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臣(穿越重生)——黑猫糖

时间:2025-01-20 08:42:57  作者:黑猫糖
  荆泽无奈失笑。
  “你啊!说实话不爱听,说奉承话也不爱听?”谢承泽又用折扇敲了敲朱小彪的脑壳,低头附耳道,“小彪,你想不想见识一下真正的神仙?”
  朱小彪目光茫然抬头,“啊?真正的神仙?这世上真有神仙?”
  谢承泽笑得放肆又自信,灼亮的眼睛似有光华闪耀,令他整个人都光芒四射,甚至压制住了那倾城绝世的容颜,他道,“没错!你想象出来的神话,本殿帮你实现!”
 
 
第0036章 老实憨厚的村民,忽悠起人不脸红
  当夜,江都县柴火通明。
  铁匠们爬着梯子修缮城门,木匠通宵达旦地赶制拦路拒马,城内百姓三五成群地凑成一堆,佝着腰低着头嘀嘀咕咕,嘴中不断重复念叨着几个词,“要微笑,要热情,要好好忽悠。”
  衙役和府兵们也挤在一块儿,其中一个府兵满脸严肃的咧开嘴角,被他的头头恨铁不成钢地拍了下脑壳,“你好好笑!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因着上次那山洪之事,如今的江都县百姓可谓是上下齐心,十分有凝聚力,对梁知府更是充满了盲目的信任,即便觉得知府交代的事情有点子奇怪,甚至有点子坑人,但当官的肯定比他们这些没读过书的老百姓聪明厉害,听着照做就对了!
  翌日,第一波来自东边县城的难民最先抵达江都县。
  本以为江都县也会像其他县城一样大门紧闭不欢迎他们,却不料,那两扇城门不仅大大敞开,甚至有不少老人和妇人站在阴凉的城门下,手臂挎着的草篮子里装满了米面馒头。
  她们扬着笑脸朝他们热情地挥手,“老乡来了啊!哎哟,一路上饿坏了吧!这老天真是不长眼,快快快,赶紧进来吃点馒头垫垫!”
  淡淡香味的馒头味儿飘散而来,饿得前胸贴后背的难民们不禁咽了口唾沫,暗道这江都县果然有足粮,他们这次来对了!
  “大家快进城啊!进城就能吃饱肚子了!”
  人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难民顿时朝着城门一拥而上,更是有人直直冲着那些挎着草篮子的老人和妇人跑去。
  他们实在太饿了,太想吃馒头了。
  却不料,突然有两路府兵冲出城门持刀上前,威风凛凛地挡住了他们的路,手中的长刀在炎热的太阳光下折射着冰冷的刃光,吓得他们连忙后退。
  这是干什么?
  难民们先是有些害怕,接着又开始变得悲愤,他们狠狠瞪向那些府兵,对他们阻拦进城感到恼怒不已。
  不是说能进城吃馒头吗?为什么不让他们进?
  本来就饿得要死,这一路逃难又累又热,连口水都不舍得喝,现下好不容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却不让进城,难民们的心情也开始暴躁不安起来。
  正欲上前论,突然见那为首的府兵头,凶威的脸庞扬起一抹勉强又不自在的笑容,他指着旁边两侧的方向,尽量用昨夜才学会的温柔声音,掐着嗓子提醒道,“先登记路引,再进城。”
  难民们不明所以往旁边一看,这才发现两边摆了不少木桌,木桌后面都坐着一个年轻容貌的学子,执笔等待着记录这些难民的临时路引。
  为了快些进城,难民们连忙跑去那些木桌前,将自己和家人来自哪里,又叫什么名字说给了对方。
  学子们将这些记录下来,将这份临时路引递给了对方一家,一旁巡逻的府兵则是边巡逻边扯着嗓子循环喊道,“收好路引,没有路引的人吃不到馒头也没地方睡觉,收好路引,没有路引的人吃不到馒头也没地方睡觉……”
  难民们:……
  好奇怪,这个调调儿怎么听起来像是在诅咒。
  于是默默收好路引,生怕别人抢走。
  第一波难民有近两千的数量,依次有序地进入了城内,一进城就看到两边的地上用油纸堆满了馒头,十几个看起来像是杀猪屠夫的壮汉,站在老人和妇人的身后,露着略显凶残又“扭曲”的笑容看守着这些馒头棚。
  若不是城内有百姓,他们差点怀疑自己饿得头晕眼花,误入了什么匪徒的山寨。
  老人和妇人们将两个馒头塞进难民手中,热情道,“老乡!吃好喝好哈!一会儿去城里头逛逛,虽然也没啥可逛的,但是可以多和俺们县的人聊聊天,散散心!”
  难民们接过馒头,便开始狼吞虎咽,丝毫没注意到江都县的百姓们热情得有些过分,匆匆点头应下便朝城内走去。
  城内确实没什么好逛的,街上没什么商贩,甚至因为山洪的再度倾袭,街上角落里有很多残垣污垢都还没有收拾干净,不过倒是有不少百姓游走在街边,看到人便热情得挥手上前,“老乡,这一路上受了不少苦吧!你放心,来了咱们江都县,就当自家一样,知府大人一定会给你们安排好活计,让你们能够正正当当地赚干净钱、吃干净饭!”
  难民们被他们的热情弄得头昏脑涨的,“啊?什么活计啊?什么钱?不是给粮吃给地种吗?”
  他们是东边县城来的,那边因为玉稷山挡了江水又不下雨,土地已经旱死了,以往逃荒,他们去了新的县城,大多都是去领几袋赈济粮,有手艺的就去谋个营生从头再来,没手艺的便去开个荒地继续种粮,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会被遣返回家。
  这年头,农民们手里头都没几个钱,只要有地种,能吃上饭能熬过冬季就行了。
  可听这江都县百姓的话里头,似乎是说可以干活领钱的意思?
  “哎哟!老乡!我们这边的地还不能种呢!都被水淹着,得晒干了才行!”村民摇头笑道,“甭操心那个!有咱们知府在啊,饿不着你们!毕竟咱们知府呀,那可是被山仙护佑的人!”
  山仙?什么山仙?
  难民们正疑惑,便看到有几个面红脸润的小孩子们嬉闹着经过,稚嫩清脆的声音唱着歌谣,“益州有山仙,怜悯万物灵,半夜入梦来,点拨梁知府。暴雨将来临,山洪将倾泻,玉稷避三天,可救千万命。”
  “知府应照做,果然山洪至,玉稷山断水,巧救众人命。知府心思敏,祈拜求入梦,山仙入梦来,问君有何事。”
  “此山或可推?此江或可劈?东西不分均,万民遭其苦!山仙顷大笑,赞叹其胆思,伸手一点拨,万法尽数来!”
  “此山当可推!此江当可劈!分流入东西,天府国自来!”
  难民们听得满头雾水,不禁问道,“这歌谣是何意?什么山仙?什么救命?什么万法,又是什么天府?”
  “哎哟哟,你们竟然不知道?我还以为你们就是听说了这个,才来这里帮忙的咧!”那人一拍大腿,又是十分热情地给他们解释道,“咱们梁知府啊,前段时间被益州的山仙托梦啦!说是可以教他开山劈江,治岷江水灾!只要把这岷江一劈为二啊,再把这玉稷山凿出一条河道,这东边就有水浇田,西边也不会受到山洪倾扰啦!”
  “什么?”难民们震惊,完全不敢相信,“真的假的?开山劈江,那岂是人能为之?”
  “嘿呀!您可别不信!今夜酉时,就府衙门口,会有知府安排的学子讲课,讲的啊,就是这开山劈江的法子!”那人的语气骄傲道,“只要听明白了,还有馒头可以拿呢!”
  放在以往,难民们或许还对梁知府被山仙托梦感兴趣,但现在,饥饿的他们对馒头更感兴趣,当即心里暗想:酉时可得去瞧瞧,究竟怎么个事儿!
  而那村民散播完消息后,立马躲进了某个角落,轻轻拍了拍胸脯。
  这是他头一次忽悠人,应该没问题吧?
  突然附近传来几道声响,他连忙转头,发现竟是其他村民也正躲在暗处拍着胸脯,一脸心虚模样。
  听到声响,几人对视一眼,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不只是他们自己心虚啊!大家都这样!
 
 
第0037章 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
  两千难民尽数入城后,身后的城门,带着沉重又刺耳的嘎吱声响,重重地关上了。
  城内,衙役们落上了门锁,城外,府兵们全副武装神色肃穆,将拦路的尖木栅栏摆在了城墙门口,静候第二批难民们的到来。
  夜色,浓了。
  难民们进了城,也不好意思住人家的屋里,就在定点发送粥米的粥棚附近打个地铺,等着官府下发赈济粮后,他们就去城外找片可以开荒的土地,试试能不能种出粮食。
  他们村里的地,因为干旱到结块,实在是种不了粮了,只能等来年春季降雨,再回家翻整土地重新种粮。
  在地上铺好铺盖安顿好家人,待快到酉时了,便有人朝着府衙门口出发,去瞧瞧馒头和开山劈江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
  江都县百姓们也朝着府衙方向而去,他们也想听听,这寻常人该如何开山劈江。
  等到了府衙,便发现门口不知何时摆起了一个大台子,台子上站着一个年轻的胖村民,身后堆放着不少米面馒头,两旁坐着几位会敲锣打鼓的村民,正在叮叮当当地试着手里的铜锣铜鼓。
  有难民朝着那胖村民沙哑喊道,“嘿,小哥,听说这边来听故事就能领馒头,真的假的啊?”
  台上那年轻的胖村民轻咳两声,微微了一下身上略显朴素的麻衣,对着那人回答道,“这位老乡,你说得没错,不过还差了一点,你得听明白我的故事讲了什么,才能领到馒头。”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一个故事,还能有什么听不懂的?
  “小哥,那你快讲吧!”众人催促道,都想赶紧听完了故事去领馒头。
  “行嘞!”那胖小哥一拍掌,身后的村民便是敲了几下节奏紧蹙的锣鼓,众人皆是安静下来,听到他敞开嗓子说道,“小子朱小彪,没读过什么书,唯爱去茶馆听人讲书,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我在豫州听到的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有关神仙的故事吗?
  众人不禁竖起了耳朵。
  “话说以前啊,在冀州的南边豫州的北边有两座高山,一座名为太行,一座名为王屋,其山躯蔓延七八百里,其山高有七八千丈。
  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名叫愚公的村民,年纪快到九十岁了,每次想去山的另一头都要绕很远的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一起挖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让道路可以一直通到山的另一头,你们支持我吗?’
  一家人都表示支持,这时他的夫人提出疑问,‘那挖下来的土和石头该扔去哪儿呢?’
  众人就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吧。’
  于是愚公带着力气最大的三个儿孙上了山,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有个孤儿,才刚七八岁就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大家一起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遥远的渤海边上,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村中一个有智慧学问的老者,就嘲笑愚公啊,他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长叹说:‘你的脑子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和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那老者呀,再无话可说。
  那两座山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老天爷告状去了。老天爷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便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愚公出行就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朱小彪慢条斯地讲完,便是问道,“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能听出什么来了?”
  众人听得入迷,待回过神来,有的人说,“我觉得这愚公真笨,挖出来的石头扔那么远做什么,不如交给村里的石匠做成桌子凳子,若是山洪来了,就不会被冲远冲烂了!”
  也有人道,“愚公虽然想得挺好,但他的儿孙世世代代都只能挖山,不种地不念书,那岂不是一辈子没出息,而且还要靠着家里的女人养活?”
  “是啊!”有人赞同道,并且说,“这说到最后,还是神仙帮了愚公啊!那算什么开山啊?我还以为咱们真能推平玉稷山呢!”
  众村民议论纷纷,直到人群中的一位容貌俊美的学子,突然开口道,“小生倒是有不同的感想,这个故事应当是要告诉我们,做事应有不放弃和不惧怕困难的决心,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玉稷山虽大,但只要所有县城的百姓都来帮忙,这山迟早有挖完的时候。”
  朱小彪顿时鼓起掌来,激动道,“这位小哥说得太好了,请你上来!”
  那学子轻轻拨开人群,上了台子,混在人群中听故事的卞阳春等人一瞧,“呀,这不是荆泽兄弟吗?”
  欧阳久轻笑道,“有趣有趣,实在有趣,且看看他俩到底想卖什么关子。”
  荆泽上了台后,朱小彪就屁颠颠地从馒头堆里拿起两个馒头,塞到他的手里,“小哥,会说就多说点!”
  荆泽点点头,转身对着台下众人道,“益州东边的县城,因为玉稷山挡住了江水,种地只能看老天爷的心情,老天下雨便是好收成,老天不下雨便是颗粒无收,如果这玉稷山真的能凿出一条河道来,到时候就能用江水灌溉田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眼色了。”
  “或许有人会说,以我们的能力挖不完,但就如同我身旁这位少、咳,小哥所说,我们挖不完,就由儿孙去挖,儿孙挖不完,便由儿孙的儿孙们去,等挖完了,儿孙们的儿孙们种地时,便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心情。”
  这时候,立马有村民质疑,“那我们没享受到,有什么用呢?”
  任谁想到自己要挖一辈子的山,都会有所退缩,毕竟他们是农民啊,生来便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人,突然去挖山,且不说力气够不够,自己到时候能养活一家人吗?
  万一大家都饿死了,哪里还有后代呢?
  听到这话,朱小彪不禁上前一步,对着众人语气郑重道,“小子朱小彪,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和大家一样都是老老实实的老百姓,活着不过就是为了自己吃口饭,再让儿孙们吃口饭,最好是有能力让儿孙去书塾读书学文,考取功名当个小官,到时候光宗耀祖为老百姓造福,你们说是不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