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官遇刺后,朝廷众官员对此案都讳莫如深。圣上钦点时任刑部尚书督办此案,案子查了两个月,没有任何进展,最后,尚书自罪失责,告老还乡,案件调查就此搁置。”
案件的轮廓逐渐在莫柠和丁瑶的头脑中成形,事情进展也远远超出了两人的预计。燕王和齐王同时涉案,两股势力拧在一起,即便再迟钝的人,也能想到那个大逆不道的词语——造反。
“我们先冷静一下,”莫柠安抚众人,“这桩案子牵扯的势力越来越复杂,线索也越来越繁杂,正因如此,我们的调查更应该及早回归原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个击破阴谋的核心。一起静下来捋一捋,我们手里握有哪些筹码?”
“我们有小滑头,只要能够证实他和齐王的关系,我们就能重新掌握齐境的势力,以免有心之人趁着齐王病重,在齐境煽风点火。”
“绣娘是查明杨亚蓉和李玉伟死伤案的关键,也许能通过她揪出凹面锏杀手的真实身份。”
“别忘了梁铎,他虽然躲了起来,但是只要能找到他,便能对幕后之人造成最严重的打击。”
“那个逃走的狱卒呢?有没有人调查他的背景?”
“楚龙正在追查,应该很快会有消息。”莫柠看向沈俊航,问道,“楚龙还没有来过衙门吗?”
“没有。我至今还没有见到他,其他衙役也没有向我通报过。”沈俊航眼底闪过一丝迟疑,“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应该不会。”莫柠摇摇头,接着说道,“我和丁特使负责调查绣娘的线索。浚航,你要保护好小滑头的安全。”
“我派张潮陪你们去,”沈浚航扫视莫柠,“你身上还有伤,要注意安全。”
莫柠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道:“我没事。”
“没事才怪。”丁瑶带着令人在意的怨气,幽幽说道。
“您二位闹意见了吗?”沈浚航试探着问道。他有点担心莫柠,所以,如果莫柠和丁瑶之间有矛盾的话,他便会亲自陪同,而不是差遣张潮。
“没有闹意见,”莫柠赶紧解释,“丁特使担心我而已。丁特使,我向你保证,绝对绝对不再擅作主张、轻举妄动,绝对绝对安全第一、保命要紧。”她郑重其事地做出起誓的手势。
丁瑶将双唇抿成一条线,目光落在莫柠的右肩,依旧回避她的目光,说道:“你最好言而有信。”
莫柠使劲点点头,谄媚地说道:“有信,有信!”
“既然如此,我就让张潮陪你们去找绣娘。我继续追查梁铎和邢宇。”沈浚航转身面向陆奕然,说道,“陆姐,那几具尸体麻烦你重新勘验一次,再找一找线索。”
陆奕然心不在焉地颔首,她已经察觉到莫柠和丁瑶之间细微的关系变化。丁瑶表面看似对莫柠淡漠无比,实则处处留意,对莫柠的伤情更是关怀备至。一提及莫柠的伤情,丁瑶便掩饰不住关切之情。
趁着沈浚航忙着差人四处找寻张潮的间隙,陆奕然拉着莫柠,悄悄躲到前院的角落。两人站在一棵只剩下枝干的梨花树旁。
陆奕然双手交叉胸前,摆出长辈的架势,挺直腰板,问道:“老实交代,你跟丁特使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对她图谋不轨?”
莫柠双肩一耸,两手一摊,嘟起嘴说道:“呐!我什么都没说,都是你自己猜出来的。”
“吼!你小子,”陆奕然上前抓住莫柠的衣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是我自己猜出来的?你小子,是不是想不认账?不负责?”
“这话说得可就是冤枉我了。我巴不得多负点责,也要人家愿意给我负责的机会。”
陆奕然思考了好一会儿,大概捋清楚莫柠的意思了,长长地松一口气,说道:“还好,你还没得逞。”
莫柠脑袋一歪,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瞧不上自己呢?她还没来得及反驳,陆奕然已经走开了,只给他留下个洒脱的背影。
作者有话说:
糟心莫莫子~
第121章 第三十七章
张潮牵着马,马车上,坐着莫柠和丁瑶。张潮自幼在长安长大,对长安城非常熟悉,由他带路,两人也省了不少问路、认路的心。一路上,都坐在车厢里闭目养神。
马车沿着僻静的小巷七弯八绕,慢慢地,从城南绕到了城西。穿过一条垂柳河岸,迎着清风,空气中混杂着花香和水腥的味道。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型院落,正门的牌匾上面写着“迎柳绣坊”四个鎏金大字。
莫柠没等张潮搬来脚凳,先行跳下马车,然后在马车边等着,伸手去牵丁瑶下马。丁瑶将手搭上去,指尖撩拨般地在莫柠手心画了个圈,下马之后便立刻收回,不给莫柠反应的机会。莫柠拳头一紧,抓住一把空气,感觉都是幸福。
三人不急着进去。莫柠让张潮找个地方安顿马车,她则和丁瑶绕着绣坊慢慢兜了一圈。绣坊在垂柳河岸的尽头,背靠一片杂树林。沿墙一溜简朴的屋舍。屋顶上冒着几管白烟,直冲云天,垂下的烟雾朦胧了整个河面。
绣坊的大门紧闭着,莫柠站在门外,耳朵贴着门缝,侧耳倾听绣坊里的动静,隐约听见两句女人的交谈。
“看时辰,大理寺的官差也该来了。”
“您别急!官差来了,还不会敲门吗?您不用老是开门张望,若是外面人瞧去,又不知要掀起多少闲言碎语来。”
“我总觉得他们应该来了,不行,我还是再去瞧一眼,就让我再瞧一眼。”
“哎呦喂!我的绣娘哟!你真是有操不完的心。”
不一会儿,门内传来啪嗒一声,莫柠猛地后退一步,差点撞进丁瑶怀里。丁瑶斜她一眼,眼神里带着怀疑,似乎觉得莫柠是有意往自己怀里撞,又羞又恼,但是不好发作,索性记在心里,往后再找机会算账。
大门打开,一老一少两位绣娘,抬眼瞧见一男一女两名陌生人,先是一惊,接着是迟疑,两双眼睛来来回回地打量着门外客人。
两位客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男客人五官俊美,腰身修长,身穿绣金丝云团月白外裳,系海玉绿翡翠腰带,脚蹬黑断面白底短靴。绣娘们打眼一瞧,便知是官家子弟。
女客人肤若凝脂,眉如墨画,明眸黑亮似一汪深潭。但凡对上眼眸,便好像有股魔力攫着三魂七魄,好久才能移开目光。她的穿着更比男客人讲究。青色外披薄如蝉翼,质感轻滑细腻,宫里才有这般讲究的绣品。
两位绣娘愣神之际,张潮“哼哧哼哧”地走上前来,做工粗糙的制式差服立刻引起绣娘警惕,脸上闪过一丝轻蔑——不针对人,只评判衣物。
“三位大人是大理寺官差?”年长绣娘问道。听声辨人,莫柠判断出她是那位比较操心的绣娘。
“见过两位绣娘,”莫柠拱手,“小生莫柠,是大理寺的查案顾问。我身边这位是大理寺的皇命钦差,丁瑶丁特使。后面那位是大理寺的张潮张捕头。未请教!”
“民女小姓贾,三位大人可以叫我贾绣娘。”年长的贾绣娘躬身行礼,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她是我的徒弟,张绣娘。三位大人,快请进来!”
两位绣娘走在前头带路,弯弯绕绕来到一处僻静的茶室,茶室门前栽种着几棵翠竹,清幽淡雅,隐隐间能闻到竹青味。
贾绣娘正是绣制锦衣蟒袍之人,言谈间,还能听出些齐境的口音。
五人围坐在茶室的长桌前,张绣娘掌茶,几人品了两杯,贾绣娘便找了由头打发走她。剩下四人,都不着急直入正题。一炷香后,贾绣娘突然起身,往茶室外张望良久,确认四下无人,方才回身关门,坐将回去。
“绣娘请看!”莫柠取出蟒袍和襁褓,放在案几上,“是否眼熟?”
“岂止眼熟!”贾绣娘纤细的玉指在蟒纹上游走,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这两件袍子都是民女亲手绣制,世间没有人能比民女更熟悉这袍服上的一针一线。”
“绣娘能否细细跟我们说一说两件袍子的故事?”
“时间一晃就是十三年,我依稀还记得些许情况。”贾绣娘放下蟒袍,转而拿起襁褓,眼睛看到襁褓,瞳孔却没有焦点,“十三年前,我还是齐王府的绣娘。齐王宅心仁厚,王妃温婉善良。王爷与王妃相濡以沫,人前人后都是一对恩爱有加的神仙眷侣。唯一遗憾,便是没有子嗣。”她轻抚襁褓,不知为何,没有继续说下去。
“实则,齐王育有一子,流落民间。此子生母是什么来历?”
“那女孩名唤杨亚敏,是齐王妃的贴身侍女。王爷与王妃没有子嗣,齐境的朝堂因此议论颇多,众官员联名弹劾王妃,逼迫齐王纳一房小妾,以延续王室香火。迫于群谏的压力,齐王不得不纳一房小妾,经过与王妃的商议,齐王便接纳了王妃的贴身侍女杨亚敏。”贾绣娘轻叹一声,似乎在为女孩的命运叹息,“操持了简单的婚礼,齐王和杨亚敏当晚便有了夫妻之实。不出两月,杨亚敏就怀了身孕。如此一来,无法生育之人便是齐王妃。为了保住王妃不孕的秘密,齐王命人连夜将怀有身孕的杨亚敏送出齐境,安顿在长安齐王府。”
“后来呢?杨亚敏母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齐王亲子为何流落民间?”
“始终是亲生骨肉,齐王对尚未出世的孩儿寄予厚望,对母子二人照顾有加。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杨亚敏难产而死,留下孤子嗷嗷待哺。终究是造化弄人。”贾绣娘摇摇头,“得知杨亚敏难产而死,齐王和王妃彻夜赶路,马不停蹄地赶到长安。唉!就在两人抵达长安的前一日,长安齐王府诡异地烧起了一场大火,府里陷入一阵骚乱。等大火扑灭,府里的仆役才发现,有人趁乱偷走了尚在襁褓的齐王世子。自此,世子生死未卜。”贾绣娘轻皱眉梢,肃然问道,“敢问三位官爷,襁褓从何处获得?齐王世子是不是还活着?”
“犹未可知。”莫柠摇摇头,向贾绣娘问道,“杨亚敏家中还有亲人在世吗?”
“亚敏是个苦命人,父母早逝,自幼就被叔婶卖到王府为奴。我记得,她有个姐姐,也在王府当侍女,名叫杨亚蓉。姐夫是王府的侍卫总管,叫李玉伟。”贾绣娘徐徐说道,“杨亚敏在长安齐王府养胎期间,正是姐姐姐夫随行照料。火灾发生后,夫妻二人再没有踏足齐境,听人说,他们已经在长安定居。”
“你和他们有过联系吗?”
“从来没有。”
“齐王府中是不是有一位叫阿昌的人?”
“阿昌?”贾绣娘想了想,“王府总管名叫江世昌,不知道是不是官爷要找的阿昌?”
江世昌。莫柠和丁瑶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作者有话说:
咻~
第122章 第三十八章
车行不久,迎面一骑快马飞驰而过,须臾,骑马人勒紧辔头,掉头追上马车。
张潮勒马停步,左手挽住缰绳,右手按住腰间刀柄,刀身抽出半寸,粗声问道:“何人拦道?”
“小民是南越郡主府的仆从,奉郡主之命,前来通传。”仆从下马,拱手行礼道。
莫柠掀起车帘,识得来者确系郡主府的仆从,便问道:“什么事?上前说话!”
仆从快步来到马车边,凑到莫柠耳朵近旁,轻声传报:“殿下,郡主有传:郡主已和齐王妃取得联系,受邀于今夜戌时到齐王府用晚膳。承王妃盛情邀请,特准世子携三五好友同行,世子须速做准备。禀上!”
“好!甚好!大大的好消息!”莫柠大悦,取出一锭碎银,扔给仆从,“赏你!”
“谢殿下!”仆从拱手行礼,接着后撤两步,等张潮驾马车离去,方才骑马离开。
“什么好消息?”丁瑶睁开闭目静养的明眸,淡淡地问道。
“齐王妃邀请我们晚上去齐王府用膳。”
“嗯?”丁瑶一惊,双目亮起,“当真?”
“千真万确,母亲特遣仆从前来通传,岂会有假?”莫柠喜不自胜,赶紧将仆从的传话原原本本向丁瑶复述。
“三五好友。”丁瑶抓住重点,眉梢轻轻挑起,斜睨莫柠一眼,目中流转着深意。
莫柠轻咳两声,扭动着身子,往丁瑶身边靠近。丁瑶也不闪躲,而是紧紧腰背,双手揉捏着薄纱。
薄唇凑到耳边,有意无意地轻碰到耳廓,呼出的气息从粉颊轻轻拂过:“夫人,陪为夫同去赴宴,可好?”
丁瑶娇躯微颤。莫柠窃以为她会以武力教训,暗自向后收拢双脚。岂料,丁瑶嫣然一笑,侧身捧起莫柠的俏脸。
“好啊!”丁瑶捏起莫柠的下巴,悦声道,“往后,夫君常带妾身赴宴可好?”
莫柠心里一惊,倏地向后挪远,当中隔开两人的间距,嘴角抽搐两下,瑟瑟道:“我认输了。”
“夫君,害羞什么呢?”丁瑶往前逼近,慢慢地俯身向前。
吁——
一声长嘶,马蹄前撑急停,马车骤停,车上两位乘客霎时前倾。毫无防备间,丁瑶扑进莫柠的怀里,朱唇贴在她的粉颊上,软软糯糯,心脏噗通狂跳。
莫柠左手一环,把她拦腰抱个正着,在她红润的香唇上温柔地吻了一下。
“世子,特使,您二位没事吧?”张潮高声问道。
“没事。”丁瑶答道。
“途中蹿过一个孩童,幸好及时停住,没有造成伤害。”张潮解释道。
“没有造成伤害就好,继续行路。”莫柠道。
“驾!”张潮扬鞭呼喊,马车缓缓起步。
莫柠仍旧搂着丁瑶柔软的腰肢。
丁瑶右手撑在车身,俯头凝视莫柠俊美的脸庞。视线从英朗的浓眉下移,掠过挺直的鼻梁,凝固在上翘的朱唇。她不由得轻咬唇瓣,双颊绯红,眼神突然闪躲,似乎正回味方才的亲吻。
莫柠揉捏着她的玉颔,见她没有闪躲,又抬头凑上香吻。
59/68 首页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