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打算归还。”
那家伙继续使用石凿,凿下一块木片,将两根木材严丝合缝榫合。
“没有象牙雕筒,你也没法回去岱夷吧?”
言下之意,你不还我玉梳,我也不还你象牙雕筒。
“不至于。”玄旸给那两根榫合的木材捆上树皮搓成的绳子,他技能娴熟地像一个住在尾埠的老木匠。
剥开树皮,撕下树皮里边的新鲜纤维,飞速搓成一根绳子,玄旸抬头,见青南已经蹲下身,在观看自己劳作,他突然伸手去抚摸青南的面具,摸到没有温度的木质面具,眼神和动作却很温柔,声音也是:“昨夜没有好好看看你。”
今早就又用面具将脸罩上了。
回想起昨夜的激情,青南决定不搭话。
“青南,我以前有个念想。”
“什么念想?”
“那时我舅舅已经去世,我独自待在北方,有段时日就住在台塬上挖的土屋里。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纷争,我在打斗中受伤,只能躺下养伤,每一天都过得很漫长,当时就产生一个念想。
台塬是一种东方和南方都没有地貌,由一座座丘陵组成,丘陵上别说树了,鸟兽都少见。当地人在台塬上挖房子,那种房子,就叫土屋(后世称作窑洞)。
我那时想,即便你不肯理我,终有一天,我也会结束旅人生涯,回去羽邑居住,就住在青宫后面的溪林里,抬头便能望见青宫。
搭个木屋子,捕鱼捞螺,种植水稻,采摘菱角为生。”
玄旸说得很认真,他的话令人惊讶。
当年,青南得知玄旸即将离去,少年的心性使然,他对玄旸的态度变得疏远又冷漠,恰恰又是在这时,青南成为青宫之覡,戴上冷冰的面具,抛弃世俗的名字,似乎也已经抛下俗世的情感。
少年时期留下遗憾的分离,使玄旸记得青南在生气,不肯理人,即便这样,长大后的玄旸还是想回去羽邑看看,甚至有机会的话,还要去羽邑定居。
哪怕他们没能在五溪城相遇,因为思念,玄旸也会在某一天来羽邑找青南,他们之间还有缘分。
青南很惊讶,但不想提及年少时的事,故意装作没听明白玄旸话语中的意思:“没看出来,你这么喜欢羽邑。”
“我喜欢你。”
玄旸贴近青南的耳朵,嗓音低哑:“难道我昨夜还不够热情吗?”
和这个厚脸皮的家伙拉开距离,青南起身,他脸上罩的面具缺乏情感反馈,面具下早就是另一番情景。
找个干净,舒适的地方坐下,青南时而观看玄旸制作木架子,时而环视林野,这里是如此的静谧,天地之间如同只有他们两人,还有几只鹿,一群水禽。
溪畔仿佛建起一座小木屋,乌发成霜,精神矍铄的玄旸穿过堆满各种石质工具,陶器、木器、竹器的门口,走向埠头,他将一条小舟推入水,坐在舟上划着桨,嘴里哼唱着异乡的歌谣。
林雾袅袅,採菱角的小舟远去。
已经不再年轻的青宫之覡,一定会站在窗前,眺望林溪,追寻那人的身影吧。
“有一个消息,我还没有告诉你。”
身边有人挨近,就坐在身旁,听见这句话,青南没有从溪流的尽头收回视线:“你说。”
“大皋城有覡鹳的消息,七年前,覡鹳去过大皋城。大皋君有五个女儿,二女儿叫皋紫,我从她口中听说,她幼年见过覡鹳。据皋紫说,有天她听见覡鹳和一个地中族人交谈,谈到西离往北是另一片土地,那边经常出现异人,身怀异能,必定有覡鹳要找的人。
之后,覡鹳离开大皋城,不知道是不是随那个地中族人离去。”
听完玄旸的讲述,青南琢磨:“西离?”
玄旸解释:“西离是高地族在西北的边地,很遥远,西离往北,即便是我也不知道通往哪里,又是怎样的一块土地。我不认为覡鹳在西离,高地族的部族众多,内部战争不断,异乡人几乎不可能活着穿越他们一座座对峙的石城。”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青南喃语:“我们脚下的大地到底有多宽广,大地的尽头又在哪里。对我们羽人族而言,震泽四周便是大地的全部,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听说地中族,高地族,也只有怀水南岸的羽人族,偶尔才会谈论起住河对岸的岱夷族。”
“覡鹳是个旅人,你们羽人族很少有旅人,他是个特例。”
玄旸说这句话时,突然从衣兜里取出一把玉梳,那正是青南的玉梳,他继续说:“我跟皋紫提过这件玉梳。”
“为何?”
“皋紫是个极其美丽的女子,还是个技艺精湛的玉匠,大皋君曾想将她许配给我。”
“哦?”
“我跟皋紫细聊过,她说她有恋人,是位江皋族战士,大皋君不允许他们相恋,只想用她联姻,给大皋城带来利益。我说我也有个恋人,是羽人族,我还有他的一件玉梳做为信物。身为玉匠,皋紫想看玉梳,我说我能拿给她看,但我不想让别人摸它。”
玄旸抚摸玉梳,动作轻柔,接着他将玉梳递给青南,附加一句:“青南,我不能还你,离开羽邑时,我还要带走它。”
触摸这件属于自己的私人贴身物品,青南此刻的心情很微妙,他不再说什么,看视一眼分别多时,被保存得极好的玉梳,又将它交给玄旸。
上次是被玄旸擅自取走,这次是青南亲手递交。
定情信物。
那家伙很高兴,亲了一下玉梳,又将它揣入怀里。
“皋紫说她见过羽人族的玉梳,多年前有位羽人族巫祝来到大皋城,那人发髻上就插着玉梳。
我一听,就知道她可能见过覡鹳,一问名称,果然是覡鹳。
皋紫说羽人族的玉匠一定是大地上最好的玉匠,那件玉梳的梳背上有微雕,让幼年的她感到十分神奇。她长大后成为玉匠,苦心专研,仍无法掌握微雕技巧。”
玄旸的讲述,让青南对这个叫皋紫的陌生女子有了印象,他说:“掌握微雕技术的玉匠其实极少,而且只出自一个家族,技法不外传,自从羽邑的王死后,那个家族也消亡了。心有执念,也许有朝一日,她能找到技法。”
不远处出现一群外出采集的孩子,青南起身,打算回去了,他经过玄旸树立在溪畔的三个木架子,等天气晴好,木架上会绑上鹿皮和熊皮,他说:“你还缺猪脑子。”
羽人族用猪脑鞣革,将猪脑加入温水,搅拌均匀,充分涂抹在皮革上,之后再用石片刮去皮子上的脂肪。
“青南,你懂鞣革?”
“当然,我虽然不会耕种、捕猎,也还知道一些常识。”
玄旸看着前方踩在溪石上,脚步轻快的青南,他快步跟上去,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青南离开青宫,以他的能力,他到哪里都能生存。
**
从青宫大覡的房间里出来,玄旸和青南沿着木梯登上城楼,羽邑的宫城尽收眼底。
“和六年前相比,大覡苍老许多,身体看来也很差。”玄旸目光落在羽邑稀疏的屋舍上,见到屋外几个仰头朝他打招呼的居民,距离遥远,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居民待玄旸很热情,但用不安的目光偷偷打量青南。
“羽邑居民常年受水汽侵袭,很多人得风痹,却没有能够治愈它的方法,大覡风痹发作时十分疼痛,连行走都困难。近来巫鹤为他采药做药浴,情况已经比早先要好一些。”
青南习惯了别人的目光,很淡定,语气也很平淡。
朝下方打招呼的人挥下手,玄旸继续说:“如果大覡再无法管事,按顺序,青宫之主的位置应该由谁来继承?”
“覡鹳。”
“难怪我说覡鹳七年前可能是去往极远的西离,大覡仍询问我从羽邑前往西离,几年能往返。
青南,覡鹳离开羽邑已有多年,即便将他找回来,让他掌管青宫,羽邑的居民肯听他号令吗?”
“我幼年时,羽邑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瘟疫,家家户户染病,有将近一半的人病逝。覡鹳在这场大瘟疫中救了许多人,不只是羽邑的居民,人们从四面八方背着,抬着亲人,来到青宫门口,跪求神明怜悯。他们得以存活,依靠的是覡鹳亲自煎熬的汤药。”
“这么说来他在羽邑确实有很高的声望。”
“不只是羽邑,覡鹳曾去簇地担任过羽原的老师,他在羽原年少时,指导过他。”
“羽原?你说的是簇地的执钺者?”
“是他,他是簇地的首领。”
“覡鹳恐怕已经死去,大覡显然也清楚,对于覡鹳的回归,你们不能抱有希望。青南,排除覡鹳,又该由谁继承?”
“按次序与资质应该由覡鸬继承青宫之主的位置。”
“覡鸬,他人不是去簇地,一直没回来吗?”
“一个多月前,覡鸬曾派人来青宫传话,说他年底会返回。覡鸬的母家是簇地大族,他前往簇地,即是受大覡差遣,亦是访亲。”
“你们青宫大覡并不想以覡鸬为继承人吧?”
“为何这么说?”
“正因为自己身体快不行了,才在七年后想找回覡鹳,如果大覡本来就属意覡鸬,又何必去找寻生死不明的覡鹳。”
青南不再言语,目光注视前方环抱羽邑宫城的森林和山地,似乎有些惆怅。
正值午时,阳光灿烂,光影之下的羽邑显得静谧又热闹,静谧的是山林云彩,热闹的是宫城里的居民。
孩子们在广场上无忧无虑做游戏,大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聊,他们有的用腰机织布,有的在削竹篾编织。
哪怕经历过不少苦难,这份祥和,仍是羽邑的日常。
察觉有只手从背后将自己揽住,青南先是警觉,继而放任。
两人站得近,又有斗篷宽袍遮掩,城楼下即便有人在观察他们,也不能发觉。
“旸叔!”
“岱夷大叔!”
循声望去,两个孩子已经登上城楼,正朝他们跑来。
青南淡定拉开玄旸那只揽腰的手,看向跑在前面的男孩,男孩背着一个装满柴草的竹筐,腰间挂着弹弓,显然刚从野外回来。
青南认出他是乌狶的儿子乌庆。
乌庆身后跟着一个女孩,女孩脖子上戴着条红绳,红绳上有一颗玛瑙珠坠子,她是仲溪的女儿小苕。
小苕拽了下乌庆衣角,两人在远处停下奔跑的脚步,不约而同都看见青南,乌庆对女孩小声说:“是覡鹭。”
青南并不狰狞可怕,不过青宫的巫覡本身就让人畏惧,尤其戴着面具,神秘莫测。
玄旸上前,压低身子询问:“你们一路跑来找我,有什么急事?”
“有群野猪,在长堤那儿!”
“好多只!好大一群!
“旸叔不是跟我爹说要抓野猪吗?”
“岱夷大叔我也想去,我爹是猎人,我会使弓。”
俩孩子围在玄旸身旁,说个不停,他们对玄旸的亲昵模样,让青南感到吃惊。
这家伙来羽邑才几天啊,也是,他身边似乎总围簇着一群大人小孩。
玄旸笑答:“把你爹乌狶也叫上,记得带几根粗绳子。”
等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离去,青南才问:“抓野猪?”
玄旸仰起头,阳光照在他眉目舒展的脸上,他伸伸懒腰说:“这几天天气不错,正好鞣革。”
没养猪,鞣革又需要猪脑子,玄旸选择猎捕野猪。
**
前些天,一大群人在溪畔围着营火,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猪肉烧烤大餐,留下两张绷在木架上晾晒的野猪皮,与及绑在枝桠上的一大捆猪筋。
另有几条猪肉做的熏肉,存放在青宫的库房里。
青贞挽着一个装满草药的竹篮子,来到溪畔,正见玄旸在织渔网,乌庆蹲在营火边,似乎在熬制什么东西。
把竹篮子随手挂在树枝上,青贞跑到乌庆身旁,往陶罐里熬制的皮胶瞅上一眼,她拿起一根竹条搅拌,使唤他:“我来,你快去拾柴火。”
柴草确实不多了,而皮胶要熬制很久,乌庆嘴里嘟囔:你又不知道怎么熬皮胶。
青贞瞪了他一眼,他闭嘴,乖乖去拾柴火。
“覡鹭呢?怎么一整天不见他人影。”
听见问话,青贞单手托住脸,歪头看向那个以极其老练手法编织渔网的岱夷族大高个。
“今早菱角家的小孩从屋顶上摔下来,摔伤头昏死过去,覡鹭前去医治他。午时我见西墩族长带人过来上贡,运来的稻米就堆放在粮仓外,大覡腿脚不便,巫鹤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虽然青宫还有两位老巫,但她们都太老了,很少出院子,还是得覡鹭接待。”
把竹条搁下,往灶里塞一把柴草,青贞继续说:“你和覡鹭不是就住在隔壁吗,你傍晚回去就能见到他。”
“青宫的巫覡不能随便离开青宫,以前,覡鹭根本不到这儿来。你们……”青贞没往下说,每到黄昏时分,时常能见到形影不离的覡鹭和玄旸,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太亲昵了。
“以前,你应该也不到这儿来。”
听到对方的话,青贞腮帮子鼓鼓,不过她还是比较率直,坦言:“我当然是因为有好吃的,上次的烤猪肉搭配腌姜一起吃,真好吃。岱夷大哥,你能教我制作腌姜吗?”
“可以。”
玄旸已经织好渔网,他割断网绳,把竹梭子随手一掷,抛进不远处的工具筐中,那动作随性又流畅,他说:“我教你,你仔细听。”
过了一会儿,乌庆抱着一把柴火跑回来,玄旸已经将制作腌姜的方子教给青贞,乌庆听见青贞在对玄旸说:“我都记住了,等我腌制好,就拿给你尝尝,看味道对不对。”
“我也想尝。”乌庆猜测跟吃的相关,连忙出声。
“我多做一罐给你,不过,你得拿点什么跟我换。”青贞笑眯眯。
“哼,青宫吃的野味,好多都是我阿父抓的。”
17/57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