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熊猫穿越异世娶夫郎(穿越重生)——白云上

时间:2024-12-25 13:52:49  作者:白云上
  体验什么生活?
  别装了兄弟,你戴几百万的表,来工地搬砖,不是体验生活是什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自己尚且都不识过货,小二几个更不喜这东西,又大多搁家里,怕是压根就不懂,再说花楼,之前看他们年纪小,他也从没跟他们说里头是干什么的,孩子难免会好奇,不知严重,只当里头是玩乐的地方,他还能说什么。
  他想带他们多出去看看走走,以前是觉得没必要,现在他觉得太有必要了。
  可怕外头乱,他到底不敢带着他们出门,他让小厮把大门关好,时刻守着。
  饿极了的人,是没有人性可言的,家里人少,防范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蒋小三不懂事,还问蒋小一出了什么事儿了?
  “难民涌进城里来了。”蒋小一说:“这几天你们乖乖呆家里,不要再出去了。”
  “好,小三听话,不给大哥闯祸了。”
  赵主君说上次洪灾,衙门处理安顿的很快,这次灾难应该很快就能过去了,城里应该也不会乱起来。
  赵富民点点头,赵云澜却是看着白子慕:“你脸色不对,是觉得这次灾难没那么容易过吗?”
  蒋小一立马朝白子慕看去。
  白子慕嗯了声。
  这次怕是没那么容易安抚了。
  不是他乱想。
  而是大周这儿讲皇权制。
  历朝历代什么情况白子慕不懂,大周这儿历代先皇为稳固皇位,下头各地方,官兵、衙役都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而且,地方府衙是不允许囤太多粮的。
  屯那么多粮,想干什么?
  想造反吗?
  俗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只要粮草多了,下头地方若是想造反,那就容易了。
  因此,大周下头各洲,能屯的粮,能招的兵都是有数的。
  虽怕造反,可不给地方官屯粮也不行。
  这年头走哪不是靠两条腿,就是靠牛马。
  路遥车马慢,牛马要是拉了重物,又能走多快?一洲之大,单靠两条腿走半个月都走不出去,要是不屯粮,一旦发生了什么事儿,单靠朝廷派粮,那人烂了粮都没能到。
  一洲屯粮有限,七月那会儿刚出了事,虽是不晓得官府拿了多少粮出来,但定是不会少。
  因为难民房屋被淹,田地被毁,排水整田,种下一茬庄稼,怎么都得等几个月才能有所收货,这期间,百姓能挖点野菜啥的吃,但几个镇,光靠野菜怎么填饱那么多人的肚子?
  肯定还要派粮。
  衙门粮仓,怕是早已伤筋动骨了。
  难民得不到救济,饿着了,肯定会闹会抢。
  白子慕猜的确实是没错,粮仓里头的粮不够了,张舒越派人算了一通,下头好几个镇子遭了难,预计有几万人,如今粮仓里头的粮食,最多能顶半个月。
  他派人前往京城禀报,等朝廷派粮来,怎么都不可能只半个月就送来。
  张舒越焦头烂额,到城墙上看了眼,沉默着没说话。
  城外乌泱泱的,全是逃难而来的难民。
  楼倡廉心里也不好受:“师兄……”
  “我这个知府,不称职啊!”张舒越沉着嗓子说。
  楼倡廉盯着城下看,眼眸半垂:“师兄,你别这么想,天灾人祸,逃不掉的。”
  张舒越没再说话。
  他是知府,老百姓们出了事,就是他的责任,推辞不掉的。
  平阳镇没事儿,但楼倡廉怕官兵守不住,让难民涌到镇上去,打算回去坐镇,临走前,听张舒越说了一嘴,要拿银买粮。
  这确实是个法子。
  衙门没有粮,可商户手里定是有的。
  只要粮食足够,其他事儿便都好说了。
  楼县令放心回了平阳镇,可没两天,张舒越的信来了。
  说衙门没有银子了。
  也不是没有,而是少,堂堂一洲,银子比预料的少,他怀疑是底下人贪了,首要怀疑的就是严信章。
  现在银子少,那意味着粮食就买不了多少,因为雪灾常常伴随着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因此肯定还得修建水利和道路,这些也得用银子,还有御寒的衣物被褥用不用买?
  这些都是需要买的,本来能拿来买粮的银子就不多,现在还被贪了,银子和数目对不上,如今可如何是好。
  这事儿算正常。
  就像一公司,会计贪了,老板有懂的,也有不懂的。
  毕竟老板也不闲,各有各的活,没谁一直盯着财务、会计瞧。
  张舒越平日忙,屯粮、和府银这些事儿,他平日也就过问几嘴,然后隔一年半载的抽查一次,上次查时,账本上的银子明明还在,现在要拿银子,下头人直接拿不出来了。
  那不是做假账糊弄他了吗?关键是他还没看出来。
  张舒越是气得脸红脖子粗。
  大发了一通脾气,将两个官员押了下去后立马召集人,该怎么办?
  底下人唯唯诺诺,噤若寒蝉,怎么办?问他们他们哪里能晓得,晓得了他们早当上知府了,哪还有你什么事?
  有人说等先安抚住灾民,等朝廷救援。
  张舒越骂了一声。
  这谁不知道,可一旦没了粮食,难民们饿肚子了,还安抚?安抚得住吗?
  等朝廷?
  说的轻巧,光等朝廷,那难民们不得饿死。
  大家商议来商议去,商议不出一个对症之策,毕竟各地方出了什么事儿,都是这么一套流程,封路、安抚、震粮、上报、震银。
  张舒越又给楼倡廉去信,问他有何主意。
  楼倡廉看完信,心说他也没什么好主意,但向来是柴米油盐。
  柴为什么排在第一位?
  因为它最重要。
  大雪天,能要人命的,不止饥饿,还有严寒。
  不过张舒越早安排人跑山里砍柴了,衣裳衙门没银子买,柴火总能捡的。
  可光烤火,不吃不喝也不得行。
  楼倡廉也没旁的主意了。
  楼宇杰在一旁,见着他愁眉苦脸,伸头过去扫了一眼信件,说:“这下可难搞了,今年我们平洲怎么回事儿啊?这么多灾多难。”
  楼倡廉捏着眉心,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楼宇杰晓得他从平洲回来忧心百姓,这几天并未怎么歇息,如今又听闻这种事儿,怕是更要心焦的吃不下睡不着了。
  “爹,要不问问我兄弟?”楼宇杰突然说。
  楼县令眼睛一亮。是啊!这小子馊主意贼拉多,问问他,没准他能有法子。
  城里有些心善的人家,会自个搁门前施些粥,赵赵云和蒋小一也在城门口搭了个灶台,熬了一些粥。
  他们是帮不上旁的忙了,可啥都不做,见着难民天寒地冻佝偻着身子到处讨吃食,心里又难受。
  以前蒋小一听村里老人说,要是哪年运气不好,碰上天灾人祸,那路边啊!都是讨吃食的,饿死的……可听的哪有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街边三五成堆全是难民,城里的难民还好些,起码有个屋檐遮遮雪,前儿蒋小一和白子慕去城外看了眼,衙门人手不够,帐篷搭的并不多,分不到的难民只能活活站雪地里受冻,个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见着人,又怯又怕。
  那孩子被大人紧紧的搂在怀里,似乎妄想以此让孩子缓和些。
  有些上了年纪的,卷着身子躺在雪地里,一头干枯的白发似乎要和身下的学地融为一体,大概是受了寒,正不停的咳。
  客栈马厩里的马儿还能有稻草取个暖,他们却是连一根稻草都没有,大雪天的衣衫破烂单薄,饥寒交迫得双眼麻木无神。
  到处都是咳声,哭声,哀求声。
  蒋小一听得脸发青手发寒。
  赵云澜和蒋父脸色也不好看。
  还未到时间发粮,大抵是饿得厉害,蒋小一还见着有些难民在山腰刨雪,应该是想挖树根。
  有些孩子,拿着树叶在啃,树叶好吃吗?
  蒋小一吃过,是苦的,涩的,难以下咽的,可就这,那孩子吃了一半,见着娘在一旁巴巴看,还递过去。
  就一片树叶啊!
  衙门发了粥,大概粮食紧,那是水多米少,难民们一窝蜂跑过去,衙役又骂又打,大家也不肯离开,使劲抢着,后头衙役拔了刀,难民们才按下性子排起队。
  到不是他们不识字,就连着队也不会排,而是个个都饿,粮少人多,个个都怕没有吃,眼神都期待的盯着锅里的粥,馋得直舔着干裂的嘴唇。
  那粥明显是少,白子慕问官差:“每日就煮这么些吗?”
  他腰间挂着牌子,那衙役本就累,难民们还吵吵囔囔,心里烦躁得很,可不敢冲秀才郎发脾气,勉强笑着回。
  一天就是煮八锅。
  “那帐篷呢?也就这么些?”白子慕又问。
  “目前就这么些,上头的大人已经从外头购置了一批回来,不日就能到了,到时还会扎。”
  蒋小一听得心里难受。
  这难民们坐在路边,那是见都见不到头,一天八锅,不知道多少人得饿肚子。
  可逃难哪有能吃得饱的,像来都是吊着一口气,饿不死就成。
  赵云澜几个更是话都说不出。
  心情沉重的回了城,路过雅阁楼,这是平洲城里最大的客栈,里头满堂宾客,小二的正在收拾桌子,那盘里的剩菜剩肉,全被他倒一盘里,接着毛巾在桌上擦了一圈,把掉桌上的饭菜全‘扫’到了那盘剩菜里。
  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回家赵云澜和赵富民商量了一番,打算从粮铺调些粮,去城门口施粥。
  可这些粮食原是打算卖了给两个小子换吃的,要是拿去……
  老六和小六拧着眉头,说拿去,他们饿肚子不要紧,反正都习惯了,给百姓们吃,他们饿了好几年了,都没饿死,可老百姓饿几天就得死了,先紧着他们来吧!
  赵富民抱起两个孩子,挨个亲了又亲,十分欣慰:“我们家老六和小六长大了,懂事儿了。”
  “那肯定。”小六也亲了赵富民一下,说:“我和哥哥都五岁了。”
  “对呀,我们长大了呢!太外公,你看我们都这么大了,我可以去外面看美人吗?老六想去了。”
  赵富民:“……”
  赵主君无奈的笑了声,拍老六小屁股:“你这孩子,这话可别在你爹爹和父亲跟前说,不然肯定得吃两棍子,你忘了,上次你和小六屁股肿得像盘大。”
  老六缩着脖子不敢说话了。
  孩子既然愿意,隔天蒋小一和赵云澜带着蒋小二四个就在城门口煮起粥。
  白子慕在一旁帮忙,粥都还没煮好,两个衙役过来了。
  蒋小一原本以为是要出城,谁知竟是直直朝他们而来。
  “白秀才。”走近了,那两衙役朝众人打了声招呼,才看着白子慕:“白秀才,我家大人有请。”
  白子慕寻思着可能是快过年了,张舒越想叫他过去吃个饭。
  可不对啊!
  每次叫,张舒越都是叫他们全家,这次只叫他,那看来不是吃饭,而且这节骨眼,张舒越怕是吃饭的心思都没有。
  可能是有旁的事。
  白子慕跟着衙役去了,张舒越着急,白子慕刚进书房,他都没让人上茶,直接说了事儿,然后问白子慕有法子不?
  白子慕原只以为粮不够,现在没想到衙门连银子都没有。
  百姓们还等着衙门吃饭过活呢!现在没想到……
 
 
第312章 
  “张伯,我也没法子啊!”白子慕说。他能有什么法子,要银子没银子,要粮没粮。
  张舒越定定看他,沉默不语,气质威严,要是换旁人,怕是大气都不敢喘,白子慕却是没在怕的:“真的,我……”他想说他也就能帮忙筹个粮,张舒越却突然开口。
  “我府里还有四支人参。”张舒越双眸微眯:“我知道你们家爱吃这个,这些年赚的银子全拿去买这玩意儿了,外头虽是也有,可想来比不得我这手上四支。”
  “什么意思?”白子慕咽了一下口水,问。
  张舒越说:“我手上这几支,都是二百八十年份的。”
  白子慕:“……”
  “你要是有法子,我就全给你。”
  白子慕:“……”
  这很难不让人心动。
  可他真的没法子:“你让我解决这事儿,可这事真不好解决,我没钱没权,怎么整?我最多就能帮忙筹点粮,别的我还能干啥啊?我……”
  张舒越猛的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道:“你能筹粮?”
  白子慕:“应该能。”
  张舒越呼吸都急了:“只要能有粮,这事儿就好办了,你要是能筹得,我人参拱手让你。”
  “只管筹粮?”
  “嗯。”
  白子慕急吼吼的回去了。
  他没回家,直接拿着张舒越的令牌去了石匠铺,而后又去了城门口,把蒋小一几个叫回去。
  隔天中午,连日的大雪终于停了。
  这会儿离年节已经没几天,趁着日头好,城里人是四处的奔波买年货,街上又熙熙囔囔起来,孩子穿得缓呼呼,头上还带着喜庆的小虎帽,牵着阿娘阿爹,说要买麦芽糖,,他过年想吃麦芽糖,还想吃吃鸡吗的炸鸡和辣条,阿娘,你给我买。
  好好好,都给你买。
  各大铺子挂了红灯笼,贴了对联,做了大减价,城内有了年味,同死气沉沉的城外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街上人来人往,大家说说笑笑,忽而街头哐的一声响。
  有人踮起脚尖看,前头十来个衙役赶着两辆牛车过来了。后头还跟着一帮人,有挑着水的,有扛着锄头和铲子的。
  一辆牛车上放着砖头,另一辆上头则是放着一块巨石,应该是打磨过,看着挺光滑,还有形状。
  到了广圆街的十字路口,衙役才停了,而后把巨石搬了下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