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爷爷可不怕他,赵前现在也只敢说一些酸言酸语了。
他以为赵爷爷会在乎,结果赵爷爷表现得一点也不在乎。
亲生的又怎样?还不是比不上他们家的阿想。
长相比不过,孝顺比不过,就连干活读书都差一大截。
“还有某人的宝贝大孙子,现在还劳改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回来。”
别以为只有赵前会戳人痛脚,赵爷爷也会啊!
“起码我大孙子没有连累家人。”
因为赵大狗子的行为,赵前的大孙女亲事都降等了。要不是她实在长得好,现在这个都嫁不成呢!
不过人家也说好了,以后不准她随便回娘家,免得被娘家的人带坏了。就算有什么东西送给娘家亲人,也不用她回来,而是请人顺路带回来。
赵家大孙女这算是与娘家分隔开了,婆家也明事理,知道她是个好的,没迁怒到她身上。
换一个婆家就不一定有这么明事理了,赵雪花嫁进去后对丈夫和婆婆的话很听从。本来性子就柔顺的她,在婆家居然过得非常好。
她虽然也是老宅的人,可她性格好,从不挑事,跟公婆妯娌的关系都很不错,如此一来谁能不喜欢呢!
就是赵前他们不太高兴,可是每个月赵雪花都会派人送一些吃的回娘家,他们也不能指责对方不孝顺了。
用赵雪花的婆婆的话说,能用一点吃的把赵前他们安抚住,这些粮食就不算白给。
老宅的人也知道,为了这些吃的,他们也不敢去赵雪花婆家打扰她。
这些事都是村子里的村民摆出来给赵爷爷赵奶奶听,然后他们回来再说给赵想听的。
赵想默默听完,也不发表看法。不管是老赵家还是老宅,他们都和自己没关系,他也不想和他们扯上关系。
“爷爷奶奶,回来吃饭了。”
就在众人继续摆龙门阵的时候,赵想喊老人回家吃饭的声音在山坡上响起来。
“哦,到吃饭的时间了。那我和老婆子就先回去了,你们继续干哈。”
赵爷爷和赵奶奶乐呵呵地离开地里,携手把家回。
留下一群没有喊他们回家吃饭的村民。
“回去吧,该煮饭了。”
干什么干,他们没被气死都不错了。就算离散工还有一会儿,大家也干不下去了。
记分员也没勉强,上午没做完的,下午就会补回来。
村中老人回到家,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骂了一顿,都是他们没出息,一群人比不过人家赵想一个人。
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赵老头没了儿子,结果又来一个过继的孙子,比亲孙子还孝顺,搁谁不羡慕啊!
无辜被骂的晚辈,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头认错。
赵想站在厨房门口,远远看到爷爷奶奶扛着锄头回来,才转回厨房把鱼汤盛起来。
他烧的鱼汤并没有把鱼肉叉烂,后世不缺食物才会这么做,现在是什么年代谁会这么浪费食物啊!
幸好赵想厨艺不错,每条鱼都煎得完完整整,即使是熬好汤最后也是完整的。
牛棚的鱼他早就杀了清洗干净送过去,还把鱼煎好熬在锅里才回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牛棚众人回到牛棚后就有香香的鱼汤喝,配着野菜红苕肚子吃了个溜圆。
“阿想,以后煮饭等我回来再煮,你就别管了,白天干活晚上读书,人都瘦了。”
赵奶奶其实有些心疼大孙子,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家里的活也没拉下,还要辛苦读书。要是累坏了,她和老伴肯定会心疼坏的。
这一天天的就没个休息的时候,要是不小心病了,现在已经没有张医生给徒弟治病了。
“奶奶,我可以的。你别担心。”
赵想朝她笑了笑,“放心吧,我有分寸的。我记得师父的话,不会让自己太累的。”
“可是……”
赵奶奶还想说什么,赵爷爷在桌子下面轻轻拉了拉她的衣摆。
“行,村长说明天全村休息一天,那阿想你别累着了。明天我和你奶去镇上赶场,你需要什么?”
“爷爷要是可以的话,就去回收站看看有没有什么书籍字画之类的,有的话买回来吧!”
赵想在赵家什么也不缺,零食他也没少吃,所以还真没什么需要的。
“行。”
赵爷爷知道大孙子在收集那些古董字画,决定明天在回收站好好找找。
祖孙三人的对话告一段落,吃鱼的时候不能说话,不会容易被鱼刺卡住。于是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都没有说话。
第二天赵爷爷和赵奶奶去赶场,他们先去供销社用糖票买了两斤奶糖,知道没有奶粉后,二人就换成多割几斤肉。
他们去得早,肉铺还有不少肉,肥肉肯定是要买的,用炼油或是吃都很好。还有五花肉,大孙子爱吃红烧肉,这个得多买一点,两斤也够吃了。
除了这些,还有瘦肉和骨头也买了一些,用来给牛棚众人煮滑肉。
二老背着一堆东西回来,吓了赵想一大跳。
“爷爷奶奶,家里的肉票你们是不是都用完了?”
足足有五六斤的肉啊,最近几天赵家的伙食直线上升。
“乖孙放心,家里还有。现在农忙,在伙食上可不能省哈。”
赵奶奶提着肉走进厨房:“今天的菜我来煮,乖孙等着吃就好了。”
赵想本来想进厨房帮忙,被赵爷爷推了出去。
“乖孙你回屋继续看书,这里有我和你奶呢!”
连厨房都不让进的赵想,只能无奈地回屋继续背书。
不一会儿,浓郁的肉香味在赵家厨房飘出。
路过的村民站在远处闻了一会儿,带着不舍离开。因为农忙,他们也好久没有尝过肉了。
啥时候他们也能和赵家一样经常吃肉啊!家里那点腊肉,一次只切一点点下来炒,一大锅蔬菜只有一点腊肉,让大家尝个味而已。
被教训了的村民,已经不敢再乱传赵家的坏话了。
就连他们三天两头的吃肉行为,也只是在私下嘀咕两句,并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煮好的菜,赵奶奶分了一些出来,加上瘦肉让老伴给牛棚的人送去。
他们祖孙三人,对牛棚的人向来大方。
别的不说,看在他们教导自己大孙子的份上,两位老人也不会忘记他们。
等赵想出来吃饭时,赵爷爷也已经回来了。
有他们三五不时地补贴,牛棚众人的脸色现在看着红润不少,村民们还面带蜡黄呢,而牛棚的人除了黑点,其他方面看着居然比村民还要好一点。
也靠张百草之前的努力,那些药可没白吃,他们的身体调养得不错,起码比前些年要好多了。
时间顺着河流一点点划走,育好了秧苗,割完了菜籽和麦子,又开始插秧。
赵家村人忙忙碌碌来到了九月。赵家村的人刚收完水稻,广播里消息让所有人都失了神。
怎么连他也走了呢?
所有人抱头痛哭,今年重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让大家怎么不难过。
随着对方的离开,那些坏人也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报应。当年十月碎粉碎了□□集团,十年风声鹤唳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
百姓们在高兴之余,一个个都去打算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等了好多年才等到这个消息,谁不开心呢!
起码赵家人是很开心的,她奶直接杀了两只鸡,一只老母鸡炖汤,一只仔鸡红烧。
过完年赵奶奶就多养了几只鸡,现在都开始下鸡了。赵家每天都有好几个鸡蛋捡,因为赵想会挖小田螺,捡蜗牛回来喂它们,因此它们几乎每天一个蛋。
五六只鸡一起下蛋,一天最少也有五个鸡蛋。
三个人一个一个鸡蛋还有多余的,所以赵家人的气色比之前好不少。
“阿想,来尝尝奶奶炸的酥肉味道怎么样。”赵奶奶在厨房里忙,赵想一边摆碗筷,一边烧火。
“哇,好好吃啊!奶奶手艺真棒。”
赵想尝了一块酥肉,觉得比起自己炸的,赵奶奶的手艺要好太多了。
“喜欢奶奶下次再给你做。”
看着大孙子高兴的脸,赵奶奶本来不错的心情就更好了。
今天赵家请客,请的还是牛棚众人。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了,随着动乱的结束,大家都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在庆祝的同时,也是离别的宴席。免得和顾老、张百草一样打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赵老爷子,我们来了。”
赵老师带着活泼的声音在赵家响起。
“欢迎,欢迎。”
正在屋内打酒的赵爷爷听到声音赶紧出来。
“快进来,今天我们要不醉不归。”
“好啊,到时把你老的酒喝光了,可别心疼。”
赵老师听了立即说道。
“不心疼,我高兴着呢!”
“哈哈哈……”
众人大笑。
随着牛棚众人的到来,赵想开始上菜。
“吃饭喽!”
“今天有口福了,谢谢赵老爷子、赵老夫人,还有我们的阿想。”
卫老代表大家向赵家人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这都是应该的。”
面对大家的弯腰行礼,赵爷爷和赵奶奶吓得后退了好几步。
“没有什么应不应该,我们这些啊,连妻儿都不理,这些年要不是你们照顾,我们早就没了。”
钱老等大家直起身后说道。
“大家客气了,我们都没帮上什么忙。”
赵爷爷赵奶奶急忙否认。
“你们二位就没否认了。隔壁的李家村,不就死了两个吗?我们差点也和他们一样了。”
钱老想到那两人死在黎明之前就一脸可惜,要是他们再等等,也许就不会死了。
“唉。”
说到这个,大家的心情立即变得低落起来。
“不说了,吃菜喝酒。”
赵爷爷见状,赶紧说道。
“对对对,今天老夫人做了这么大一桌子饭菜,我们可得好好尝尝。”
气氛又热了起来。
不高兴的事今天就不提了,免得扫兴。
果然,在庆祝后半个月,牛棚众人就一个个被接走。直到过完年,最后一位赵老师也离开了。
他们离开时,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了赵想。
有钢笔,有首饰。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藏的,以前红小兵来搜查都没发现。
拿着钢笔首饰,赵想一个个把人送走,直到牛棚空下来为止。明明才过完年,正是热闹的时候,他却觉得好冷清。
看着空空如也的牛棚,就连里面的锅都被村民瓜分了。
幸好铁锅他们早就让赵家人搬走了,留下的陶锅随便吧!
刚长出来的木耳也没人摘了,赵想转身走出牛棚,把门关上。
再见了,牛棚。
再见了,那些苦难。从此以后,中国要开始改革,厚积薄发后开始腾飞。
七七年十月,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时,除了赵想早就知道外,其他人都愣住了。
“呜”
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蹲在地上痛哭,幸亏他们没有放弃学习。
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并不是说他们在赵家村过得有多差,不管怎么说他们好歹还活着,留在城里没吃的,早晚也是个饿死。
在赵家村起码没人饿死,没有粮食野菜也能让他们活下来。
只是他们全是城里人,干不了农活,每一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折磨。
比起男知青拼命给家里人写信,女知青们却一脸冷漠,抱着书背起来。
写信?还是算了吧!她们考一个好学校,读几年书出来工作。至于家人,在他们选择兄弟让她们下乡时,就已经断了关系。
这几年也没见他们给自己写信寄东西,双方互不来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于是在男知青一个个激动到睡不着时,女知青却在挑灯夜读。
赵想也在读书,不过他是背医书累了就换成课本学习。
赵老师他们在离开前就抽查过赵想的学习进度,抽查完后他和钱老非常高兴,觉得以赵想的成绩考一个好大学并不难。
大家纷纷对赵想说在首都等他,让他早点考到首都,大家又能聚在一起了。
是的,牛棚这些人,居然全都是从首都来的。
这个时候赵想都不由得感叹道缘分二字啊,妙不可言。
在背书的同时,赵想也开始考虑起自己是先高考,还是先下海。今天赵玉和赵磊来找他,询问他高考的事。
赵玉和赵磊肯定会参加第一次高考,特别是赵磊,只有在第一次时他考上的概率最大。所以他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他的父母已经接手了他平时的活,让他安心复习准备高考。
赵想却没急着回答他们,而是说自己要考虑考虑,最迟明后天就会告诉他们答案。
如果他参加的话,就三个人一起去考,不然就赵玉和赵磊二人去。
二人虽不知赵想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却还是理解地离开了赵家,回家等消息。
他们不知道赵想承担着多大的压力,也就不能理解他的顾虑了。
赵想想着现在政策已经开始放宽,他去镇上或是县城市里做点吃食生意应该问题不大。
别的不说,这药钱他是要赚出来的,不然他的身体始终是个隐患。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开始第一次高考,两次高考相差不过半年,本来赵想是打算参加第二次高考的,如果要下海做生意赚钱,那么他明年就不能参加高考了。
可他要怎么和爷爷奶奶说呢?
要是直说,两位老人肯定不会同意。要是不说出真相,两位老人更不会同意了。
不参加高考,总该有个理由吧?如果说是功课差,赵老师、钱老他们抽查时,二位老人就在旁边,对自家大孙子的实力可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隐瞒不行,说出真相也不行。
86/208 首页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