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站稳了,罗家还怎么动我们?”
“我们的油好,加大产量,不说其他地方,至少丰年镇、长兴镇、青石镇这几个周边镇子,我们都能供得上。”
而长兴镇上的那家油坊,说是有好些家分铺,但也不过是占据了这几处镇子的市场。
一听黎成周这是要将长兴镇油坊从这几个镇上挤出去,老村长和族老们都不自主的开始喘粗气。
都是一辈子的老农,那说是“喘粗气”,那气息声是真的重。
黎淮星都怀疑自己被那老牛环绕。
黎成周的话音落下,安静了好一会儿,还是那个给自己分家、改籍了族老,那个全村最会看天气的三叔公,果决的又拍了一回桌子,说道:“干了。”
“谁家的生意不是从小起的?”
“如今咱们有机会,又有全村的人,只要劲都往一处使,怎么就不能比那长兴镇的油坊厉害?”
黎成周这时又说道:“也不仅仅是咱们村的人,谁家还没亲戚了?”
“而且,只要人踏实肯干,没有坏心眼,不仅是咱们村的人和咱们的亲戚,周边村里的大好青壮,也是能来上工的。”
张家坝因为一个码头,吸引了十里八村的青壮去做脚夫、货郎。
他们落花村为什么不能因为一个油坊,雇了周遭的青壮?
第32章 招工
要问落花村有了这油坊之后,周围的十里八村眼红不眼红?
那哪能不眼红的,可又能怎么着呢,他们村里有没有黎成周这样的好后生。
——而相对于这些人羡慕更多的眼红,那宣家可是眼红到比兔子还眼红了。特别是宣于氏还遭了许多人的“调侃”。
毕竟都在这周遭住着,只要不像是黎成周一家那样忙昏头的,平日哪怕是三五成群的一起下地、一起洗个衣服,就能知道这黎成周是谁。
也能知道这黎成周与宣家是什么关系。
当初黎成周虽宣蓉成亲后回门,虽说贫苦了一些,可小伙子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看宣蓉的样子,夫君对她也重视。
可就是因为穷,宣家夫妻俩从一开始就看不上黎成周。等宣蓉和黎成周俩人费尽心思成了亲,宣于氏没落到想要的好处,看他们就更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她是嫌弃宣蓉年纪到了,要交罚钱,不想出钱就想给她赶紧找个人家。可她也不想宣蓉找个穷的,虽说她也不给宣蓉贴补嫁妆,可她需要宣蓉找个有钱的,贴补娘家啊。
结果这些都没落到,她能不气吗?
生气的时候,说些难听的话,把人赶出去,让他们少来碍眼又有什么不对?哪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带不回什么礼品,却吃喝一样不落的?
眼看着黎成周家的日子过起来了,宣于氏一点好处占不到,还要被村里那些人拿来说笑,她简直气的胸口时时作痛。
也是这时候,不知道人家怎么知道的他们的关系,拿着好处叫他们去官府举报黎成周。
要去官府,他们自然是有些害怕的,但是一来对方说已经打点好了关系,二来他们也是真心想挫挫黎成周的锐气。
只要黎成周回到当初,就证明他们看人的眼光没有错!
村里的人就再也不能用黎成周的成功来笑话他们的鼠目寸光。
宣大牛哪怕明面上拒绝宣于氏的怂恿,可他的心里也确实是厌恶黎成周的,特别是成功的黎成周。
所以最终,他同意了。
不过,他依旧是叫宣于氏去,毕竟这么一点小事儿,何必要他们两个一起呢?
但,拿到手的钱他可不少分一毫一厘,毕竟他才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是吗?
黎成周被官差带走的那一天,宣于氏还忍不住走了许久的路,来到落花村看热闹。
在树荫处看着黎成周家门前那来来往往的小贩,那一刻宣于氏既是眼红又是恶狠狠地咒怨着,等到官差真的来了,她在心底高声欢呼。
可还没高兴上两天,黎成周回来了不说,迷迷糊糊睡到半夜,还有人闯入他们家中,用刀架着她和宣大牛的脖子,让她将手里的钱都拿出来。
对方虽是蒙着脸,却没有遮掩自己的“身份”,点明说他们办事不利,就不该享用不是他们的东西。
可是,他们要做的不就是去举报,给官府一个“查抄”黎家的由头吗?说好的是他们已经打点好了,现在事情做不成,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可显然,对方留下这样的话,就是警告宣大牛和宣于氏,即便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别想着去告官,追回钱财。
他们不但在官府有人,还知道宣于氏他们所做的一切。
那一夜,宣于氏呆呆愣愣了许久,回过神来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嚎声,惊的四野邻居都以为谁家死了人。
~~~~
黎成周回家后,安抚了妻儿,好生一觉睡到第二日的半中午,这才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宣蓉他们各自忙碌着,都注意着没有吵醒他。
还给他在灶间留着温热的饭食。
——虽说小贩们没来,但他们家该做的东西还是要做,只是不出货罢了。
“这些小贩还不知道咱们的情况,还得散出消息去。”黎成周大口吃着饭,一边冲方孝全叮嘱。
方孝全表示知道。
这事儿,之前村长和他爹都交代过,他心里也是有数的。不但是生意的事情要放出风声,油坊扩建,要招工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小贩们的口,传遍周遭。
黎成周点头,认可他的想法。
又道:“除了油坊的扩建,我还想找人帮我做腐乳、做麦芽糖、米花糖,还有晒酱。”
这些要跟方孝全商议,因为这些生意里,腐乳和麦芽糖、米花糖,有方孝全的一份收益。
既然要雇人,方孝全的收益也要拿一部分出来做工钱。
方孝全张张嘴,他是认同黎成周的决定的,毕竟自始至终都是他成周哥带着他干这些,他才有这许多的钱拿。
春忙过后,他娘都已经给他寻摸姑娘了。好些婶子都说,他如今的条件,在这十里八村可是吃香的独一份,叫他都怪不好意思的。
——更厉害的当然是黎成周,可黎成周成亲了呀。
只是,他又觉得油坊扩大已经很不错了,应该也够他们站稳跟脚。黎成周的这些方子,或许说透了都不算太难,但都是他的心血,怎么好就这么拿出来?
也因为不算太难,所以若是雇人做的久了,对方说不定自己就琢磨出来了。
他们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信吗?或者说,每个人都不会变吗?
——他家的兄弟姐妹确实不少,可两个哥哥现在忙碌着,三姐已经嫁人了,五妹、六弟还是十岁出头的年纪,能帮些忙,却不多。
方孝全想了一圈,也不知道该找谁来做这紧要的事情。
李同与黎成周有些相似,倒不是他娘亲对他不好,而是他们家只有他和他姐姐两个孩子,相比于村中大多数人家,子嗣单薄了一些。
黎淮星一边喝着加餐的奶,一边听着他们说这些,不由心想,不怪这时候的人喜欢多生孩子,不但能够分田,还能有人力。
——这个时代,人力是最不值钱的,却又是最不可或缺、也最易得的。
黎成周道:“咱们也不紧着青壮。”
“不论是蒸煮豆腐、熬糖还是蒸煮豆料与搅拌,这些活婶子、嫂子们都能做。”
说着,他看向宣蓉,如果请了这些大姑娘、小媳妇的来做活,就要她多出面些了。
“顾忌着男女有别的话,咱们完全可以将活计分开。”
他新房圈的地可大,这会儿除去了正屋,也就是住的这地方,前后左右都有大片的空地。
拉糖和搅酱这些力气活,找三两个青壮就可以。
剩下的,就都找婶子、嫂子们,做活还比男人们细致些。
此前宣蓉还动了养点鸡鸭甚至是猪的心思,他们家后院就留出了大片的空地,但是现在要扩大生产,就不能养这些了。
一来是需要占地,二来也是鸡鸭猪这些牲畜,总归不是那么干净。
被黎成周拜托的宣蓉,这些念头在心底转了转,重重一点头,表示黎成周既然决定好了,她就一定支持他。
他们家一招人,就算不冲着偷学秘方,也是很多人想要来干活。
特别是宣蓉说了,这次的活不用太多的力气,妇人们也能做。
一时间,小贩们是不来黎成周家了,黎成周家的门槛都要被那些妇人们踩塌了。
等小贩们收到消息,说是落花村的油坊和黎成周都安然无恙,东西也继续售卖,前来看情况的时候,险些都没有挤进去黎家。
要不是都是些妇人,他们都要以为这些人都是来跟他们抢生意的。
这几天黎家的货和落花村的油都没有补充,有些货郎都不好多卖,就想着坚持几天看看情况。
没想到还真的等到了峰回路转,这时就难免问起落花村的人,那日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于户籍的事情,他们这些小贩当然是了解的最深的。毕竟他们要做买卖,却不想改籍。
不仅仅是改籍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大事儿,也不仅仅是税收的改变,还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农家人观念,有地才有根。
他们迫不得已做些小买卖谋生,可不想丢掉自己的根。
眼见着黎成周被官差带走,还是因为户籍的事情带走,他们这些天做买卖都心惊胆战起来。
现在一听落花村的村民说起黎成周回来时的威风模样,不禁艳羡之余,又觉得不可思议。
“那,你们这户籍到底改了没改?”
小贩们更在意这个,不知是谁问了出来,一时周遭都静了下来。
“改了呢,改了我们三叔公的。”村人道。
“黎成周家是改在了他小姨子的名下。”
油坊落在村中族老的名下,大家还能理解,但黎成周家的生意都落在了小姨子宣姝的名下,大家可就费解了。
不少人道:“那就不怕这小妮子以后强占了这些?”
有人说这一个小丫头片子能占什么去,但又有人说,这小妮子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
——就冲她名下这般多家产,少不得招人惦记。虽都知道是替黎成周记名的,可只要好好谋算,未必不能搞到手不是?
有些人不免说黎成周做的大意了,既能落在女子头上,那不如落在媳妇的名下,总归还是他黎成周的生意。
他们这里的生意越发的大,被推出来的黎淮星听的清清楚楚。
推他出来的宣姝自然也听见了。
她很想说一句“她才不会谋夺姐姐、姐夫的家产”,不论她日后嫁不嫁人,都不会这么做。
可是,她一个人又怎么说的过那么多张嘴?
在她沉思的短短时间里,那些人都已经说到日后她谋夺了家产,黎成周将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地步。
第33章 小学生的末日之始
黎成周他们只以为动手的是长兴镇油坊和罗家,并不知道其中宣于氏和宣大牛也掺和了一脚。
但是,宣于氏和宣大牛可谓是与虎谋皮,自己已经遭到了恶果。
而黎成周他们,大约是在县老爷那里挂上号的消息走漏了,此后一直顺风顺水,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些消息不至于让乡绅们对黎成周这么小人物巴结,但也知道没有大矛盾的情况,不要去招惹黎成周。
黎成周这个小子不可怕,甚至骆管事也不多难搞。难搞的是骆管事那背后的势力,让县太爷都毕恭毕敬的。
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必然也敢放手一搏,毕竟只是震慑了一个县太爷罢了,他们不少人家也与其他官员熟识。
但就黎成周的这“小打小闹”,能叫他们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们又不卖油,反倒是黎成周这便宜的油,也给他们带来不少便利——他们自己吃喝当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还有下人不是?
下人那里的开销少了些,节省下来的不还是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
何况黎成周还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东西,什么腐乳、大酱、酱油等物,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乡绅老爷们的餐桌上,也渐渐少不了这些东西。
一开始说扩大生产,虽说村长和族老们都被说的动心、老夫聊发少年狂,可等冷静下来,看这村民热火朝天的开始建起了新棚子,他们难免开始担忧。
步子一下迈得这么大,会不会卖不出去?
虽说油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坏,虽说豆油的成本不高,可也经不住货品积压啊。豆油积压了,可就等于他们没了钱进展。
——他们以落花村里种植的豆子为主要原料供给,但也会收一些别的村子里的豆子。一来是亲朋好友托卖的,二来也是有人拿来换油的。
那多出来一点点豆子,虽也让人觉得有些心疼,可也好过给出去铜钱不是?
这些田地里能搜获的粮食,在农家来说,是要比地里收获不上来的东西贱价的。
村长和族老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却又不好表现出来,只有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
却没想到他们虽是扩大了生产,可来采购的小贩也更多了。
而且,也有些大户过来,一次就拉走了不少的豆油。
——他们自己来拉,既省了小贩中间过一手,也自己有车,包了运输。这样,豆油的价格不但与小贩进货的价格一样,还因为一次买的多,又抹了零头。
落花村的村民喜气洋洋,周围村里,已经定下了能来上工的青壮,也同样是兴高采烈。
但宣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开心的,因为霍徵答应送他的书已经送到了。
他原以为有那么三五本的,已经是了不得了。
可骆管事的手下趁着来运油的时候,给他拉过来的却是一个三尺有余的木箱,里面装的满满当当。
宣霖都看愣了,一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里面的书籍如霍徵所说都是旧书,都有翻动的痕迹,但每一本都保存的极好。
29/53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