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叁并未庆幸一会儿,就紧随着陛下的仪仗队而去,身为陛下贴身太监,伴君如伴虎,时刻都是走在刀尖上。
今日朝堂之外,依旧是热闹非凡,等候上朝的大臣们会在此衣物,稍微和同僚寒暄几句,互相商业化吹捧,面带笑容却背后藏刀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文官和武将分居一片地方各自为阵营,两方又分出无数小阵营各自结伴聚集。
不过今日话题,也心照不宣,武官一队为首的官员面露忧色,同行的官员也脸色极为难看,其余官员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他们所忧虑之事心知肚明。
*
作者有话要说:
闻卓:新开篇,朕是帝王!而且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其实是正太脸看着一点都不威武)
我回来了!新世界,接着浪
第119章 如何做一个勤政的帝王2
“今日恐也难!陛下主意已定, 圣意恐难更改。”
“是已君威难测!陛下一意孤行这该如何是好。”
“尔等尽力一试罢了。”
“唯有如此,尽力一试。”
“太师未到,可为转机。”
“如今大雨连绵三日不绝, 可按计划行事。”
“尚可尚可。”
“……”
已三日上朝请愿翻案魏家之事, 可当今陛下顽劣不与采纳, 或者不能用顽劣这词形容。
当今陛下更能用暴虐无道的昏君形容,可无奈他们人微言轻,而且早已有前车之鉴, 即使对当今陛下再多的怨言, 也不敢轻易吐露。
魏家满门不就因此下了大狱,于十日后满门抄斩么。
一句随口之言,却因此整个魏家下下了大狱。
魏家忠烈世家,祖上追随开国帝王出生入死, 世代皆为圣凌忠臣, 为圣凌千秋基业倾尽所有,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无数魏家儿女战死沙场为帝王效忠, 守候边疆几百年毫无怨言, 衷心其心可鉴,可却因为一句随口戏言沦落如此地步, 真的是可悲可叹。
可如今陛下年幼,太师当政, 听信谗言不辨忠言, 听信谗言, 让圣凌千秋基业落得举步维艰地步, 真的是苍天无眼让此无能君王掌权祸国。
魏家因戏言入狱, 凉的不仅仅是魏家的心, 更是满堂朝臣的心,他们肝胆衷心一腔热血为圣凌基业添砖加瓦,就怕帝王视如敝履并赶尽杀绝。
如此这圣凌基业,谁还敢进谏忠言。
随着金銮殿门缓缓朝内打开,烛火燃起,官员们也安静的步入殿内,寻得自己落定后。
随着太监尖锐刺耳的一声,“陛下到!”
所有人朝着大门的方向曲腰,直到听着脚步声往高台之上的龙椅走去,身形随着扭动。
等陛下入座后,官员双膝跪地附低身子齐声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年轻的帝王郑权昭也就是已经过来的闻卓眉眼轻轻朝着满地大臣撇去,脸上还残留着些许不耐,满堂朝臣皆对他臣服,许久冷漠的说句,“起。”
今天陛下也是不高兴的一天。
这一次,古代宫廷,身份是九五之尊,地位崇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过是葬送了千秋基业的末代皇帝。
说来也有趣。
昏庸,无能,谗害忠良的乱世皇帝,遗臭万年。这是后人对郑权昭的所有评价,无一都是负面的。
因为残暴无能,残害忠良,荒淫无度,故而让一个鼎盛的大国在十余年间侧底变成人间炼狱,百姓流离失所,天灾祸事渐起,朝廷官员不作为,满是口腹蜜剑的狡诈之徒,导致战乱四起,死伤惨重,各国讨伐不断,整个圣凌满目疮痍,浮尸遍地,宛如人间炼狱,边疆和其他小国也因此蚕食着圣凌的千古基业。
郑权昭这个人,怎么说呢,如何是生在普通人家,有管制之人,定然不会如此顽劣。
可难就难在,他是九五之尊,更何况他这个皇帝并无其他人管制,后宫前朝都顺着他心意,并且捧着他,养出了一个混世魔王,无法无天的性子,没有一丝人性,看谁都像可有可无的可以随意斩杀的玩物,玩够了就杀掉毁掉。
一个被刻意教养毁掉三观的熊孩子掌握了生杀之权利,这天下不就很惨了么。
郑权昭仅九岁便登基为帝,他的父皇膝下仅有他一子,不然这皇位也轮不到他,先皇登基三年因意外被刺深受重伤,“重伤”不治最终身亡,年幼看似不知事的他登基为帝,幸好一太师辅佐幼帝,可太师居心不良,刻意纵容他胡作非为,为了养废了他煞费苦心,纵容他暴戾横生,成为别人口中的残酷不仁暴戾恣睢,任由朝廷乌烟瘴气党豺为虐的昏君,直至今日亦是如此。
郑权昭本性恶劣,不辨别忠奸,不懂朝政却偏要插足朝政,身为帝王不仁不慈,不勤不明,任由奸臣在朝堂胡作非为,肆意妄为,整个朝堂乌烟瘴气,短短七年内,原本第一强国已有落败之势,边疆外国跃跃欲试想要从圣凌啃噬一块血肉。而此刻他把守城之将魏家随意斩杀,无疑不是把圣凌的保护神杀死,没有魏家这块金字招牌镇住边疆宵小之辈,圣凌危矣。
他于朝堂之上更是尽显暴虐专政,草菅人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无数忠臣被帝王短短一句话丧命,外人眼里他是作为太后和太师把控朝堂的暴戾傀儡皇帝,因此郑权昭尽显暴戾,平日里无心政务只顾玩乐。
简单来说,就是只能捧着,不能说一句,不然就会弄死人的活祖宗。
从这个暴戾小皇帝脑海里的记忆闻卓就得出了几点。
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他想杀谁就杀谁,在太师的刻意纵容下,越来越往昏君之路奔走。他明知道太师狼子野心,却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而且他心里对这个王朝满是恨意,对这天下,对朝臣厌恶至极,迫切想要毁掉这一切,看到别人身处痛苦他内心会愉悦不已,或许他内心才能取得片刻安宁。
这个帝王,是一个疯子。
而他这个世界的任务对象,不出意外现在早已被帝王投入大牢,十日后就要被问斩。
就因为魏家被有心人传了一句,“昏君祸国。”,小皇帝就大怒,在太师的纵容下,把魏家全家抓了起来,不给一点辩驳机会,并且还找到了明显是污蔑的叛国罪证,一直忠心耿耿为圣凌江山抛头颅撒热血的魏家就全部判了诛杀的结果。
而这仅仅是小皇帝昏庸无道的一件小事而已,杀忠臣,当然这件事的发生,让满堂朝臣皆知帝王无情,不敢再有忠言,只有奸诈之语,未来小皇帝的骚操作还更多,江山美人,江山小皇帝有了,然后就会有美人,全国各地的美人送入宫中任由帝王取乐,可都想不到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性命不到三个月就香消玉殒,横尸从宫门抬出扔到了乱坟岗,小皇帝想出无数法子折磨人取乐,根本不把人命放在眼里。
而他做了一件更绝的事情,灭魏家满门时,故意留下了魏家小将军,带回宫中折磨取乐。
年纪轻轻的魏家小将军魏修远本来可平步青云与魏家先祖一样为圣凌千秋基业添砖加瓦成为圣凌百姓口中的保护神,却因为魏家刚正不阿的傲骨,传闻究其因由是不愿意与奸诈太师一伙人一迈同流合污祸乱朝纲,扰了圣凌这太平天下,从而被太师设下死局让借着小皇帝这把刀有了对他们动手的机会,魏家满门皆因为一句小小的议论圣上之言而抓住把柄加上叛国罪证被而被满门抄斩。
小皇帝心知肚明是太师的诡计,可他却默认太师的一切举动,甚至还添砖加瓦推波助澜,任由太师作恶多端祸了整个国家,一副草菅人命的意思。
而小将军则被暴戾的小皇帝带回宫中,并且让其沦为了一个阉人,一个天之骄子就如此陨落成为宫里被任意折磨的玩物,魏家多年的刚正不阿风气使然,也因此满腔恨意笼罩在心头。
宫里见风使舵之辈颇多,魏小将军沦落此地步,自然人人可欺辱,地位连最末等的宫人都不如。
即使落入如此地步,魏小将军也不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对小陛下讨饶,他的骨子越不屈,小陛下想要折磨的心就越厉害。
最后魏小将军知晓一些,对帝王怨恨在心。
在小皇帝不断作死的骚操作下,圣凌国灭,皇宫里也在一场大火中彻底湮灭,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泱泱大国就这样消失,而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魏小将军在这场大火里也彻底也消失,是生是死无人可知。
至于皇城被攻破后,昏庸无能小陛下的命运,闻卓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
他手无寸铁,原本对他千依百顺的人,立马变了态度,恶语相向并且还想捉拿他交给叛军换赏钱,要么就各种逃命,面对这个累赘避之不及,在国都被破后彻底被抛弃,沦为一个肮脏不堪的乞丐苟且偷生,本来就养尊处优而且性格暴戾,这种生活肯定受不了。
这时他撞见了只剩一口气的魏小将军,他被拖到乱坟岗,临死前他还在叫嚣刺激着魏小将军,不会出意外被魏小将军剁成了肉泥在恐惧和挣扎中彻底死亡。
而魏小将军因此也大仇得报没了活下去的动力,一起死在了乱坟岗。
而因为魏小将军的死亡,让这个世界彻底失去控制,这个世界本来因魏小将军统领起义建立的新帝国,魏小将军死在乱坟岗自然也就没了领头人,各地乱党起义军纷纷想称王乱战一片,本来就千疮百孔战乱四起,接下来就更加混乱,百年内战火连天,争斗不休,满地都被鲜血渲染,无数无辜的生灵因此死亡。
原本的时间线,在魏小将军一家被斩首之际,魏小将军被人救出了大牢从而开始蛰伏,在郑权昭祸国之际暗自休养生息收买民心渐渐扭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在无数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在国破山河时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无数生灵,避免了生灵涂炭的地步,得到无数百姓的支持下建立起一个新帝国,从而开启一个新的盛世,他励精图治,雄才大略,察纳雅言,以人为镜,奖罚分明,是千古流传的明君,后世也赞誉推崇至极。
无数赞美的词语都堆积在他身上,和之前的乱世昏君形容强烈对比。
*
作者有话要说:
闻卓:嗯,疯子皇帝!
第120章 如何做一个勤政的帝王3
(二合一)
如果没有郑权昭的临时起意带走魏小将军, 这世界也不会变得如此生灵涂炭,死伤惨重,百年间怨气横生。
总体来说, 就是魏小将军是这个小世界的支柱, 支柱崩塌后小世界也乱做一团, 他要做的就是拯救这乱成一团的小世界,和悲惨无比的魏小将军。
所以闻卓来了,为了拯救这支离破碎的国都和未来的所有悲剧, 闻卓不禁想到上个世界最后李可鸣躺在他怀里弥留之际问的那句话, 闻卓就有些困惑。
随着任务越做越多,闻卓冥冥之中仿佛感应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任务,虽然很有很多未解开的秘密,不过他相信, 未来他一定可以清清楚楚了解整个事情的真相。
他先放下心里的疑惑, 思考着这次任务如何做。
首先他肯定是不能让圣凌的守护神魏家灭门,以至于后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让圣凌臣子对他这个帝王彻底的心冷, 忠臣一个个接连辞任, 留下祸国奸臣耀武扬威在朝堂胡作非为让圣凌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而此刻魏家已经进了大牢,十日后就要当街斩杀, 闻卓坐在高堂之上,看着下面的满地臣子, 百般聊赖的撑着头丝毫没有一点身为帝王的威严活像一个穿着帝王皮子的纨绔子弟, 把无能和昏庸差点都刻在脑袋上, 只见他目光撇了撇四周搜寻着一个人的身影, 没有看见心里想的那个人的存在, 心思飞快放飞, 不一会儿就有了些头绪。
“太师何在?”闻卓的话里带着些不悦,又带着怯懦,就好像是没有主心骨在,让他无所适从。
在有限的人设里改变主意,值得慢慢推进。
“回禀陛下,太师身患有疾,故而暂且无法上朝,恐传至陛下,伤了陛下龙体,已告假在家修养。”太监在旁边恭恭敬敬极为小声说着。
“可有传太医诊治?为何不早点告诉朕!太师患疾几日?”闻卓似乎有些担忧的且殷切的问着旁边的小太监,不过眸光里夹杂了些其他意思,好像是一抹恶意。
一个月了,确实最近到时间了呢。
这抹恶意却无人可知其中因由。
“三日前太师大人告假,目前已传太医诊治,太师恐陛下忧心故而不让奴才们告诉陛下,还请陛下赎罪。”
太监小小的一句话全数展露了太师的势力是有多广,后宫之中人脉多为太师麾下,而他这个帝王做的连所有事情都不知道。
让下面臣子听后太师一脉只感叹太师权势滔天,而陛下只是太师手里的傀儡。
其他的臣子则心思各异,有忧心,有惶恐,有跃跃欲试。
圣凌三日一小朝,主要是重臣回禀政务,不过目前小朝晨会已被太师包揽,五日一大朝,在金銮殿进行,有郑权昭这个小吉祥物参加,故而太师告假郑权昭知道也装作不知道。
“狗东西,再敢隐瞒朕饶不了你们。朕去瞧瞧。”闻卓露出几分急切,就要往外走,丝毫不顾朝堂之上的臣子如何做想。
“陛下不必忧心,太师知晓您有此关怀,必定感激不尽。陛下,已经上朝了,太师定然也不想看见陛下弃之不顾。”看着陛下就要急匆匆的往外走,这朝都不上了,太监当时就急了,赶忙说着。
闻卓又不是原本的昏君郑权昭,也就这么一说,太监一拦,他屁股又坐了回去,百般无聊的看了看满堂的朝臣,脸上似乎挂着的表情就是有事说事,他很无聊,无聊了就像找点麻烦。
“那就上朝吧。”
刚刚那副急切的担忧就好像是昙花一现,说说罢了。
满朝大臣对帝王这般不顾场景就要甩袖离开的样子见怪不怪,连眼神都没波动一下,一个个跟个木头桩子一样等着陛下冷静下来。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随着旁边太监尖锐的喊了一声。
原本就已经准备好,深吸一口气的几个官员拿着折子,眸子里有着一去不复返的壮士之感,其中一个官服的大臣率先走出列。
“臣有本启奏。”
闻卓眉眼轻轻往下撇了撇,挥了挥手,应允了。
“京都暴雨已连下三日,恐有水患之危,城外已有回禀河流决堤前兆,如此下去城外百姓恐会遭受危害……”臣子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
“工部何在,如此重事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前往治理么!朕要你们何用!都是一些酒囊饭袋么!”闻卓在臣子话还没说完之时,就抢先大怒的说着,拍了拍前面的案几,目光都带着怒意。
87/267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