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下工时辰不算得晚,但柳江村离小山村有好几里地,蒋父腿脚不便,怕是走得慢些,几兄弟等在村口,蒋小二靠在蒋小一旁边,一边抓着白子慕的小爪子,一边仰着头同蒋小一说话,而蒋小三是个好动的,他记得熊熊不吃腊肉,那熊熊吃什么呢?
吃草吗?
他窜到路边,扯了几根草回来垫着脚往白子慕跟前怼,见白子慕眼神又变得凶恶,四只脚不停扑棱想踹他,他还道:“熊熊,你不要跟小三客气啊!”
白子慕:“……”
我客气你个屁股。
他扭了脑袋,把头扎到蒋小一怀里,蒋小一心里软呼呼的,一手顺着他的毛绒绒的背,笑着:“小三,小熊不吃草。”
蒋小三‘啊’了一声,挠挠头,疑惑道:“那大哥,熊熊吃什么呢?”
往年大家都说深山里危险,因为里头不止毒虫多,还有狼,大虫子、野猪和熊瞎子,这些玩意儿会吃人,蒋小一便道:“小熊吃肉。”
“不对不对。”蒋小三蹙起眉说:“熊熊不吃肉肉,刚刚小三给它吃,它都不吃。”
“嗯!小二也看见了。”蒋小二很严肃的说:“不过大哥说的一定是对的,小弟,熊熊可能是不爱吃腊肉,我们去抓蚂蚱来,看它吃不吃。”
“好。”
两兄弟又跑路边的草丛里去了。
蒋小一看他们高兴,屁股还撅得老高,圆滚滚的,动来动去,一个碗大,一个盘子大。
夏日白天长夜间短,这会儿太阳即使落山了,也没暗得那么快,远远的,蒋小一看见迎面过来几个人。
应该也是去李家打短工的,不过搓玉米一天也就十文,多是媳妇夫郎去,这会儿便是两个妇人一个夫郎结伴回来了,见了蒋小一还笑着招呼。
村里大多人同蒋家关系还是不错的,平森*晚*整*理日见了面总要说客套两句,但也有些不太喜欢蒋小一,特别是家里孩子被蒋小一揍过的,对他更是不喜。
这三人没同蒋小一交过恶,走近了便招呼。
“蒋哥儿是在等你父亲啊?”
“嗯!”
“你父亲还在后面呢。”
下工的时辰都一样,可蒋父到底是个汉子,自是不好意思同着她们一起走。
“你怀里抱的是啥?”
蒋小一便说了,是在山上捡回来的熊仔子。
几个妇人见白子慕仰着头看她们,黑豆似的眼睛亮晶晶,脸颊又圆鼓鼓的,一瞧就是憨态可掬,可爱得不得了,几人直接走不动道了,等着蒋父回来,她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蒋小二两人见了蒋父高高兴兴,从草丛里蹿出来就朝他跟前扑,一叠声的喊他父亲,说久久不见,想父亲了。
所有的辛苦疲劳似乎都在此刻消散殆尽,蒋父笑着接住他们,然后雨露均沾,挨个摸摸,见蒋小三鼻涕又飞出来了,也不嫌弃,拿手给他擦,而后才抱着蒋小二往家里去。
蒋大牛岳父就是个猎户,家里不像其他人家那般缺肉,蒋大牛每次上门,他总让带些回来。
蒋父中午找蒋大牛托他拿银子回来,就看见他提着肉,因此见着桌上摆的菜里有肉,蒋父就晓得是大房那边送过来的。
蒋小一把白子慕递给蒋小三抱,转身从锅里打了水给蒋父洗手。
晒过的玉米干了些会好搓很多,若是还有些湿,那玉米粒就像钉在玉米芯上一样,难搓得很,李家的玉米刚收,地方也不够大,收回来的玉米自是没晒过,蒋父搓了一天玉米,手上难免的有些疼,可他常年干活,家里的斧头不知被他砍烂了多少把,掌心满是厚茧,干了一天也没起泡,他便也觉得不打紧,但这会泡温水里,还是感觉特别舒坦,见锅里没有温饭,问道:“今儿没去你钱阿叔家买点粮吗?”
他托蒋大牛带银子回来,就是知道自己不得行,怕是要回来的晚,银子早到家,蒋小一便可以拿着去钱家买点粮。
蒋小一从柜子里拿碗筷,说:“今天有肉,我就没去。”他看见一缺了口的小碗里有块肉,知道是蒋小二留给蒋父的,便递了过去。
蒋父吃了,心中十分欣慰,听见两个孩子呵呵笑,扭头就见他们正在和熊仔子玩儿,似乎很高兴的样子,这熊仔子怎么来的,路上蒋小一便同他说过,小熊仔子被放在背篓里,它似乎很生气,又好像因为没有背篓高而显得郁闷,腮帮子鼓得像花栗鼠,蒋父瞅着都感觉好笑,他目光落在蒋小二身上,蒋小二这会儿笑眯了眼,兴奋得脸红扑扑的。
这孩子身子不好,平日多呆在屋里,而他们却是要忙着干活,也没能怎么陪在他身边,好多次村里的孩子嬉笑着从院外跑过,蒋父都看见他趴到窗口上,伸长了脖子眼巴巴的朝外头看,每次见着儿子这般,他心里都不是滋味,也想着买点啥子回来,陪着他玩,村里有些人家倒是养了狗子,可他家人都吃不饱,更别提养什么狗了。
“你弟弟似乎挺喜欢这熊仔子的。”他说:“咱便先养几天,给他们高兴高兴,等李家的活儿干完了,我就去山上砍柴,上次归整出来的那推应该是干了,过两天赶集你挑去卖。”
蒋小一‘嗯’了声。
蒋父擦干了手:“那咱吃饭吧!”
腊肉肥,虽是少了些,可跟着小白菜苗炖,还是出了些许油,猪油炖过的菜好吃,满满两大盆,最后除了肉,连汤都不剩。
蒋小二身子不好吃得少,其他三人干了活儿又饿了一天,一上桌就是狼吞虎咽,恶狗扑食一般。
白子慕站在箩筐里,是看得目瞪口呆,感觉都有点害怕。
蒋父没怎么夹肉,多是吃菜,总想着省些留给孩子,自己少吃一口,三个孩子就能多吃一口,蒋小一也这般想,最后不多的腊肉竟是还剩了。
蒋小一仔细收到碗柜里,想着明儿如法炮制,再拿来跟菜苗煮。
又是美美的一顿。
蒋父歇了会,见着外头不算得太黑,便到院子里劈柴去了。
村里人生活做饭啥的都离不开柴火,蒋父一得空就劈了垒在院子里,好方便蒋小一拿,虽然蒋小一也会劈,但这到底是汉子的活,蒋小一就着火光给蒋小二和蒋小三洗好澡,带他们进屋,见着他们跟熊仔子都躺下了,这才关了门出来。
“父亲。”他走到蒋父身后喊了一声。
“咋的了?”蒋父问他。
蒋小一道:“中午我给大房那边送猪菜,堂奶奶和大伯娘他们想要给我说亲。”
这是大事,而且蒋小一十九岁了还没人上门,蒋父面上虽是没说过什么,但其实心里却是忧愁得不行,每晚都急得直挠墙,他也知道是他和两儿子拖累了他哥儿,可劝也劝了,蒋小一怎么都不愿抛下家里,说多了蒋小一还不高兴,他一不高兴就爱磨刀,把刀磨得锃光瓦亮,蒋父看了都害怕,后来渐渐的便啥也不敢说啥了不敢问了。
这会儿看蒋小一似乎不是特别反感,他立即道:“她们可有说是哪家的汉子?”
蒋小一:“是大嫂娘家的表兄弟。”
蒋氏这表兄弟远近闻名,是周边几个村子最有出息的汉子,上至八十老奶,下至三岁小童,都听说过这么个人,蒋父自是也晓得。
大房能介绍这般好的汉子,按理应是高兴,可这会他却是蹙起了眉。
刘家大前年就推了土屋,盖起了青砖瓦房,蒋父去李家干活每天都从刘家外头经过,那刘家屋子盖得可好了,瞧着就亮堂,还结实干净,不像着他们土房子,住久了,泥墙干得厉害,老是落尘,茅草盖的顶,夏季也总是外头大雨里头小雨。
而且刘家大房二房早分了家,没一大家子乌泱泱的挤在一起,刘虎子上头有个姐,已经嫁出去了,下头一弟一妹,听说也十来岁了,嫁过去也不用得照顾什么小姑子小叔子,他爹娘身子也还健朗,不过刘虎子他娘……
蒋父没同人接触过,但曾远远的见过几次,他总觉得刘氏看着像是不太好相处的样子。
“你奶奶和伯娘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就是刘虎子出息,有正经活儿,是个好的。
蒋父到底是想得多,这嫁人可是一辈子的事儿,那刘虎子名声传得好,他娘也没听人说过啥坏话,可有些人就是惯会做表面功夫,在外头光鲜亮丽,逢人就笑,懂理又客气,可里头却不外如是,刘虎子他娘要是个不好的,要真说成了嫁过去,他家哥儿可有得受。
而且……
“以前算命的小先生说,你有官命。”
蒋小一是个哥儿,自是考不了科举。
所谓官命,是指官家夫郎的命。
第10章
蒋小一长叹了口气,不假思索道:“爹,你咋还信这话。”
这十里八乡都没个读书人,镇上倒是有,可他什么条件他清楚,大字不识一个不说,琴棋书画别说样样精通,琴长个啥样他都不晓得,就会埋头干活和磨刀,想嫁镇上的读书人,简直癞蛤蟆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既是嫁不了读书人,那何来的官命?
这事儿他就没当过真。
蒋父若是不说,他甚至都快忘了这一茬,毕竟过去快十几年了。
七岁那年中秋,镇上举办花灯会,那会儿蒋家也并未‘没落’,蒋父便带着蒋母和两个孩子去看热闹,结果在街上看见个道士。
那道士很是年轻,模样也甚是好看,就是打扮不太得行,一身道袍破破烂烂,那头发也不知咋回事儿,长得就跟玩儿似的,似乎各有各的想法,弯弯曲曲,整个头都炸得厉害。
当时他周边围了好些个妇人夫郎,不过没谁舍得出银子让他算命。
一是他要价贵,一挂九十九文,简直离谱。
二是这人看着,就不太像是有本事的,有本事的道长,哪个不是留着胡子上了年纪的?
没谁舍得花那冤枉银子,可见他模样实在是俊,嫁了人的胆又大,便一个劲儿的逗他。
“小道长,你年纪轻轻,算的灵不灵?可别是出来专门哄骗我们这些哥哥姐姐啊!”
“哎呦,大姐,你怎么能用这么漂亮的一张嘴说出这么寒冷刺骨的话?九十九,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大姐,来一挂?”
那妇人‘哎呀’一声,朝小道士一甩帕子,便掩着嘴笑,一脸娇羞,觉得这小道士嘴挺甜,就会瞎说大实话。
蒋父当时不知怎么想的,领了两个孩子过去,在那道士跟前蹲下,那道士瞥了他一眼,伸出手,蒋父像被蛊惑住了,竟掏了九十九文给他,道士收了银子,晓得他想给孩子算命,便抬眸朝站他身后不远处的丘翠翠和蒋小一看了一下,然后不知怎么了,再抬起头时,看着蒋父,目光突然变得怜悯,还朝他举了个大拇指,惊呼道:
“我以为我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这世上,有人竟然比我还惨……不过老大哥,生活想要过得去,头上必须带点绿,你真是个汉子啊。”
当时黄秀莲和两个孩子离得远,加上街上人多,喧哗得紧,便没听清,可蒋父却是听了个一清二楚。
那小道士说他绿了?
这是个男人都不能忍。
蒋父是火冒三丈,两个耳朵都往外冒烟,袖子也都撸好了,谁知那道士话落,便闭上眼,拇指在中指上点来点去,连生辰八字都没问,便说:“古语有云,眉毛,忌粗忌浊,不可以如云之掩日月也。故,疏者亦有其彩,左右均号彩霞;繁霞者,亦不宜浓,务宜得霞之冶艳。左右亦号其繁霞,非左彩而右繁霞,你家孩子眉毛有彩清秀,如此配偶必美,而且这孩子印堂平满宽阔,腹垂知有福,额广有官运,是个好命相。”
明明讲的是人话,可蒋父硬是一句都听不懂:“啥?”
那道士言简意赅:“你家孩子有官命。”
蒋父听了这话瞬间就美了,耳朵不冒烟了,腰也不疼了,肺也不炸了,整个人通体舒畅,走路都轻飘飘的,后来高兴劲过去了,觉得这种事儿也不能当真,当个好话听便可。
之后几年甚至都忘了这么一件事。
直到黄秀莲闹着同他合离,想把丘翠翠带走,蒋父不愿,常言有了后爹便会有后娘,孩子不留跟旁他哪能放心啊,孩子要是跟着蒋氏走,过得不好怎么办?而且孩子养了十来年了,如何舍得?
黄秀莲见他死活不愿让她把孩子带走,莫可奈何之下,便说了实话——丘翠翠不是他的种,是她和丘大柱的。
蒋父一听这话,瞬间就想起了那年中秋节,那个帅气的小道士。
感情当时那道士会那么说,是因为他头顶绿了。
这话是看相看出来的,还是猜的?若是看相看出来的,那小道士便是真有几分本事,如此,那说他孩子有官命……
准是不准?
准了当然好。
可也正如蒋小一所说,周边几个村子都没啥子读书人,他家哥儿咋的会有官命?
村里姑娘、哥儿想往城里嫁都有些难了,更别提那帮子读书人。
这年头读书费银子,不说村里,就是镇上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读得起,除了个别,能读得起书的,多是家境殷实之辈。
就像唐文杰,家里开了铺子,如今虽是不景气,可以前生意好,存了一大笔银子,再说廋死的骆驼总归是比马大,唐文杰考了那么多年依旧没个秀才身,唐家要是兜里没银子,唐文杰早得回家来了,哪里还能去书院嚯嚯银子啊!
越是有钱人家,越是讲规矩,讲门当户对,他们乡野人家,就不做梦了。
丘翠翠从小长得就不像他,也不像黄秀莲,可孩子不像爹娘的,也不是没有,蒋父自是没多想,那道士说他绿了,没准的就是看丘翠翠不像他,猜的,又正好的猜准了。
他总不能为着那道士的不知真假的话,再次耽误自家哥儿吧!
他哥儿快二十了,再拖不起了。
蒋小一不知他所想,继续道:“而且,那会儿大姐也在,人家道士说的是‘你孩子’,没准的就是说大姐。”
正巧的丘翠翠嫁了个读书人,目前虽然还没能考上秀才,可如今托人找关系进了县学,听说里头的夫子很有两把刷子,镇上的秀才郎,大多都是出自县学,唐文杰进了文山书院,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能考上了,毕竟以后的事儿谁都说不准。
当初那道士说蒋父绿的时候黄秀莲没听见,后头蒋父同她说算命的说他们孩子有官命,黄秀莲也以为是说的丘翠翠。
7/432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