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景露出笑容,随即想到什么,又担忧道。
“郭皇后手段如此毒辣,能这般对张长明,倘若她想要夫君你帮她,也对我们下狠手怎么办?我们现在底子终究浅薄了些。”
郭皇后行事风格,一看就是个喜欢威逼,而非利诱的。
谢文彦闻言笑。
“恶人自有恶人磨,用不着她下手,如今她挡了我的路,她的报应就是我。”
做个好人有点难度。
但要做坏人,那他可就太熟了。
谢文彦说着这些恶语,眉梢眼角好似都精神起来,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乔玉景:……
夫君,虽然我可以接受你不是个好人,但你也别真的放飞自我啊。
为了自己将来能够活得久点,下场不凄惨。
乔玉景只能亲呢伸手搂住爱人的脖子,赶紧打住话题。
“夫君真厉害,那我就放心了。如今只希望父亲那边顺利些,否则有张长明在,夫君日后就劳心费神了。”
“太子疑心病甚重,如今年纪还没以后的沉稳,只要对症下药挑拨离间不难……嗯,说起岳父,不知最近岳父身体如何,喝过咱们送去的药酒,身子可轻快些了?”
谢文彦抱着热情的小夫郎,眉宇温柔说着日常琐碎话。
刚才的凌厉气息缓缓消失,就如被套上了鞘的剑,再无伤人之利。
作者有话要说:
谢攻不是个好人,但乔受却是能够压制他的人~
众百姓:景哥儿加油!牺牲你一人,幸福千万家!
乔玉景:……有你们是我的福气。
第88章 太子中计 1更
王成安那边的挑拨离间自然是不成问题。
太子的疑心病有多严重,没有比重活一世的谢文彦更清楚。
对方本来就对张长明起了疑心,此次他利用郡王府之事算计,让张长明多年筹划的好局面消失。
张长明果然破防去找太子理论,算是彻底触到了太子敏感的多疑神经。
王成安和太子见面后,把张长明和郭皇后的奸情真相告诉太子,太子不出意外脸黑如墨,终于生出杀心。
王成安满脸严肃叹道。
“……殿下,之前您邀约老奴,老奴迟迟未能来见您,便是在调查此事。殿下身份如何,老奴并不在乎,毕竟老奴唯一的儿子已经是殿下您的人了,殿下您好,奴才的陵哥儿才能好。”
“皇后娘娘如此胆大,殿下身份有异,十二皇子奴才虽还未调查出什么,但十二皇子是早产子,血脉问题怕也不太好说。”
“自古父母总有偏心,长子和幺儿,殿下觉得皇后娘娘心中更属意谁?”
这话说得浅薄,太子怎能不明白其中意思。
如果与他同母的十二弟,也是母后和张先生的儿子,两人就必不可能一心一意助他上位。
而如今的实际情况也已经证实。
母后和张先生看似在帮他,可他手中的势力,大半根本不听他使唤,一个个都听母后和张先生的,他纯粹就是个听话的傀儡……
太子握拳红着眼,“放肆!”
也不知是在说王成安,还是在说别人。
王成安立马露出惶恐愁容,才继续语重心长道,“请殿下赎罪,此事就算大逆不道,老奴也要多嘴。”
“自古帝王中年强盛者,年轻太子有几个成功继位?皇后娘娘和那张先生,莫不是看中此点,才让殿下您做了挡箭牌吧!”
“殿下有所不知,近日奴才发现,十二皇子在尚书房课业普通,但私下却有人悄悄教导,极有可能在藏拙。”
“奴才所言句句属实,殿下若不相信,可再去查探……”
“奴才此生命运多舛,只有陵哥儿一个孩子,只希望殿下荣光长久,能够看在老奴尽心效力的情面上,多多善待陵哥儿几分,此生便知足了。”
他言辞恳切,老泪纵横。
而且所言确实有理,他是个太监,只有那么一个儿子,自然是为了这个儿子什么都愿意做,无论是否真的情愿,都没得其余选择。
所以,比起还有其他选择的郭皇后和张长明,太子心中更偏向信任王成安。
这也是几乎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
“岳父快起来,此事孤心中有数,并非怀疑您,您是陵哥儿的亲生父亲,若让陵哥儿知道您在孤面前如此委屈,孤如何跟爱妃交代?”
“多谢岳父为儿婿筹谋,您老放心,孤肯定会好好待陵哥儿的,毕竟他才是孤真心求娶之人……”
太子强压下心中得知真相的翻滚思绪,态度亲切尊重亲自把人扶起。
他别的不好说,面子功夫还是很会做的。
等把王成安送走后。
太子才神情阴郁招来下属吩咐,“去查查刘公公刚才说话。”
疑心病严重的他自然不可能直接相信,真相如何还得他自己调查了再说。
不过。
这事情王成安还真不怕调查。
因为他说的话,基本都是真的!
张长明怎么想的不知道,但郭皇后有当摄政太后的心思,确实是想拿太子这个大儿子做挡箭牌,将来扶持小儿子上位。
所以太子对于自己手中势力的掌控,才会处处受限。
而十二皇子是个聪明的,察觉母亲有如此骇人心思,因自己年幼所以也只能选择藏拙,苟着发展。
八分事实,两分胡说。
那么最后查出来就是拥有铁证的‘真相’……
不出意外。
太子确定王成安所言非假后,整个人都要气疯了,差点没忍住直接提刀去砍人。
差一点,他差一点就要辛苦多年,给别人做嫁衣了。
他的好母后,好先生竟然如此残忍对他。
既然两人无情,也就别怪他这个亲儿子无义了。
休想让他当垫脚石!
********
太子成功被挑拨离间,仔细思考处境后,就放大招了。
这天早朝。
针对邑郡王府几位主子蹊跷死亡之事,太子和二皇子当众相互参奏,弹劾此等恶毒手段是对方所为,并且双双拿出“证据”。
太子:“父皇,儿臣有证据,邑皇叔他们就是二弟害死的,他行此恶事目的,就是为了栽赃陷害儿臣!”
二皇子:“父皇,太子污蔑儿臣!儿臣害邑皇叔全家,于儿臣有何好处?此事就是太子自导自演,反害儿臣,儿臣也有证据!”
两人和支持两人的臣子们正锋相对,在金銮殿上吵得不可开交。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有两人同时插手捣乱,就算乾元帝一时半会儿也没能调查出真相,只知道这两个儿子都有嫌疑。
心中很是寒凉。
他当初上位时,虽也没少杀兄弟,可也是挑着来的。
邑郡王可是他们亲叔叔啊,又没什么威胁,这两崽子竟也下得去手?
就在乾元帝思索如何处理时。
众臣吵到最后,太子突然跪下痛哭道。
“父皇,请您相信儿臣,儿臣真的没有对邑皇叔下手,儿臣不知道二弟那些证据到底是如何来的,但儿臣敢发誓,此事绝对与儿臣无关。”
“为表清白,儿臣愿卸下太子之位!”
此话一出。
别说众臣哗然,就是二皇子都有点懵了。
不是,他这个虚伪的皇兄脑子坏掉了吗?
往日不是心心念念装模作样的惦记皇位,以太子身份隐隐自傲,今天竟说出这种话?
就算是以退为进,也太冒险了吧。
郭首辅更是着急站出来道,“不可!储君之位乃国之安定,怎可轻易请辞?陛下,太子这是急糊涂了,请陛下莫要将此话放心中。”
“是啊是啊,还请陛下三思,莫要把太子心急之语放心中。”
“陛下,既然太子都能说出如此重话,邑郡王府之事定然与殿下无关……”
太子党的大臣纷纷站出来。
因为太子请辞储君之位的话,根本没跟他们商量,他们现在可不着急么。
而太子看着这些人,面露嘲讽和伤心的表情。
一面是做给皇帝看,一面则是真情流露。
原本还有两分疑心,此刻他却是真的认定母后把自己当傀儡了。
因为,如果这些大臣都真心支持他,那么不管他做出的决定如何荒唐,在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之前,众人都应该先追随,有意见私下询问反驳才是……
如今大家当众反驳他的决定,分明就是没把他这个主子当回事儿!
太子心中冷哼,更加坚决道。
“父皇,您如今正值壮年,朝中有没有储君都无影响,儿臣如今百口莫辩,只能如此证明清白,还请父皇成全!”
他真的想废除储君之位吗?
那当然不可能。
但为了脱离母后掌控,打消父皇忌惮,现在就必须急流勇退。
否则如今父皇身强体壮,成年皇子虎视眈眈,幼年弟弟们蓄势待发,还有母后拖后腿,他就是烈火烹油。
夺嫡夺嫡,夺的就是他这个嫡子储君。
他一日是太子,那所有人的目标就一日全都是他!
他不要做这个挡箭牌,所有的弟弟都别想躲在他后面捡便宜,全部加入斗兽场,那才公平。
乾元帝看不出神色盯着他道,“你当真如此想?”
“只要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儿臣不在乎身份。”
太子言辞诚恳,一副仁义无双的贤者模样。
二皇子拿不准他到底怎么想,暂时没说话了。
太子党的朝臣们着急不已,但事发突然,太子又不配合,他们除了说几句反对之语,也做不了别的什么。
最后。
乾元帝点头,“好,既然你如此决定,那朕便成全你。”
不管太子心中怎么想,废掉对方储君之位正合他意。
他还正值壮年,有一个年轻太子杵着,确实日渐让他膈应。
既然太子识趣,他也不会对亲儿子太狠。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太子废除储君之位,二皇子暂停朝中事务回府闭门思过,一众朝臣被训斥,其余年纪稍小的皇子们被提溜入朝平衡局面。
至于邑郡王府……
乾元帝虽然心疼这个弟弟,但还是亲儿子更重要。
吩咐人风光办葬,又从宗室过继了一个子嗣继承王府,免得邑郡王绝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
消息传到后宫。
郭皇后听闻这个早朝结果,差点没气吐血。
太子之位固然风险巨大,但带来的好处也多啊,有这个大儿子在前面挡着,小儿子才能平庸又安全地长大,她也才能做个实权太后,而非吉祥摆设。
这个逆子最近怎么了,怎么接二连三背着她干大事?
好好的突然态度大变,定是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
“来人,去把太子给本宫叫过来!”
郭皇后神色阴沉。
她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使手段,坏她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
温馨提示:岳父真名王成安,但目前对外是改名了的“刘公公”,文中没有写错哈~
第89章 张长明之死 2更 捉虫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协力坚如钢。
当一群人齐心协力时,想要打败对方是很难的,哪怕占有绝对优势,稍有不慎对方也能绝地反杀。
可如果将其内部瓦解,变成各自为政的散沙,收拾起来就容易了。
上辈子。
太子登基后明明有堂兄谢文齐拿出的各种好东西,给他造势铺出的稳固好局面,最后为什么还能被谢文彦给灭国?
是对方太蠢吗?
还是楚国不够强?
归根究底,原因不过是谢文彦从内部攻克,让当时的太子和郭皇后相互争斗,导致楚国朝堂乌烟瘴气,党争厉害,才让其余几国趁虚而入。
祸起萧墙的办法前世管用,今生自然也有效果。
谁让太子和郭皇后的母子关系,本就有问题呢?
……
太子收到郭皇后的邀请并不意外,他也正想看看母亲的真实嘴脸。
所以。
母子俩见面后,太子再没了往日的恭敬,态度很是冷淡疏离。
听到郭皇后自觉温和,实际质问他为什么频出昏招,不听话乱来闹成如今局面,到底是谁在背后挑拨怂恿时,太子忍不住嘲讽笑出来。
“母后,到底儿臣是储君,还是您是储君?”
“什么都要儿臣听您的,要不这个太子之位,您来坐?”
“你……”
郭皇后显然没料到向来孝顺恭敬有加的儿子,竟然会说出如此嘲讽她的话,一时不敢置信语塞。
太子不管她表情,继续冷冷道。
“若行得正坐得端,何须担心别人挑拨离间?儿臣近日所为,怎么就是昏招了?难道非得呆在太子之位,给十二弟吸引众兄弟的针对,才是合母后心意的好招吗?”
“母后,同样都是你的儿子,你为何对儿臣如此心狠?”
这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太多了。
饶是郭皇后装得再好,此刻也不禁变脸。
然后反应过来立马心虚反驳,“胡说!皇儿,到底是谁跟你嚼舌头,让你这般误解母后?”
“误解?哈哈哈,母后,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要和儿臣继续装吗?”
“母后不用再掩饰,你和张长明的奸情,儿臣都已经查得清清楚楚了!你们之间的恩怨,儿臣不想管,但你休想利用我给十二弟铺路,做摄政太后的美梦。”
61/137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