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成了,城里的人盖房子都是用砖,也有人用土坯的,只不过我们这里的人大多都没有出过门,没有啥见识,祖祖辈辈都是夯土墙盖房子,所以才会怀疑。
你不用理会他们,等你的房子盖好了,他们看了自然就闭嘴了。”
然后里正指着那个坑说道:
“这里离河近,土的粘度也不错,爷爷就不再找别的地方了,就直接用你这里怎么样?”
杨硕赶忙回答:
“当然没有问题了,我的土坯已经够了,爷爷准备脱多少块土坯呀!是准备砌院墙吗?”
里正摇摇头说:
“不止起院墙,爷爷也要用土坯盖房子。但爷爷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咱们这里没有盖过这种房子,恐怕是没人会盖吧?”
杨硕一听傻了,是呀,这盖房子砌墙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好的,那是要真功夫,砌不好墙是会倒的。
就在这时,一声“嘶律律”的马叫声从远处传来,同时伴随的还有“哒哒哒”的马蹄声。
杨硕转头一看,就看到郭靖骑着一匹黑骏马向这边小跑过来。
他立刻往前迎了几步,高兴的问道:
“郭大哥,你怎么来了?”
郭靖一个翻身跳下马,把缰绳递给阿度,来到杨硕跟前,用手摸了摸他的头说道:
“我来看看你,你这是在干什么?”
杨硕对他见面就摸头有点抵触,自已的心理年龄比他都大,这小子总在自已面前装老成。
杨硕指着码好的土坯说:
“这是我们这几天的成果,用来盖房子的土坯,我准备要盖房子了。”
郭靖看他一副小大人模样,心中就难受,这么小就要承受这么多,太心疼了。
“你确定要自已一个人住吗?你不害怕吗?”
杨硕一脸无所谓,他巴不得一个人住呢,这样他干点什么都方便。
“害怕什么?我都八岁了,又不是吃奶的孩子离不开娘。”
两人来到里正跟前,杨硕把里正和柳大山介绍给郭靖,双方打了个招呼后,里正就和柳柳来福一起走了。
郭靖和杨硕又来到杨硕选的地基,杨硕说:
“我一个人住,房子就盖一大一小两间就好了,旁边再盖一个小厨房,用篱笆围个院墙,种一圈果树,应该不错吧!”
郭靖点点头,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画面。
“嗯,想的很好,就是不知道你要怎么活下去?”
杨硕高深莫测的笑了笑说道:
“山人自有妙计!”
“嘁,我等着看,你快饿死的时候会不会来求我啊。”
杨硕翻了个白眼,说道:
“你就做个人吧,盼我点好吧。”
郭靖哈哈大笑。
杨硕忽然正色问道:
“还没问你,魏阳县怎么样了?”
郭靖无奈摇摇头说道:
“整个县城几乎夷为平地了,也死了几十个人,如果都能听我的,一个人都不会死,哎!”
杨硕一听死了几十个人,感觉还能接受,毕竟整个城市都毁了,就是不知道这个重建要多久。
“我这次过来主要就是和你告别的,我明天就要回家了。”
杨硕一听,心生不舍,这怎么就要回去了呢?
“是有什么事情吗?这么着急走。”
郭靖望着家的方向说道:
“我出来有一段时间了,和邦郡也地动了,不过不是很严重,但我还是不放心家里。”
杨硕一听了然。
郭靖抓着他的肩膀问:
“你真的不跟我走吗?”
杨硕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是想跟他走的,但他知道不合适,最后还是忍住了。
“谢谢郭大哥了,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已的,再说了,我并不是一个人,我这段时间都住在大山叔家,我和来福哥也有个伴,大叔和婶子对我很好,就像自已家的孩子一样。”
“那你还有什么需要的吗?趁我还在这里,能帮你解决的,就一块解决了。”
杨硕很感动,自已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能遇到这么一个真心帮助自已的人,真是幸运至极。
郭靖见他摇头,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向阿度点了一下头。
阿度会意,走过来将手里的一个包袱递给主子。
郭靖接过包袱,塞到杨硕怀里说:
“这里面是一些你现在能穿的衣服,鞋子,还有一点银两,我走后,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已,等我有空闲了就会来看你。”
杨硕没有拒绝,只是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他一把抱住郭靖,将头埋在他怀里,说道:
“谢谢郭大哥”
郭靖搂了搂杨硕,然后就直接转身离去,头都没有回一下。
第32章 盖房子
杨硕的房子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宣告竣工。
的确,真真切切只有三天而已!
郭靖返回之后,便派遣了一支由十人组成的专业建筑队伍前来相助。这帮人不仅自备充足的粮食和帐篷等物资,而且抵达目的地后,一经确定杨硕所规划的房屋地基位置,便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仅仅三日时光,两间宽敞明亮的屋子以及一间小厨房便已拔地而起。至于房顶部分,则依照着杨硕最初的构想——将椽子稳稳固定于檩子之上,倘若能够再铺上一层木板,想必定然美观非凡。
然而,这一独特设想却遭遇了众人一致的强烈反对。
据里正所言,首要原因在于此举成本过高;其次则是由于这样做并不具备良好的保暖性能。面对这般现实考量,杨硕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原有念头,老老实实地选择盖上茅草屋顶。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要求施工队伍使用泥巴将墙壁仔细抹平。对于这项任务,工人们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待到完工之时,就连里正也不禁连连称赞叫好,并表示自家的房屋日后也需效仿此法来处理墙面。
因施工队尚有其他事情,所以他们并未过多停留,待房屋顺利建成之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村里人一个个都来观摩杨硕的房子,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门窗必须得等房子完全建成之后才能着手制作。
这不,柳大山与另外一名木匠师傅耗费整整两日时光,方才将所有门窗全部打造完毕。若要说美观嘛,实谈不上,不过胜在坚固耐用。
在杨硕这个半吊子的指导之下,他卧房之中的火炕可真是历经波折!在不断的尝试、拆除以及重新建造之间循环往复。好在经过一番艰辛努力,最终总算是大功告成啦!
待到杨硕从屋后的炕洞中小心翼翼地点燃柴火后,屋内众人纷纷伸手触摸着那温暖宜人的火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他们心里暗自琢磨:
倘若家中能拥有这么一座火炕,等到冬天,躺在上面,岂不是惬意至极?
必须得做,这种火炕无论如何也要做出来才行!
就在前几日,官府派人送来了一批大豆种子。于是乎,这两天村子里所有人都搁置了修建房屋的活,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纷纷走进田间地头,齐心协力地补种大豆。
杨硕自然也不例外,虽说他自已并没有土地,但柳大山家可是有的呀!就这样,大家忙碌了整整四天,终于成功完成了所有豆子的播种工作。
有了杨硕的房子在前面做样板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脱土坯,准备盖土坯房子。
施工队怎么盖房子的大家多少都学到一点,自已盖出来的虽说不如杨硕家的好看,但也相差不大,最后再用泥把墙抹平,差距就更小了。
柳大山家的房子也盖好了,三间房,其中两间是用土坯砌的墙,柳大山把夯的土墙也用泥抹了一遍,效果还不错。
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午饭时,杨硕突然问道:
“叔,您看咱们啥时候能去趟县里呀?”
听到这话,正埋头吃饭的柳大山不禁微微一怔,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杨硕,缓声问道:
“啊!咋突然想起要去县里啦?是不是有啥想买的东西呢?”
杨硕用力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嗯!叔,我想去找找看能不能买到石灰。”
此话一出,不仅柳大山愣住了,连一旁的来福娘和来福也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硕。这段日子以来,杨硕脑子里总是冒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念头,大家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来福娘满脸好奇,忍不住开口询问:
“石灰?那是个啥玩意儿哟?我还从没听过哩。”
柳大山同样一脸茫然,他活了大半辈子,压根儿就没接触过所谓的石灰,自然对其毫无概念。
面对众人的疑问,杨硕一下子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在前世,石灰常用于杀菌消毒以及农村房屋的粉刷等用途,但对于古代人来说,是否也会这样使用石灰呢?他心里实在没底。思索片刻后,杨硕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那个……石灰就是用石灰石烧成的粉末,白色的,用水化开后可以刷墙。我就是觉得吧,如果能用石灰把咱家这房子的墙壁给刷成白色的话,整个屋子看起来肯定会更漂亮、更敞亮些嘛!”
柳大山眯起眼睛,脑海中开始勾勒出自家房屋被粉刷成白色后的模样。那洁白如雪的墙壁,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给整个屋子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想到这里,他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说道:
“嗯,可以,叔明天就带着你们去县里逛逛。哎呀,算起来真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去过县里啦!也不晓得那里如今变成啥样了!”
时间过得飞快,那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已然过去了将近两个月之久。村子里的房屋大多都已重新修建完毕,那些补种下去的豆子们更是争气,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
就在前些日子,那位德高望重的玉诚子道长曾经前来探望过杨硕。据他所言,县城此刻正处于热火朝天的重建阶段当中。
朝廷调拨下来一笔的赈灾款项,这使得重建工作得以迅速推进。不仅如此,就连他自已的虎门道观,也在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化缘,眼下同样正在有条不紊地重建着呢!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冒头,柳大山一家四口就踏上了前往魏阳县的路途。
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让柳大山不禁瞪大了眼睛。曾经熟悉的魏阳县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高耸坚固的城墙,尽管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地震中并未彻底崩塌毁坏,但也已是残破不堪、无法再继续使用。于是,人们干脆将其全部拆除,并向外拓展了数丈之远。如此一来,城内的空间得到极大扩展,面积比以往宽敞了许多。
此刻,崭新的城墙已然竣工矗立,巍峨壮观。然而,城内的房屋仍处于紧锣密鼓地重建阶段。为了妥善安置城中的居民们,官府特意在城外划出一块区域,慢慢的,这里就形成为了一个临时性的小型集市。
柳大山领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这片热闹非凡的市集。横竖交错的十字街道构成了主要通道,两旁的摊位紧密相连,宛如长龙般蜿蜒伸展。
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新鲜水灵的蔬菜水果、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精致华丽的手工艺品……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曲。
几人转了半天,终于在一处售卖各种杂物的摊位前,发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石灰。
“小哥,请问这个怎么卖啊?”柳大山指着眼前的石灰,开口询问道。
听到声音,正在忙碌的摊主小伙快步走来。当他看清柳大山所指之物时,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并热情地回答:“这位大哥,您说这白善啊?五文钱一斤!”
杨硕闻言,心中暗自嘀咕:原来此地将石灰叫做白善啊!
这时,柳大山转过头,目光投向身旁的杨硕。只见杨硕略微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那就秤十斤吧,如果有多出来的,可以送一部分给里正爷爷家里用。”
“好嘞,没问题!那就给您来十斤。”小伙子爽快地应道。
买好了石灰之后,柳大山转头看向杨硕,开口问道:
“怎么样啊小硕,还有其他什么需要买的吗?”
杨硕轻轻摇了摇头道:
“嗯……没啦,已经没啥需要再添置的了。”
然而,站在一旁的来福娘听到这话后,立刻嗔怒怪道:
“哎呀!你这孩子,你看看你那房里头,简直就是空空如也嘛!啥东西都没有,你怎么住进去?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还有睡觉用的铺盖之类的,统统都没有准备好,你居然还说不缺少东西?”
被来福娘这么一数落,杨硕不禁感到有些尴尬和难为情,他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自已的鼻子,心里暗自嘀咕着:
哎呀,好像确实是这样哦,自已之前竟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方面呢!
第33章 窝冬
转眼间,秋意渐浓,杨柳村已不再是初见时的模样。曾经那些灰暗破旧的土坯房,在地震中全部倒塌,里正听了杨硕的建议,把村民集中起来商议后,把整个村子重新做了划分。
每家的地基都规划的方方正正的,自家的房子自已重建,但不能再超出地基的范围。
将原有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和平整处理,并在两侧栽植了各种花卉与树木,使得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每家每户都将墙壁粉刷一新,白色的墙面与金黄色的屋顶相映成趣,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恬静美丽的田园画卷。
村民们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也跟着变得愉悦起来。
夏季时补种的豆子如今已经结出了累累果实,官府前来征收时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一部分作为种子储备,其余全部归还给了农民自用。
这让杨硕对当朝皇帝充满了好感,觉得这是一个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的朝廷。
随着豆子收获完毕,里正又组织村民们进入山林挖掘山药。
秋季的山药不仅体型硕大,而且口感更加鲜美,深受大家喜爱。尽管杨硕自已并没有土地可以耕作,但由于他对杨柳村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家都一致同意将一部分收获分给他。
17/50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