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古代架空)——羽春

时间:2025-02-09 14:26:22  作者:羽春
  他忍不住摸摸肚子,他想多生几个孩子,这样家里热闹,等他和黎峰老了,孩子们还能互相帮衬,不会受人欺负。
  黎峰看他摸肚子,低头问:“不舒服?”
  陆柳摇头。
  他眼睛望着前面的热闹,小声跟黎峰说:“想多生孩子。”
  黎峰不自觉笑了,他牵着陆柳入座,话也软了。
  “别急,我们过一辈子,也这样热热闹闹的。”
  陆柳因此对三苗一家的好感猛猛飙升。
  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庭。
  吃酒很和谐,三苗邀请的都是一起相处很好的兄弟,进山打猎都组队,互相信得过。
  到这一桌,黎峰首先说了陆柳脸皮薄,他们讲话都收敛了,调笑有,荤段子有,但没有对着陆柳来。
  吃过饭,黎峰找三苗买鱼,捉了三条大的。
  三苗说:“我爹给了一半大强家,你们住得近,没去问问?”
  黎峰说:“就是他家三条鱼给我馋的,他欠揍得很,我去买,他还不卖。”
  三苗好一阵笑,又给他捞了一条。
  买三送一,很好。
  夫夫俩去跟陈桂枝打个照面,留了一条鱼,陆柳跟三顺说了炖鱼汤的法子,就上车和黎峰回家。
  回家,陆柳炖鱼汤,黎峰去挑水,日子和和美美。
 
 
第25章 我离不开你(捉虫)
  冬季的第一场雪落下来了。
  陆杨跟谢岩掀起的风波还在发酵中, 都是些莫须有的债,村里人也就到谢家来闹闹,互相之间叫板的底气都没有, 背后议论少不了。
  村子就这点大, 人闲嘴闲的,凑一处嚼舌根,话说出去,矛盾就会积累,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暂时不用管它。
  还是降雪更让人烦闷。降雪对陆杨的生意有影响,他出行更不方便了。
  他是个很倔强的人, 要做一件事,就要尽全力。
  降雪当天, 他直接把陆林两口子叫到家里揉面。工钱已经商定,这只有半天的活,算八文钱。以后能包包子了,会涨价。
  两口子一起揉面, 半天就能挣十六文钱。他们兴致高昂,干活很是卖力。
  陆杨则三次起锅,剁剁炒炒, 做了二十五斤的肉馅。
  馅料、面团都装盆,他把新买的大蒸笼带上,再带些柴火, 去傻柱家借了驴车, 载着黏人精状元郎去县里卖包子。
  馅料分三回出锅的,在家就蒸了一回包子。是陆杨见缝插针完成的。
  新买的蒸笼大,一次能蒸二十个大包子。蒸一锅, 有六十个。
  陆杨在车上跟谢岩说:“铺子开门,你就在前面卖包子,雪天出行的人少,你看见人就喊一声,没人就不用管。”
  他要把灶屋收拾出来,继续包包子。
  谢岩不是第一次看陆杨干活,每一次都被他身上的韧劲震惊到。
  陆杨像是不知疲累的铁人,一天天忙成陀螺,还能找到方向,做什么都有条理有计划,哪怕有个意外事件打搅,他也能跑上正轨,继续他目标——挣钱、攒钱。
  谢岩的目光始终在陆杨身上,看他脸上有落雪,就伸手帮他拂去。
  “路上人少,叫卖会不会没生意?”
  陆杨肯定道:“会的,只能盼着财神爷照顾照顾我们。”
  谢岩垂眸想想,跟陆杨说:“其实我在县里有点人脉,我们要不要试试?”
  陆杨知道谢岩有个同窗好友,是布庄乌老爷的儿子,叫乌平之。
  上次他们去拜访过,乌家父子去府城查账了,不知回来没有。
  谢岩说:“不是乌家,是几家书斋。”
  陆杨来了兴趣:“书斋能买多少包子?”
  谢岩不清楚,他从前没了解过这方面的事。
  他们如今走投无路,问问又不吃亏。
  陆杨笑眯眯夸他:“你越来越有人情味啦。”
  谢岩笑了。
  家里只有娘亲在,村里环境实在不好,他们今晚还要赶回家,到了县城,谢岩懂事,没再如影随形地跟着陆杨,主动背起六十个大肉包子,去书斋问问情况。
  陆杨站铺子门口,看谢岩远走,心里不放心,望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谢岩!”
  谢岩回头,满是呆意的脸庞上,浮现出些许疑惑。见陆杨只是喊他,没有二话,他又扬出个笑脸,“我过会儿回来。”
  陆杨信他。谢岩呆了些,真动起来,也是个倔脾气,让他做的事,他会一条路走到底。
  他只是担心,读书人脸皮薄,他这样亲自上门卖包子,会不会被人嘲笑、被人骂。
  要是在书斋里碰见了旧日同窗,谢岩又该如何自处。
  关心则乱,陆杨心心念念着,一时忘了,谢岩这几年抗下的压力,远非几句嘲讽可比。
  他摇摇头,时间紧,任务重,今天都没去左右邻里拜访,陆杨急忙忙去灶屋收拾,弄完才出来张望。
  等了会儿,没见着谢岩回来,他又进屋。
  后院有口井,水面还没冻硬,他先取水,把几口水缸都洗洗,再存水备用。又出门看看,谢岩还没回来。
  陆杨再次进屋,把面团拿出来揉揉,分剂子,包包子。
  他胡思乱想着,原来以前谢岩站门口、在村子口等他时,是怀着这种心情啊。
  他说不出来,难以形容,期盼与失望混杂,又很快重燃希望,产生无限动力,一次又一次的望着归路。
  这感觉并不坏,就像日子有了盼头。
  此时,谢岩踏出了他主动做生意的第一步。
  他有段时间没在县里走动,街上的路都陌生。找到书斋后,他刚进门,伙计就惊喜喊他:“谢秀才!你来了!我们掌柜的可惦记你了!你怎么这么久没来啊?这都要一年了吧?怎么样?这次看了什么书?我们书斋又新进了一些书,你要不要买两本回去?”
  伙计的热情没让谢岩改变表情,他脸上总是寡淡。
  他摇头:“我这阵子没看书,家逢变故,买不起。我夫郎做了包子,我来问问你们买不买包子吃。”
  “啊?”伙计呆住。
  谢岩就定定看他,静静等回复。
  谢岩从前跟几家书斋都有合作,他脑子好,有着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县城的书斋有很多书籍没有,他在别处看见了,能默写出来,书斋都会收。
  他不懂行情,书斋愿意给他看别的书,也答应印出复本会赠书给他,他就稳定与人合作了很久。后来乌平之发现了,告诉他,他被坑了。
  等不及他跟人理论,家中变故一件连一件,这两年想再跟书斋谈价,好贴补家用,都因退学的原因,看不到别的书,没法办成。
  伙计又愣了会儿,请谢岩去茶室坐,喊掌柜的去招呼。
  掌柜的过来,笑呵呵跟谢岩寒暄一阵,然后买了两个包子。
  谢岩没说什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告辞。
  掌柜的跟他说:“你这样做生意不行的,我们这种铺子,人就这么一点,买包子能买几个?我有心照顾你生意,顶了天买十个。你去人多的地方,我给你指条路,赌坊人多,青楼人多,小院人多,这几处一年四季都红火。但你过去要小心,别被人把钱袋摸走了。”
  谢岩跟他道谢。
  出了书斋,他想了想,去客栈附近转悠。
  那些杂乱的地方,他不敢去。
  他实在怕了那些嗓门大又粗蛮的人。
  住客栈的都是旅人,退房总要买些干粮上路。
  他在这边转悠,叫卖声不如陆杨有吸引力,卖了半天,才卖出十个。
  他就街上走着喊,一路往下一间书斋去。
  碰碰运气,万一书斋老板是个大户呢。
  存着这点侥幸,谢岩到了俗话书斋。
  俗话书斋的伙计对待他是同样的态度,热情喊了一串话,然后被他卖包子的事震惊,再引他去茶室坐,跟掌柜的说了。
  掌柜的进来,先买了两个包子,他吃一个,给伙计一个,看谢岩干巴巴坐着,又买了一个给谢岩。
  谢岩不客气,买了他就吃。
  陆杨做包子的手艺没得说,谁吃都说好,掌柜的又让他包了十个。
  大大方方的等钱货交清了,他才跟谢岩说:“谢秀才,一晃快两年没见了,不知你背书的本事还在不在?你要还有这本事,这些包子都不算事。”
  谢岩不和从前一样吃暗亏了。
  他说:“我铺子里还有两百多个包子。”
  掌柜的笑了声:“小事。”
  他让伙计拿了账本过来,这是谢岩绝对没有看过的东西,给他一刻钟,翻几页算几页,然后让他默写。
  谢岩侧目看窗外,天色已晚,再不回去,夫郎该担心了。
  他提笔落字,行笔如流水,字迹潦草了些,大致对过,却没一处错漏。
  掌柜的看过,连道三声好。
  “这一背篓包子我先买了,你的铺子在哪里?我回去跟东家说一声,等会儿去你铺子里找你。”
  谢岩报了地址,从书斋出来,心脏才急急跳起来。
  他没回头,捂着心口,一路疾走,去他们那间还没挂起招牌的铺子。
  陆杨等他好久,蒸了一笼包子出来,在门口卖。
  还摆了桌案过来,边卖边包,灶屋里还在蒸着。
  他包一个包子,就往外头看一眼,不知望了多少次,终于看见谢岩回来了。
  陆杨脸上见笑,不论如何,这一步踏出去,他家状元郎就算入世了。
  雪已经停了,谢岩进铺子里,衣服上留有一些水印。
  他把钱递给陆杨,六十个包子,三百文钱。
  “我还吃了一个。”谢岩说。
  “吃了一个怎么还卖了三百文钱?”陆杨问。
  谢岩笑容灿灿:“书斋的掌柜买给我吃的。”
  陆杨:?
  还能这样?
  他笑嘻嘻夸赞:“真厉害,我还没遇见过这种好事!”
  人回来就好,陆杨赶他去灶屋烤火,暖暖身子。
  谢岩不去,就要挨着夫郎,跟夫郎一起守铺子。
  他没说书斋那边预定了所有的包子,这些年,他见多了言而无信的人,不想让陆杨一起失望。
  事实是,好事有了一件,就有第二件。
  俗话书斋的东家坐马车来了,如约把包子都买了。
  陆杨惊呆了,看谢岩的眼神都变了。
  这就是谢岩的人脉?
  这哪里是人脉?这分明是大财主啊!
  大财主跟谢岩说:“过几天,约莫腊八左右,有几本藏书送到县里,在我这里只有一晚上,估摸着来不及抄录,到时你来看看?”
  谢岩答应了。
  这是对方买包子的条件。
  谢岩说:“我住上溪村,离县里远,你到时派人来找我。”
  这是应该的,双方就约定的日子,又谈了一些细节,大财主就拉着成品包子和待蒸的包子回了。
  今天换陆杨星星眼:“行呀,状元郎,你还有这本事,人拿了藏书先给你看?”
  还倒贴钱。
  谢岩摸摸鼻子,他一向不当这是多厉害的本事,不过是记性好。
  他因记性好,读书读得太容易,这些年始终没有真正懂事。
  谢岩转话题:“还去买肉吗?”
  来不及了,天黑了,县里会关城门。
  陆杨先收拾东西,“我们回家。”
  铺子收拾出来,蒸笼就留在这里。
  肉馅都用完了,面团还剩一些,陆杨放盆里带回去。
  余下就是人和钱,关了铺子,坐上驴车,夫夫俩紧赶慢赶出了城,走着夜路回家。
  赵佩兰担心坏了,也跟谢岩一样,在村口的树下张望,看他们平安回来,眼泪直流。这让谢岩很内疚。
  一家三口进村,先还了驴车,再回家。
  家里点燃蜡烛,亮起一星光,他们心里都暖了。
  晚饭已经做好,在锅里温着,到家就洗手吃饭。
  三个人的饭桌,大部分时候只有陆杨一个人的声音。
  赵佩兰接话少,只有在说到要做某某事、干某某活的时候,才会张嘴挑担子。这样沉默又肯吃苦的性子,实在让人心疼。
  今晚不数钱,陆杨收拾灶屋,让谢岩去陪陪娘亲。
  谢岩和他娘相对望着,用沉默来交谈,最后是结伴给谢岩的爹上香。
  这几天一直忙忙碌碌,夫夫俩都很累,晚上熬不动鸡汤,相拥说话。
  陆杨夸人一溜溜的,对谢岩找来的财主满意得不行。
  “包子都卖出去了,我们就不用急了。明天下雪,我们就在家里窝着。不下雪,我们就去买肉买面粉,继续做包子。就在县里做,卖多少算多少。”
  谢岩都说好。
  陆杨身体累了,脑子还清醒。盘算着家中事务,突然想起一事,跟谢岩说:“不对,明天下雪,我正好回家。”
  谢岩问他回家做什么,“下雪了,等天晴再去?”
  陆杨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他答应给陈老爹送包子吃,还要再劝劝陈老爹尽早把铺子开起来,别瞻前顾后,要这要那的,再拖拖,银子花完了,还有什么念想?到时候只能去折腾柳哥儿。万一在县里遇见,还要来磨他。
  他估摸着,黎峰肯定不会在下雪天去陈家。
  赶巧,家里原料都清空,明天暂时做不了包子,他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陈老爹那儿坐坐。
  他要出门,那谢岩也要出门。
  陆杨让他留家里陪娘亲:“你看娘今天在村口站着,多可怜啊?”
  谢岩说大实话:“我离不开你。”
  陆杨无语。
  还在无语的时候笑了一下。
  笑着笑着,他往谢岩怀里钻。
  “行吧行吧,明天一起回家。”
  说好了一起回家,次日出门,陆杨却跟谢岩分道扬镳,他让谢岩先去陆家屯,他则去陈家湾。
  “我去看个亲戚,等会儿就来找你,你去我家等我。”
  谢岩:“……”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