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春用勺子将十个碗都装满,喊来慕烟将口粮发下去,外面并没有适合吃饭的地方。
老四张慕景听到开饭后第一个跑过来,半大的小子饿的最快,端着碗便蹲在了船头,顾不得烫嘴低头吃了起来。
刘桂花在照顾小儿子吃饭,慕烟照看着祖母,虽然突逢巨变,但老张家此刻似乎还算温馨,毕竟一个都没少。
只是苦了在下面干瞪眼的家畜,张慕春确实没东西给他们吃。而且很有可能这两天就得先杀一两头猪。
在她的目光扫向木筏时,肥猪们似乎预感了自己的命运,具是一哆嗦顿时都安静了不少。
柳芸禾拿着自己的小汤勺,坐在窗台边一手扶着碗,将面片送进嘴里。咸香的味道顿时充满了整个口腔,又喝了口面汤,在这个冷风袭袭,四处都透着潮湿的时候,简直从胃里暖到了全身。
她似乎也不再抗拒这种食物,甚至比从前精致的膳食更有食欲。
到了下午外面一群家畜,因为没被投喂所以饿得一直乱叫。张铁生又愁的眉头打了结,他们虽然有些粮食,可也没有给猪吃的呀,这几头猪他看是要保不住了。
“爹,我看要不就将这些猪杀了吃肉吧,月娥总吃面汤也吃不惯呀。”张慕霖看着养不起的肥猪给出了注意。
“还不到冬天,这猪杀了能放几天?”张铁生不赞同的看着老大。
“既然没粮食,早晚还不是要杀,现在杀肉还多些,再等些日子也就饿到皮包骨了。”
“你说的也对,那就明后天先杀两头,看看慕春有没有盐巴,做些腊肉吧。”
“还是爹知晓的多。”张慕霖目的打成还不忘给老爹拍拍马屁。
张慕春也在为这群家畜头疼,鸡鸭好说,最难的就是猪与马。
她站在船头往下面望去,河水中的泥土渐渐下沉,虽说不上清澈倒也不是泥汤。张家村收秋的人家不多,要不她用渔网捞捞没准能打上来点苞米棒子,野果子,就是有些野菜都行。
她站在船头划着浆,柳芸禾小尾巴似的跟着她。就见张慕春拿来一个大大的渔网,调整好姿势后扔进了水里。
“你想捞鱼?”柳芸禾托着两个长长的辫子,感兴趣的问道。
“不是捞鱼,不过或许会有鱼也说不定。”张慕春将手里的网子放置最低,两头固定在船尾,慢慢向前划着船,此刻的渔网像个兜子一样,将能触碰到的东西,全部收近网中。
张慕春站在船尾,将两个船桨都拿在手中,一下一下转圈划着。
柳芸禾带着斗笠蹲在船尾,观察着渔网的情况。
“等等,慕春我好像看见一个彩色的匣子。”柳芸禾起身拽了下她的袖子。
“什么匣子?”
“你看,就那个!”原来渔网的外层刮到了一个彩色的描花匣子。
她连忙将渔网拽住,慢慢把那个不大不小的彩色匣子捞了上来。
紫檀料子的匣子,上面满是西番莲与蝙蝠的描金花样,看着就奢华富贵。
张慕春拿到手里掂了掂,应该有些东西,给了柳芸禾一个眼神,二人端着匣子偷偷进了隔间。
“这个怎么办?”柳芸声指着锁头小声说道。
张慕春看了她一眼,随后手放在那个铜锁上用力一扯,锁没开,挂锁的扣眼直接被扯掉了。
“你不觉得有点太粗暴了吗?”
“我觉得你对里面的东西更感兴趣。”
“也对。”
柳芸禾两眼放光的开开匣子,果然没白费慕春的铁砂掌。
张慕春在一旁点上油灯替她照亮,柳芸禾挨个的数着里面的金银珠宝。
龙头镶珍珠金手镯一对,金镶玉发钗四支,鎏金嵌宝花卉发簪一对,看着便温润的羊脂玉镯一对。珊瑚手串,翡翠手串,珍珠耳坠,红宝石耳坠零零散散,最要紧的里面还有十个五十两的银锭子。
张慕春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珠宝,一时间瞧的有点眼花。
“这些不过是普通富户家里的宝贝,比起从前的柳家那是差远了,不过…………我还是非常的喜欢。”本想傲娇的装一把,可话说到一半嘴角怎么都压不下来,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小金山呀。
柳芸禾抱着匣子笑得明媚又灿烂,返到把张慕春逗笑了。
“既然是你发现的,那么就交给你保管吧。”
“你放心,我们一人一半,我先替你保管着。”
小丫头乐的眼睛眯成了半个月牙,与曾经首富家的千金相差甚远,不过却真实的可爱。
“好,你替我管着。”
“你收好,我去看看渔网。”
“去吧,去吧。”柳芸禾乐的头也不抬一下。
张慕春将门替她掩好,隔壁是老四与老五的吵闹声。
柳芸禾将匣子里所有的首饰与银锭子,通通倒进自己的棉布口袋里,扎好口袋沉甸甸的扔进了荷包中。
紫檀匣子顺着窗口直接扔回了原位。
走回船尾的张慕春心下也是激动的,她怕是这一个月都要在水上当个打捞者,不劳而获的感觉实在太美好。
可眼前猪要饿死这事还在等着她想办法,张慕霖两口子就只会吃肉。
近距离将渔网一点一点的拽上来,发现还真有点东西,被洪水冲毁得果树枝杈,上面还有十多个小苹果。
“慕景,快端个盆出来。”看见里面二三十条的大鱼,张慕春朝着屋子里面喊道。
“来了,来了。”张慕景听到声音,赶忙在灶台那里取了一个大些的木盆过去。
这是刚刚涨起来的洪水,这时候水里的东西应该还是干净的,等过了头几天她就没这个把握了!
都说大灾过后是瘟疫,但愿老天爷能给个活路!
“三姐,好多大鱼!”张慕景兴奋将鱼一条一条捡到了盆里。
“是啊,明天若是不下雨,便继续捞鱼!”
“为何?这些已经很多了呀!”
“你看眼前这个样子,等周围的村民都聚过来,你觉得还能有多少?吃不完可以先做成闲鱼留着吃。”
看着没有尽头的水平面,十几岁的少年有些惆怅了,确实看不到前路在哪里。
张慕春捡下几个小苹果,剩下的连树枝一起扔给了后面那群猪。又将鸭子栓住腿扔进了水里,叫它们自己去找吃的,等有时间后要单独给鸭子做个窝,鸭子伙食好了下蛋自然勤快。
她想在冬天之前腌上一缸的咸鸭蛋,吃了鱼虾的鸭子,鸭蛋定然会好吃许多。
收网后,就连那匹马都分到了两个苹果,看着远处的半截树群,张慕春觉得明日可以将船划的远一些。
忙完这些她只想好好的睡一觉。
次日清晨,淅淅沥沥的雨总算停了,可云层依旧压的很低。
昨夜还算平静的河面,不知为何有了不小的波动。张慕春起床后站在船头眺望远方,发现上游的杂物开始向这边飘来。
什么编筐,竹篓,衣裳,甚至看到了条凳,马扎,书案,衣柜,这种大件的家什。
张慕春怀疑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继续望着。老张家如今缺个吃饭的地方,这些凑合凑合没准就齐了。
经过昨夜的漂流,如今已经不记得张家村的位置,可这边却能看到其他人的影子。
她仔细一瞧,豁,还真是怪热闹的,有一对夫妻坐在浴桶里的,手里拿着一根木头,加上一块木板拼接而成的船桨。
有一家七八口人,通通挤在木筏上,身边还放着些粮食,老人与小孩挤在一起啃着馒头,男人支着木筏,女人奋力的够着上游飘下来的物件。
还有一些家里本来就有船的,一大清早就在船上煮着鱼汤,看着要比其他人惬意不少。
这些人大概都是附近的村民,由此判断自己也没有离开张家村太远。
等到两方慢慢靠近时,其他人看见了老张家的豪华大船,脸上的表情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特别是看到船尾处,还拉着一群猪,鸡,鸭,连一匹马都有单独的船时,有些人直接就绷不住了!
“老乡,救命呀,老乡!”那对坐在浴桶里的夫妻,满脸算计的向张慕春这里划过来。
木桶不是很稳,男人站在中间一个着急,差点让桶子里面进了水,惹来女人的尖叫声。
张慕春眉头紧皱,看着狗皮膏药般的两人。
这时听到动静的老张家人纷纷从屋子里面钻了出来。
那男子一看竟然有十来人,怔愣了一瞬,随后紧接着一脸哀求的哭嚎道:“老乡,救救我们吧,我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老乡你是哪个村的?”张铁生作为一家之主率先发言道。
“我们两口子是下洼村的,这洪水来的急家里只有这木桶能逃命。”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老张家人。
张铁生有些为难,他虽然是个屠户,可因性格的原因没能长出一张凶神恶煞的脸,这个时候便没有办法去震慑他人。
况且这只是灾情的初期,人们还没有泯灭良知,让张铁生眼睁睁看着老乡活活饿死,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可他也不是傻子,断然做不出将两人邀请上船的事。
这时赵月娥双手掐腰,怒瞪着前方道:“还真是好吃懒做的一对,净想着赖上别人白吃白喝,哪家的东西不是拼了命才守住的?事先听到风声也不做准备,如今倒想攀在别人的身上吸血,想的倒美。”
“各位相亲,内人话糙理不糙,为了后面这点家畜弟弟腿都摔断了,现在还在里面躺着呢,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接受外人上船。”张慕霖力挺自家娘子,转头就将还在睡觉的张慕景编排成了瘸子。
张慕春心道不愧是老大两口子,这种时候战斗力真是杠杠的。
其他船上的人也在观察着这边的动静,有那正义人士立马跳出来道:“你们一家住着大船,连肥猪都有十多头,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年轻人饿死,让他们上船又吃不了多少!”
说话的老头正是刚刚木筏上吃馒头的那家人。他说的义正言辞,实际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老伯,我看你家的食物也不少,那口袋里得装着二三十个馒头吧!我家这猪带毛的,不能直接到嘴里,不如您先给他们分上十个馒头,这样他们也能撑上个三五日。”张慕春瞧着老汉真诚的提出意见。
“你在胡说什么?这是我们救命的口粮,自己还不够呢,哪有多余的分给外人!”那老头当即变了脸色,嘴快的将实话说了出去,惹来周围人的侧目,方觉得有些不妥。
“我们船上没有给你们吃的东西,更不可能让你们上来。上游飘下来那么多东西,想找个做饭的陶罐并不难,我最多给你一把柴火,若是连河里的鱼都抓不到,那么天王老子也帮不了你!”张慕春抬起船桨挡住了那夫妻两人想靠近大船的动作。
那夫妻二人被拒绝后明显不甘心,还想着爬上来,可看着张慕春那锐利的眼神,一时间不敢再有动作,好怕她拿着船桨拍在二的身上。
眼下只是灾难初期,若是勤快些是不会饿死的。不说别的就水下几米的地方,都是没来得及收的粮食,若是能游到水底,估计土豆,地瓜也能找到不少。
如今才洪水的第二天,打捞上来的东西完全可以食用。
就算不会游泳,捡快破布做个网兜抓两条鱼也并非难事。
就在刚刚张慕春还注意到一对兄弟俩,看见远处飘下来的架子床时,立马扔了门板换成更大的床板求生。
而这两人上来便要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如今她也只是个泥菩萨,哪管得了其他人。况且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周围这一圈的人便会对他们家虎视眈眈。
“慕春,慕春!”
就在这时离他们大概十来米远的地方,出现了另一条棚船。
船体比张家的船要小上一大圈,不过船上也堆了不少的东西。
张慕春一瞧,竟然是吴工头一家,他那时听了张慕春的提醒,回家便马不停蹄的造了一艘类似的小船。
他家人口简单,一个老娘带着未成家的弟弟,媳妇抱着孩子,一家五口简简单单。
吴家的船身后,便能看到狗娃狗剩兄弟俩,他们没有吴家兴这般谨慎的性子,却也赶时间扎了一个大大的木筏。
带着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看得出来暂时的粮食也是不缺的。
“吴大哥,狗娃狗剩,你们也飘到这里了?我这一路都没见过村里人,不知道大家怎么样了!”见是熟人张慕春心下放松了不少。
她甚至能感受到,刚刚那群人收回了窥探的目光,大灾面前还是成群结队的走把握一些。
眼下这两家尚能糊口,正是搭帮结派的好人选。
“村长带着一半的人,在张家村附近的山头上,但四面被水包围着也不是长久之计,更怕一个不留神就被洪水淹没,便让我们这些有船的先到水面上观察观察情况,他们也在砍树做筏子。”吴兴囯将张家村的情况讲述了一遍。
“那吴大哥可有什么打算?”张慕春又问道。
吴兴囯与张家老大同岁,可张家老大自诩是读书人,鲜少与村里的同龄人走的亲近,所以这些发小会与慕春更亲近一些。
“村长他们都在山上吗?那我们还不快去找他们。”张铁生听闻村长带着大家在山头,有些激动道。
“爹,眼下正是捡东西的好时机,不然我们先捞些有用的东西,之后再去与村长汇合也不晚。”不是她不想加入大部队,实在是她这鸡鸭鹅的太显眼。
“那是你堂叔父,怎么能不着急?”张铁生不赞同的说道。
“大哥,我们若是去了山上与堂叔父一家汇合,这十多头猪恐怕就得用来充公了,到时候整日吃着窝窝头连个咸菜都没有,怕是嫂子要跟你闹了。”张慕春悄悄与老大耳语道。
张慕霖眼神顿时警惕起来,与村里人汇合简直就是胡扯,眼下日子都过不下去,他们去了岂不就是肥肉一块?
这么一想还了得,赶忙将老爹拉到一边劝着。
看着后面越聚越多的难民,张慕春心想还得走为上计。趁着大伙的注意力都在打捞上面,他们得寻一处可靠的地方栖身才行。
“慕春,我们也是多亏了你的提醒才有所准备。可如今这水位依然在涨,纵使带着粮食也不能保证挺得过冬天,还需谨慎小心着行事。”吴工头也紧锁眉头。
17/112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