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琥珀清彻底在平良县扎稳脚跟争得了一席之地。
琥珀清成功卖完让叶稚彻底安心下来,当场还了柳掌柜当初借的一百两。剩下所得已经是普通百姓好几辈子都赚不到的了。
巨大的收益让叶稚和林晋逐一时间恍惚又不敢置信,一张张订单如雪花飘落时两人还没有实感。
直到结算尾款时,看着那一个个沉重的大元宝交到手上后,叶稚两人都被人这突如其来的财富撞得晕晕乎乎。
他们发财了!
回到家,叶稚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镇定,抱着林晋逐像个孩子一样又蹦又跳。林晋逐也被他感染,急促地呼吸着,胸膛随着上下起伏。
林晋逐拿出两个银锭交给林永恩,又拿了两锭给林晋山,这些日子林晋山跟着帮了不少忙,也多亏了大哥的支持,他和叶稚才能放手一搏。
如今日子真正的好起来了,叶稚也想好好休息一番。
今年冬天出乎意料的冷,听闻在遥远的南方四季如春,高门贵族们一到寒冬和酷夏就会举家出游。
虽然他们去不了那么远,但是去府城这个富饶繁荣之地还是没问题的。
林晋逐也表示赞成,多少人祖祖辈辈留在村里,一辈子都不曾走出去,如果有条件他希望家里人也能享受一下有钱人家的生活。
饭桌上,林晋逐提出趁着大雪来临时出去看看,林晋山和李玉荷都激动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来期待。
林永恩则表示自已人老胳膊老腿待在家里守着田地就好,还是不要出去拖后腿了。
李玉荷放下筷子劝道:“爹,您就一起去吧,咱们这一去少不得个把月。林月和林阳您就不想他们嘛。”
“再说了,小弟两口挣了钱不就是为了一家人过好日子尽孝心,您不去我们做小辈的自已去了,我们啊在村里也抬不起头呢。”
李玉荷对林永恩可谓是精准拿捏,第一杀手锏就是两个孙儿。
再加上叶稚和林晋逐在旁边扇两把风,林永恩终是点了头。
家里的鸡鸭猪牛林永恩还是请了村里那几户帮忙秋收的汉子照看,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这么多年了自然信得过。
安排妥当,一家人热热闹闹,轻装出行了。
第29章 出游
南阳府城极盛之地,房屋建筑美轮美奂,高楼叠起。运河两岸宽阔,有庞大的游船缓缓随意流淌,泛舟之上不时传出悠悠琴声。
街上人流如织,车马粼粼。女子们盛装出行,钗镮摇曳步履轻盈。这里的人仿佛无需为生计奔波,酒馆里处处满座,不时传来谈笑声,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林永恩渐渐被这一片祥和景象迷了眼,置身其中,初入都城的紧张急促也被悄悄抚平。
林月被林晋山抱在怀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四处张望,平良镇已经是她所能想象的最有趣最新奇的地方了。
府城的繁华却不是她一个小小五岁孩子可以形容的,就连初入府城的林晋山夫妇的也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
以往去镇上,人们常常脚步匆忙,脸上也是忙于奔波的疲累和紧迫。
随处可见的杂技表演,闻所未闻的美食小吃,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华装丽服。
走累了林晋逐租了一条小船,一家人坐进去船家还会摆上一壶清茶,两碟点心,惬意地享受午后温暖的阳光。
坐在船里看岸上又是另一种感受,随波逐流,游鱼一点也不怕悠哉悠哉地随着船身荡起的涟漪前行。
上岸后几人肚子也饿了,找到船家推荐的酒楼,果然食客如云,店小二忙得风风火火。见林家一行人穿着朴素进来也没有另眼相看,神色如常地热情招待。
要么说都城就是不一样呢,菜单上密密麻麻的菜品居然大部分连见都没见过。
清蒸鲈鱼,川汁大虾,水晶肴肉,四喜丸子,荷包里脊
不仅摆盘精美,分量还大,一桌人待菜上齐,立马大快朵颐起来。林月最爱那道荷包里脊,而林阳则抱着一颗四喜丸子吃的满嘴油渍。
一顿丰盛大餐吃完,河道两岸亮起无数华灯,绚烂绽放在水面上美得让游人如痴如醉。
步行回到客栈,吃撑的肚子也消化的差不多。玩了一天,每个人都精疲力竭。
夜风微寒,一夜无梦。
今日林家要出城去天霜寺烧香,听说这是府城最灵验的寺庙,不少香客慕名而来。
马车行至半腰,前方来祈愿的香客实在太多,几人只能下车跟着步行。
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乞丐打扮的人排着长队,一问才知是天霜寺今日施粥,似乎全城乞丐都涌入这里。
这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原因,只是这乞丐数量出乎意料的多,就连城中本地百姓也感到疑惑不解。
行至寺庙门口,只见台阶下摆了一条长桌,上面摆放了几筐馒头,旁边一大桶白粥。一旁站着几名持棍僧人,维护秩序。
林晋逐路过时听到两位乞丐在交谈,只是口音奇怪,尖涩难懂,不像府城人土。
李玉荷带着林月林阳虔诚地双手合十,祈祷佛祖保佑孩子们健康顺遂,平安喜乐。
林晋逐本不信神佛,见一旁叶稚也在诚心祷告便跟着一起叩拜上香。
林朗对目前的生活已经没有再多的要求,他闭着眼睛突然想起李善友最后那张僵硬发紫的脸。
那就,愿他来世做个好人,好父亲吧。
香客络绎不绝,四周却依然宁静,无人大声喧哗。
古刹内佛音袅袅,钟声悠远似是要把信徒的祈愿一并带向天际。
林晋逐走在人群末尾,最后转身看了一眼庄严慈悲的佛像。
施粥仍在继续,队伍却好似没有尽头。林晋逐路过几名领了粥聚集在不远处的地方交谈的乞丐,他从陌生的口音里捕捉到类似于灾害和粮食的字眼。
林晋逐心头咯噔一震,突然有不好的预感。他从包袱里拿了饼在几个乞丐面前蹲下,乞丐只当这是心善的路人,一手接过很快分食干净。
林晋逐见这几人鞋底已经磨损得都露出了脚趾,似是从极远处徒步而来,身上的衣服布料扎实,除了污浊不堪外竟不见几个补丁,实在怪异。
“方才听你们说话不像南阳的口音,在下听着有些好奇便想跟几位多聊几句。”
“兄弟你有所不知,我们几个确实不是南阳人土。今年秋收时清河县就下了几场暴雨,导致收成大打折扣。刚进入冬天更是连下大雪,地里的庄稼小麦悉数冻死,颗粒无收,农民苦不堪言,粮食物价不断上涨。已经到了民不聊生吃不上饭的地步,陆续开始出现饿死冻死的人。没有办法,这才和几位同乡一路流转于此。”
其中一人原是四处走贩的货郎,会说一些南阳话。南阳城盛产水稻,富饶辽阔,本想投奔此地,却没想到刚到城门口就被拦截不予进城。
逃难者满脸愁容,他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靠双腿走货多年才挣得一亩地一屋房。如今流落异乡,前途渺茫,也不知道往后该怎么办才好。清河县的灾情朝廷知道了吗,赈灾粮下来了吗?
南阳城内一片喧腾繁华,歌舞升平,谁能想到城外竟是如此一副凄惨景象。知府是否知情而故意把这些难民拦在城外,捏造一片太平盛世。
林晋逐匆忙跟上稍稍走远的叶稚,内心深处升起一股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清河县就在临县,如果那边发生灾情,南阳府城又能独善其身吗?是不是不久南阳也将不太平呢。
回到城内,林晋逐带着叶稚走遍了大街小巷,粮米铺,油坊,和布庄。得到的结果印证了自已心中猜想。
民生大计,衣食住行,重中之重。
受临县的灾情影响,自月头起南阳粮食,油盐和布料棉花都有程度不一的涨价,百姓们起初虽有疑惑但也还在接受范围之内,毕竟今年冬天的确要比往年冷得多。
在平良镇一斤精米九百文一石,南阳竟已涨价到一千三百文,更可怕的是这个价格还在每天变化,城中已有不少百姓提出抗议。
如果不是今天恰巧出城,遇到难民,如果不是林晋逐谨慎多问一句。当灾情严重到南阳也卷入其中,它直辖的县城,村镇又该如何。
林晋逐返回客栈后决定立马启程回去,不管最后平良县是否会受影响,他必须回去提前做好准备。
来时的轻松欢乐已被灾情的阴霾笼罩,林家已经出来快有一月,村里的情况像一把利剑挂在众人心头。
第30章 囤粮
五日后,几人回到平良镇,几人立刻分散直奔各大米粮。
今年平良县仍然是个丰收年,米价没有什么大变化。新米九百文一石,陈米八百文一旦。
我朝粮税十成取一,林家共有十五亩地,交完粮税还有四十石余粮,每年秋收后林家会把剩下的陈米和一半新米卖掉。留下未来一年吃用,等待第二年秋收即可。|
今年刚秋收完几个月,余粮实际上完全够的。
然而这是风调雨顺老天赏脸的时候,如果遇到流年不利,一切就很难说。
当务之急便是趁着物价还没上涨,抓紧囤粮。不仅米粮,油盐,糖也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物资。药材,冬衣,蔬菜肉类都需要尽可能多的常备。
为了不引起注意,几人不敢一次性买太多,第二天再轮流交换买不一样的。这一次林家再一次无条件相信林晋逐的预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没人敢在天灾面前打包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好准备保护自已和家人。
物资一车车在深夜里运回林家,叶稚特意去周家告知此次去府城的所见所闻。
裴涵知毫不犹豫地把之前周淮清坚持还他的五十两再次交到周淮清手上,让他拿去全部换成米面和必需品。
叶稚知道周家情况不如林家,便从自已的小金库中拿出银子,总之先渡过这次难关再说。大是大非面前,周淮清深知这个时候逞强就是害人害已,对叶稚的大义铭感五内。
柳掌柜那边林晋逐也去打了招呼,至于要怎么把握他就不好再多劝说。
村长听完林晋逐分析利弊后沉思了许久,最后召集村民村口集合。
不少村民不以为意,西岭村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从未发生过任何灾害。那清河县离得那般远怎么会影响到这边,再说了,作为一个农民只有卖粮的,哪有买粮吃的,简直笑掉大牙。
不过也有几户人家胆子小谨慎些第二日就去镇上买了不少陈米,被其他村民看见纷纷嘲笑起他的无知和愚昧。
叶家村那边由林晋逐和叶稚送粮送银子送消息,之前琥珀清卖得那般畅销,也是叶稚回家了一趟他们才知道是叶稚和林家的生意,又骄傲又得意。
李玉荷娘家那边因路途遥远,则是林晋山一人回去报信。
如此又是半月过去,一切看似风平浪静,镇上也如往常一样并未听说清河县灾情任何消息。
没有听信村长积极囤粮的村民暗暗得意,觉得村长是老了怎么这般糊涂,听风就是雨。庆幸自已当初冷静机灵,才没有花这许多冤枉钱去买那劳什子陈米,真是有钱没处花了。
而买了陈米的村民心里泛起了嘀咕,不过也说不上多后悔,家里田地本来就不多的买些储备总归是用得着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叶稚日日蹲在家里做酱白菜,霉豆腐,豆豉,辣酱。地窖渐渐被这些菜坛填满。
李玉荷一边帮忙一边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道:“咱家还是第一次囤这么多粮食呢,就像老鼠填满了自已米缸一样满足的不得了。看着放满了米袋的粮仓,我的心啊,都热乎乎的”
叶稚擦掉额头上的汗,对李玉荷的话感同身受:“平良县没有事是最好,大不了这些东西咱留着慢慢吃,左右坏不了。”
李玉荷把霉豆腐一块块裹上自家辣椒面后放入坛中,道:“说得在。”
家中男子在后院加固鸡舍和牛棚,当初的四头猪崽已经长成肥膘贴身的大猪,明年开春也该生小猪崽了。
编织的草席一层层固定牛棚四周挡风,干草也是一垛垛齐齐码在一旁。林永恩请来帮忙的汉子做事细心又勤快,不仅把牲畜们照顾得特别好,就连冬天的粮草都准备好了。
这日,几名壮汉推着空车来到西岭村,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愿意卖粮,新米一千五文,陈米一千三百文。
村民听了这个价大吃一惊,他们从来没有卖过这么高价的粮食,就连陈米都贵到一千三百文,简直离谱。
事出反常必有妖,平日里叫嚣的最凶的几人都察觉到了不对劲。想起当初村长的话难得没有见钱眼开,迷了心窍的卖粮。
这几日,米铺负责收粮的壮汉四处奔走,底下村子跑了个遍,西岭村是最后一个。也是第一次,这个村子没有像其他村一样,一听说这么高的价钱迫不及待的邀请他们进去称粮。
几人在这个村一无所获也不恼,毕竟前面已经收的够多了,也不差这一点。
待几人离去,村民都在一块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此时的村民并不知道,平良镇已经乱成一团,人们甚至会为了买一升米天不亮就出来排队。
听闻每天城门一开就有镖师车队押着满车货物出城。
听闻清河县爆发雪灾,赈灾粮迟迟未到,城中饿死的百姓日渐增多,男人典卖妻女只为一口馒头。老人无人照料,惨死家中。女子咬破手指让孩子啃食自已的血液,第二天却双双死于街头。
听闻富商巨贾,囤积居奇。贫苦百姓,食不果腹。
人间炼狱,不过如此。
平良镇粮食每日大量往外运输高价出售,导致镇上百姓日常生活难以供应
,粮价骤然上涨。街上的面馆酒楼包子铺每日刚刚开门就被早早排队的百姓围堵抢购一空。
原本五文钱一个的肉包已经被哄抬到三十文,市场混乱不堪,银子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买不到米面,多家食铺关门歇业,商户抱着箱铜钱才能买到两石陈米。
平良镇乱了,百姓无米下锅,那些把粮食早早卖出的农民肠子都悔青了。
由于西岭村村民抵制了高价诱惑没有出现农民饿死的情况,但是周遭的几个村庄就惨了,他们有些本身粮食就不多这一卖更是雪上加霜。
近日山间田野的人越来越多,冬天土地里根本种不出粮食,小青菜萝卜土豆这些新鲜蔬菜变得比金子还要珍贵。就连平日不敢靠近的深山也有结队进去找吃的。
可惜这时的野生动物早已藏起来冬眠,村民们往往空手而归。
谁也没想到,因为这些无良奸商的利欲熏心,让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平良县陷入了无粮可吃的困境。
第31章 大雪
13/50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