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太惯着他了。”姜国庆无奈。
“咱家幺儿这不是想今天多点喜气吗?再说了,你又不是没戴过大红花。”姜卫红笑着说。
当初姜国庆参军的时候,可不是胸口戴过大红花吗?
最后,姜国庆还是屈服了,让姜乐把最后一个红花缝到他胸口。
姜军庆骑着自行车去李家接李蓉了,李蓉穿了一身红衣,这是姜军庆买的布料,她自己做的衣服。
村里有条件的,都是买了布自己做嫁衣。
要是没条件的,有个红盖头都算不错了。
今天李蓉抿了红纸,显得气色格外的好,比平时更加明艳动人。
李家老大把李蓉背着,交给姜军庆:“你以后要是对我妹妹不好,我们家的汉子可都不是吃素的。”
“大哥,我以后一定不会让蓉儿受苦。”姜军庆神色认真。
这边有习俗说新娘脚不能沾地,姜军庆一张脸黑红黑红的,把李蓉抱着放在自行车后座上,两人偶尔有眼神对上,又立刻分开。
从李家到姜家的路上,村里人蹲着看热闹,有些人看到李蓉身上一身红衣,羡慕的很:“这李家也是运气好,两人定下来的时候,姜军庆就是个泥腿子。”
现在,人家出息了,大车司机啊。
而且,姜国庆还回来了,啧啧,这姜家,彻底不一样了。
有人就起了心思,打听起姜欢:“我没记错,姜家那个闺女,也有十七了吧?该说对象了。”
“说啥啊,人家娃上学去了!”旁边人知道点消息。
“啥,都十七了还上啥学?再说,女娃上学有啥用,小心拖来拖去的,成了老姑娘,不好嫁人了。”
“咱也不知道欢丫头的爹娘咋想的,该说要把他家闺女多留几年。”说着摇摇头,一副操心的样子。
有听不下去的:“人家找不找对象,关你们啥事,好好操心自己家吧!人家姜欢现在是高中生了,以后进厂当个工人,反正不是你们够得上的,说啥替人家担心,谁不知道你们啥心思,装啥大尾巴狼。”
——
姜家,姜乐和姜欢伸长脑袋在门口看,老远看到姜军庆骑着自行车过来,连忙点燃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混合着淡淡的火药味,更添几分喜气。
一切从简,两位新人改了口,可以吃席了。
一共就三桌,除了亲戚,都是一些关系好的。
赵美莲这边,不光哥嫂还有大姐一家来了,赵青也专门请假来了。
这席面准备的好,不用去吃,隔着院子都能闻着,香得很吶,肉味特别浓。
太馋人了,村里人在这边蹲了一会儿,就走了,能闻到吃不到,这感觉也太难受了。
姜军庆和李蓉的屋子里,放着几床新被子,各式各样的东西。
姜乐忙活了一段时间,给他们一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至于俞和衷,自己做了一对台灯。
别说,俞和衷审美挺好,姜乐看着反正挺好看。
这边姜家热热闹闹的,姜志家就显得冷清多了,姜阳冲着王燕妮哭:“娘,我要吃席,我要吃席!”
王燕妮气的拍他脑袋:“吃啥呢吃,一天天跟头猪似的,光会吃!吃那点东西有啥意思,去了还得带礼!”
姜阳委屈:“陈雷都去吃席了,他说可香了,有特别多肉!娘,明明咱们家是亲戚,凭啥咱没得吃啊!”
“啥?这姜德家这么大方?”王燕妮一听,就有些不高兴了,她只以为姜德家的席面跟村里大多数一样,能有个肉菜都算大方了,结果照姜阳说的,肉菜还不止一个!
而且,陈雷竟然也去了。
陈雷是孙玉兰家的娃,孙玉兰跟赵美莲关系好,也去吃席了,本来不想带陈雷,这小子正是能吃的年纪,所以就只带了小龙小凤。
结果她那桌多个位置,赵美莲说让她去叫陈雷来,她就叫了。
王燕妮一想,孙玉兰就是个村里人,跟姜德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凭啥孙玉兰都去了,她这个嫂子反而没去?
那么好的席面,她都没吃着。
王燕妮越想越不高兴,去找姜志,说什么都要让姜志带她去吃席。
姜志哪里敢去?他早就让姜国庆吓破了胆子,现在别说去姜德家了,提起这一家,都有些害怕。
那天晚上,姜志哭着喊着回来,王燕妮还以为她挨打了,当即就来劲了,要是姜国庆真敢打了姜志,那她必须要去要个说法。
论辈分,姜志是姜国庆的大伯,哪有侄子打大伯的?
就算不论辈分,他姜国庆是军人,敢对平民老百姓动手,这就是欺压老百姓,得受处分!
反正无论如何,她都能要个说法!
结果,王燕妮一问,姜志压根就没挨打,姜国庆甚至一句重话都没说话,他莫名其妙就被吓成这样。
王燕妮气的不轻,真是没用!
反正姜志是被吓破了胆子,说什么都不去吃啥席,今天姜军庆结婚,姜国庆肯定会回来,想起这个,他就害怕,冲着王燕妮道:“我不去,要去你去!”
王燕妮要是敢去早就去了,她也害怕姜国庆啊,眼看吃不成席,明天肯定又会被村里人笑话,王燕妮只能独自一个人生闷气。
第108章
要开学了。
姜乐他们三个在镇上住上一晚, 第二天就去报到。
镇上睡的也是炕,挺好,冬天不担心会冷。
不过镇上的炕要小一些, 原本姜乐住在俞和衷家, 那炕大,两人睡下之后,姜乐还能打滚呢。
结果镇上的炕, 睡下后最多能伸展一下四肢。
姜乐看了眼, 估摸着这炕有不到两米宽。倒是够睡了。
就是有时候醒来, 俞和衷脑袋跟他脑袋挨在一块,明明旁边还有挺大一个位置, 非得往他这边挤。
姜乐睁开眼睛, 看了眼睡的沉沉的俞和衷, 到底没叫醒他, 闭上眼睛继续睡。
第二天一早, 姜欢起来收拾, 要做早饭。
姜乐听到动静起来, 见俞和衷已经起床了, 出去看,两人都在忙活,他说:“姐, 和衷,你起这么早干啥?”
俞和衷:“我听到动静出来帮忙。”
他本来觉就比较少,早早就醒了, 但看姜乐在旁边睡得沉沉的,就想再躺会儿,结果就听到姜欢起床的动静, 听出来姜欢在忙活,他不好躺着,就出来帮忙。
姜欢说:“给咱们做早饭啊。”
她说的理所当然,姜乐觉得不成,生怕以后她都起这么早做饭,那是他姐,又不是保姆。
姜乐也不好意思让她照顾自己。
姜乐就说:“以后咱们一人一天值日吧。”
姜欢:“啥值日?”
姜乐就解释:“咱们三个都要上学,家务活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干吧?咱们三个换着来,一人一天,其余两天大家都能休息好。”
俞和衷没啥意见,他自己忙活都成,但姜乐既然都这么说了,肯定不愿意他说的,那就一人一天吧。
姜欢想了想,说“成”。
姜乐满意点头,说今天就算姜欢值日吧。
可不能给他姐传授家务活都该女性做的思想,他姐要是习以为常了,以后吃亏咋办?
两个人结婚,那就应该两个人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而不是一股脑的推给某一个?
要是真有这样的想法,趁早跟这种人掰了。
除了做饭的事,家里打扫卫生也没啥,他们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至于堂屋,他们三个都是爱干净的人,看到有点脏了,顺手就扫了。
至于洗衣服,更不用操心了,俞和衷做的洗衣机也带来了。
院子里就是水井,用洗衣机更方便了,美滋滋。
早餐就简单做了,姜乐说都要吃鸡蛋,他一股脑买了不少,一人一天一个。
姜欢原本觉得一天一个鸡蛋也太奢侈了,但是姜乐说:“反正我是按数买的,到了时间我就买。”
也就是说,不做就得坏了,姜欢只好老老实实给一个人蒸个鸡蛋。
除了鸡蛋,就再烧个稀饭,在馒头,馒头是从家里蒸好带来的,还有家里腌的咸菜和酱都带来了,只吃个早餐而已,用不着那么丰盛,这样就行了。
三人吃完,时间差不多了,就去学校。
因为学校刚恢复上学,学生不多,他们上高一,只有一个班,加起来有三十来个人。
就一个班,他们三个自然在一块。
刚开学都是自己找位置坐,姜乐和俞和衷个子都算比较高的,要坐后排。
姜欢虽然在女生里算比较高的,但也比姜乐他们矮一些,只能坐中间了,她找了个女生做同桌。
班里乱糟糟的,一个个都好久没来学校了,互相有认识的,就凑在一块说话,也有交新朋友的。
可能是因为姜乐和俞和衷两个凑在一块,别人觉得他们是一起的,一时之间倒没人凑过来。
他们来的不算早,说了没一会儿话,就有个看样子是老师的人进来了。
对方自我介绍,叫冯正辉,姜乐看到对方之后,就认出来了,这不就是那天三哥娘过生的时候,他碰到的那位老师吗?
没想到竟然这么巧。
冯正辉手里拿了个单子,是入学考试的成绩单,作为班主任,他要挨个点名认识一下。
第一个点到的就是俞和衷,姜乐并不意外,和衷升学考试,除了语文以外,可都是满分的成绩。
掉到俞和衷的时候,冯正辉就注意到姜乐了,他略有些惊讶,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段缘分,不过很快他就收回了视线。
接下来又点到姜乐,这次姜乐倒是挺惊讶的,他没想到自己的成绩会在第二名。
又点了几个名字,点到第五个的时候,点到了姜欢。
姜乐原本还想记一下同班同学的名字,毕竟以后交流的比较多,记下名字比较好。
结果前面记了后面忘,他只好放弃了。
摆烂.jpg
点了名字,冯正辉简单做了介绍,他是教语文的,其余老师在接下来的课上会跟他们认识。
作为班主任,冯正辉又说了学校的情况,为了照顾离家远的学生,学校中午提供一顿饭,可以去食堂买饭。
当然,自己带或者离家近一些,回家吃都成。
等上午的课上完,姜乐他们三个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学校吃吧。
中午午休虽然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要是回去还要做饭的话,那就休息不了多久了。
不如在学校吃了就回去。
中午先去食堂吃饭,味道并没有多好,中规中矩,毕竟是大锅饭。
但他们都不是挑食的人,可以接受,姜乐还说到时候用罐子装点酱带着,菜哪怕不好吃,也能下饭。
姜欢觉得可以,她奶做的口蘑肉酱可好吃了,哪怕来买个馒头,夹着口蘑肉酱吃都成。
但姜乐说除非菜难吃,不然必须要吃,光吃肉酱也没营养了。
“咋能没营养?有肉又有口蘑的,我觉着挺有营养的。”姜欢很不赞同。
姜乐:“人要吃新鲜的蔬菜,光吃酱不成,本来早上吃的就是酱。”
姜欢看向俞和衷。
俞和衷:“我哥说的对。”
姜欢:“……”算了,她问了也是白问。
今天第一天开学,发了书早早就放学了,明天开始正式上课。
因为考虑到有的学生家里离得比较远,可以不上晚自习,当然,想留在学校上晚自习,也是可以的。
姜乐不打算上,晚自习要保持安静,不然会吵到别的同学,那要是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就没办法问俞和衷了。
到底是自学了那么长时间,姜乐的自制力还是不错的,回家学也是一样。
至于姜欢,想了想,也不打算上晚自习了。
就这么上了几天课,几人也慢慢适应了镇上的生活。
轮到谁值日,谁就早起半个小时,烧好热水,用来洗漱,再简单做个早餐。
比起三个人一起忙活,这样安排,另外两个人也能多睡半个小时。
不过每次轮到姜乐值日,俞和衷也跟着早早起来,姜乐说了他几次,让他别跟着自己起床,再继续睡会儿。
但俞和衷说:“我睡不着。”
俞和衷确实睡不着,他属于天生就精力充沛的人,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一整天都精力旺盛。
每天必须睡八个小时,还睡不够的姜乐:“……”
既然俞和衷说睡不着,姜乐也就随他去了,反正轮到俞和衷值日的时候,他也不起来,能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别说半个小时了,让他多睡五分钟,他都特别珍惜。
而且,他睡着了也压根不知道俞和衷是啥时候起的。
瓜瓜对此评价:【令人安心的睡眠质量。】
院子里的其他三户,姜乐他们也就跟隔壁刘建设一家接触的比较多一些,有时他们下课回来,要是正巧赶上隔壁做饭,刘建设就会带着灵灵送盘菜过来。
姜欢对此还挺不好意思的,她从小在村里长大,村里人除非关系特别好,没有互相送饭菜的。
倒也不是村里人小气,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很多人自家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的给别人送的?说到底,还是本身的经济基础,决定怎样人情往来。
而镇上不一样了,能住在镇上的,很多都是家里有工人的,就算没有正式工作,打打零工,也比在村里简单。
村里人压根不知道咋找打零工的活,但住在镇上显然不一样,好打听多了。
就像王老太,姜欢注意到,她隔三差五就会拿衣服回来洗,起初她还以为是王老太自家的衣服,她还奇怪的跟姜乐嘀咕:“咋自家的衣服从外面拿进来?”
姜乐也注意到了,他说:“应该是替别人洗衣服赚钱。”
“啥?替人洗衣服还能赚钱?”这有些颠覆姜欢的认知,衣服顺手就能洗,那用得着花钱让人洗。
这要是在村里,得被传成十里八乡都知道的懒婆娘,可在镇上,好像是习以为常的事。
“有的人家可能有更重要的事要忙,洗衣服这种杂活,反而耽误人。”姜乐想了想,解释说:“人家的时间,用来做比洗衣服更有价值的事。”
129/158 首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