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元气大伤,家主重病三月后撒手人寰,一家子人死的死、散的散。这还算是轻的。
而那黎老三的黎家,虽没出个举人老爷,可一时风头盖过原本的几大家族去,更是听说黎老三入了哪位达官显贵的眼。
便是战乱最凶、离着他们最近的时候,也不见黎老三一家有何担忧。
却不想在他们这处渐渐平稳下来的时候,出门在外说是给贵人办事的黎老三,说是出错了。
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这在镇上住着的大哥与父母等一应亲人,也被贵人派来的人一并捉了去。
“有人说在府城菜市口,看到了他们被斩首。”
“也有人说是被拖去了乱葬岗杀了。”
“还有人说,看到了……我娘,只是已经疯了,早不知去向。”
宣蓉握着手中已无茶水的茶杯,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说自己的心情。
倒是坐在门口,看似看星星,实则一直竖着耳朵听的黎淮星,心头咯噔一声,难不成就那般巧?
可不都说了“不知去向”,哪能刚好遇上一个人,就正巧是了呢?
再是“无巧不成书”也不是这样吧?
沉默了一会儿,黎成周接着道:“这几说法虽都不知真假,但最为有鼻子有眼,你说,我是不是要查一查的?”
——虽然于事无补,虽然已经分家,但是连自己的父母的死因都不关心,他便要遭人诟病了。无论以前父母兄弟,对他是多么不好。
宣蓉心头一个咯噔,若是最后一个说法,难不成他们还要千方百计将人找到,带回家中荣养?
说起来,如今的他们养着一个老人倒也不碍着什么,另辟个院子着人养着,不管什么都到不了他们眼前。
可大约是身在落花村,一想到这里,眼前就不免浮现出当初还在那黎家大院、饱受磋磨的一幕幕。
纵然是为了黎成周的好名声,纵然是为了日后孩儿们可能参与的科考考量,可一旦真的将人养着,那何尝不是对曾经饱受折磨的自己的一种背叛?
而且,若是第一种,不论黎老三是确有其事、还是顶罪、是冤枉,那必然是通过官府才能做到“光明正大”的菜市口斩首。
他们虽是分家,可万一那贵人要将他们也“斩草除根”呢?
虽说算是有靖王与霍徵护着,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是?
村长既是背着人与黎成周说的这些,怕也是有叫他们细细思索,若是事不可为便假作不知的意思。
若是当初分家,也签了断亲书就好了。
屋内没了声响,黎淮星不由悄悄转头去看,他爹娘此刻,是不是有些后悔绕道回了一趟老家?
第54章 新弟弟
黎淮星没去说白天的事情,甚至交代小厮和护院也不要提,在他们眼中只以为是怕家主和夫人担忧、以及责怪他们没照顾好少爷——虽然家主和夫人都是和善人,但是在涉及家人安危一事上,他们是丝毫不会妥协的。
实际上黎淮星只是想着,这要是一查下去,发现事情真就是那么巧可怎么办?
他喜欢不了那些人一点儿。哪怕只是出钱雇工,将他们送往偏僻院子里养着,他也觉得心底膈应。
他娘应当是比他更难受。
至于他爹会否因“到底是生身父母”这一缘故,他日知道了这件事情而心中难过?
虽然也心疼爹……
但黎淮星想了许久还是没开口,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想法。
其实相较于他,甚至是他娘,这个村子里的老人跟黎家那一家子相处的更久,那个疯婆婆要真是黎家人,哪怕对方蓬头垢面、疯疯癫癫,但这里的人应该也能认出几分不是?
黎淮星觉得,相较于确认这疯婆婆的身份,宣家是否会来人纠缠,才是目前该考虑的事情。
他们衣锦还乡,宣家哪怕是在隔壁村,也不可能一点动静都听不到,以宣大牛和宣于氏那两人的性子,能不能占便宜?
——纵使他娘与小姨宣姝对那家没有一分惦念,到如今也是提也未提,可宣大牛和宣于氏却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人。
可让黎淮星意外的是,他们共在村中休整了近十日,那一家子也没凑上前来过。
黎淮星倒是有心打听一二,以备不时之需,但问小孩儿,小孩不说一问三不知,也答不出什么有用消息。
——别以为孩子小,可他们耳聪目明记性好,学起大人的话来最是机灵、娴熟。唯一的限制就是理解力与活动范围,外村的事情若不是传的沸沸扬扬,他们就不怎么知道。
想问大人,但以黎淮星“幼时离家”且眼下也年岁尚小的情况,即便他以“背井离乡久,想问一问家中过往与亲眷”为由,大人们对其也是敷衍居多。
看看黎成周两口子将仨孩子养的多好——别说这仨亲生的,便是宣姝这个妹妹,如今哪又有一分村姑的模样——他们敢在这孩子面前说三道四?
还以为这孩子是当初话都说不利索的“傻”模样呢?
说到这件往事,他们就又想起当初给黎淮星撑腰的贵人。
现如今黎成周一家回乡,当初的骆管事也是前来拜访,对其态度可透着恭敬与讨好。虽然黎成周并不倨傲。
要知道,如今骆管事在这片地界,不说县令都要礼让三分,但也绝对是跺一脚,县令也要忧心一番的存在。
黎淮星只能无甚收获的回家,直到休整好的队伍再度出发,不少乡亲前来张家坝送行。
——张家坝的繁荣水运,虽是受到战乱的一时影响,但如今也渐渐恢复。可见靖王平定天下的消息,已经广传四野。
船渐渐脱离港口,扬帆起航,站在甲板上眺望的黎淮星,倏然听见不甚清晰的叫喊,看见岸上两个有些佝偻的身影,踉跄却又决绝的挤开身前的人。
冲着船上的人招手、呼喊。
黎淮星微微眯眼,却是辨不清那两道身影,反倒是宣姝、宣蓉和黎成周,一时的错愕过后,反应了过来。
那两人虽有着不小的变化,也因距离过远看不清面容,但还是能够确认是宣大牛和宣于氏。
此刻两人扑到岸边,先是喊后是骂,既懊悔自己得到消息太晚,又骂宣姝、宣蓉和黎成周不孝且丧良心。
“只顾着自己吃香喝辣,连爹娘也不养啊。”
如今的宣大牛并没有等着宣于氏去出头,大声咒骂着发泄着自己的怨恨与不甘,虽然他没亲眼见到黎成周的富裕,可眼下他能坐的起大船,听说还是包的船。
来送行的落花村村民谁不知道他们的嘴脸?听他们还要抹黑黎成周一家,顿时也骂开了。
如今他们可都知道了,这俩当爹娘的不是人,为了银钱与方子,那宣姝和宣霖要挟大女儿,又将宣姝和宣霖卖给了大女儿。
当初可是签了断亲书的。
这一切,都被黎成周一家抛诸脑后。
——虽然听不清楚,可只要这俩人出现,他们都能想到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但即便如此,又如何呢?
对如今的他们而言,这些事情已经不会让他们过于在意了。
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家人只有宣姝、宣霖、黎成周一家五口。
——相比于这些人,他们与霍徵等人之间的情谊还更深厚一些。
在村中住了些时日,再度坐上船,要说最兴奋的,就属龙凤胎了,这俩孩子笑笑闹闹地在甲板上跑来跑去。
不时还要拖着黎淮星一起玩。
而作为哥哥的黎淮星,除了宠着,又能怎么办呢?
开始忽悠俩孩子钓鱼,还说这中午的菜、饭就靠着他俩了。
实际上行船的时候,水波搅动,又哪里能钓到什么鱼虾?即便中午想吃鱼,那也是由船夫撒网捕捞。
但谁叫孩子小,又崇拜哥哥,三言两语就叫俩孩子攒足了劲儿。
~~~~~
绕道回了家乡,不说全是欢声笑语,但至少了却了他们一桩心事,随后的行程中,也不再有什么惦念。
——至于黎老三那大家子到底遇上什么事情,黎成周托了骆管事去问问。这事儿,在霍徵的人手下肯定不是什么秘密,但骆管事并非管这一块的,所以也知道的不多。
到时或是送消息到他们入住的客栈,或是直接传讯到盛京。
黎淮星觉得消息是半路就收到的。
等不得不坐马车赶路的时候,他看到有人往他爹的车厢里递了什么东西,当天午后吃饭的时候,他爹娘的神色就有些异样。
——还找宣姝单独说了话,想来这消息不知有关黎老三一家,还顺带提了宣大牛和宣于氏的事儿。
可这些,他们就不跟孩子多说了,而黎淮星也没有偷听的机会。
黎淮星只好撇撇嘴,将这些事情抛开,一边哄着身边的弟弟妹妹,一边思索到了盛京之后该怎么办。
虽说如今他们家算是新帝的心腹,也有了一份身家,可靖王登基,也不可能将旧朝的高官、贵胄全都杀个干净。
那些人在盛京经营日久、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可不是容易对付的主。
——黎家当然跟他们无仇无怨,可黎成周成了新帝的心腹、新贵,如何能不惹眼?
“到底还是新帝最为惹眼,只要咱们家安分守己又有价值,就不会被放弃。”
“不过,还是得有些自保手段才是。”
黎淮星嘟嘟囔囔,两个在马车里被摇的昏昏欲睡的孩子,哪里懂的那么多,又听的不清不楚,倒是听着“新帝”俩字。
顿时仰着头来问:“哥哥,我要有新弟弟了吗?”
第55章 我要我的大长腿
黎家的车队里有着两个不足三岁的。孩子,哪怕孩子身体一贯不错但总归要多考虑几分,所以一家子到盛京时已是孟夏。也没有立刻就见到皇帝,毕竟皇帝日理万机。
而且黎家也好整顿一二,若无要事,风尘仆仆、仪容不整的去见皇帝也是失礼。
在黎淮星全部心神都在新家规整一事上时,宫里来人将他爹叫走了,有些急,还像是半道挤出时间来见他爹。
但不论是他还是他爹,又能怎样?对方是皇上,没有彻底将他们抛出脑后,他们都要感恩戴德。
——虽然黎淮星觉得曾经的靖王是个还不错的人,可如今他是皇帝了,相处上是否该有些变化?
虽然靖王登基以后,并没有杀了前头那个皇帝,只是幽禁了他,将曾经干政的外戚与犯事的官员尽数处理。
但谁知道这个“不杀”是纯粹的给他故去的皇兄留下一丝血脉,还是有其他政治因素在?
所以黎成周被叫走,还是毫无准备的被叫走,黎淮星心底是打鼓的,直到暮色四合,黎成周才带着倦容回来。不过神色放松,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黎成周带回两个消息。
其一,他们家继续做买卖。
“听着皇上的意思,是想叫咱们家当皇商的。”
一屋五个人,黎成周夫妇和宣霖、宣姝俩兄妹,外加一个黎淮星。
——虽还是不足十岁的孩子,可他聪颖,行事也有超脱年纪的沉稳,他们家的事情,也就不瞒着他。当然,指的是好事儿和跟他有关的事儿。
黎成周接着说道:“只是咱家如今这身份,还薄弱了些,要是直接将皇商的身份摆在明面上来,便成了靶子。”
哪怕不顶着这个名声,也难免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也能缓和一二。
三五个人觊觎,也好过群狼一拥而上。
而有皇上做靠山,只要给他们些许时间,他们便能有了自保能力。到时候多方牵扯之下,能对他们动手的人便会少许多。
“即便还是有人会撕破脸,咱们也有面对风雨的能力。”
“而且,届时我等都是有功之臣,皇上对我等的回护就更站得住脚。”
当然,就眼下而言,他们对靖王取得天下,就有大功。
靖王之所以能长驱直入,除了将士们的奋勇厮杀,火药的功能也功不可没。
而且靖王还是两线作战,若不是有水泥的城墙在,北狄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事实上即便是有那高墙,北狄的野心也没消下去过,只是高墙护卫之下,北狄想要大举进攻是没了机会。小股人员的越境骚扰,则是被留守的将士们狠狠的打了回去,其中就有风仪郡主的娘子军。
只是这其中的功劳,目前不宜大肆传扬,毕竟天下初定,新帝虽是雷霆手段,前头的小皇帝也没跑掉,可旧势力还是有逃出生天的,难保他们不想对黎家做什么。
就想当初在莱昌县时一样。
哪怕现在黎家住在了盛京,但盛京也未必比莱昌县安全了。
“咱们家安顿好后,就开始处理铺子的事情,虽说不好明着赏赐,但皇上还是以旁的名目,给咱们播了不少铺子。”
有说是给他们经营的,也有实际上是在他们名下的赏赐的。
都是抄没的那些外戚家的铺子,不说其他,那位置、大小可都是不得了。
黎成周也不含糊,皇帝问起他对这些铺子有什么安排,他也确实是都有想法,只是具体哪个铺子卖什么,还要根据铺子的位置再具体定夺。
他这些年可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不论是霍徵还是皇帝,在这方面还是很信他的。
虽是个乡下村汉出身,可就有些巧思,时常能从旁人没在意的地方,琢磨出新鲜东西。
他也没再与大家细说自己的想法、章程,毕竟天色晚了,这些可以以后再说,说完这其一,他就要说其二了。
黎淮星还在想着,他们家有了这么多铺子,要做些什么生意——虽然成了皇商,就是皇家的钱袋子,到时候皇亲国戚说不定都能来掏一掏,但到时有到时的应对,若是因此就不做,那就是因噎废食。
——而且实际上,他们家除了跟皇家绑定,也没有别的出路。
可让黎淮星没想到的时候,他这正想着怎么给皇家赚钱呢,皇帝就背刺他了,说叫他去给皇孙们当伴读。
皇帝的皇子公主们都是与黎成周年纪仿佛,也早早地有了自己的建树,不再是需要上书塾的年纪。可他们却也有了儿女,一个个的正是总角之年。
45/53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