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苏景同要什么没有,哪里需要奖励,“等会儿,”苏景同想起来他那俩倒霉学生,“把霍方和谢永章放了行吗?”
“密旨都敢偷。”顾朔问:“不需要给点教训么?”
“废弃的密旨啦。”苏景同替学生求情:“我拢共就这俩聪明点的学生,你都关起来,我讲学多不得劲。”
顾朔道:“不还有个顾炎么?他比这俩强吧。”
苏景同眼神飘开,他不意外顾朔知道顾炎来他这儿蹭课的事,江天常跟着他。苏景同是没想到江天这碎嘴子什么都跟顾朔说。“是强一点。那也不能就给我留一个吧。”
“不是要给我奖励吗?我就要这个。”苏景同替他学生说话:“这事怪我,我讲学是只安排任务,让他们自己找史料论证,他俩说不定在研究津门之战,需要史料。”
“嗯。”这都是小事,顾朔道:“一会儿放了。”
“密旨给我看看?”苏景同说:“我看到禁军把密旨收走了。”
顾朔沉默。
“不行吗?”苏景同问。
顾朔迟疑,到底能不能给苏景同看,理论上他应该从霍方和谢永章的聊天中能推出大概,看与不看差别不大,但猜和亲眼看到不同,如果让苏景同看到,会不会刺激他?
“不看也行,”苏景同说:“那我去找正卿行吗?”
顾朔:……
还不如看密旨呢。
左正卿知道的更多。
苏景同臊眉耷眼:“我想去看看他。”
“我不吵他,我就看看他。”苏景同犹豫道:“不见他也行,让他休息,我见见他的丫鬟知夏行吗?”知夏全程伺候左正卿,应该知道全部。
顾朔还是不说话。
苏景同正想再央求,突然反应过来:“不对啊,你也知道吧!”
否则干嘛把左正卿当易碎的瓷器呢?
顾朔:……
苏景同确信:“你果然知道!”
“知、”顾朔难得结巴:“知道的也不是很全。”
苏景同眨眼睛,“哥哥,好哥哥,你告诉我吧,我今天要是听不到全部,我会怄死的。”
顾朔:……
“你还是去找正卿吧。”
让军师对付军师。
第52章 现实-前情
不管谁说,反正有个人能给他解惑最重要。
听到能去康宁侯府,苏景同顿时眼不花了,腿不麻了,精神抖擞了,拖着顾朔直奔康宁侯府。
去康宁侯府的路上,苏景同也不知怎么,念叨“康宁侯”三个字,突然猜到些什么。顾朔不会无缘无故给这个封号,只怕希望他“康宁”。
那说明当年是不“康宁”的。
可怜左正卿好不容易睡了个好觉,刚睡醒,就听到顾朔和苏景同联袂而来。左正卿有浓浓的不祥的预感。
左正卿披着狐狸毛斗篷出门迎接顾朔——顾朔倒是说别出来,在屋里等着,但哪有臣子在屋里等皇帝的道理。
于是他一出门,就对上苏景同红彤彤的兔子眼。
左正卿吓了一跳,“怎么哭了?”
苏景同在前来的路上,已经把所有不好的猜测都脑补了一遍——虽然还不知道左正卿到底经历了什么。
顾朔摊手,正卿你自求多福。
等进了屋,上了茶,左正卿听顾朔说完来意,人已石化。人算不如天算,原来是这个意思。
左正卿万万没想到露馅居然是在霍方和谢永章这俩傻小子身上露的。
左正卿同顾朔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你那时到底怎么了?”苏景同抓着左正卿的手问,“是受伤了吗?”
“唔,事情是这样的……”
周文帝确实给他下诏,要他趁苏季徵被东瀛人牵制时,杀了苏季徵。
他不同意。
第一,赤霄军臣服于苏季徵,苏季徵一旦身死,赤霄军军心大乱,对抵抗东瀛人有害无利。
第二,他和苏季徵达成了协议,在打退东瀛人之前,摒弃前嫌,如果他违背诺言,对苏季徵出手,若成了,信誉扫地,往后再想和人达成协议很难。
第三,杀苏季徵不是易事,若不成,苏季徵是决计不可能再跟他合作打退东瀛人的,对守津门不利。
国难当前,私人情绪理应放一边。
左正卿不是他愚忠的爹,他温润如玉的皮相下裹着倔种的心,他觉得周文帝的密旨于家国天下无益,于是周文帝下的前几份密旨他都抗旨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也幸好他抗旨了。
苏季徵浸淫朝政几十年,周文帝的小心思苏季徵一清二楚,密旨还没出宫,苏季徵就得到了消息。如果左正卿按周文帝的旨意埋伏苏季徵,那么左正卿会掉入苏季徵的圈套。
左正卿的连续抗旨,让苏季徵难得高看他一眼,略能理解一点为什么苏景同愿意和左正卿当朋友。
打东瀛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容易在东瀛人的军队水平只是普通水平,难在如何跟苏季徵摒弃前嫌摒弃双方的小心思合作,要防止让苏季徵怀疑自己想背后阴他,所以排兵布阵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防止内讧。
苏季徵了解左正卿的人品后,对他的提防心降低了许多,排兵布阵的信任上让左正卿陡然轻松起来。
周文帝的密旨一封又一封,左正卿抗旨了一次又一次。
东瀛人节节败退,快被打出津门时,周文帝着急了。如果左正卿不能抓住最后的机会杀了苏季徵,等东瀛人败走,苏季徵缓过手来,随时可能围困皇宫杀了自己。
周文帝让皇后以赏花的名义邀请京中女眷参加,然后扣下了左毓。
密旨发来,左正卿抗旨,最后关头了,不能在这会儿出篓子。
他赌周文帝不敢对左毓怎么样,左毓等于周文帝手中的人质,如果左毓在宫中出了事,周文帝决计不敢相信他还能效忠自己。苏季徵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周文帝没胆子把他推向苏季徵阵营。
左正卿抗旨时,随了一封信回去,和周文帝陈述利害关系,东瀛人当前,先打退东瀛是重中之重。
周文帝大概看清结症在哪里了,左正卿心里打退东瀛是第一要务,肃清反贼苏季徵是第二要务。周文帝见密旨说不动左正卿,亲自写了一封密信,同他解释东瀛人的前因后果。
东瀛人之前风平浪静,没有一点要进攻大周的意思,怎么就如此突兀地偏偏在苏季徵谋逆的时候进攻了呢?如果东瀛人早有不轨之心,苏季徵和左正卿怎么敢不约而同抽津门的巡防营和赤霄军?
打起仗来,东瀛人也略显狼狈,兵器军粮都不大充足的模样,像紧急出兵。
这当然不是巧合。
周文帝算过他和苏季徵两方能调用的兵力,四大掌兵藩王都和苏季徵达成协议,对京中变故视而不见,不会来勤王,各州边境的兵路途遥远,如果没有确切的苏季徵谋逆的日期,很难准时到京城,且调动边境的兵,苏季徵会知道,他调多少,苏季徵就敢对应调多少。
算来算去,他手里只有禁军和巡防营。
这不保险。
于是周文帝请东瀛人帮忙破局,苏季徵这人优柔寡断、该狠的时候不狠,该做决断的时候他犹豫不决,心里叫嚣着“我凭什么不能做皇帝”,骨子里还被气节浸润,津门一旦遇袭,他会调转方向先打东瀛,周文帝可以在背后给他一击。
就算苏季徵突然狠心一回,照旧打京城,东瀛人会在苏季徵背后给他一击。
左正卿看密信看得气血上涌,合作?跟东瀛人合作,告知东瀛人最好入侵津门的时间点,这是一国之君该做的吗?他又向东瀛人承诺了什么?
事关重大,不能在密信中说,左正卿挑了个战事空档,快马加鞭赶回京城,面见周文帝。
左正卿还记得那天的场景,他跪在临华殿下,第一次直视坐在九阶白玉上的周文帝。
从前觉得九阶白玉不过一人高,现在跪在这里看,才发觉九阶白玉真高啊,高到遥不可及,高到似水月镜花。
周文帝坐在高高的九阶白玉上,戴着帝王的十二冕旒,成串的冕旒挡住他面无表情的脸。
左正卿连续抗旨,耗尽了周文帝的耐心和包容。从前看左正卿比亲儿子还亲,年轻有为,智计过人,忠君爱国,再没比他好的臣子,这会儿看他满身反骨,又和苏景同走得极近,说不定早有反心,只是沽名钓誉。
但他还用得着左正卿。
周文帝摆出如沐春风的姿态,“正卿回来啦,累不累?有什么要紧事只管叫底下人来回跑腿,何必折腾自己奔波。”
“事关重大,不敢叫人代劳。”左正卿直挺挺道。
左正卿直来直往,单刀直入,周文帝的寒暄卡在喉咙中说不出来,装出来的和蔼险些演不下去,“正卿啊,你从小就是小辈里最出挑的,品性好,不少人都赞你有君子风骨,朕也觉得你好。”
“你的顾虑朕明白,年轻人重气节是好事。”周文帝转了口风,“但圣人有言,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也不能太迂腐对吧?”
“陛下所谓的不迂腐,是指和东瀛人合作吗?”左正卿直视周文帝:“敢问陛下,向东瀛人许诺了什么?”
周文帝笑意凝固,“这你就不必管了,鸿胪寺自会妥当处置。”
左正卿淡淡道:“若无足够利益相邀,如何能说动东瀛人兴师动众前来。东瀛向来垂涎我大周土地,陛下是答应了把津门送给他们,还是樾州?”
周文帝收起僵硬的笑容,冷下脸来,“正卿,慎言。”
“津门离京城太近,津门给出去,京城直接和东瀛接壤,陛下应当不至于如此许诺。”左正卿坚持问:“所以是樾州吗?”大周的樾州离东瀛最近,有两个不错的港口,东瀛垂涎已久。
“你现在回去,朕不追究你抗旨之罪。”
“陛下还是追究吧。”左正卿说:“微臣不欲遵旨。”
周文帝在心里深吸一口气,又勉强自己和蔼可亲道:“正卿,你听朕跟你讲,事有轻重缓急,当务之急是解决苏季徵之乱,苏季徵之乱关系到大周的生死存亡,若叫苏季徵成功,江山改朝换代,大周不复存在,何谈樾州的兴衰呢?”
左正卿道:“苏季徵之乱,待津门平定后,臣请战和苏季徵一决胜负。”
周文帝叹气:“朕知道你自信,年轻人有自信是好事,但苏季徵年纪和你爹一般大,他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有功夫跟他打仗,不如早些料理了他是正经。”
“料理了苏季徵之后呢,仅凭巡防营的兵力,如何抵抗的了东瀛人?”左正卿问。
“事成之后,他们自会退去,正卿不必烦忧。”
“陛下如何确定他们会退去?”左正卿问,“津门后面便是京城,东瀛人已经到了津门,为何不更近一步,图谋更大呢?”
周文帝青筋直跳,“它吞不下。”
“至少在各州勤王之前,能吞下京城。”左正卿道。
“微臣在和东瀛人交战时,发觉东瀛人对津门的布防十分清楚,”左正卿问:“敢问陛下,东瀛人为何知道津门的布防?”
周文帝一口气噎在胸口,左正卿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问他,是不是你把津门的布防消息送给了东瀛人。周文帝不欲回答这个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内战和外乱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战争,出卖边境给外敌是大忌讳,遗臭万年,周文帝随便找了个话题:“正卿,莫想太多。朕还没问你,多番抗旨,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
“微臣和景同有私交不假,但微臣更知道自己是大周的臣子,微臣所言所行无愧于心,无愧于大周,请陛下明鉴。”
“你先回去吧。”周文帝说,“你今天头脑发昏,朕不与你计较。皇后喜欢左毓,留她在宫里说话,要为她相看个好人家,你且安心在外打仗,等回来说不定能吃她的喜酒。”
左正卿不依不饶,把话题扯回来,“东瀛人一旦攻下津门,势必向京城发起战争,一旦京城失守,对各州的士气打击巨大,各州勤王亦需要时间……”
周文帝不悦地打断他:“朕说了,东瀛人打下津门后会和谈,届时朕会把樾州给他们,他们退出津门,卿不必杞人忧天。”
“樾州……”左正卿问,“原本大周和东瀛相隔海岸,有海域天然阻隔,一旦把樾州给出去,少了海域的屏障,东北防守压力会陡然加大,且东瀛人向来虎视眈眈,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谁有苏季徵威胁大?”周文帝忍无可忍,“樾州给出去又如何?给出去一个樾州,对大周的影响能有多大?无非是少块地。让苏季徵得逞,大周全国覆灭,孰轻孰重你分不清吗?”
“你到底是分不清,还是不想分清?”周文帝冷笑:“你和苏家那小子拉扯不清,你倒是好算盘,朕赢你是功臣,苏季徵赢,苏家那小子也会保你一命。两头下注互不耽误。”
“苏季徵再谋逆,也是大周子民,东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苏季徵难道没有异吗?”周文帝问:“朕是把你捧得太高了,让你分不清天高地厚了,你以为你是谁?小辈里你算出挑,但能和你比的也不在少数,你的位置你不坐,有的是人坐。”
“你现在回去,朕不跟你计较。”
苏景同听到这里,忍不住感慨:“平日你是最温和的,关键时刻真硬气啊,句句都戳他肺叶子,后来呢?”
“后来……”左正卿垂眸:“我摘了官帽,我说不回去,我不接受和谈,不接受割让樾州,如果先帝非要如此,我自知我资质平庸,难当大任,陛下另请高明吧。”
左正卿摊手,“他用不动我,又知道左毓于兵法上也有研究,于是下密旨给左毓,让左毓顶替我上战场,左毓洗冷水澡把自己洗病了,没去。”
54/71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