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陛下的身子的确是个问题,医院的太医已经为陛下诊断过了,是急性肺炎。
以现在的医学条件,很难完全治愈此疾,最多规劝陛下多休息,保持日常锻炼,寝殿勤通风,保持空气畅通。
但陛下为了大顺,太过殚精竭虑,没日没夜地批阅着成堆的奏折,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
更让大臣们头疼的是,陛下连子嗣都没有,日后若有个万一,连个能接皇位的都没有。
这可到底如何是好啊!
“大顺的历代先帝皆有一番功绩,若朕毫无建树,又如何能行,朕如何不急?”楚锦盛又是一阵咳嗽,脸色又苍白了几分。
群臣又是好一阵安慰,令楚锦佑看得内心暗自发笑,他站出来,对楚锦盛行了一礼,眼神不经意间扫过帝王虚弱的面庞,说出来的话夹枪带棒的,令人听着分外刺耳。
“陛下的身子如此不适,竟也能如约来上这早朝,倒是令臣佩服,只是臣不知,您究竟为何将自己累成这般模样?臣委实好奇得紧。”
楚锦盛定定地瞧了楚锦佑一会,忽地笑了,“五弟,朕所作所为一直是为了大顺的江山啊,朕刚上位不久,恐国祚不稳,特意将自己手下的刀磨了磨,若日后遇见心怀不轨的小人,朕也能掏出些手段来。”
“哦?大顺国力强劲,是何人胆敢冒犯陛下?若日后真有宵小敢如此行事,臣必定会替陛下扫平一切灾厄,陛下放心。”楚锦佑的笑意未达眼底,说出来的话能有几分诚意也尚未可知。
“诸位爱卿,朕的身子有些不适,若有奏,便趁现在快些说出来。”听了楚锦佑的话,年轻的帝王只是笑了笑,又将话题拐了回去。
楚锦佑又行一礼,“回陛下,臣有奏。”
楚锦盛:“讲。”
“臣以为,大顺需要加强教育,需要调整一下现有的教育策略。”楚锦佑将现代的一部分可适用的教育理论详细说了出来,长篇大论的,足足说了半个时辰。
这半个时辰里,楚锦盛的精神看着越发困倦,仿佛能即刻入睡似的。
楚锦佑说完,还不忘记敲打一下帝王,“陛下,若您将大顺的教育提升一个台阶,那也是功绩一件,日后也是能载入史册的,望您周知。”
教育一事,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才能成事,以楚锦盛的精神头来看,只能加重他的内心负担。
并无一丝好处。
这几个月以来,楚锦盛有意无意地向他旁敲侧击火药的方子,近期似乎有些按捺不住了。
也好,反正他已经杀了一任帝王了,若他的好大兄不听话,那么他也不介意送大兄去见父皇。
“五弟言之有理,不若此事交给五弟去办,如何?”楚锦盛说完,看向楚锦佑的眼神中充满信任。
“陛下说笑了,臣身上庶务缠身,哪里有空闲去做此事,左右不过是臣以为此事有待改进,才提出来罢了。”楚锦佑没有应下,装作一副颇为苦恼的模样。
楚锦盛了然地点了点头,视线扫过满朝文武,问道:“既然如此,其他爱卿谁想来为朕分忧啊?”
大殿上鸦雀无声,竟无一人敢回应楚锦盛。
第100章
“陛下, 依臣之见,此事还是得由您来带领臣子们去做才是,一来, 可以增加您的功绩,二来, 也可以让百姓们对您更加信服,您以为呢?”楚锦佑又是一阵劝,态度温和了不少。
方才一言不发的满朝文武这才有了动静,纷纷顺着楚锦佑的意思规劝道:
“启奏陛下, 臣王阳华认为五王爷言之有理,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若教育不稳,则影响的则是整个大顺!”
“陛下,教育一事事关重大,臣等不敢擅专,恐影响国祚, 令陛下寒心。”
“臣以为, 陛下才是改善大顺教育的最佳人选,臣愿意辅佐陛下, 以还大顺百姓一个安稳太平的生活!”
“陛下, 五王爷言之有理,臣等附议!”
“臣附议!”
“……”
当今陛下的身子看着已然不行了,又没有后嗣,而五王爷足智多谋, 且身子康健,他们作为臣子,必然要圆滑地给自己找一条后路才是。
两边都不得罪, 这才是朝堂上的生存之道。
楚锦盛气得大口喘息着,因愤怒,瞧着脸色都健康了不少,“朕要你们这些臣子有何用?!”他顿时感觉头一阵晕眩,随后便不省人事。
……
楚锦佑以事务繁忙为由,抽身离开早朝,一回府,脚步也跟着轻快了不少,他直直奔着府中炼药房而去。
“亦初,用过早膳了吗?”楚锦佑一眼看到了屋内忙碌的心上人,上前去搭话。
沈亦初视他于无物,依旧在专心地处理着药材,“你先出去,我忙完这点再吃。”视线始终落在药材上,不敢有一丝分心。
他在培养一种能入药的菌子,这种菌子的生长环境十分苛刻,湿度、温度和阳光这三种生长条件必须全盘满足,错一点就会死,但长得很艳丽,伞叶是如同鲜血一般的红色。
现代时,他在热带雨林被野人追的时候,对这菌子惊鸿一瞥,便一直念念不忘。
直到现如今,才有机会培养,也算是他的一点小爱好吧。
他养了这个小玩意有三个月了,眼见着要长成了!可别再出什么岔子才是。
“亦初,我饿了。”楚锦佑说话语气黏黏糊糊的,还带着一点小委屈,他在沈亦初身边不停地找存在感,企图引起沈亦初的注意。
沈亦初皱眉,“你饿了就去吃饭,我还在忙。”
“可是,我想和你一起吃。”楚锦佑刚说完,肚子便‘咕噜咕噜’作响,他揉着肚子,眼神更加委屈。
沈亦初不胜其烦,直接拿出当初给楚锦佑做手术的锤子和锯子,对他笑眯眯道:
“是不是腿不舒服了?来,我可以再帮你瞧瞧。”说罢,他还把锤子和锯子轻轻敲击在一起,当即便让楚锦佑想起做膝关节置换术之时令人惊悚的一面。
楚锦佑滚了滚喉结,整个人都僵住,“那,那倒也不必如此……”
沈亦初将锤子和锯子放了回去,见楚锦佑赖着不走,还是妥协了,“你等我半个时辰吧。”
“好。”楚锦佑在房间里随意找个凳子坐了下来。
半个时辰后,沈亦初终于忙完,摘下手套,掏出帕子给自己擦了擦汗,一转头便看到楚锦佑正坐在自己的后面。
沈亦初被吓了一激灵,“你倒也不必离我这么近,吓了我一跳。”他抚了抚胸口,吐了一口气,牵住楚锦佑的手腕,“走吧,吃饭去。”
今日府里的早饭异常丰盛,两屉透着红油的小笼包、两碗鲜虾粥、两小碗鸡蛋羹、一盘子葱油鸡、一整个烤猪肘子、深海鳕鱼煲、一小碟子熏鹿肉。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准备得这么丰盛?”面对一桌子美食,沈亦初看愣了,“分量太多了,我们吃不完的,浪费很不好。”
楚锦佑将沈亦初按在饭桌前,自己也坐在其旁边,笑得温柔,“不是什么大日子,我就是高兴罢了,这些都是你的,你太瘦了,需要补补,不用担心吃不完。”
沈亦初还是觉得不妥,于是,他吩咐侍女姐姐给自己多拿几个空盘子过来,并将大多数的肉食分别拨到几个盘子里。
“七哥他们应该也没吃,这些吃食左右还没动过,我给他们拨一些。”沈亦初给暗七他们的吃食,几乎都是看着最好吃的那几样,每个盘子里的份额都一样,也不算偏颇。
“你不用分了,这些都是你的,至于暗七他们的那份,小厨房自然会给他们准备,不会差的。”楚锦佑眼见着沈亦初那份饭的份额越分越少,太阳穴突突地跳。
沈亦初停下拨盘子的动作,看着桌子上一大堆精美的菜肴,发愁道:“你这是要把我当猪喂啊?”
“你太瘦了,需要补。”楚锦佑本来还有些迟疑,但他瞧着沈亦初极细的腰,想将人喂胖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快吃吧。”说着,他夹了一个红油小笼包塞到沈亦初的嘴里。
被人猝不及防地喂了一口包子,沈亦初下意识地嚼嚼嚼,小笼包咸香带着一丝微辣,一口咬下,小笼包的汁水在口腔里迸发逃窜着。
好吃哎!
他已经完全被小笼包香迷糊了,眼睛微微眯起,嘴里鼓鼓囊囊的,刚把嘴里的咽下去,便迫不及待地再夹进嘴里一个小笼包。
两屉小笼包吃完,沈亦初才发现,楚锦佑完全没动筷子,只是在静静地看着他吃……
“你别光看着啊,让人怪不好意思的,你不是也饿了吗?”沈亦初脸红了。
楚锦佑对一旁的侍女说,“下次让厨房多准备些包子。”
“是。”侍女福了福身。
吩咐完,楚锦佑才开始慢条斯理地用膳,他先是用公筷将深海鳕鱼的刺肉分离,再将鱼腹部最肥美的夹到沈亦初的盘子里,随后才换上私筷食用了几口鱼尾、鱼头之类的部分。
沈亦初问起来,楚锦佑便说:“偶尔吃一次鱼头和鱼尾,能让府里顺风又顺水,无碍的。”
就连猪肘子,楚锦佑都将入味最好的肘子皮分给沈亦初,还夹了两块精瘦的猪肉给他。
只是那碟子鹿肉,楚锦佑没有主动分给沈亦初,此物大补,有壮阳之效,亦初还是吃些别的吧。
沈亦初吃了一会,肚子已经撑得滚圆,看着仿佛是六月怀胎似的,他瘫坐在凳子上,揉着肚子,“不行了,别给我夹了,我真的吃不下了。”
属于他的那碗鸡蛋羹是真的吃不下了……
“吃完了?”楚锦佑微微一笑,端过沈亦初面前的鸡蛋羹,慢慢吃完。
一桌子剩的不多,楚锦佑将沈亦初没吃完的盘底子全吃了个干净,食物一点也没浪费。
只是,这一顿饭下来,二人都撑着了,也正好在院子里散散步,消消食。
“近来,川川在苏先生的教导下,进步了不少,特别是算数,学得很好,将来一定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商人。”沈亦初边走边揉捏腹部,以助消化,想起沈淮川近期的表现,不免有些欣慰。
楚锦佑与有荣焉,笑道:“那是自然,苏先生是福书村出身,又在国子监当过差,学问方面自然是不必多说,再加上川儿聪慧,才能进步得如此之快。”
“川川这孩子向来是个懂事的,他虽入了苏先生的门下,但我还是想让他去学校里读书。”沈亦初也为自己的弟弟感到遗憾。
孩子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鞭笞,童年终究还是不完满的,如今孩子都八岁了,放在现代都应该上二年级了吧。
“不然先在京城建一所小学试试,让孩子们进行正规化教育,建中学和大学的事就先放一放?”沈亦初自觉报社还有些余钱,大部分都是卖红楼梦赚的。
他和钱铁嘴共同承诺过,凡是由红楼梦而产出的收益,自当回馈百姓,这建小学也算是资助的一种方式。
“也好,只是此事我不能出面帮衬你,只因今早刚把大顺教育改革之事推诿给皇帝,若我再插手,只怕是要犯下欺君之罪,不过,府里的银钱可随你支配,若遇到什么事,也可以回来告知于我。”楚锦佑说道。
沈亦初停下脚步,困惑道:“你又想出什么坏主意了?这次坑的又是谁?”
皇帝也敢坑,够胆!
“亦初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呢?”楚锦佑笑着指了指天空,示意了一番,然口中说出的话却满是无辜。
他这大兄的身子最忌讳的便是过度劳累,可偏偏这种时候,他愣是将教育一事推给大兄去做。
楚锦盛过劳而亡,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但谁会知道楚锦盛会不会殊死反扑,他手里的火药方子可得捏紧,不能有一丝差池。
“可真有你的。”沈亦初对他竖了个大拇指,又凑到他耳边说了一句,“注意分寸,别逼太狠。”
楚锦佑点了点头,“我晓得的。”不会露馅的。
只是当朝帝王尚且没有子嗣,这一点成了太后的心病,在皇帝接下教育改革一事后不久,宫里便传来选秀的消息。
满朝文武的家中若有适龄女娘,统统被招进宫中,参与选秀。
谁人不知,当今陛下是个病秧子,中看不中用,指不定哪一日便会撒手人寰,按照大顺的规矩,在帝王驾崩后,若嫔妃还是没有子嗣,那么便会殉葬于帝陵前。
然宫中有召,大臣们便是再不情愿,也得为了家族牺牲爱女。
若家中女娘被选中,那他们可以提前给女儿备下一口棺材了。
第101章
盛夏, 烈日炎炎。
宫中选秀的前几日,秀女们各自坐着自家的马车,缓慢地驶到巍峨庄严的宫门口。
宫内不让行马, 秀女们只能下马车,跟随着宫中嬷嬷先去学几日宫中的礼仪再去面见帝王。
经过秀女选拔, 仅有六名秀女被选入后宫,她们皆出自世家大族或朝臣之家。
皇后是已经告老的左丞相孙女,叫苏绵绵,性子温软, 恐不能服众,而太后正是看中了此女温软的性子, 才会如此中意她。
好拿捏,不会生事端,甚好。
皇贵妃则是御史大夫家的嫡女,许韶华,此人性子刚烈, 眼里也揉不得沙, 此番没能被如愿选为皇后,日后恐怕会横生枝节。
贵妃是首辅之女, 李诗洁, 此人最好诗文,喜欢与人交流诗文,但从不与旁人一见如故,孤傲如寒梅。
剩下的三位秀女皆是贵商之女, 被升为妃位,秉性不知,但也是小家碧玉型的女子。
按照大顺以前选秀的规矩, 秀女们被入选,应该一律被封为最低位份——美人。
但如今帝王的身子虚弱,急需绵延后嗣,如此才会破格升了六位秀女的位份。
也不知谁会如此幸运,能得到帝王的垂怜,第一个受孕,诞下皇子。
过了隆重的封后大典,再将其余五位女子的姓名记录进后宫嫔妃册里,后宫从此热闹了起来。
70/81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