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人现在是从六品知县,也算是顿顿都能吃上四菜一汤了。
一晃眼,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本想着他的仕途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此次秋闱竟然给了他一个偌大的惊喜。
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完全能够充当地方官员的政绩。
想不到苏家一下子出了两名举人,亚魁和亚元都出在了他们县。
还有出身云山村的赵岩,他还是孙家的女婿。
看来这些商贾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不光靠祖上的积累,眼光独到是肯定的。
看看孙家女婿和苏家长媳……
唉?这俩人好像都是云山村出来的。
想想人家村里的作坊都能缴税,不是说还办了学堂嘛!
今年又出了举人和秀才,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县太爷一高兴,亲自写了副匾额,让师爷代表他去趟云山村,将匾额赠予学堂。
田大人一想到下次考评,他兴许能得个优秀,心下激动的多喝了几杯。
师爷招来小厮,让他把田大人扶回后宅,自己收拾了桌上的墨宝,心里也盘算起来。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田大人很有可能在下次考核的时候再往上走一走。
田大人能够胜任的恐怕也只有通判一职了。
通判的职责包括掌管地方兵马、钱粮、户籍和赋税,以及刑狱诉讼等事务。
其对知府有监察职责,若对方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误都可以直接上报朝廷。
田大人的年龄、背景和履历,放在那个位置上也就是个摆设,因此知府大人不会对他起戒心。
想想他也能跟着升迁,师爷的心里难免火热几分。
翌日下午,师爷前往云山村送匾额,还没进村就听见了人群的喧哗声。
下车一看,云山村是真热闹,虽谈不上张灯结彩,但绝对算是人声鼎沸。
韩秀才和苏举人在村口大树下跟村民聊着天,这时候赵举人也回来凑热闹。
赵岩也没想到会碰上这二位,忙下车跟他们打招呼,面子上总得过得去些。
韩泽苍嘴上热络,恭喜赵举人荣登桂榜,脸上的表情可不是那么一回事。
赵岩知道韩家人都不待见自己,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已是难得。
苏时恩也加入进来,假装热络的聊了几句。
“赵兄准备何时启程?”
“赵兄对此次春闱有没有信心?”
“赵兄最好是早做打算,京城的客栈不好预定。”
“赵兄你问我啊?我家玉哥儿前段时间在京城买了座二进宅院,不用担心我没有落脚的地方。”
赵岩……
不是,谁问你了?臭显摆什么?
苏时恩不管你问没问,他就是单纯想秀一下。
“京城本就人口众多,再加上进京赶考的举子,想必客栈一定很抢手。”
猎户娘子惊呼:“那在京城买个二进宅子得上千两吧?”
苏时恩叹了口气,沉重的点了点头,称赞道:“还是我家玉哥儿厉害,生财有道,娶了他真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不说话,你们还一唱一和的互动上了,赵岩是真待不下去了,转身欲走。
“几位才俊都在吶,要不田大人说云山村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呢!”
韩泽玉正巧牵着两只小狗崽溜达过来,一见是老熟人,连忙热情的打招呼。
“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师爷笑着跟韩小哥儿攀谈起来,顺势将县太爷送匾额一事给说了。
围观群众连声惊呼,他们村真是有了大造化。
生活越过越好,出了厉害的人物,现在连县令大人都亲自给学堂题字。
他们云山村当真是今非昔比,了不得呀!
赵岩还不知道村里开学堂的事,现在得知已是追悔莫及。
多好的刷声望的机会,竟让别人抢了先。
尤其那苏时恩还是个外人,你说你好歹是苏家大少爷,又不是上门女婿,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现在好了,人家中了亚元,捐了学堂,修了路,名声刷的足足的,真是一点儿机会都没给旁人留。
这次赵岩本没打算多做停留,现下这光景,他想走也走不了。
见赵岩回到马车上,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
韩泽玉捅捅苏时恩,信誓旦旦道:“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是去拿钱了。”
韩泽苍疑惑:“何以见得?”
苏时恩解惑:“因为他发现被抢占了先机,现在得想办法弥补。”
韩泽苍“哦”了一声,原来是掏钱建设家乡,甚好甚好。
师爷心下了然,看来这几位跟赵举人之间有龃龉。
韩泽玉将矛头调转,直指看戏的某人,下巴一抬,示意他说说吧!县太爷怎么心血来潮的想起送匾额了?
师爷无奈道:“刚下的文书,田大人升了一级。”
苏时恩挑眉:“州府通判?”
师爷忙摆手道:“没有没有,原职升了一级,从六品。”
“哦~”
苏时恩了然,人家想要更进一步,所以先来做铺垫。
第220章 钱宁的谋划
韩泽玉闻言眼前一亮,想起了经典的小品台词,你说你总整个马甲配合我干什么?
县太爷真是太上进、太贴心了。
放心吧,你换了马甲我也照样认识你!
明年县太爷若是能成功调任,岂不是又能照顾他家的生意了。
没事的,他不着急,调任不了还能继续照顾韩记食肆跟粉条作坊,还有他的农场。
能顺利调任就更完美了,这四平八稳的大叔比谁都能熬,相信他能在通判的位置上混到退休。
赵岩把浑身上下的银子都拿了出来,总共就一百多两。
咬了咬牙,分出八十两给村长大叔,说是要购买二十亩旱地,留给村里做祭田。
祭田的产出是归村里公账的,因此村长也没推辞。
有了这部分的产出,可以提高孤寡老人的待遇;可以让无人抚养的孤儿进学堂念书;还能给杜秀才涨束修。
甭管赵岩的出发点是怎样的,得着实惠的确实是全体村民。
大家也不傻,博名声的手段而已,不过是说几句好话,她们绝对能张口就来。
同样是收买人心,韩泽玉两口子就得到了大家的爱戴,而赵岩的举动则是反响平平。
失了先机,现在做出的任何行动也只能叫做补救。
赵岩办完事就匆匆离去,甚至没去钱家看上一眼。
现在的云山村让他感到陌生,他能感觉到,村民们对于苏时恩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明明他才是土生土长的云山村人,他才是那个祖籍云山村的举人。
多么讽刺……
赵母逗弄着大孙子,一岁多的孩子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小家伙胖乎乎的很可爱。
赵岩中举后,钱宁喜出望外,禁不住庆幸自己做的决定,岩哥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马上就是钱宁二十岁的生日,钱家人也在极力找寻他的下落。
虽说钱宁过年的时候有让人给家里送过钱,但这二两银子显然满足不了钱家人的胃口。
那一家三口一合计,竟然打上了钱宁彩礼的主意。
钱宁一走就是两年多,期间更是一次都没回过家,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
钱宁马上就到了官配的年纪,而且他还能给家里送钱,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在外面有相好的人了。
钱老大始终都认为钱宁跟赵岩有过一腿,只是不知道这二人现在是什么关系。
关系嘛!自然就是想名正言顺过上好日子的关系。
钱宁和孩子的事情是赵敏儿无意中发现的。
殊不知这个无意也是被人设计好的。
钱宁身边有军师,虽说水平和眼界都有限,但算计一个赵敏儿还是手到擒来的。
彼时的赵敏儿正因为定亲之事跟家人产生了矛盾,因此一怒之下将她看到的事情告诉了爹娘。
可她也不想想,老两口自始至终都是向着儿子说话的,又何曾偏向过她?
两口子打算偷偷的去看一眼孩子,结果见到了白白胖胖的大孙子后,赵母一时没忍住,暴露了行迹。
起初钱宁不肯承认,说这孩子不是他的,是他帮忙照看的。
可赵家两口子哪能听他狡辩,他越解释,二人就越是坚信这孩子是他们家的种。
赵母更是斩钉截铁的认定:“这孩子跟小岩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的太像了。尤其那个聪明伶俐的劲头儿也随他爹,我们家赵岩小时候……”
吧啦吧啦的讲了一堆,其目地就是为了证实这孩子是赵家的。
钱宁到最后也没松口,趁着赵母分心之际,一把抢过孩子,跑回了院子里。
老两口也没再死缠烂打,他们决定先回家问问儿子。
赵岩中举后有些忙,没时间去爹娘那边。
可赵母忍不住,于是每天都偷偷摸摸的去找钱宁,实则就是为了看孩子。
因此在赵岩不知情的情况下,人家婆媳早就相处融洽了。
本来嘛,钱宁和她们更有共同话题,不像孙满祁的圈子,她们怎么样都融入不进去。
赵敏儿郁闷,她跑去告密不是为了让她们婆媳相认的,怎么还享受上含饴弄孙的过程了?
赵岩知晓后也是无可奈何,只要求爹娘他们别暴露了孩子的事。
他想等到参加完会试再跟孙满祁摊牌。
说一千道一万,赵岩对于会试也没什么把握,他更倾向于下一届再战。
不过机会难得,他想去碰碰运气,就当是提前熟悉流程了。
赵岩想的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孙家那边越晚知晓,对他越有利。
他想的倒是挺好,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成亲近两年,一直没动静的孙满祁实际上已经怀上了孩子。
……
会试通常在阴历的二月初九开考,距离京城近些的学子可以在家过完新年再去赶考。
可偏远地区的学子却要提前两个月动身,生怕途中发生变故,错失了大好时机。
韩泽玉上次从省城出发,一路畅行无阻,耗时半月有余才顺利抵达京城。
韩泽玉的脚程快,上次即便是带着一匹拖后腿的“宝马”,他依旧将路程缩短到了七天。
如果只有他一人赶路,手边再有些可以补充异能的天材地宝。
日夜兼程的话,甚至只需要四天就能赶回来。
对于即将拖后腿的事实,苏时恩深表歉意,他是人,他比不上狂野的“宝马”,更比不上飞毛腿一样的玉哥儿。
韩泽玉撸起裤管看了两眼,诚恳的提出建议:“我腿上可光滑了,不信你摸摸。”
苏时恩……
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就不能正经一点儿吗?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白日宣淫、成何体统!
过来让我摸摸,你还真别说,确实挺滑的。
韩泽玉冷哼,这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正经。
苏时恩果断抽回手,淡定的轻咳两声,开始研究路上要带些什么东西。
韩泽玉聪明的脑瓜灵光一闪,白日宣淫有失体统,那改成晚上不就得了。
野外露营自然少不了帐篷,他去赶制几个,到时候好方便他为所欲为。
嘿嘿嘿……
苏时恩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这趟旅途注定不会很平静。
第221章 百户所驻地
初冬时节,韩泽玉还在院子里研究帐篷,被苏时恩教育好几次,依旧死性不改。
苏时恩很无奈:“你就不嫌冷吗?”
韩泽玉很兴奋:“区区寒风岂能浇灭我心中的火热?你不用管我,像我们这样的研究人员最是耐得住寂寞。”
好吧,苏时恩可以断定,玉哥儿研究的一定不是正经东西。
即便东西很正经,它的用途也正经不了。
韩泽玉不服,这人总戴有色眼镜看他,他一个清清白白的纯情小哥儿,他不要面子吗?
玉哥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翌日苏时恩从书院回到家,就看到了一张比脸还大的纸条,上书九个大字:“回娘家,勿扰,归期不定!”
苏时恩无奈的叹了口气,好一招“借题发挥”,不愧是你。
眼瞅着快要进京了,玉哥儿想在老家多待一待,就随他高兴吧!
韩泽玉跟师爷混的挺熟,让他帮自己协调一下,他想看看现在的行军帐篷长什么样。
这也不是什么军事机密,送了一车肉和菜,当做是劳军慰问品,再加上有师爷带路,二人很顺利的进到了百户所驻地。
百户所的位置在两县交界地,一百二十人的配置却要兼顾两个县城的城防工作。
这待遇已经不错了,偏远些的小县城甚至都没有官兵驻守,县城的衙役和民兵就算是他们的武装力量。
可别小看这一车肉和菜的威力,军饷这个东西,按时发放的时候少,想要足额领到更是难上加难。
正六品的百户,混的比县太爷还惨,武官这待遇也着实惨淡了些。
听说就想看看帐篷,百户也没阻拦,这东西也没什么稀奇的,想看就看呗!
钱多到没处花的小白脸,要是能多来几次就好了,话说人家农场的菜咋种的那么好呢?
师爷留下来跟百夫长说话,一名小旗带着韩泽玉参观,一边参观还一边讲解。
他们的帐篷是用布幔制成的,为了防雨、防潮,布幔表面会涂满桐油。
小旗羡慕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军帐多为牛皮大帐,不仅结实耐用,还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
这是必然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的数量众多,最不缺的就是动物皮毛。
他们这边的牛皮要用来制作甲胄,不可能让你拿去做帐篷。
韩泽玉想想自家农场的产出,猪皮无疑是最容易收集的,可一想到要住在猪皮帐篷里……
95/262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