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宁启想错了,老道士虽然道行不错,但只通过面向其实看不出那么多,他只是看出宁启不同寻常,并且与白云观有缘,便想为他算上一卦。
“这位善人,我想单独为你夫郎算一卦,可否请你先到竹林外等着。”老道士似乎看出了宁启的顾虑,朝着郑云说道。
“阿启?”郑云转头望向宁启,询问他的意思。
宁启也想看看老道士是否真的像他所想的那样能算出他的来历,便对郑云道:“我想听听道长怎么说,你先出去等我,算完我立刻出去。”
看着郑云出了竹林后,宁启做到老道士对面:“道长,开始吧。”
老道士先是询问宁启的姓名,还有生时年月,宁启便说了这个世界原身的生时年月。接着宁启看到老道长拿出三枚铜钱,开始为宁启算卦,卦象一出,老道长面色微变,震惊的同时又有点疑惑。
老道士怀疑自己是不是算错了,又重新算了一卦,结果还是一样。
“道长,如何?”见老道长算了两卦之后,一直未言语,宁启便问道。
“善人,根据你给我的姓名和生时年月,我算出此人已不在人世,你是否非此间之人?”老道长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奇怪的卦象,但是他想了想,便想到自己曾在一本古老的手札中见过记载。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做他们这行的,有时越是离奇,越是接近真相。
“正如道长所言。”宁启坦然道。他心想这道士果然是有真本事,只是一卦就算出原身已离世,并通过这些猜出他的来历。
“可否告知你真实的姓名和生时年月?我重新为你算一卦。”老道士问道。
“姓名相同,生时年月不同……”宁启说出自己的生时年月后,老道士又为他算了一卦。
“善人你人生最大的一个坎已经迈过,后半生将会大富大贵,并且能够造福一方。”老道士看着之后的卦象说道。
“借道长吉言!”宁启道。他觉得大富大贵应该差不离,因为目前他们已经足够富裕了,但是造福一方,宁启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只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附近的村子提供一些工作机会罢了。
“我看你们夫夫,眉头没有愁绪,不似来白云观求解的,可是有其他事?”老道长问道。
从见到这两人起,老道士就觉得他们眼神清明,不像是回来道观的人。一般人来到道观总会有所求,但这两人则不同。
“确实,我与夫君本是想在家乡修建道观,但是却没有道士,也没有观主,这才来到白云观求见观主,希望能够合作,但是观主却没有见我们,我们打算过两日还未见到观主便回去了。”宁启叹了一口气说道。
“原来这就是你们与白云观的缘分,我可以答应与你们合作,派人过去管理道观。”老道长道。刚才的卦象显示此人以后会造福一方,他自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宁启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老道士就是白云观的观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在白云观等了半个月都没有等到一个回复,却在今日无意之中遇到了白云观的观主。
从竹林中出去,宁启便看到郑云在在竹林的入口,眼睛一直望向里面,看到他和观主出来之后就赶快走了过来。
“郑云,这位就是白云观的观主,我们今日真是运气好,观主答应与我们合作了!”宁高兴的向郑云重新介绍了这位白云观观主,并告诉他观主愿意帮他们的好消息。
郑云听到宁启的话,也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他们随便逛逛就遇到了观主。
几人回道观内,观主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弟子,询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跟着两人到石溪村去建设道观。
观主的几位弟子年纪不一,他们互相打了一个眼神,都沉默这没有说话。
宁启和郑云看到那小道士的师傅也在其中,只是见到他们之后,那人神情便有些不安,赶快过来和他们道歉。
“无事。”两人知道这位道士只是在尽责,如果是一个人都能随便见到观主,那这白云观也不会存在至今。
观主也是在此时也知道了他们十多天未曾见过他们的缘由,便说道:“玄明,这事你本没有错,但你曾看出两位善人与白云观之间的缘分,是你修为不深,回去抄些《冲虚真经》五遍,并且等道观修建完成,你到那边清修五年。”
“是,师傅。”玄明道人道。
“你们是否考虑好了,有人愿意过去吗?”处理完玄明,观主继续说道。
“师傅,我愿意过去!”其中一个穿着灰色道服,面目端正的道士上前一步说道。
“好,玄真,那你以后便是那道观的观主了,在今日内收拾好东西,明日便先随两位善人动身,过去修建道观,等道观修建完成,我再选一些其他的弟子过去,同你一起打理道观。”观主看到自己喜爱的弟子原因过去,也很欣慰,笑着道。
玄真今年三十六岁,是观主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所有弟子中最小的。他从小就在观中长大,由观主养大,成年后观主便直接收他为弟子。
比起其他的弟子,观主最喜爱的就是玄真。
玄真虽说年纪最小,但为人通透,天赋也好,他的本领比其他几位师兄都要好很多,可以说这白云观中,除了观主,本事最好的就是他了。
观主本来想等自己老去之后,将白云观交给玄真打理,但现在看他愿意到石溪村,也尊重他的意愿,观主也觉得让他过去锻炼一下挺好。
有这个小弟子在,观主相信,假以时日,石溪村的道观将不比白云观差。
玄真道人不愧是修道之人,第二天一早,宁启和郑云刚起床,就看到他已经下山,并且连行礼也很少,只有一个包裹。
从被白云观观主留下算卦,到他们出了白云观的时候,宁启就觉得郑云应该会问观主给他算了什么卦象,为什么不能让他听。
宁启其实也做好了告诉郑云一切的准备。
但是从那天一直到回到家中,郑云都没有提前任何关于卦象的问题。宁启本想着,郑云可能是觉得路上不方便说这些,准备到家里在询问。
但是回到家中之后,郑云却还是没有提起。
宁启回到家之后,便开始将大部分的心思投入到两个孩子身上,郑云不提,渐渐地,他也忘记了这个事情。
欤——熙——彖——对——读——嘉——
玄真道人跟着到了石溪村后,便开始投入了道观的修建工作。
宁启和郑云之前虽说想到要修建道观,但是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宁启曾试着画出道观的图纸,但是画了几版,总觉得自己画的有点不伦不类,不能使用。
现在有了玄真道人的帮助,宁启和郑云基本不用管道观的修建工作,只需出银钱就好,玄真道人一人就能把道观的修建事宜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止是道观,对于渡水山的修建,玄真道人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将旅游与道教结合,令宁启受益匪浅。
宁启和郑云经过这几个月的营收,银子其实还不够,但是玄真道人却拿出了一部分银钱,说是观主在他离开前交给他的,既然合作,他们也出一部分银钱。
有了这一部分银钱,加上他们本来有的银钱,宁启便和玄真道人商量,将道观在原有的规划基础上再扩建一下,修建的更加庞大一些。
一年之后,渡水山彻底修建完成,此时恰逢又一年夏至,荷花和睡莲开放的时节。
第104章 相辅相成
“夫人,我们这次为什么不去白云观,往年不都是到白云观去的吗?怎么今年要跑这么远到石溪村的渡水山道观?”丫鬟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好奇的问道。
她家夫人是安北将军的妻子,两人青梅竹马本是青梅竹马,成婚后很是恩爱,没多久就生下一个儿子。
但奈何天意弄人,安北将军十几年前在战争中牺牲了。正是那场战役过后,历朝才稳定至今。
两人的儿子从小就崇拜父亲,长大后更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现在也在戍守边关。
她家夫人每年夏季都会到白云观住上一个多月左右,一来为儿子祈福,祈求国家富强,边关不要再有战争,二来是祈求来世还能和丈夫相遇。
“我往年到白云观都会请玄真道人为我儿卜算一卦,算一算他接下来一年有无危险,但是今年玄真道人去了渡水山道观做观主,我自是要到那边去祈福。”夫人开口说道。
白云观的观主算卦最看重缘分,无缘之人,即使给他黄金万两都不会为他算卦,有缘之人,即使身无分文他也会为你算上一卦。
像宁启那日,白云观观主主动提出为他算上一卦的,更是少数。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白云观除了观主,道行最深的就是那看似年轻的玄真道人,因此许多人都会找玄真道人为他们算上一卦。
自玄真道人来了渡水山修建道观,许多人到白云观都扑了一个空。有些人算的不是重要的事,就会选择退而求其次,找白云观的其他几位道人。
但是有些人想要算重要的事,就要到石溪村找玄真道人。
在修建道观的这一年里,宁启和郑云也遇到过许多来石溪村找玄真道人卜算的人,他们有些是达官贵人,有些是富贵商贾。
现在渡水山道观修建完成,更是有许多人都听到了风声,陆陆续续来渡水山道观找玄真道人。
马车一路向着石溪村而去,这位夫人到了石溪村之后,便被石溪村美丽的风景折服。
她曾经也见到过石溪村的宣传手册,但是他以为那些都是画师的功劳,但是来了之后她才发现,这石溪村比宣传手册上的更加漂亮。
石溪村到处都有指示牌,让他们能知道每个地方的位置和距离,还有到达需要的时间。她们到石溪村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当看到去渡水山观还需要至少一个半时辰,她们便循着指示牌,前往云启客栈住下。
云启客栈虽说只是在一个村子里,但是这里的客栈面积很大,客房众多,并且到处都干净整洁,住在其中让人觉得心情都变好了。
“夫人,这石溪村人好多啊!”到了房间,丫鬟感叹道。
她们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看这这些人的穿着就知道他们不是此地的村民,而是来此游玩的人。
“看来此地修建的确实不错。”妇人笑着道。虽然还没有见到其他地方的景色,但是就看他们来时经过的平坦的道路,以及村里人住的青砖瓦房,还有如此多的游客,这夫人就知道此地肯定修建的很好。
找小二过来点菜时,她们看到菜单上许多在京都也从未见过的饭菜,更加觉得此地不错。
小二推荐她们点了莲子羹、凉虾、凉皮还有一些点心,饭菜上来之后,她们更是折服于这饭菜的味道。
第二日去往道观的路上,她们还见到了水车、荷花、睡莲。让丫鬟打听了这莲花还能开一个多月后,这位夫人便决定等从山上下来再在此地居住一段时间,看看这里的风景。
坐着马车到了山下,然后让车夫将马车赶往云启客栈等着他们之后,这位夫人便和自己的侍女一起往山上走。
山里游玩的人也不少,基本都在水边玩耍,他们沿着石阶一路往上,越走觉得越凉爽,明明是夏天,但是这山里的温度却像是入了秋一般,一点暑气都感受不到。
走到仙人潭,夫人已觉得疲累。这渡水山的高度比南山可高多了,光是这一段距离,都顶的上去白云观的距离。
他们做到仙人潭旁边的石凳上休息,看到旁边还有几个人拿着鱼竿在钓鱼。
“夫人,这是用当季的新鲜桃子做的桃子乌龙茶,卖家说这个卖的最好,还放了冰块,您尝尝!”丫鬟将手中用竹筒装着的桃子乌龙茶递给夫人。
这是刚才她们坐下休息后觉得口渴,夫人喊她去买的。
夫人接过,放在嘴边尝了一口:“嗯,好喝,既有桃子的桃子的果香和甜香,又有乌龙茶醇香,不错。”
见夫人满意,丫鬟也尝了一下手中的乌龙茶,觉得果然如夫人所说,很好喝。
“夫人,这渡水山建设的真好,山上还有专门卖各种东西的,在这里玩一天都不会腻,而且还能时刻有吃的。”丫鬟说道。
她也曾陪着夫人到京城周边游玩过,但是他们不管去哪里都要备上许多东西,大到桌子,小到一口水,都要自己备上,但是在这石溪村游玩好像从来不用考虑这些,只要是你想要的,似乎都有卖的。
就说这仙人潭周围,还有帐篷和吊床,都坐满了人。
“确实是游玩的好地方,等回了京都,一定要和我要好的那些夫人说道说道。”这位夫人道。
就说这石溪村,目前来游玩的还是男子居多,女子和哥儿比较少,年纪大些的夫人和夫郎更少。这位夫人觉得以后可以约上自己要好的几个夫人过来一起游玩。
她们做了一会儿之后,从山下上来了几个娇子,娇子是露天的,上面只有一个凳子,可做一个人。此时娇子中坐着几位年纪不大的少年,旁边跟着几位年轻男子,约莫是这几位少年的哥哥。到了此处,少年便下娇游玩。
轿夫停下之后,便询问这里的游客有没有人想要做娇子的,没一会儿便问到了她们。
“不用了,我们自行上去即可。”这位夫人说道。
这位夫人觉得自己既然是过来祈福的,就应该自己走上山,毕竟心诚则灵。白云观也是只有一条上山的台阶,以往她到白云观去祈福也是自己走上去的。
她们拒绝之后,轿夫便去问其他人。这里坐着休息的许多都是游客,她们想到山顶的道观上柱香,但是走到此处就已经觉得累了。
轿夫问了几个人之后,就有人做了娇子。
刚好这时候,两人也休息的差不多了,便跟在娇子后面继续上山。
两个轿夫别看抬了一个人,但是速度比她们快多了,没一会儿就她们远远甩在后面,知道再也看不见踪影。
这娇子也是今年才有的,宁启上了几次山便发现,每次走到仙人潭这里,许多游客都已经体力不支,再也没有精力往上了。
来这里游玩的人,要么是富家子弟,要么是商人,他们平时许多都疏于锻炼,想要爬上山确实有点难度。
宁启和郑云考虑了一下,便从周围的村子里选了一些体力好的人来抬轿子。
这些人在村里都是干惯了农活,平时经常需要背各种东西,力气很大。抬轿子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67/68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