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里风景优美、教学器材先进、练习场地辽阔,重点是因为这个学院的学生比其他机甲学院的人少,所以享受着充裕的学习资源——包括上机甲实践的机会——参观团队里有几个兵哥属于“好东西都是下一届的”的命,他们毕业那一年,心心念念好几年的新型全息模拟仓投入使用,权限仅给了在校学生,还不允许身份外借,所以教育资源倾斜这一点上上哪怕是机甲学校毕业的兵哥见了都要红了眼:“要是把占地面积再扩大一点,不说师资,就环境这一点就能和首都星大部分机甲大学争个胜负了。”
所以他格外羡慕能享用他在校期间没有用过的器材的学生们。
尤其是在听骆清逸说因为今年机甲学院的新生再创新低、每个学生想要练习的时候预约仿战机甲训练、研究不需要排队,机甲想拆就拆时,兵哥几乎想退役重考大学。
他们到的时候正值几个班活动的时间,整个学院分区很热闹。
一个大训练区聚集了一大群学生,兵哥们一眼看去,这些学生中能让他们肉眼分辨专业的至少有4个——驾驶机甲的(场地里有不少机甲在行走、对战)、维修的(他们听到了不少学生在讨论这些机甲的动作会造成什么损害,应该怎么修)、零件研究的(智能机投影上能明显看到十多种大大小小的零件)、能源研究的(正在扫描机身,屏幕中显示能源消耗)——这也是机甲学院的一大特色: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几大专业的学生组队模拟训练,驾驶专业的负责测试机甲实用性,然后维修专业在他们停止之后对机甲进行维修,零件研究专业的则趁此机会测试不同零件对不同机甲的效果,能源专业则开发、研究机甲能源,尽可能实现小能源大作用。
带队的老师也比较多,粗粗算来,至少7个,每个身边都围了几个学生。学生们或是面前竖着智能屏幕,或是用最原始的笔记本在记录着信息,看着这热情劲儿,怎么都不像这个专业在华夏不受欢迎。
骆清逸带着人去打了个招呼。
“还招架得住吗?”他打趣着问道。
被缠着问了十多个问题的男老师装模作样地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汗:“你要是不来,我就要交代在这儿了。”
“哪有这么夸张,”骆清逸笑道,“我瞧着他们挺可爱的。”他指着刚刚把自家带队老师围在中间快一个小时没让人家有空解决生理需求的学生们说道。
因为经常去文史学院蹭课,这个学校就没人不认识文史院的老师,此时一听骆清逸的夸奖,一个个羞羞答答地红了脸,和刚刚为了一个零件数据大打出手的样子大相径庭。
“你就别夸他们了,再夸就要上天了。”被围困许久的霍明辉反手就把他推了进人群,“刚刚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呢,我记得你辅修过,你来和他们掰扯掰扯,我去那边看看。”说着便朝刚刚停下战斗的机甲冲过去,走到一半又退了回来,盯着骆清逸身后的兵哥们双眼发光,“这几位是?”
“速成班的学生,再过两个月就能换防了,带他们来看看你们的研究呀。”
霍明辉双眼发亮,把资料怼到他手中,“你先看着,我去让他们准备。”这次是真的转身就走了。
骆清逸莫名其妙地接手了讨论数据,一低头,被练习本上俄罗斯套圈的记录方法弄得两眼发昏,半晌才看明白上面的意思:“这是在讨论‘榫卯封闭’的详细数据,已经做出来了吗?”
“我们和建筑系的学生讨论过,一致觉得可行,就是需要实践。”学生们两眼发光,点头道。
骆清逸看了眼场内的机甲:“你们已经装上去了?”
“5号和7号极都有,老师帮我们申请到了学校能分配到的最高级材料,就是不知道具体效果,而且我们也不会拆。”学生们沮丧地说。
骆清逸眼前一亮:“这好办,我们现在就有能帮忙的。”
他指着身后的兵哥们说道。
原本是来看一眼机甲新资讯的兵哥们一脸疑问地看着骆清逸和那群学生,但是没等他们询问,学生们已经迅速地跑了。
只剩下骆清逸拉着卫煊,对这兵哥们招招手:“等会儿帮个忙?做个模拟实验如何?”
兵哥:“?”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感觉接下来会有很大的事情发生……
半个小时之后,原本分散的学生和老师都集中在了一起,11个兵哥加一个卫煊,被分成两个阵营,其中两位将驾驶据说联合大学研发的最新型的机甲SUN05、SUN07号与卫煊带领的9位兵哥作战,而卫煊等人得到的任务是:在切断对方机甲能源之后打开机甲,链接机甲内部的光脑,拷贝机密文件——拷贝机密文件,意味着他们不能肆意损毁机甲内部系统,甚至不能暴力拆解机甲,以及他们需要在3分钟内打开机甲仓,防止内部人员情急之下人为破坏光脑。
周围莫名其妙被戒了严,不少机甲系的老师闻讯而来,甚至惊动了接受了“暂时辅助机甲系教学”任务的安德鲁教授。
露天对战区中,12架教学用仿·军用机甲相对而立,也不知道是不是换了驾驶者,周围似乎充满了杀机,不少学生搓了搓自己的手臂,发现自己起了一胳膊的鸡皮疙瘩。
安德鲁教授轻声问站在他身边的霍明辉:“这些都是上过战场的兵,他们之间的对战充满杀机,让这些学生看到不好。”他倒是没有对年轻的学生出现在这里有什么不满,甚至欢迎更多的学生参与机甲实验,期盼以此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是研究者,安德鲁教授,”霍明辉笑眯眯地说,“这个提议被否定了很多次,但是他们觉得他们能做到,成功与否,总要让他们亲眼看看。”
训练场已经打起来了,比起学生之间的软绵绵,卫煊等人的战斗可谓险象迭生,放在军校,都能拿去当做优质示范,只可惜这里不是军校,而且联合大学的机甲也没有太大的破坏力,而且这场实验的重点不在于机甲的武器如何强大。
10打2,瞬息之间,两位兵哥就中了埋伏,整台机甲被切断了能源,成为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此时指挥麦中传来一道声音:“开启舱门防御,启动‘榫卯’。”那声音十分年轻,充满了无法忽视的紧张。
果然是小年轻,遇事容易紧张。兵哥心里想着,不过却在命令下达的一瞬间站起身走到舱门边,按照之前骆清逸的指示,将两个奇怪的金属相互扣在了一起,然后插入一根小木棍:“‘榫卯’连接成功。”他这样回复对方,还带着浓浓的疑惑。
他并不知道这个玩意是什么,但是直觉告诉他,正常实验这个不需要能源来驱动的玩意儿就是主角。
“拆解光脑主机,毁掉主程序。”那个声音更加紧张了。
链接机甲的光脑,是整架机甲中除能源之外最重要的,主机遭到一点点损坏就能影响机甲的整体性能,所以主机在镶嵌如机甲时就被严密地保护起来,让它们能在真空的宇宙中、纷飞的炮火中不受任何的破坏,要手动拆解主机,至少要3分钟。
有什么用呢。兵哥想。战场上,机甲一旦被切断能源,打开舱门只是30秒的事情。
但是他心里吐槽不已,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冷静而快速地拆解主机的保护层。
舱门被强行打开的声音响彻机甲内部,指挥麦里一片寂静,那道青涩而紧张的声音已经消失,甚至连细微的喘息都没有。
原本应该各自运作的机器在失去了能源之后哑然无声,没有了闪烁的光源、僵硬的机械提示声,周围一下子空了下来。
手中的保护层完美模拟了军用机甲的材质,在能源提供不足后仍然尽责地保护着光脑主机,有那么一瞬间,兵哥觉得自己其实还在战场上,自己的机甲刚刚被捕获了,而他的机甲还有会泄露联盟秘密的文件……
不,得快一点,得毁掉它,不然联盟危险……
他忘我地拆解,而舱门那边的响声越来越大,似乎有什么狠狠地砸进了舱门,冷兵器与冷金属材质相互摩擦,发出刺耳的“滋滋”声,那声音由远及近,狠狠地在他的耳道抓了一把,又刺又痛。
他们要进来了!
“轰!”一声巨响,门似乎被强行打开了,巨大的破坏声以及骤然到来的绝境吓得兵哥一个哆嗦,手上一个用力,将刚刚拿出来的小芯片拦腰掐断。
他猛地回头,发现那扇门居然没倒,但是也裂了密密的缝隙,而他手中……
“报……报告……”他颤抖着声说,“芯片已损毁……我……”完成任务了?
指挥麦中一片寂静,而后骤然响起欢呼声。
第53章 五十三
安德鲁看着场内的僵持,一边喃喃“不可思议”一边利落地冲了过去。
卫煊还在指挥者手底下的人对机甲舱门进行破坏,然而收效甚微,这扇门只有在表面出现了裂缝,根本不伤及里面,除非用异常暴力的手段,不然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无法打开这扇门。
“这……这……”安德鲁不顾形象地蹲了下来,甚至趴在了地上,从各个方位去观看这扇门的情况,“这么庞大的抵抗力……”材料是一回事,整体设计又是另一回事,而且……
卫煊以及在场的士兵都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没多久,对于这种如何在截断敌人的机甲能源之后快速打开敌方舱门再清楚不过了,何况这只是教学用机甲,实际拆起来比军用机甲要简单很多,但是连卫煊亲自上手都打不开,那就只能有一个原因——这扇门撑住了他们能用的最大的破坏力,除非动用热武器,不然短期内根本砸不开。
可是一旦动用热武器,机甲内部必定受损,机甲内部的光脑所存的文件资料就真的无法挽回了。在某些时候,机甲内部的文件又是最重要的,星际海盗猖獗的年代,他们用这个方法屡屡得逞,但是如果某一天,他们打不开这扇门了呢……
“三分钟,足够里面的人把主机保护装置拆开了。”卫煊冷静地下判断,又转向另一边。
另一台机甲的损坏比他眼前这台要轻一些,但是无法否认两台机甲都在团团包围中撑住了最紧要的3分钟。
“如果是质量好一些的机甲,甚至能靠着机身抵抗攻击……”也许还能撑到救援来临,只要不落到敌方的手上,机甲内部氧气又没有耗尽,人就有被救的希望。
“这……难道华夏已经研究出了能抵抗屏蔽器的零件了?”安德鲁震惊地看着围在一起欢呼的学生们,“不可能,他们那么年轻,连生物机甲的概念都没系统学过……”生物机甲专业只设在首都中心大学,其他学校得到的资料只是冰山一角,难道是骆清逸和萧平……
“不,机甲内部能源是完全切断的,”卫煊拿着探测器往上面一戳,“这扇门没有任何的能源反应,是死物。”也就是不属于任何的科技产品,没有智能、不通电,就跟一块用木头做成的门差不多,“没有任何的防御力,无法强行打开是因为它没有让我们有机可乘的缝隙,甚至没有门锁。撬、砸、轰都不管用。”
安德鲁顺着他的说法,在上面进行了检查,随后他发现,这玩意似乎莫名从机甲舱门背后长出来,他们找不到起始点,也找不到能打开的钥匙孔。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刚刚是怎么进去的呢?”这堵厚墙似的门横隔在他们之间,根本没有打开的可能,那刚刚人是怎么走进去的?那人走进去的时候,他根本没看到这扇门的存在!
卫煊沉默了片刻,转身看向身后。
参与此次试验的老师和同学各自集成几个圈,由于过于激动导致语速加快,卫煊没能听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
骆清逸被机甲院的院长拉在一旁,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大屏幕,上面的数据全部用华夏文字进行了标注,细小而简单,卫煊都没能看懂。
安德鲁这才发现,骆清逸就被围在了正中间,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回答得没有一丝磕绊,有一瞬间,他有一种感觉,骆清逸可能不是临时兴起来围观的,他甚至可能参与了其中。
“他们……”他喃喃自语,想起自己曾说过的骆清逸回到华夏绝对没有前途的话,他当初说,在这里没有先进的实验室、没有能跟得上骆清逸思路的和他有旗鼓相当能力的实验员、没有人能够带一带故宫毕业的他,可是如今看了看身后那架卫煊都没办法拆解的机甲,他不由陷入沉思。
明明什么都没有,他却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这里确实没有生物机甲,但是却有着战场上突然意外时候的各种应对办法。
“我的母星需要我,教授,华夏有句老话,‘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我不丢掉我所学的知识,无论在哪里,我都能有一番成就的。”这是骆清逸当年对他说的话,他曾经嗤之以鼻,而如今他不得不承认,也许这个年轻人是对的。
此时骆清逸带着人过来:“先去把舱门打开,把屏蔽器撤掉。”
就见跟在他身边的学生一边紧张地对这指挥麦下命令,一边接手了兵哥们手中的屏蔽器,然后进行研究。
安德鲁发现,哪怕是学生们,在指挥里面的人打开舱门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生疏而艰难——好像只要错上一步,那么对方就要永远困守在里面一样——这扇门到底是什么情况?
就在此时,他们听到了拍掌的声音。
“真是太棒了,自治星的教育果然不一样,小小年纪,居然能在机甲防御上研究出新的手段。”说着赞叹的话,然而仔细听起来,对方的语气中带着丝丝凉意,不至于嘲讽,但是足以让人听出来者不善。
在场的人几乎都被这道声音吓了一跳,循着声音望去,却见几天不见的交流团成员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这儿,不是以往的十多人结伴的阵仗,眼前的成员只有5个左右,但是个个的脸上都有着莫名的倨傲,为首的那个眼睛微微眯着,视线一直定在那扇破了裂痕却怎么也没打开的机甲内舱门上。
而往常陪同他们一起出行的接待团成员不知道为什么也减少了,站在最前面的人虽然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从外貌特征来看,这人至少是个混血。
“我们并没有收到接待客人的通知,”霍明辉皱着眉说道,“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刚刚明确地下达了清场的命令,机甲实验不允许有任何的意外。”
41/86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