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莫柠探案集·古代篇(GL百合)——椰萝

时间:2025-03-14 08:11:48  作者:椰萝
  无一人回应。
  “你是不是管家?”楚龙拽出来一个身穿玄色长袍的中年人,厉声质问道。
  “草民不是。”中年人瑟瑟发抖,说道,“府内没有管家啊!大小事务,蔺大人全部亲自过问。”
  “名册呢?名册有没有?”
  草民不知,府内事宜,唯蔺大人全盘知晓。”
  “不愧是老大人,思虑周全,勤于事务,实属我辈楷模。”沈浚航冷嘲一句,然后环顾四下,突然灵光一闪,大喊一声,“通通给我报数!你,”他指着中年人,“报一!”
  中年人老老实实地报数,其他人依序报数。
  报到十六,数字少顿。沈浚航款步过去,揪出报数迟疑之人。此人不是梁铎,不过,下一人正是梁铎。
  梁铎束手就擒,不甘地问道:“你怎么察觉出来的?”
  “仆从们即便没有名册,或许互不知道名姓。但是,朝夕相处的时间一长,难免会对陌生面孔感到诧异。正是十六号的犹豫,让我察觉不是十五号有问题,就是十七号有问题。”沈浚航取出通缉画像,说道,“虽然你进行了伪装,但是,只要足够熟识你的长相,还是能够轻易将你辨认出来。梁铎,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梁铎输了,可是励帝正统永远不会输!”
 
 
第135章 第五十一章
  丁凭书刚放下碗筷,用温茶漱口。但见管家脚底生风,一溜烟跑到近旁,在他耳边低语两句。他的脸色大惊,还没吐出的温茶差点顺着喉咙喝下去。
  “呸呸!”丁凭书吐掉茶水,急色说道,“速速请到书房!”
  皇帝身边的老太监盈盈施了一礼,掐着嗓子,尖声唤道:“老身见过尚书大人!”
  “公公不必多礼!”丁凭书扶起老太监,说道,“公公折煞老夫啊!”
  “尚书大人,请接旨!”老太监四下扫视书房,低声问道,“隔墙有耳否?”
  “公公放心!”
  老太监稳重地点点头,端正身子,拿着宣读圣旨的腔调,说道:“奉圣上口谕,着兵部尚书丁凭书,携护城虎符,点领精兵千人,与大理寺沈俊航、南越世子莫柠以及钦差丁瑶汇合。兹事体大,关乎国体,望爱卿低调行事!钦此!”
  说罢,老太监取出半枚铜虎符,交予丁凭书。
  “臣接旨!”丁凭书双手捧起铜虎符,内心涌起一股热流。
  身为武将,在太平盛世之下,少有用武之地。而今,重获铜虎符,一股浴血沙场、奋战不休的豪气冲顶,心中忍不住怦怦乱跳。
  “尚书大人,还请速速与沈大人等汇合!”老太监叮嘱道。
  “公公放心!”丁凭书拿出一锭沉甸甸、白花花的银子,塞进老太监手里,说道,“公公在宫里,帮我照顾好敏妃娘娘!”
  “尚书大人客气啦!”老太监颇为熟练地收起银子,笑吟吟地说道,“照顾好娘娘主子是老奴的本分。时辰也不早啦!老奴该回宫去啦!”
  “公公慢走!”丁凭书随着老太监走出书房。
  “尚书大人请留步!”老太监在门口转身停步,说道,“老奴此番微服前来,便是要藏匿身份,尚书大人不必相送。”
  “公公慢走,本官便不送了!”丁凭书拱手道。
  老太监微微点头,戴上披风的帽子,迈着大步离开。看着老太监直挺的腰身,豪迈的步伐,确实没有了素日的扭捏作态,有了些许男子的刚正之气。
  丁凭书紧捏住手里的虎符,手心里冒着汗,回想起近些日子观察到的城防异样,心中早就有了猜想。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皇帝竟会将铜虎符交给自己。
  圣上依旧信任我。丁凭书轻叹一声,腹诽道。
  丁凭书走出书房,穿过后院和花园,来到卧室。夫人岳雨霖早已等候多时。房门一开,她便猛然起身,饶有兴致地直勾勾盯着丈夫看,也不言语。
  “圣上传来口谕,”丁凭书将铜虎符递给岳雨霖,说道,“着我点领千余兵马,与瑶儿等人汇合。”
  “瑶儿,”岳雨霖叹一声,“这孩子果然牵涉其中。”
  “不知是福还是祸。”丁凭书摇摇头,说道,“夫人听说没有?”
  “何事?”
  “圣上已下旨赐婚!”丁凭书说道,“娘娘没有偷偷差人过来告诉你吗?你们娘儿俩不是无话不谈吗?”
  岳雨霖眉头一皱,寻思道:“赐婚于谁?”
  “夫人真的没有收到消息吗?”丁凭书讶然问道。
  “快说。那人是谁?”
  “夫人猜也能猜出来。”
  “排除叶家两兄弟,”岳雨霖沉思片刻,惊声道,“莫柠!”
  “如今看来,才发现圣上早有筹谋。”丁凭书说道,“圣上安排瑶儿去大理寺,就是为了让她和莫柠有所交集。瑶儿是未出阁的姑娘家,莫柠是名声在外的纨绔子弟。两人同进同出,明白人知道是查案,有心之人却是另一番说法。圣上这一次是把我们都算计进去了。”
  “虽然我不喜叶降军父子三人,但是,想到圣上如此设局坑害瑶儿,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不幸中的万幸,莫柠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样的纨绔子弟。”丁凭书拍拍岳雨霖的肩膀,说道,“在先,我已经有所防备。暗中差人调查过莫柠,发现此人表面流连青楼楚馆,实则和那些女子没有过多瓜葛。之所以一副纨绔做派,大抵也是因为南越世子的身份比较敏感。佯装纨绔,能够规避朝堂锋芒,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就是委屈了瑶儿,”岳雨霖感叹道,“女子家挑一个称心的人该有多难。”
  丁凭书停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夫人是觉得瑶儿不满意这门婚事吗?”
  “你觉得瑶儿满意吗?”
  “我觉得瑶儿至少不排斥,以瑶儿的性子,她不排斥便算是满意吧?”
  岳雨霖点点头,笑道:“也对。照着瑶儿的性子,她若是对莫柠多有不满,圣旨也改变不了她的心意。”
  “夫人,帮我佩戴盔甲。”
  “才千余兵马,怎么气势竟好像领雄兵十万呢?”岳雨霖调侃道。
  “夫人有所不知,”丁凭书感慨道,“在朝为官多年,即便任职兵部尚书,我也没有多少机会披戴盔甲。时移世易,我都忧心上到战场,少了那挥斥方酉的豪情壮志。”
  “去哪里和他们汇合?”岳雨霖一边为丁凭书穿衣,一边柔声问道。
  “大理寺。”
  “刀剑无眼,瑶儿也要上前线吗?”岳雨霖忧虑重重地问道。
  “用不着他们上前线,即便是沈浚航,都给我乖乖留在后防。”丁凭书亮出宝剑,说道,“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夫人不必挂心!”
  “盼大人凯旋而归!”岳雨霖为丁凭书戴上头盔,说道,“路上注意安全!”
  “夫人放心,好好留在家中,等我的好消息!”丁凭书拍拍胸膛,沉声道,“备好酒水,待我回来,我们不醉不休!”
  “不醉不休!”
  皇城护卫队的教演场。
  丁凭书凭铜虎符调令来六名护卫队校尉。六人一字排开,仰望着丁凭书,目光带着炯炯的热切之情。
  “兄弟们,机会来了,我们保卫家园的机会来了。”丁凭书振臂高喊,“虽然这次只是小行动,调令千余人参与斗争。但是,只要表现足够突出,我定然也会向圣上如实禀告!兄弟们,让我看看你们的斗志还在不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六人振臂高喊,“守土有责!”
  “好!每人点兵一百,辎重装备,全员来此集合!”
  “喏!”
 
 
第136章 第五十二章
  入夜。银白的月光下。
  一队轻装简行的人马,灵活腾挪,趁着昏暗的月色,从东城门拉开的一道门缝间挤进长安城。
  半个时辰不到,一支小千人的队伍集结。制式大刀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寒光。
  百米外的山坳里,丁凭书带领两队人马潜伏其中。哨兵躲在高处的草垛中,借助微弱的夜色观察入城的兵马。
  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城门缓缓关闭。
  “今夜入城九百员士卒。”哨兵对身侧的记录员说道,“速去向大人汇报。”
  记录员趴俯在地,沿着沟壑爬下草垛。
  “今夜入城多少人?”丁凭书伏身贴地,扭头对记录员问道。
  “九百员士卒,带兵器!”
  “城内搜查的探子回来没有?”
  “还没有!”
  话音刚落,丁凭书还没有做出下一步部署,一员校尉来报:“探子回来了。”
  “查出城内混入多少士卒没有?”
  “城内士卒三千人。”校尉说道。
  “查出武器数量以及马匹数量了吗?”
  “骑兵三百,武器充足。”
  “有没有火器?”
  “没有发现运送火器的队伍。”
  “再探再报!”
  “留一只小队继续监视城门,另一只小队跟踪入城人马,找出这些人的藏身之处。”丁凭书按住校尉的肩膀,俯身说道,“若是发现有人运送火药,立刻着人禀告!”
  “喏!”
  丁凭书转身回望紧闭的城门,略一沉吟,吩咐道:“着人盯紧点,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就在此时,树林边缘蹿出来十二个敌军骑兵,三人一组,佩带制式大刀。后面紧跟着八个敌军步兵,分成两排,中间夹着两辆长板车,车上运送的物体被一块篷布遮蔽,勾勒出来的形状与火药武器近似。
  “火器!”哨兵压低声音,难掩激动地捏紧双拳,“快去通知丁大人,发现敌军的火器。”
  无须记录员禀报,丁凭书也已发现火器的存在。此时,两员校尉已集合在前。
  “大人,攻不攻?”大胡子校尉沉声问道,他手握刀柄,蓄势待发。
  “两座火器,必须攻!”丁凭书严声说道,“你二人整理队伍,听我指令!今夜必须攻下这两座火器。”
  “喏!”
  两名校尉在夜色中匍匐而行,各自整装队伍。所有士卒都仰头望着深邃浓黑的夜空,等待着丁凭书的一支穿云箭。
  穿云箭带起的火花,夹着银光,撕破夜色的浓黑。黑暗中行进的敌军队伍,在恍如白昼的箭光中,暴露无遗。
  “杀!”
  两声叫喊撕破沉寂。两个校尉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与中路进攻的丁凭书汇合。敌军毫无防备,刀光剑影闪耀之处,敌军士卒接连倒地,三人杀开血路,直奔火器而去。
  “保护火器!”
  敌军队伍中,有人横刀立马,高喊一声。
  士卒们纷纷戒备,统统围向火器,形成合围保护之势。
  “攻下火器!”丁凭书举剑指天,大声喝道,“众将!攻下火器!”
  刀剑相撞之处,寒光四散之下,血肉横飞之间,眨眼便是遍地猩红,迎面扑来铁锈的腥臭。
  “呔!狗贼拿命来!”
  丁凭书剑锋直起,抽起缰绳,骏马蓄势待发。双腿一夹,骏马便如离弦之箭。丁凭书持剑,左右斩杀,砍刀切菜一般,在敌军的护卫中杀出一道血路,身后流出一条血河。
  银白剑锋挥洒,腥红血色四溅。丁凭书擦拭嘴角,吐出一口血沫,满嘴的铁锈味令他厌烦,那是敌人的血液。
  暗无天日的厮杀过后,丁凭书在混乱的斗争中摘下为首者的头颅。他高高地举起为首者的人头,立剑横在身前,朝混战中的军士们,放声喝道:“你们的首领已经死了,立刻放下武器,免于一死!”
  沙哑的声音粗重如锈,轰隆隆地钻进敌军们的耳内。丁凭书勒马直立,高举人头,岿然不动,傲然地审视四周,看着遍地残骸,目光锐利且冷峻,宛如一尊威风凛凛的战神雕像,矗立于两军之前。
  “缴械不杀!违抗者,格杀勿论!”丁凭书再喝一声。
  “缴械不杀!违抗者,格杀勿论!”两名校尉连忙重复道。
  呼喊声此起彼伏,围绕着敌军延绵不息。
  见此情景,即便敌军人多势众,却因首将被斩杀而大为泄气。兵卒们面面相觑,互相观察彼此的动静,他们在等待,等待着第一把武器落地的声音。
  随着哐当一声闷响,敌军的兵卒根本不加判断,接续放下手中的刀剑。直至最后一把刀剑落地,一场血雨腥风就此结束。
  丁凭书下令点燃火把,就地清点降军,以及查看伤员情况。
  半个时辰后,清点工作结束。
  “降敌多少?”
  “降敌五百余人,杀敌两百余人,伤敌百余人。”大胡子校尉报。
  “我方伤情如何?”
  “战死十七人,重伤二十三人,轻伤六十九人。”大胡子校尉再报。
  “安抚好弟兄们!”丁凭书淡淡说道,“这是第一战,我们打响了第一战。弟兄们,好样的!”
  “大人,火器如何处置?”
  “着人运回兵部衙门!”丁凭书凝神道,“待本官向圣上请旨,重重犒赏弟兄们!”
  “谢大人提携!”
  “死伤者安置妥当,其余人兵分两队。”丁凭书分派任务,“点一队人马,随本官押送降军和火器回城。另一队人马留守,继续潜伏城门,随时禀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