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穿越重生)——兔月关

时间:2025-02-09 14:30:06  作者:兔月关
  此刻看见谢文彦这个不稳定因素崛起,年轻的太子难免有些沉不住气。
  张长明倒是稳得住,一边继续下棋,一边温和劝说。
  “欲速则不达,太子,您的养气功夫还得多练练……”
  “先生,我们这么多年,竟然都没发现还有一股隐藏的夺嫡势力,您让孤怎么冷静得下来?孤那些兄弟可真是会装得很呐,一个个看上去不堪大用,竟然在背后打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主意!”
  太子生气道。
  他们不觉得谢文彦是二皇子的人,虽然谢文彦怂恿张长明投靠二皇子,看上去是二皇子得利,但他倒台,其余兄弟也能从中获利。
  如果二皇子想要挖墙脚,早就对张长明下手了,根本不会等到现在。
  所以此事,只能是挑拨离间,让他与老二两虎相争之计!
  太子又烦躁地灌了口茶水,“先生,孤总感觉这个谢文彦对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听到对方名字,他就心慌得厉害。
  但直觉这种事实在玄乎虚无缥缈。
  张长明还是更相信智慧,他拍拍焦躁的太子肩膀,和蔼道。
  “殿下莫要烦恼,就算拼了这条性命,老夫也会把殿下送上位的。”
  “既然有人隐藏在背后,没有谢文彦,也还会有李文彦、张文彦……与其敌在暗我在明,不如把已经暴露出来的这颗棋子放在眼前。”
  “谢文彦确实很有能力,但他想挑拨离间我们,我们为何不能利用他的价值?”
  “何况,谢文彦已经进入陛下的视线,直接将人杀了,殿下必更遭忌惮……”
  “如今南安王已除,正是陛下大权在握之时,君威不可触!”
  张长明将一颗白棋放到棋盘上,瞬间将一片局势大好的黑棋,杀得片甲不留。
  年迈的老虎,终究也是虎。
  “孤知道了,多谢先生指点。”
  太子仍旧焦躁,但张长明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也不好再反驳。
  毕竟对方的话确实是对的。
  可心中实在难安。
  —
  于是,太子只能去找郭皇后倾诉。
  因为母后不仅聪明,也是他唯一能够全部信任的人,他们母子利益绝对共体。
  郭皇后听完后沉思道。
  “既然张先生那般说了,你就听他的,不要做多余的事情,坏了张先生替你筹谋的大局。”
  “母后,你就这般信任张先生?此事我们不跟舅舅商议吗?母后您别忘了,当初张先生的妻儿父母,的确是您派人杀的!”
  太子想不通母亲为什么信任张长明。
  郭皇后闻言露出自信的笑容指点。
  “张长明可比你舅舅更加可信,咱们若全靠你舅舅,事成之后,我们母子就是你舅舅的傀儡而已,有张长明在,皇儿你才能真正掌权。”
  “放心,母后自有克制张长明的法子,他定会全心全意帮你的。”
  “可是……”
  太子还是不敢相信,忧心忡忡。
  见儿子如此担心。
  郭皇后想了想,只能透露一点消息,“放心,张长明妻儿父母之死真相,他一直都知道,我儿无需担心他背叛。”
  “这?!”
  太子不可置信,张长明知道真相还对他们母子忠心耿耿,疯了不成。
  “……”
  郭皇后没再说话,只露出一个嘲讽笑容。
  ***********
  谢文彦高中解元的消息,让京城权贵好一番议论。
  让桐树村的村民和谢家众人,更是高兴不已,若非里正和谢氏族老们还有些理智,差点都要宴请十里八乡庆祝了。
  如此热情,让见多了大场面的谢文彦都差点难以招架。
  还好有乔玉景帮忙应酬,处理这些杂事,谢文彦才能躲安静,有时间继续用心准备会试。
  以谢文彦两辈子的学识,还有考前一丝不苟的认真复习。
  会试放榜结果不出意外,谢文彦再次力压众考生,拿到了头名会元。
  让京城权贵官员们目光再次集中了过来。
  因为只要最后的殿试不出岔子,皇帝为了自己在史书上的名声好听,肯定会点他为状元,凑个三元及第的祥瑞出来!
  谢文彦也清楚这点,所以对于殿试准备更加不敢马虎。
  为了让乾元帝更加看重他这个流落民间的“儿子”,此次科举他不仅要拿到三元及第,他还要在殿试上大放光彩。
  以最为强势的姿态进入朝堂,把所有人目光都拉到他身上。
  如此他安排的自己人,才能苟着悄悄成长起来。
  声东击西,釜底抽薪。
  待他上位之时,才有底气和那些不听话,恃才傲物,觉得自己不可替代的老文官集团硬碰硬。
  到时候谁敢跟他对着干,那就脱下官服滚蛋,他这里不缺干活的人!
 
 
第78章 谢文彦的馊主意
  会试放榜后的第三天,就是殿试。
  不同于乡试和会试需要困在狭窄的贡院几天几夜,殿试的过程就轻松多了,几个时辰就能解决。
  但不代表殿试没有压力,反而因为考场在金銮殿,被当今皇帝和百官亲自盯着,心理压力剧增。
  往年因承受不住天子威严,而殿前失仪倒霉蛋可不少。
  毕竟科考是选能办事的官员,考验不仅仅是学问,还有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被残酷淘汰很正常。
  考生进入皇宫的顺序,是按照放榜名次排列的。
  谢文彦是第一名会元,理所当然走在所有考生前面,他低头谨慎地跟着领路官员,缓缓走进威严的金銮殿,不敢有半点马虎。
  他如今吸引的目光太多了,若是不小心在这最后关头被阴一把怎么办?
  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谢文彦心中感慨万千。
  不过更多的还是兴奋,上辈子针对过他的那些混账东西没想到吧,他谢老贼又回来了!
  当然,兴奋归兴奋。
  谢文彦还是时刻不忘演戏,行走举止间依旧保持着与乾元帝的相似之处。
  在听到乾元帝叫“众爱卿平身”的声音时,耳朵更是明显动了动,就仿佛听到了熟人声音疑惑的样子。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过目不忘,既然当初在寺庙和乾元帝见过面,还详谈过一番,以他的记忆力,怎么可能忘记相熟之人的声音呢?
  果不其然。
  龙椅上的乾元帝见此,眼中尽是愉悦之色。
  心里特别想让考生门把头抬起来,看谢文彦看见自己的惊讶神情,但为避免影响儿子接下来考试的状态,终究还是忍住了。
  简单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挥手道,“开考吧!”
  殿试的考题没什么可多说的,还是老生常谈的【治国论】,学子们只要不脑子犯浑,写什么大逆不道之言,基本都没问题,能够轻松过关。
  毕竟几轮考试下来,众人的水平都很明显了。
  最后皇帝的临时出题,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一关是帝王为了防止下面朝臣蒙蔽自己,做出舞弊之事的流程,也有考察当界新科进士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之意。
  乾元帝道。
  “我朝南方地势偏低,常年遭受水患之害,朝廷虽有心修建水利治理,但奈何种种原因不得实施,只能年年派遣官员前往赈灾,治标不治本。”
  “尔等新科进士大多来自民间,深知百姓民情,不知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问题出来,原本跃跃欲试的新科学子们顿时全都丧了脸。
  南方水患这个问题存在多年,连朝中无数当官多年的老臣,都没能想到解决办法,他们这群嫩瓜蛋子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最好的主意,肯定就是兴修水利工程。
  但如今的建筑技术有限,想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其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本不是现在朝廷能够承受的。
  毕竟楚国还有好几个边疆外敌,国库大半银子都花在了边疆军队上,实在拿不出太多银子做其它事情。
  别说新科学子们苦着脸。
  就连大臣们都面面相觑,有些想不明白,陛下为什么把这种难题拿出来。
  难不成是对今年的考生们不满?
  不应该啊,听说陛下看过今年考生们的试卷后,好几次龙心大悦呢!
  所有人都在愁思。
  只有谢文彦能露出笑容了。
  原因无它。
  因为自从上回在寺庙中,与乾元帝相谈甚欢后,他和乾元帝就一直保持着通信状态,聊天内容中便涉及过南方水患的问题。
  他当时在回信中透露过,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毫无疑问,乾元帝现在把问题抛出来,完全是在给他造势。
  —
  既然青云梯都搭好了,谢文彦自然要接住。
  他等了一下,见确实没有学子愿意出来,这才恭敬开口。
  “回陛下,针对南方水患,学生倒是有一点拙见。”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尤其是朝中的大臣,看向谢文彦都不知道是该震惊好,还是该嘲笑他黄毛小儿自持甚高好。
  今天可是殿试,他若开口后说不出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那不仅是把自己之前积累的才名往地上踩,还要落得个急功近利的评价。
  他们这么多老臣,这么多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小子跳出来说自己有办法,真是显得他了!
  其余考生们心里也又嘲笑又佩服。
  嘲笑的是谢文彦仗着有几分才学,就真觉得自己要上天了;
  佩服的是谢文彦勇气可嘉,真是计策都敢献啊。
  只有霍明朗、封祁瑞、赵洪章、周云庆四个了解谢文彦的人,满心喜悦怦怦跳。
  暗道谢兄不会真有法子吧?
  若真被谢兄解决了南方水患问题,谢兄定能名声大噪,青云直上,他们也能跟着喝汤了。
  而谢文彦也确实有一个不错的办法。
  他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想要解决南方水患,最根本的办法只有兴修水利,但学生也知道,以朝廷目前国库的税收,恐怕难以支持此事,所以学生觉得,不如另辟蹊径。”
  “哦,如何另辟蹊径?你且细细说来。”
  乾元帝表情看不出喜怒,可语气还是能够听出他并未生气。
  大臣们虽觉得谢文彦是个有点才华,就不知好歹卖弄的显眼包,但还是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因为经过之前南安王事件的大清洗,朝中尸位素餐的臣子,已经赶走了不少,如今剩下大半朝臣,不能说清清白白,但也比较干实事。
  谢文彦恭敬低头,继续道。
  “自古世人追求的,无非就是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享受香火。”
  “陛下乃是真龙天子,紫微帝星,您的圣旨不仅仅是我等人间臣子,地下阴差也当听命才是,我等臣子兵将无论生死,也只会认陛下一位明主。”
  “如今南方水患经久祸人,为了天下百姓,陛下何不祭祀上苍,请封阴臣,镇河山,护子民?”
  啥玩意?
  封阴臣?是他们理解的那个阴臣吗?
  众人有些明白又不明白的感觉。
  谢文彦不动如山解释道。
  “陛下可以下旨,在需要兴修水利的地界,分段立庙,让受封阴臣的官员,或者愿意慷慨解囊的仁善商贾,承包当地的水利修建。”
  “因为此事并非朝廷徭役,承包的官员和商贾需要花银子,雇佣百姓作为劳力,也让百姓们多了一笔生计银子,改善生活。”
  “有此造福百姓功德,该官员或商贾逝世后,便可将牌位置于庙中,塑像享受百姓香火供奉。”
  “如此,既能解决南方水患,兴修水利之事;朝中官员们百年之后,有百姓香火供奉,也不枉生前为国为民操劳一番……”
  这办法还是借鉴前世堂兄为了全国修路,用立功德碑忽悠商户们出钱的灵感。
  立庙供奉香火,可比简单的石碑名声更吸引人。
  “……”
  沉默,是今天的朝廷大臣。
  惊喜,是今天的乾元大帝。
  这哪里是拙见啊,分明就是空套白狼!
  倘若真的施行成功,朝廷完全就是不费一分钱财和人力,浪费几道圣旨,就可以把巨大的水利工程给搞定了。
  而此事施行成功的可能性还非常高。
  尽管大家都明白这是空手套白狼,但古人最在乎死后香火了!
  如果能够立庙享受百姓供奉,就不用担心后代子孙不孝,逢年过节忘记给老祖宗上香,自己在阴间凄凄惨惨了。
  再不济也能流芳百世,谁能不心动?
  不就是花一点银子么,他们这些朝廷官员,有几个真的穷了?
  而为了自己日后的香火供奉,承包水利修建的官员和商贾,肯定会自掏腰包尽心尽力完成任务,绝不偷工减料,质量有保证。
  否则,那工程坚持几年就坏了,百姓还不得来砸自己的牌位和塑像?
  立庙塑像诶……
  享受百姓香火诶……
  简直跟土地神一样。
  大臣们表示很心动,非常心动,疯狂心动!
  乾元帝也表示,他都想掏空自己私库单干了,等百年后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供奉自己,九泉之下那些历朝历代的皇帝,还不得羡慕死他?
  反正不够再抄几个盐商添砖加瓦就是。
  想到这里。
  乾元帝突然咳嗽下,一本正经道。
  “此言有理,不过朕的爱卿们,都是忠君爱民的两袖清风之士,让他们请封阴臣,承包管辖范围的水利修建,恐怕心有余力不足,朕的私库……”
  话还说完。
  一个没有亲儿子,只能过继旁支血脉的官员,就赶忙着急跳了出来。
  “陛下,为了黎明百姓,臣愿慷慨解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