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睡一会儿。”
第82章
因为冬天漫长,所以今年的春天格外短暂。似乎是一眨眼,夏天就来了。
柳柏近来身子总感到疲乏,睡觉的时辰也越来越多。他说给秦锋听。秦锋只道“春困秋乏夏打盹”,爱睡觉实在正常。而且他本就心疼柳柏整日忙来忙去,正巴不得柳柏多歇歇。
可柳柏不是闲的下来的性格:“你叫我不做活,那我岂不是成了家里的累赘?”柳柏秀眉紧蹙:“你和小满一个打猎,一个读书,都比我辛苦,你们尚且勤勤恳恳,我怎么能如此懈怠?”
“我每天都是去山里逛游,哪里是什么辛苦营当?再说小满,那书读得,夫子恨不得气死又气活,咱家就靠你顶着大梁,多辛苦。”秦锋拉过柳柏的手:“现在咱家日子好了,找个人来帮你分担,洗衣打扫的活儿你就别干了。”
“不行,传出去别人怎么说我?”
“别人能说什么?”
柳柏叹息一声:“你不懂。”男子自是不知小哥儿的处境,他要是没病没灾的找个人来家里伺候,村里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淹死。
眼见柳柏眉头越蹙越紧,秦锋赶忙示好:“我就是提个意见,咱家什么都听你的。”
柳柏抬头看他一眼。
秦锋紧着从今早进城带着的背篓里拿出一个油纸包:“看我给你买了什么?”他献宝似的:“糖葫芦,还有如意斋的糕点......”
柳柏眼睛一眯:“花了多少银子?”
秦锋肉眼可见的心虚气短起来,说话的声音低了许多:“没花多少......”
不怪柳柏盘问,家里最近赚了许多银子不假,可耐不住秦锋花钱大手大脚。每次打了猎,除去分给村里其他年轻人的,秦锋那份进城换了银子,再到柳柏手上,十分能剩五六就算好的。
当然,若要和村里其他人家比,甚至是城镇上的许多人家,秦锋都是赚得多的。可原本能赚十两银子,到手只有五六两,这对柳柏来说,还是有落差的。
但秦锋这钱不是花在了别处,几乎全是给他买了吃用的东西,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他又不能多说什么。
像是上回,秦锋给他带回来一只木蜻蜓,竟然就要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够村里普通人家小半年的花用。
他每次和秦锋讲,秦锋信誓旦旦的:“你放心,我答应过你,让你过上好日子,以后我会赚得更多,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柳柏还能说什么,再说就是在质疑秦锋的能力。他怕他真要这样,秦锋能蹲在黑山三天半个月,干票大的来证明能力。想到这,柳柏叹了口气。一口气没叹完,他感觉一阵恶心,想吐那感觉却很快下去,只留下大脑有些昏沉。
他晃晃脑袋没在意,只当今天饭菜吃得不合适。说到吃的,他拿起屋檐下的编筐,关了门往西山下的菜地走。
原本以为西山的地里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种蔬菜会影响秧苗的活性和产量。但意外的是秧苗和种子一种下去,就像试了施顶好的肥料般,一天一个样的长。
最近豆角、茄子都下来了。家里后院的地窖里头有去年冬天屯的土豆,土豆茄子炖豆角可是一绝,北方人好像没有谁不爱吃这菜的。
豆角是个好东西,一棵秧上长好几嘟噜,而且不用怎么管,它会一茬一茬不断地长,这样不用伺候又收获颇多的菜相当受村里人欢迎。有些人家的菜园里,就专门种这个。等豆角下来,多吃豆角,能省粮食。
以前,在黑山村,条件一般的人家多做清水炖豆角,有些时候加些盐,加些油,一整个夏天,包括刚进秋天的伙食就都有了。这还不算完,秋天做好腌豆角,酸豆角,干豆角,等进了冬天,还有豆角吃。
秦锋老早就说馋豆角了。像是白不老还有万年青,炖软了特烂糊,出锅汤都是黏糊的,米饭一拌,能吃三五碗!
还有油豆角,软烂肉头的口感,再加上一把红薯粉条,让人想想都流口水。
现在,村里汉子跟着秦锋,夫人小哥儿跟着柳柏都赚了钱,日子就明显好起来。做豆角有油有盐,再加点别的香料一炖,那味道,别提了!
也就是因为这,村里卖油盐酱醋的杂货郎中那里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秦小满得了柳柏的指使来打酱油。以前村里冷清的杂货铺,现在打酱油竟然还得排队。
郭大熟练的将漏嘴扣在葫芦嘴上,一边往里倒一边吆喝:“酱油十文钱一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秦小满瘪瘪嘴:“现在什么都涨价,赶明天我让哥夫把家里的馒头也涨价。”
“小满,你这话我可不爱听。”郭大一边打着酱油一边道。
郭大本名郭树林,比秦小满大不了几岁。他家从他爷爷,或者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做货郎生意。经常倒腾一些村里人需要的东西回来卖。
一买一卖的有些赚头,因此他家的生活在村里算不错,以前秦小满最羡慕的就是郭大和他妹妹。因为他家里有吃不完的油盐,还有糖块儿。每次路过郭大家,他都要看上好一会儿才走。
现下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郭大这么说,他也不气怯。
“本来就是,村里人都能自己做酱油,就是为了省事才来你这里买,,你要是价格太高,以后我们就不来了。”
秦小满话落,郭大哈哈大笑:“行,你不愿来买就不来买,我不强求。”“只是你哥和哥夫那么忙,做酱油看来只有你能干了。”“你要是做的时候有什么不会,随时来问我。咱家这都是上百年的老手艺,一般人可做不出这味道。”
做酱油其实并不难,村里没钱打酱油的都是自己攒点豆子做。
先是把黄豆浸泡一晚后蒸熟。蒸熟后铺在竹帘上,直到它长出黄毛,村里人管这叫霉豆子。
然后晒干霉豆子,放入缸中,加入盐水,搅拌均匀。
最后盖上纱网,晒上差不多半年就有酱油了。
可是黄豆子是贵粮食,盐水也不便宜,自己做有时候不一定成功。郭大家卖得和城里一个价儿,稍富裕些的人家即便不满,也会来这儿打酱油。
只是最近郭家看村里人都赚了钱,就坐地起价,几乎每样物品都在原有价格上多了一文。这行为着实令人不爽。秦小满虽然看不惯,但被郭大这么阴阳怪气的一通,也只能默默吃下这个瘪,毕竟村里就这一个卖货的,要是不在这儿买,就得去邻村。听说邻村的货郎惯爱坑蒙拐骗,还常常以次充好,倒不如郭大这的东西品质实在。
他叹了口气。秦锋教育过他不要在外面惹事儿,凡事能让三分就让,他只好气呼呼的拎着酱油回了家。
回到家没看见柳柏,他背上背篓又晃悠出去了。
柳柏正在西山摘豆角。今年的豆角长得密,还新鲜饱满,脆绿绿的让人看着就心喜。
他摘了半筐,又顺道摘了一个茄子,两个尖椒。目光转到一旁的小葱,他又蹲下来摘了一把小葱。
小葱蘸大酱,小葱拌豆腐都是极受秦锋和秦小满欢迎的菜,夏天时候的饭桌上一般都离不了这东西。
摘完菜往回走,柳柏打算把油豆角和土豆茄子一起炖,再加把粉条。羊肠豆角用开水焯了加蒜泥凉拌,还有个最经典的,不能忘了干煸豆角。
回到家,家里没人,他洗洗手走进厨房。
豆角去丝掰断,土豆切滚刀块,葱姜蒜切片,辣椒切段。把菜备好,起锅烧油。
将羊肠豆角用大火炸焦水分,再用辣椒爆炒,放上蒜瓣,少许绵糖提鲜,又香又辣,好吃又下饭。
头一茬豆角最嫩,最适合的做法就是凉拌。羊肠豆角焯水后过凉水,加上蒜泥用热油一泼,加一点香醋,秦小满喜欢吃芝麻,他又捏了一小撮芝麻撒上去,这样一盆凉菜,非常鲜嫩爽口。
油豆角炖着最好吃,家里还有秦锋昨日割的新鲜五花肉,拿来切了和豆角一起炖了,加上土豆茄子更美味。
柳柏自己最喜欢吃“苦累”,就是蒸豆角,选老豆角,拌上玉米面细面上锅蒸熟,淋入蒜泥汁和香油,又是一道菜肴新鲜出炉。
这样一番煎炸蒸煮,普通的豆角做出了一桌子好菜。
秦小满很快闻着饭味儿跑回了家,秦锋后脚也回来了。虽然一身汗和泥,但收获不错。
这些日子他带着村里年轻人打猎,打得多的时候他会带一些回来,要是打得少,他基本就分给其他人,自己什么也不要了。
想他一年多以前还是只能捉野鸡野兔,给柳柏送鸡毛的半吊子。现在却凭着一手奇异本领成为最懂最了解黑山的人。
黑山这座宝藏,随时等着他去取用。
说到这,他打算最近自己跑趟深山,听说一群野牛迁徙到这里。他猎上一两头,换了银子正好给柳柏换夏装。
想柳柏那样一个雪肤玉容的小人儿,合该穿漂亮衣服,各种各样漂亮衣服,还有首饰,发带,镯子......
以前买条璎珞都要精打细算,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想买啥买啥。
想到这儿,他莫名开心,干活儿的步伐都轻快起来。
乡下的日子平静得很,很快在一天一天的平凡里来到了盛夏。
第83章
窗外开始响起蝉鸣声。傍晚的风也是热的。
今年夏天热的不寻常。
地里的庄稼开始发蔫。
老赵村长看着头顶的烈日叹了口气。
庄稼人就是这样,靠天吃饭。
北方不是南方,本来雨水就不充沛,旱灾是最常见的天灾。今年看样子不大好。
因为天热,秦锋每次出门回来都是一身的汗。他本就体热,夏天挨着柳柏的时候像个自行发热的暖炉。
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他的衣裳穿不了一会儿就湿透了。柳柏给他洗衣服洗得勤。眼见着今天又是个大晴天,柳柏打算抱着全家的衣裳去河边洗洗,顺道把新扯的布浆洗一下。
前几天秦锋叔伯家的大姐托人送了两匹青灰的亚麻布,虽然是麻布,但得益于好手艺,布匹柔软轻薄,颜色也鲜亮,适合做夏天衣裳。
秦锋脱下来的衣裳放在炕尾,柳柏正想过去拿起来放进洗衣筐,目光一瞥看见衣裳旁的一个布包。秦锋进城常爱背这个包袱。
这是柳柏用一些破布条缝在一起的,包袱皮的内里还绣了秦锋的名字,秦锋喜欢得很,从来不舍得用它装重的或者容易脏的东西,基本就装个银子或者带给柳柏的礼物。
现在包袱鼓鼓囊囊,柳柏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
果然,拆开包袱,里面的东西差点让他两眼一黑。
一套水红带着粉纱花边的广袖裙。
柳柏闭上眼睛,深呼吸,深呼吸,默念:他审美就这样,他没有审美,他是好意......
秦锋爱给他买礼物他是很感动,很开心。
但是......但是......
这颜色,这样式......虽然看起来扎眼,但价格也不便宜。
柳柏正顿在原地,秦锋正好从外头进了屋子:“嗨呀,被你看见了,那就提前送给你吧。”
柳柏还在凌乱中。
秦锋丝毫不受影响,开始叭叭:“后天就是我们成婚一整年了,日子还挺快的。”他绕到柳柏身前,探头贴上去:“这件衣服我第一眼看见就觉得你穿上一定好看。”他边说边继续扒拉包袱:“你看,我还给你买了很多小玩意儿,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柳柏把目光移过去:“三条样式一样颜色不同的发带,四双看起来差不多的布袜......”
“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买好几样?”
秦锋挑起一边眉毛:“不一样。”他拿出一双布袜:“这个绣了颗桃子,这个边边像花纹,不知道你喜欢哪种,你挑喜欢的穿。”
柳柏:......
这实在不像是农家人过得日子。
农家人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买东西要便宜实惠。秦锋这样子让旁人知道了,一准儿会被说道。还没等他开口说话,院外传来老赵村长的声音。
老赵村长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来了。
秦锋出门去迎人,柳柏赶紧把炕上的东西抱起来塞进衣柜。
衣柜是郑守给打的,自打郑守的木匠手艺越来越精进,家里的家具也越来越讲究。从餐具厨子到炕桌,还有筷子,上头还刻了花纹。郑青山肯教,郑守又爱钻研,虽然学习不到一年,但依柳柏和秦锋来看,郑守已经可以出师自己出来做事了,做个木匠生意是非常有前途的。
这想法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一转身,老赵村长一行人已经进了屋。柳柏打了个招呼,然后到厨房里切瓜拿水。
原本凉瓜是稀罕玩意儿,这东西只有城里的富裕人家会在夏天买来解暑去热。农村里少有人吃过。
谁都想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块儿冰湃过得,沙沙甜甜的凉瓜。但对于温饱都成问题的乡下人来说,这就只能是想想了。
别说西瓜,黑山村里夏天少有能解暑的东西。最解暑的,怕就是山里的树荫或者清凉的泉水了。
但秦锋不是认识那么一位黄大仙儿嘛,大仙爱鸡不爱瓜,用一片瓜地换成了半旬进贡一只鸡。
这瓜地在黑山里十分隐秘,前有怪石巨树遮挡,后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形迹罕至。秦锋找过去也破费了番功夫。但真等看到那一片瓜地,秦锋实打实乐开了花。只见足有两亩大的沙地间躺满绿油油的大西瓜,个个溜圆饱满,瓜皮锃亮。秦锋激动不已,绕着瓜地走了一圈儿,挑了两个最大的抱进怀里,这下一家人可以好好解解馋。
夜风清凉,明月挂在树枝头,蝉鸣与蛙叫谱成一曲夏日交响乐,一家人围在院子里的石桌前,目不转睛的盯着冷水湃好的大西瓜。
秦锋举起早已磨好的刀,利落的劈下去,手起刀落,凉瓜应声裂开,露出里头红粉的沙瓤。
“咕咚”秦小满狠狠咽了口唾沫。
秦锋用刀尖挑出一块儿瓜心放到盘子里,用筷子夹起来放到柳柏嘴边。
柳柏张开粉嫩的唇瓣,一口下去,汁水流溅,秦锋的目光挪不开了。
柳柏偷偷拧了他一把,随后自己想接过刀分凉瓜,秦锋回过神来,利落的将瓜分成均匀的月牙块儿,秦小满第一个扑上去,抱住一块儿就啃,秦锋先将瓜尖尖喂给柳柏,然后自己两口解决剩下的,两个人分吃,也吃了不少。
整整一个大西瓜,三个人吃了个干净。
如今还剩下一个在厨房,柳柏拿出来,利落举刀,将凉瓜切成整齐的十二瓣放进大盘子。
54/59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