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古代架空)——羽春

时间:2025-02-09 14:26:22  作者:羽春
  娘就不用送了,她在家,想吃多少吃多少。给赵婶子也拿一坛子,她悄悄吃!
  他们都静悄悄的,不把肠子的事情拿到桌子上讲。谢岩没这种默契,不知这是给他通肠子的,跟陆杨夸了又夸,说两个弟弟懂事了,会孝敬他们了。
  赵佩兰欲言又止,被陆杨注意到神色,问起一句怎么了。赵佩兰看谢岩喜滋滋的,不想让儿子难过,就把话藏下了。
  次日,谢岩出门,看见陆柳和黎峰都眉开眼笑的,出门之前还夸了两句“懂事、孝顺”。
  陆柳和黎峰:“……”
  他拉了几斤屎,是不是脑子也没了。
  这是三水巷的第一个小秘密,陆杨都被蒙在了鼓里。
  他看大家都有蜂蜜吃,就拿银子,给两个哥哥买了蜂蜜。
  陆柳神秘兮兮的,问:“罗家哥哥也要吃蜂蜜吗?”
  陆杨说:“你是不是有什么刻板印象,觉着男子汉不应该喜欢吃甜的?”
  他揶揄陆柳:“你家大峰还爱吃糖呢,就那什么特别贵的龙须糖。”
  陆柳:“……”
  天呐,他家这么聪明的哥哥都不知道蜂蜜的畅销秘密!
  他悄声跟陆杨如此这般说了,最后总结:“哥夫不好意思说,没事,以后你说蜂蜜没了,我就给你们送来。”
  陆杨:“……”
  他家状元郎是这样的吗?他怎么不知道?
  他低头看看拎在手里的两坛蜂蜜,眼睛无神。
  怎么办,这蜂蜜还能不能送?
  陆柳让他去送,跟他说:“换了个地方过日子,可能会水土不服。不是很多人换地方,都会肚子不舒服吗?吃不下,拉不出,肚子里闷着火一样,把肠子都烤干了。喝点蜂蜜润润。”
  陆杨捂住了耳朵。
  “柳哥儿,你少跟黎峰学,他是糙汉子,让他自己屎尿屁去吧。”
  陆柳红了脸,说:“没什么啊,我之前还出去捡屎。我还跟大峰聊过偷粪的事。”
  陆杨:“……”
  他家柳哥儿以前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
  陆杨把蜂蜜送出去了,在两个哥哥家里玩了会儿。
  他没有当哥哥的经验,对待陆柳的方式,是从罗家哥哥这里学来的。
  他小时候喊了一声哥,这两人就把他当弟弟疼。陆柳喊他一声哥,他也就有样学样。
  他生疏了些,但懂得对人好的方式,直到现在,兄弟之间都和睦着。
  到哥哥家里,他自在得很,都能张口要吃要喝,让人放下手里的活,过来陪他说说话。
  罗家兄弟俩今天不去外头,要在家里劈柴。
  冬季用柴火多,买来的木柴要劈开,兄弟俩和从前一样,一人一个木墩、斧子,排排坐着劈柴,弄完码起来,两家一块儿用。
  谁得闲,就多劈点。忙的人省点力,家里总有人照料着。
  陆杨来了,他俩招呼人,陪了一阵,就赶陆杨走。
  “你看你,一点不客气,跟你说话都不能干活了,我们不干活,指着谁来干?把你家那个文弱书生抓来劈柴?你不得心疼坏了!”
  陆杨笑嘻嘻的,“你们哪里舍得抓个举人老爷来劈柴?不得拿着斧头逼他日夜不休的读书啊?”
  罗大勇点头,“行,今晚就把他抓来读书。”
  罗二武说:“你就安心睡觉,人在我们这里,不会有事的。”
  陆杨笑话他们:“我会怕不?我抱着铺盖卷就来你们家躺着,到时我们住一起,热热闹闹的!”
  他身上的泼劲儿没以前辣,那股无赖劲儿消失殆尽,耍泼像撒娇。
  罗大勇让他来,“你跟你嫂子睡一窝,我们跟你男人睡一窝。听听他晚上说不说梦话,讲不讲你坏话。”
  陆杨故意捂着脸,“哎呀哎呀!他能说什么好话?只怕哥哥们听了满耳朵的爱呀情的,臊得睡不着!”
  这下是真的没法劈柴了。他们又是笑,又感觉鸡皮疙瘩起来,抖擞着身上没了力气。
  罗二武出门,喊了陆柳过来玩。
  他跟陆柳说:“你第一次当弟弟,没经验,好好跟你哥哥学着,以后就知道怎么缠人了。”
  陆杨:“……”
  这是干什么!
  陆柳目光炯炯,对他哥哥是怎么缠人的,又是怎么当弟弟的,十分好奇!
  “哥哥,你快做给我看,就是那个,怎么当弟弟,你做做看?”
  陆杨:“……”
  他是个要脸的哥哥,他把陆柳带回家了。
  今天的串门结束,罗家兄弟继续劈柴,并在家里发出了足够传到巷子里的笑声,让陆杨听得明明白白。
  陆杨:哎!
 
 
第189章 黎寨
  黎峰要回山寨一趟, 采买的东西不比谢岩返乡时少。
  他们来府城安家的时日尚短,但陈桂枝算着他们这一两年都很难回去看看,心中惦记着亲朋, 列了一串名字, 谁也没落下。
  他把二黄一起带上,从出城开始,二黄就跟解开了狗链、放出了笼子一样,有一段路跑得比马车还快,时不时往回跑一段, “汪汪”叫上几声,像是喜悦, 也像是催促。
  此行带上了孙夫郎一家三口,父子三人都在黎峰的车上坐。
  黎峰跟他们讲山寨的位置。出了城门, 要走五到七天,赶上天气不好,落雨落雪的,就要十天左右。
  这一条路他们都跑熟了, 虽没请镖局的人护送,他们靠山吃山的名号放出来,附近没有贼人敢来打劫。
  临近年底, 除却各类匪徒之外,还有一些因吃不饱饭,为着活命, 被迫落草的百姓。这些人的消息不灵, 可能会遇上。
  若是不凶残,能讲理,黎峰就会拿粮食和谈, 尽量不与人发生冲突。若是对方凶残,发生冲突,他们也会护好孙家父子三人。
  这一路的方向很好辨认,基本都是沿路走,不走岔道。往前走三个时辰多,离开各个小村落的地盘,直到进入三水县的地区内,才能看见新的村落,路上也就有了岔口。
  进城之后,他们要横穿整个县城,从西城门出去,上官道,继续往西,走到尽头,就能看见黎寨新村了。
  出了新村,朝着大山的方向走,才是西山。也叫坟头山。
  孙夫郎听着,把他的两个孩子抱得特别紧,没吭声。
  他带着孩子,远走异乡,身上只有一张举人做担保的契据,怕是正常的。
  黎峰没劝说,就当没注意到他的反应,又跟他们说了些黎寨的主要劳作事项和寨民的数量。
  他们以前靠着山吃饭,因此寨子里的男人大多都会打猎,少数不会打猎的,也会赶山。
  黎峰详细说了赶山和打猎的区别,再才说起新村的田地。
  “分田之后,我们很快就把新村建起来了。互相帮忙出工,山上就有树,地上去挖土做砖,开始农耕生活。”
  家家户户都生得多,新村盖好,分家的人也多。靠农耕过日子的人去了新村,靠打猎谋生的人还住山下。少部分人家是几房合住,非常热闹。
  说完这些,黎峰又讲他们平常过年过节都干什么、吃什么。
  三水县是运平府的附属县城,两地习俗差不多,饮食习惯也是,包括种植作物等等,只是府城繁华,花样更多一些。
  “但我们山寨到了清明要祭山,祭完山,才去扫墓。”黎峰说。
  这一路有尘土,说话麻烦,不一会儿就吃了满嘴的灰。
  孙夫郎听黎峰连“呸”几声,喝水漱口,这时才搭着问了一句:“那我们一家到时住哪里?”
  黎峰说过,有房子给他们住的。
  黎峰说:“我家有两处房子,一处在新村,一处在山下。新村那边住着我二弟一家,他不是个东西,你们不方便去。到时可以暂时在晒场歇脚,等盖蜜坊的时候,一起给你们搭个房子。”
  孙夫郎没听过这个条件。他答应来的时候,黎峰只说有空屋子安置。
  这话听着,也是有地方安置,以后还有更好的地方。
  中途休息,孙夫郎带着两个孩子下地活动。
  他两个孩子都挺小的,大的四岁。小的才一岁,是遗腹子。这才没多久,他们就被逼得在村里没法立足。
  孙夫郎对他的前途很不安,眉头都是无意识皱着的。
  他娘家人不愿意接他回去,觉着出嫁的人回家过日子是件很丢人的事。他们家丢不起这个脸。
  说亲的人家有很多,有些条件挺好的,愿意他把孩子带过去,改个姓,能一起养。婆家又不答应,非要把孩子留下,也从亲戚里给他找男人嫁。他会养蜂炼蜜,那些人看他的眼神都不是看人了,是看个畜牲。像看牛、看驴子。
  成亲的时候,都喊着血脉、后代,生了孩子还不够,要生个带把的,可男人死了,这些话就都不作数了。
  明明孩子是延续的香火,可婆家人还能把儿媳、儿夫郎连带孩子一起卖掉。
  卖的时候要分开卖,媳妇夫郎配给别的男人,孩子不知卖到哪里去,一辈子都见不着了。
  孙夫郎扛了很久,实在扛不住了。
  他前阵子到县里卖蜂蜜,还想去牙行问问,他们父子三人能不能卖到一个地方。
  到了外头,他不敢进去。
  他怕牙行的人把他们拉进去,强行画押签字卖了身。
  在答应去黎寨之前,孙夫郎还考虑过答应嫁人,带着孩子一起嫁。
  可他又听来许多虐待孩子的事。他只有炼蜜的本事,带一个孩子就罢了,多张嘴巴而已,人家捏着鼻子认了。带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儿子,谁家能忍?
  黎峰让人架火堆,喊孙夫郎去烤火。
  孙夫郎往那边看了眼,见这些男人要做饭吃了,便说他来做。
  黎峰让他把小孩子招呼好就行了,“赶路累人,路上也没什么玩的,天冷风大,别把孩子憋病了。其他事情你不用管。”
  这时,去周边捡柴火的兄弟回来,说附近没人没兽。黎峰问个位置,跟孙夫郎说了,往那边指了指,告诉他:“可以去上茅房。”
  孙夫郎是村里出来的,听这话有些不自在,但没说什么。
  同行的男人很多,赶路到这里,真要对他们做什么,轻而易举。他想了想,把孩子留下,让黎峰帮忙看一下。
  黎峰是会哄孩子的,他家小麦和壮壮都会喊爹了。
  出来送货的兄弟也是挑选过的中年汉子,家里孩子都大了,都会逗孩子。
  他们抱孩子到马上骑着玩玩。乡下孩子,都知道耕牛的珍贵,谁家孩子能骑到牛背上,都要被很多人羡慕。他俩上马背了,把他俩惊的!
  小的那个还不会说太多话,一路憋坏了,惊叫一声,就呀呀呀讲着“骑牛牛”。
  他不认得马,还以为他在骑牛。大孩子解释这是马,兄弟俩叽叽喳喳聊起来了。
  黎峰问他们名字,他们又闭上嘴巴不肯说,显然是被孙夫郎教过。
  孙夫郎听见孩子的声音,急急忙忙从草丛里跑过来,见他们笑嘻嘻的,又放松下来。
  这一次休息,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孙夫郎又主动打听了一些事。
  山寨离县里那么远,他们平常要是买米面粮油怎么办?
  他的工钱谈定了,很丰厚,一个月能有三两银子,到蜜坊是当管事的。但他终究是外来的人,他知道很多村落都很排外。他连一块小菜园都没有,到时菜都没得吃,要在村里买,别人默契的坐地起价,他只能咬牙把银子花了。如果是这样,他再高的工钱都没有用了。
  他说:“黎老板,我知道我现在说这些都迟了,走到这里,没法回府城,我在府城也没活路。我就是怕,这人生地不熟的,我吃点苦算了,我这两个孩子实在太小了,你到时回府城了,我连个口信都传不出去……”
  黎峰理解,跟他说:“我娘和我夫郎听见你的条件,就立即选你了。除了家里有个举人可以担保之外,还因你的处境为难,想帮你一把。我爹走得早,是我娘把我们兄弟三个拉扯大的,她那时没什么好手艺,各家借石磨磨面粉,一袋袋装着去县里卖。还收皮料,做成靴子、帽子、衣裳。后来也卖菜卖山货,还拉起了打年糕的班子,一年到头不得闲,什么营生都干,只要能挣钱,她都不放过。她也没改嫁,现在不都好了?”
  休息是根据路段来,现在已经过了午饭的时辰。他们煮一锅素面拌酱吃,一岁的这个太小了,孙夫郎带了馒头,撕得特别碎,泡到面汤里,给他喝糊糊。
  黎峰吃了几口面,看看两个小孩,说:“我家夫郎在山寨里开了小铺子,米面油盐都有卖的,你以后在蜜坊干活,要收小徒弟的,徒弟们会孝敬你,不说给你送肉送大骨头了,你想割肉买蛋,招呼一声,有人帮你办。
  “我现在有房子能借给你住,但借住总归是寄人篱下,我们一家都不在山寨,你也不自在。不如趁早盖个房子,这时农闲,人手多,盖房子不麻烦,早点给你盖起三间屋子,等孩子长大,就在山寨里说亲,也不用再愁没地方接亲、家里住不开了。”
  生活问题能解决,孙夫郎眉头舒展了些。他再听房子的事,又把眉头皱起来。他很需要这个房子,也知道房子的价钱,他身上没这么多银子。他想从工钱里扣除。
  黎峰没要,“算安家费,你提心吊胆的来到山沟沟里,这是给你的保障。”
  山寨里还有个胡郎中,他决定在山寨常住之后,寨主都给他找了个空房子安置。
  等听说胡郎中要把家小接来,又从商号账上划了银子,给人盖了个小房子。药材生意全指着他了,帮忙安家是应该的。
  同理,孙夫郎来这里,一样的教人本事,帮蜜坊挣钱,给他安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是应该的。
  有了房子,就有了根。他们会踏实些。
  孙夫郎再没其他问题,后面的路程,也愿意跟人聊天,说了两个孩子叫什么,讲了些养蜂炼蜜的事,还说了点旁的。比如父子、母子分开卖的事。
  黎峰说:“我们寨主很有威望,你放心吧,到了山寨,休息一晚,我就带你去见他。你带着手艺来的,没人敢欺负你们父子。”
  一路无话,到了县城周边,他们疾跑了一阵,到城门外排队,看时辰还早,赶得及出西城门,便把车队分两批,一半留县里,把从府城带回来的货物送去铺子里,让三苗和苗小禾收货、安置大家伙休整。黎峰带人往山寨去,抵达新村时,天都黑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