于志来说,不缺钱花就行。
  考虑再三,还是由纪夫子带队。
  原本是准备宁山长带队的,毕竟宁文洲和徐晨星等人科考,宁山长是最为惦记的。
  但现在云雾书院一堆人拜访求学,没了山长根本不行。
  没办法,宁山长只得留下,苦哈哈处理书院事物。
  对此,纪夫子十分自得,脏活累活都让宁山长做了,能不高兴嘛。
  临走前,云允文来拜访了云见山。
  听闻云允文拜访,云见山有些意外。云允文家在盛京,不准备回京,孤身在外少不得要给家里寄信寄东西。
  云见山以为云允文会把这些事情托付给秋昭,毕竟两人关系好。
  云见山和云允文向来交集不多,只觉得这人还算老实,进了书院也还算刻苦,故云见山也没有特意为难这人。
  冤有头债有主,他云见山不搞连坐那一套,只要云允文老老实实的,他也不会主动对付人家。
  虽然疑惑,但人家都找上门了,云见山还是让人把云允文请进来。
  果不其然,云允文是来请求云见山帮忙给自己母亲和奶奶寄信和寄钱的。
  云允文在云雾书院,没怎么花钱,反而趁着闲暇时间抄书、润笔赚了不少。
  特别是云雾书院出名后,凭着书院学子的身份,他的润笔费也是水涨船高。
  云允文赚了钱,就惦记家里的母亲和奶奶了。
  他知道自己老爹和兄长的德性,有了钱不会往家里拿,没了钱要朝家里要。
  一直以来,云允文都是靠奶奶和娘亲养活,如今他赚了点钱,自然想回报。
  帮忙寄钱和信,都不是什么大事,云见山一口应下。
  “多想云兄!”
  “举手之劳罢了,不逼如此!”
  接着,云允文没有多留,直接告辞,云见山也没有留他。
  临走前,看着云允文的眼神,云见山总觉得有些复杂。
 
 
第145章 
  临走前,还有一事等着云见山。
  吴天赐的老爹之前说要给云见山建个楼,这人拉着芸州城一堆富商,集资给云雾书院在云雾山脚修了一栋三层高楼,甚是壮观。
  就地取材,以云雾为名,叫作云雾楼。
  云见山觉得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暂时承受不了这样壮观的楼阁,最终还是跟宁山长商量,将书院其他人的优秀作品也放在楼里供人阅览。
  云见山的书画,徐晨星的书法策论,苏信源的画,宁文洲的诗赋等,夫子们的得意之作等,都被放在云雾楼里。
  本是冲着云见山的书画而来的文人墨客,也逐渐被其他人的作品吸引。
  一时之间,游客蜂拥而至,慕名而来之人也携满腔赞美而归。
  匆匆把云雾楼的事情安排好,云见山就和同窗好友等人一到启程前往盛京。
  水路甚是方便,加上大家并不晕船,一路顺风顺水到了盛京。
  盛京大,居不易。
  哪怕云家有钱,在盛京城里的好地段想安置一座大宅院也非易事。
  故云母在郊外置办了一座三进大宅院,还带有两个跨院,随同而来的同窗等人皆安置在这两个跨越里。
  纪夫子直接安排,一个跨院用作起居,一个跨院用作看书的清净之所,纪夫子也会督促大家学习。
  对此,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他们在盛京人生地不熟,这年头最是欺生,好好待在家里准备春闱才是正事。
  到盛京时,已经十一月底了,再过一月,便是新年了。
  由于云见山的坚持,徐晨星没有跟同窗们去跨院居住,反而是和云见山住在了正院。
  一行人刚刚安顿下来,便下了雪。
  大家往日都居住在温暖的芸州,见了大雪纷飞的场景,都十分高兴,一个个的跑到屋外看着雪景。
  云见山和徐晨星倒是个例外,两人待在暖阁里,温了一壶茶,开了窗户,隔窗看着飘雪。
  徐晨星靠在云见山怀里,看着窗外的雪出了神,云见山倒了一杯茶递到他唇边,笑着问:“怎么了,看得如此出神?”
  “我想起我入云家那一年,芸州也下了大雪,没想到,现在能和见山一同看雪了。”
  徐晨星并不喜欢雪,雪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风雅之物,对于幼年的他来说,却是彻骨的寒冷。
  那一年,就是因为天寒,所以养父养母才下定决心把他卖了。
  他模样好,人聪明,身体还健康,养父母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虽然对他不好,但也存了养大他好图回报的心思。
  不过一场大雪,让贫寒的家庭不堪重负,最终还是选择卖掉养子补贴家里。
  云见山知道徐晨星的往事,知他不喜雪,搂着人安慰道:“晨星,以后的雪,我陪你一起看。”
  “那是自然,我们都结契了,要一辈子不分离的。”
  云见山点点头,说起了其他:“此次高中,你准备干啥?”
  徐晨星犹豫一番,说:“原本,我只想取得功名后回书院教书育人,后来书院遭遇危机,云家也被人惦记,我想追求功名利禄,挣一番权势为云家和书院遮风挡雨。”
  “那现在呢?”云见山问道。
  徐晨星看着云见山笑道:“我现在只想跟你在一起。”
  说到这,徐晨星也笑了,虽然听起来挺没志向和出息的,但徐晨星就是这么想的。
  云见山倒是察觉出徐晨星的另外一层隐忧,若是徐晨星要走仕途,怕是不能回芸州了,那么他就得跟徐晨星留在盛京或者去往他处,总之不会在芸州。
  也就是说,徐晨星要走仕途,要么也就是随他远离故土,要么两人分隔两地。
  徐晨星知道云见山故土难离,也不想和云见山分隔两地,索性有了弃了仕途的想法,反正他之前一直想的是回云雾书院。
  云见山握紧徐晨星的手说:“晨星在云雾书院住了那么久,倒是没有腻,只是我腻了,我们一同去看看别处的风景可好。”
  这年头凡是读圣贤书的,哪有不喜欢仕途的?徐晨星一身才华,他能辜负,云见山却不忍辜负。
  见徐晨星犹豫,云见山抱紧他说:“晨星,莫怕,凡事有我在你后面,有云家在你后面。无论是留在盛京,还是去往他处,我和母亲都不会犹豫和不舍的,芸州虽好,但家人所在之处,方是家啊。”
  徐晨星眼眶瞬间湿润,沉默半响,在云见山怀里重重点了点头。
  原以为,成安侯府那边少不得会找麻烦,不过等到徐晨星等人参加春闱,也不见有动作。
  云见山自是不考虑那么多,把徐晨星等人送进考场。
  眼瞅着考场大门关闭,云见山的心也悬着。
  虽然对徐晨星他们的实力有自信,但科举一道,实在太难,又是至交好友和爱人,他怎么能不担忧呢?
  好在一切顺利,徐晨星、田修斐等人都顺利通过会试,名次倒是有高有低。
  不过中了就好,名次倒是次要的,徐晨星等人不敢懈怠,安心准备接下来的殿试。
  殿试一般不罢免学子,分三甲录取,一甲和二甲皆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如夫人同进士,谁都想更进一步,而不是得个同进士出身,日后为官,这个出身也未免被人耻笑。
  很快就到了殿试,云见山把徐晨星等人送到宫门,只能依依不舍地放开徐晨星的手,目送徐晨星和一干贡士进了宫门。
  徐晨星在会试的名次高,故而得了个前面的位置。
  不过他们这些参加殿试的贡士自是早就被教导了规矩,自是不敢直视天颜,因此不曾见到高坐上的皇帝满脸带笑的面容。
  其余的大臣虽有些奇怪皇帝的心情如此之好,但总归不是坏事,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此次科举出了不少人才,皇帝因此高兴罢了。
  很快,殿试正式开始,一百多位贡士坐在大殿内,各自写着策论。
  皇帝坐在上首,虽是克制但眼光时不时扫过徐晨星的身影,甚至长时间盯着这人看。
  徐晨星察觉到皇帝灼热的眼光,以及皇帝灼热的眼光引来的其他大臣的眼神,不由得暗暗叫苦。
  好在皇帝盯了徐晨星一会儿,又转而盯其他人去了,徐晨星这才脱离苦海。
  不是他不够沉稳,实在是被人盯着,未免有些不自在罢了。
  很快,殿试结束,徐晨星随着同窗出了宫门。
  殿试成绩还没有出来,徐晨星倒是还好,秋昭、洛之源、陈忆安却是有些惴惴不安,他们向来在甲班倒数,虽一路顺利考上来,但会试名次排在后面,殿试自觉发挥不好,觉得自己定是三甲无疑了。
  田修斐和徐晨星也不盲目安慰这三人,毕竟三人的担忧确实非常有可能。
  对此,徐晨星只好安慰这三人说:“你们三个,于仕途无意,便是三甲,也无碍。”
  这倒也是,洛之源性格单纯,家里人只想他科举,却是不想要他做官的,怕他被人害了。
  洛之源也不想做官,这人想当夫子,耍耍老师的威风。
  至于秋昭,父母都尊重他的意思。此时任官采籍贯回避制度。
  故土难离,秋昭只想孝顺父母。且官场掣肘颇多,秋昭深知自己的性子也不适合官场,故只想得了功名回家接手秋家的家业、奉养父母。
  至于陈忆安,这人沉迷医道,是意外被家里人发现读书天赋逼着念书的,他得了功名就能向家里交差,随自己的意四处游历行医、精进医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