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古代架空)——山间柳

时间:2025-01-05 08:09:50  作者:山间柳
  赵牙郎也担心到嘴的鸭子飞了,就算这只鸭子没多少钱吧,飞了他照样心疼,“正是,正是,两位在大堂稍坐,我这就去叫掌柜的来。”
  该商议的都商议过了,这会儿签契书就很快了,林樾和沈凌之各看完两遍,又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了两句,随后林樾就在契书上签了名字,从怀里掏了七两银子出来,又从另一个荷包里数了三十三文钱递过去,“劳烦掌柜的称一下。”
  是的没错,称,林樾给的是一两一个的银锭,这六钱就得用剪子把银子绞断再称,牙行的掌柜一个月怎么也会来这么一回,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都在绞银子,牙行剪刀都换了两把了,这会儿同样只剪了一下,正正好就是六钱。
  虽说都知道熟能生巧,但林樾和沈凌之还是有些吃惊,这熟练的绞银子动作,真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毕竟能这么熟练,完全能证明经手过多少银子了。
  契书上方掌柜早已签过名字,这会儿交接完银子,林樾就把自己手里那一份收起来了,同时把掌柜的给的钥匙也收了起来,随后就看向举着茶杯一动不动的方新觉。
  方新觉眨眨眼,明明林樾也很好看,但他就是没来由的有些怕他,等把手里的茶一饮而尽,他才反应过来林樾看他是为了什么,“林夫郎,实在对不住,钥匙方才留给伙计了,你们明儿还来镇上吗?我到时候给你们送去。”
  林樾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伙计打扫完锁上门就是,哪里需要钥匙,但他都说没带了,林樾也不能说什么,只道:“那就多谢少东家了,明儿我们就在铺子斜对面摆摊,挂着“点心铺”的那个就是。”
  方新觉偷偷看了一眼沈凌之,而后义正言辞道:“您放心,我一定准时给你们送来。”
  林樾被噎了一下,他们摆摊的时间又不定时,要怎么给他们准时送来?“少东家中午来就好,时候不早,我们先走了。”
  林樾话音一落,沈凌之就跟着起身了,“哥哥,今天你又可以去接我哥了,现在还很早哦。”
  林樾又被噎了一下,抬手捏了一把他的脸,“你小声点啊!”
  沈凌之后知后觉,连忙拉着林樾跑出去了。
  今儿林樾两人去镇上看铺子,沈家人也不放心,沈正初夫妇匆匆背了两筐柴回家,就没再出去了,宋寻春怕他们没租到合适的铺子不高兴,特地去买了块豆腐,又使唤沈正初去河里捞鱼,预备给他们做一锅鱼汤炖豆腐吃。
  林樾两人到家的时候沈正初也拎着鱼篓回来了,最近天冷,河里鱼虾也少了,捞了半个时辰只捞到三四条,除了一条勉强有巴掌长,剩下的就是手指长的小鱼苗,这回的鱼汤炖豆腐真是只有鱼汤了。
  沈正初看他们俩高兴的样子,不由跟着笑了,“租到合适的铺子了?”
  沈凌之点点头,“爹你竟然一猜就中耶,我们租到了一个位置价钱都合适的铺子,连契本都签了。”
  “那快回屋,今晚你娘给你们炖鱼汤喝,咱们也庆祝庆祝。”
  说要庆祝,那肯定不能只有一个鱼汤,再做个白菜肉沫正好,当然,是一勺肉沫配一颗白菜那种。
  吃了饭,一家人开始琢磨点心铺的名字,之前摆摊的时候可以直接叫“点心铺”,现在有了铺子再这么叫就不大好了,尤其杨家的点心铺就叫“杨记点心铺”,他们再这么叫更容易混淆,影响生意。
  宋寻春率先开口,柔声道:“樾哥儿开的铺子,不然就叫林记点心铺,也好记。”
  沈正初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简单好记。
  林樾没想到他们起名这么草率,杨家的铺子这么起名是人家铺子多,这样起名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他家的,他们只有一个铺子,实在不必这么好记,“爹,娘,铺子里除了我,还有凌之呢,怎么能只叫林记点心铺?”
  “那不然叫林沈点心铺?”
  林樾:“……”这个怎么听都不大好听吧。
  沈淮之是个读书人,见林樾对这个名字不满意,便开口道:“那百味斋如何?或是飘香楼,桂香斋?”
  好像是不错,但他们就一个小铺子,叫这些名字好像有些厚脸皮了。
  一家人思来想去,愣是没想出一个合适的,林樾想到头疼,“不然叫甜香坊算了,饮子甜,点心香,也算合适。”
  沈凌之用力拍了一下手,扬声道:“这个好!简单好记,到时候挂两个幌子上去,只要有人路过就能看出来我们卖的是什么。”
  沈家夫妇也觉得不错,三个字做匾额还能做大些。
  林樾一想也是,识字的人那么少,大家买东西除了直接能看到卖的什么以外,就是看幌子,像成衣铺就是在外头挂一件衣裳,药铺挂的是膏药状的幌子,他们点心和饮子一起卖,正好挂两个,一个葫芦状的代表饮子,一个串成串的各色点心样子代表点心,名字反而是次要的了。
  定下名字,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呵欠连天地回屋睡觉去了。
  林樾躺在床上半天没闭眼,铺子定了名字,桌椅可以用之前摆摊的,但以什么点心为主他还没想好,总不好一股脑地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说不定纠结到最后直接不买了。
  沈淮之看他睁眼睛都费力了还不肯睡,只能手动给他闭上眼,低声哄道:“很晚了,先睡觉吧,点心铺还得准备几日才能开张,明儿再想也来得及。”
  林樾还想再说什么,但又真的很困,刚闭上眼没多久就睡着了,睡着的速度让沈淮之都惊了一下。
  翌日,林樾和沈凌之都起晚了,等做好点心出门的时候都快巳时了,往常这个时候两人点心都卖出去好几块了。
  出门得晚,两人路上就有些急,偏沈正初以外他俩今儿要休息,早早上山砍柴去了,两人一人推货架,一人拉推车,急匆匆地往镇上赶,愣是在大冬天的热出一脑门汗。
  来到摊位前,没等喘一口气,林樾就看见在那蹲着的方新觉,那一刹那,林樾简直眼前一黑,方新觉要不是有所企图,他今天就把名字倒过来写。
  他倒不是多反感方新觉,但沈凌之今年才十六岁,现在就谈论亲事有些过于早了,而且未婚的男子哥儿也不好过多接触。
  方新觉已经过了一个半时辰了,刚开始还站的笔直,后来开始转圈,最后直接蹲下了,没想到刚蹲下林樾他们就来了,连忙起身,扯了扯衣摆才上前道:“林夫郎,沈哥儿,你们来了?这是钥匙,请拿好。”
  林樾拦住了方新觉的视线,笑着谢道:“多谢少东家,麻烦您了。”
  方新觉也不是傻子,自然看出来林樾有些排斥他,他也没想着唐突沈凌之,给完钥匙就大步走了,直到拐弯处才回头看了一眼。
 
 
第106章 
  林樾见他走的匆忙还有些惊讶, 看方新觉的样子估计是等了许久,林樾本以为他至少会说几句话再走,没想到竟这样就走了。
  林樾突然对他有了些改观, 虽说莽撞了些,但还算有眼力见儿, 日后若是真有缘分,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一切还是要看沈凌之的意思, 方新觉虽然看上去不错, 但若是沈凌之不喜欢, 那也白搭,林樾这般一想, 便回头看向了沈凌之, 见沈凌之愣愣地看着方新觉离开的方向, 突然心里一紧。
  他刻意压低了声音问道:“这是在瞧什么?”
  沈凌之眨了眨眼, 惊叹道;“哥哥,他一步能迈出去好远啊!”
  林樾:“……”罢了, 这是个还没开窍的。
  因来得晚, 错过了镇上人吃早饭的时辰, 今儿的点心就卖得慢了些, 直到申时才卖完,卖完后他俩也没急着回家,转身就去了铺子里。
  有了铺子,总算不用每天推着桌椅来回了, 他们自带的两张以及里头原本就有的一张桌子,刚好放满大堂,因原本的桌子配的是椅子,但他们带的是条凳, 林樾和沈凌之就挪了一下位置,把带椅子的那张挪到最亮堂的地方去,预备到时候再挂一张帘子或是支一架轻薄的竹屏风,也勉强能算得上一个雅座了。
  铺子里悬挂着的竹卷帘有些旧了,林樾便把它们拆了下来,想着等今晚回家就去找村里的篾匠重新定做两张,不过旧的也没舍得扔,带回去还能拿来垫东西。
  除了两张竹帘子,还有三层蒸笼和一架竹屏风,这么算下来也要几十文钱,幸好桌子和货架瞧着还成,就不必再改了。
  后厨还放着一个蓄水的水缸,因为铺子没有水井,打水得到对面的梨花巷去,一个月还交五文钱。
  等收拾的七七八八,林樾和沈凌之就回家了,次日,不用带桌椅的两人一身轻松,小推车上只放了些洒扫会用到的扫帚,抹布,以及挑水用的木桶和扁担,另外还有两张新的竹帘子。
  他俩运气不错,篾匠那里刚好有做好的竹帘子,瞧着大小也合适,林樾就直接买下了,又省了不少功夫。
  虽说原先的伙计刚打扫过铺子,但林樾还是自己又收拾了一遍,从屋顶到墙角都仔仔细细擦洗过,连带着后院的水缸都清洗了一遍。
  为了通风,林樾把铺子里的窗户也打开了,原先一同摆摊的几个叔伯婶子见他们在里头忙活,纷纷上前恭喜,卖包子的方婶和林樾两人最熟,此时也是她先开口:“这是买了个铺子?瞧着收拾的很像样子了。”
  林樾连忙摆摆手,“谢方婶儿吉言,我也盼着买铺子呢,可惜手里银钱不趁手,这铺子是租的。”
  “诶,小樾你这话说的,今天能租,明天就能买,你们这么年轻,手艺又好,买铺子那是早晚的事儿。”
  林樾抿唇笑了,“那感情好,若是买了铺子,一定请方婶来吃酒,方婶要是先买了铺子也一定要与我说啊。”
  “一定一定,这铺子定的哪天开张?到时候我们几个一定来捧场。”
  林樾朝他们笑了笑,回道:“定的月底那一日,到时候你们来,我和凌之给你们做点心吃。”
  “那我们可就等着了。”几人手上都还有活计,寒暄了几句就各自回了摊位。
  林樾租了铺子,有为他高兴的,自然也有眼红的,但林樾来往的这几人不说品性多好,也不是会背后捣鬼的人,便是眼红也只是想着自己总有一天也要有个铺子罢了。
  一连几日,林樾和沈凌之都是每天送一点儿东西到铺子里,今儿添了被褥,明儿加了米面粮油,后天又是做点心会用到的豆子,南瓜,红糖,模具等,沈正初也跟着跑了一日,在后厨的屋檐下堆满了柴火。
  冬月廿九这日,铺子里的灶终于开火了,林樾和沈凌之在铺子里吃了第一顿饭,明儿铺子开张,两人都有些紧张,当晚便没有回家去,因为不放心,林樾还把铺子的匾额和幌子又翻出来瞧了好几眼,匾额是村里的木匠做的,幌子是宋寻春绣的,不过上头的字都是沈淮之写的,林樾特地买了桃红色和鹅黄色的布,做出来的幌子十分亮眼。
  三十这日,星子还在天上闪着光,林樾和沈凌之就起来了,林樾刚把铺子的门打开,就瞧见对面步履匆匆的沈淮之三人。
  “凌之,快过来,爹娘他们到了。”林樾回头喊。
  “哥哥,就来,我先把火点上。”
  沈淮之过来没顾上说话,先把手上拿着的棉衣给林樾披上了,“娘昨晚刚做好的,试试暖不暖和?”
  这几日事忙,他和沈淮之的棉衣林樾原本想自己做的,但最后只把沈淮之的做完就腾不出空了,所以他的棉衣是宋寻春做的。
  新做的棉衣有些重,摸着十分厚实,领口和袖口绣了花纹缝边不说,衣摆处还用黄线绣了一个元宝,林樾看到瞬间就乐了,他还没见过金子呢,在镇上见的最多的就是铜板,其次才是碎银子和一两一个的银锭,听说十两白银才能换一两黄金,林樾想着等家里的积蓄过了百两,下回去县城或是去府城的时候就去换一两黄金来压箱底儿。
  试完衣裳,林樾才探出头招呼沈正初夫妇,“爹,娘,快进来坐,外头冷。”
  而后单独看向宋寻春,笑道:“谢谢娘,娘做的棉衣很合身,绣的花样子也好看。”
  见林樾是真的喜欢,宋寻春也很高兴,抬手就给林樾戴上了一顶新帽子,“这是做衣裳剩的棉花,给你和凌之各做了顶帽子,这几日风越发大了,吹的头疼。”
  沈凌之在里头听到给他做了帽子,一下就蹦出来了,“娘,快给我瞧瞧。”
  一家人说了会儿话,外头又来了两个人,是林樾特地请来敲锣打鼓的,开张嘛,总要热闹些,舞龙舞狮的一时半会儿请不着,请个敲锣打鼓的还是没问题的,再加上两串爆竹,今儿肯定能热热闹闹的开张。
  同样招呼人坐下,林樾和沈凌之就去了后厨,连宋寻春也跟着进去帮忙了,面是昨晚就发上的,其他一些能提前做的活计也昨晚就做了,今儿只要包了蒸上就成。
  至于沈淮之和沈正初,刚好一人烧火,一人负责陪客。
  今天开张,林樾定的是只要买点心,不拘买了多少都送一个“红票”,下回带来买满十文钱就能减一文。
  “红票”是林樾请李木匠做的一个木片,上头刻着铺子的名字,还有一个李木匠的独家记号,以免有人自己做了来以假乱真。
  除了“红票”以外,今儿的客人,只要买满五文钱的点心和饮子就送两个小馒头,买十文钱的就减一文,另外再送一块发糕,超过十五文的除了减去两文钱以外,能任选一个铺子里三文钱的点心。
  不仅如此,只要买够八文钱的点心就能参加“扑买”,木箱里放着不少竹片,唯一一张画了红圈的是头奖,抽中不仅免单,还额外赠送八文钱以及一盒点心,画了黑圈的是次等奖,可以免单,点了红点的为三等,能免一半,最后还有若干点了黑点的,能赠送一个小馒头。
  虽然不知道今日生意如何,但还是得多备一些点心以免不够卖,尤其是定下来要送的小馒头和发糕更是得多做些。
  第一次开铺子,也不知道什么点心能卖的好,和摆摊时差别大不大,所以之前卖过的林樾都打算上一遍,到时候挑个卖的最好的做招牌。
  不过他们只有两个人,一天做不了多少,做多了也怕卖不完,所以除了各色小馒头和发糕,今儿做的就是寓意好的黄金糕,也就是南瓜糯米糕,以及红豆糕和绿豆糕,都是只用蒸笼就能做的点心,饮子也只做了两种,一桶姜糖水,一桶豆沙圆子。
  不多时,日出了,第一缕光照过门前时,林樾和沈凌之就把铺子的匾额挂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挂上幌子,最后回屋点了三柱清香,祭拜神明,祈求诸事顺利,生意兴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