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什么时候成亲不重要。”结婚不过是个仪式,她没那么在乎,在乎这个的是李元英,是她要给黛玉一个盛大的仪式。
“当真这么认为?”李元英握着她的手,双目含情。
“这哪能有假,我来京州本就是为了科举。”
李元英闻言,神色黯然:“这话听着伤人。”
林黛玉笑她小气,堂堂公主,年纪也不小了,怎么倒计较这些来。
只是她没考虑过,李元英年纪虽比她大,可这感情上的经验却是个零。
说她小气,还真小气上了。
李元英别开脸,不看她,面色越发冷艳,看着更加叫人垂涎。
林黛玉凑上去,用嘴唇在她脸上碰了一下。
李元英脸飞一抹红晕,瞥一眼林黛玉:“做什么?”
“别小气了,我知道你想早点与我成婚,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林黛玉又在她额头上蜻蜓点水般啄了一下。
还未来得及站起来,被人拉进怀里,两片柔软的唇贴上来。
两人温存片刻,才想起今日是清明节。
西晋的清明节不是祭祖,倒有些像是情人节,年轻的男男女女在这日结成双,连成对,出门踏青,看戏,饮酒,折花。
“咱俩也出门吧?”林黛玉想起丁白和雪雁。
“你想去哪?”李元英手拉着林黛玉,不松开,俩人就这么连在一起。
“去明月楼吧,兰姨之前让我给她做个香囊,我刚做好。今日正好给她。”
俩人一拍即合,手牵手往外走。
如今京州,繁花似锦,方才刚下了场雨,道路两旁的绿柳越发青翠欲滴。
俩人携手相伴,路遇不少成双结对的男男女女,还碰上一买花郎。
“买朵月季花吧,姐姐?”小小买花郎调皮地看一眼她俩。
“多少钱一只?”李元英问。
“若是漂亮姐姐买,十文正好。”
“嘴这么甜,给你一百文,把所有的月季都给我。”李元英把钱给他。
“姐姐好心肠,把我今天的花都买了。我可以早点回家啦!”买花郎兴奋地把花递给她,提着空花篮高兴地跑了。
李元英把花握成一束,送给林黛玉。
“喜欢吗?”
“喜欢。”
“好看吗?”
“没你好看。”
李元英伸手在她唇上一碾:“嘴这么甜,让我瞧瞧抹了蜜没有?”
林黛玉拿着花笑着跑开,李元英则在她身后追。
世间之美,莫过于此。
若时间停止,这一刻正好。
--------------------
谈个恋爱吧
第 22 章
清明节后,诗词会。
赵寻芳为了筹备这次诗词会,专门请示了皇上,原本以为皇上不会应允,没想到他不仅答应,还给了不少用度,光是赏赐就足够赵寻芳一年的俸禄。
阳光普照,雨后的京州生机勃发,万物生长。
国子监热闹非凡,一个个都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遣词造句,吟诗作对,吃着皇上赏赐的上等瓜果,品着御赐的雨前茶。
林黛玉以一首海棠诗为魁首,薛宝钗的螃蟹诗紧随其二,接着便是探春、迎春、湘云、宝玉。
末了,一向对诗不感兴趣的明玉公主为讨湘云欢心铆足劲做了一首行酒诗。
“大雨呼呼下,人躲屋檐下。要问酒如何,还数京州酿。”明玉公主自觉不错,总该能让湘云多瞧自己两眼。
林黛玉听罢,不作评价,微微一笑,指了指湘云:“既然是公主的佳作,不如送给湘云。”
明玉公主一听,自然欢喜:“云妹妹,我等会儿带你去我府上,写下来裱了送你。”
湘云心直口快,没入脑就出口:“公主这诗扔了都没人看!”
这时,所有人都不笑了。
明玉公主更是冷了脸,原本只是想博湘云一笑,没想到弄巧成拙,还被人看了笑话。
林黛玉想打圆场,却被人抢了先。
“子华,你这诗也不是不能补救,不如你让林姑娘给你瞧瞧,修修补补,说不定还能成一首好诗!”八皇子这是故意把火烧到黛玉身上。
就在这时,太子发话了。
“子华本就不擅长写诗,能写出这首已经不错。”
“哥,你能不能别揭我底?”李子华最不想在湘云面前出丑,这下好了,俩哥哥一人一句,她这人丢大了。
史湘云这才发觉自己说得不好听,让公主下不来台,跟着圆场:“公主既然不会写诗,那不如也拜林妹妹为师。她教你写诗,教我习武,岂不是美事?”
薛宝钗此时道:“云儿此言差矣,公主身份尊贵,上可拜皇上,天地,哪里就能随便拜别人为师?”
此刻,赵寻芳也坐不住了。
“凡入国子监者,人人平等,哪里有贵贱尊卑。”
此话一出,薛宝钗脸上挂不住,借口有事要走。
宝玉自见了宝钗,便时刻在她身边,宝钗一走,他自然待不下去。
“我向来不喜欢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大不了日后再也不写便罢。”明玉公主放话,转身拉着湘云要走。可湘云却还想跟黛玉去习武,拗不过公主,被李子华强行拉走。
好好的诗词会,最后不欢而散。
赵寻芳是个不错的夫子,为人正派,教人也往往句句不离圣贤。让他做国子监的老师,这大概是李元昊最大的功德。
临了,林黛玉帮着赵寻芳收拾,想起他说宝钗的那句话,问道:“夫子,如果离开国子监,尊卑贵贱可应当存在?”
这话大概太过大逆不道,令赵寻芳沉吟良久。
“黛玉,你是个聪颖的学生,可有时候太过聪明反而徒增许多烦扰。”说着,他叹了口气:“世间万物皆有存灭,今日存在的东西,或许他日便会消失。”
林黛玉大约明白,赵寻芳有难言之隐,身为臣子他该忠诚,身为老师他该正直,每一样他都想做到,但这又何尝容易?
-
公主府。
李元英不知哪里听说了她写的诗,还顺口吟唱:“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你消息真灵通。”林黛玉这话半是夸奖半是疑问。
李元英并未回答她,只是继续说:“薛家的女公子似乎也别有风采。”
闻言一笑,不紧不慢道:“看来公主颇有些怜香惜玉的心思。”
“我是说她的诗不错。”李元英急着辩解,上来要拉她的手。
林黛玉甩开她:“不如公主多寻几个温柔贤惠,多情多才的女子到府上作书童,岂不是好?”
李元英听出她话里醋意,忙赔笑:“我这辈子只有你一个书童。”
林黛玉不是想生气,她心内明白李元英不会移情别恋,但听到她提起别人,总忍不住往坏处想,这下弄得自己下不了台,故作生气道:“既然这样,你倒好生说说她的诗好在哪?”
“真要我说?”李元英瞧她脸色和缓,轻声道。
“说说。”林黛玉在玫瑰椅上坐下。
李元英见她没生气,便道:“她的诗好在洞察人情世故。对人生世事写得太过透彻,总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从未听李元英写过什么诗,没成想竟对诗的意蕴想得如此深入。
“宝钗与八皇子相处甚密。”
李元英轰然回头,看着她:“你也看出来了?”
“她还曾劝我跟随八皇子,但我拒绝了。”林黛玉说着给自己倒了杯茶。
“八皇子也找过你?”李元英盯着她,想从她脸上看出点什么。
“没有。”
李元英目光如炬,还是看着她。
“你不信我?”林黛玉站起来,手里的杯子滑落,水从杯中溅出来洒在桌面。
“啪啦”一声,天青色的杯子碎了一地。
“小心!”李元英关切地过来拉她。
林黛玉甩开她的手,抬眼看人:“不信我为何要来拉我?”
“是我错了。”李元英孩子似的低下头:“我只是不想你信别人。”
看她如此,林黛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正色道:“既然你不信我,我就让你相信我。”
28/87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