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谋士系统在三国(历史同人)——辣个糊涂

时间:2025-05-09 09:56:37  作者:辣个糊涂
  但说的人说完了,还要看倾听解释的人接不接受呢。
  相比较于陆离谄媚上司又或者迷信天命,显然对方的这番解释更加符合两人对他的认知。
  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这番话可能会被反驳,但是在东汉,虽然不存在君权神授,但存在“天子”,没有人会说天命是无稽之谈。
  曹操甚至忍不住联想到了陆离之前跟自己说的“功业千秋”,前面说功业,如今说天命,他真的很难不对此产生某种联想。
  不管功劳到底是谁的,现实情况是郭嘉日益好转,虽然没有立刻快进到活蹦乱跳的阶段,但至少看起来只是带着些许大病初愈的虚弱而已,并没有再次浮现那种人之将死的青灰。
  这一趟出来,乌桓也打完了,袁绍剩余儿子皆已授首,可以说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都已经达成了。
  如今,正该回返才是。
  他们是临近春耕时期从邺城出发的,如今往回赶,回去后过不了多久便能准备年节之事了。
  只是“舟车劳顿”并非虚言,郭嘉此刻的身体还不适合长途跋涉往回赶,很容易让本就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变得更加差劲。
  曹操不好为了陪某个人丢下一大家子人不管,陆离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正好如今这边仗打完了,地盘多了,但还没有选定具体的管人员,郭嘉不宜移动,陆离想要陪同,此处事物便被曹操暂且交托给了陆离,也算是私事公事两不误。
  对此,陆离欣然接受,只是希望曹操能够派遣一位好点的医工过来,陆离对自己的医术水平一直处于一个非常自谦的状态之中。
  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这是过分谦虚,他这是有自知之明。
  目送曹操带着不少人离去,当然了,他也是留下了人的,毕竟你让陆离管政事还好说,要是让他管军事,别说曹操不放心,陆离自己都没有多么有底气。
  虽然当年在乐安郡,他这个郡守是军政一手抓的,但乐安郡四面八方的都是大汉自己的领土,跟边地可不一样。
  被留下管军事的人是张辽,他们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老熟人了。
  都说一段友谊是从一起讨厌某一个人开始的,虽然他们对吕布倒也都称不上讨厌,但他们的友谊还真的跟吕布关系匪浅。
  自从陆离成为吕布的引荐人之后,他们两个可没少打交道。
  当初在泰山郡,两人打交道打到让高顺都忍不住怀疑张辽是不是背叛了吕布。
  有着吕布这个超级不靠谱的存在,两人面对着靠谱的对方,合作进行的可谓是相当愉快。
  随着年节到来,郭嘉的住处挂上了,衣服添上了红色,就连陆离送的玉佩,宫绦都换成了红绳,还是陆离自己动手做的呢。
  反正入目所及,一定要是喜庆的,与丧气毫无关联。
  陆离不只是给郭嘉换,自己也换,甚至张辽都被他拉着换了一遍。
  对此,张辽欣然接受。
  当兵的,对于某些事情还是挺相信的,哪怕不相信,讨个好彩头也没什么不好。
  就拿他前任上司吕布来说,不少人都暗中蛐蛐他坏事做多了、遭了报应,以至于断子绝孙。
  虽然吕布看似对此完全不信,可每每都会为此大发雷霆,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真实看法了。
  张辽已经有了儿子,他不仅欣然接受陆离送给自己的,还忍不住帮着家人讨了几条。
  别人怎么看他不知晓,反正在他看来,陆离绝对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幸运儿一位。
 
 
第200章 锐意进取
  陆离很早就发现了,自从先帝带着自己过了一次年之后,他就好像变成了什么特定时间的打卡景点,好似能够在过年的时候把他往家宴中一放,就能达成某种特殊成就。
  明明一开始的时候,这就是单纯的对于家里除他之外一个人都没剩下的忠烈遗孤,以及天子爱臣的一种人文关怀。
  结果最后却发展成了这个陆离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模样,对此,因为其起到了一个抬高自己在他人心中分量的作用,陆离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而且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特殊作用,一般人陆离是绝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毕竟要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到这个机会,那还有什么特殊与珍贵的,多拉低档次啊。
  目前有过这个机会的,除了创始人先帝,作为师长的郑玄,子承父业的刘协,以及又争又抢的后来者曹操,也就是郭嘉与张辽了。
  因为郭嘉大病初愈,哪怕是大过年的,陆离也将对方与酒水、各种不健康食物、以及错误的生活作息进行了隔离。
  对方因为“病去如抽丝”好的并不立竿见影,反倒是陆离为了做好监督一直陪着对方健康生活,倒是将之前忙碌造成的亏损尽数补回来了。
  算一算,他已经是不惑之年,能有这个恢复速度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陆离这辈子人长得仙气、像是好人,面部骨像也是那种能够留得住岁月的,不会稍微上点年纪便立刻能够从脸上看出来。
  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知道自己想要走捷径的话,至少也要活到八十岁,当时还觉得各种艰难,如今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一半的年岁不说,便是任务好似都已经不需要走捷径了。
  历史改变进程,北方一统后,便要向西、向南看。
  如今孙权在跟荆州江夏郡死磕,那里的守将为黄祖,当年孙坚便是在与他交战的过程中被射杀的。
  至于刘备,刘备还在刘表那里“荆州蹲”呢。
  比之曹操如今的声势显赫,原定历史中与他三分天下的另外两方势力,都还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发育期,甚至是发育都没得发育的寄人篱下期。
  陆离不喜欢那种明明知晓双方是敌人,还硬要等待对方发育起来,再搞一波势均力敌、有来有往的比拼。
  他半点不觉得这样是浪漫的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风度,他只觉得这般充满了傻。
  况且真的等到敌人强大起来,你再去对付他,流血牺牲的难道没有自己的人吗,多狠的心啊。
  反正面对敌人,主打的就是一个趁你病、要你命!
  管他们有没有天命,反正真的要比天命的话,这玩意明公你也有啊。
  如果原定计划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的话,接下来的目标是荆州,这次咱们提前把各个地方都给守好了,可不能再叫刘备给跑了。
  那刘备真的太能跑了,从公孙瓒到曹操,从曹操到袁绍,又从袁绍到刘表,陆离都觉得对方干脆改名叫刘跑跑得了,这是长了八条腿还是咋地。
  便是有天命,可天命也不能不讲道啊。
  将所有的生路都堵上,那刘备难不成还能飞天遁地吗。
  真要能这样,那陆离实名制不服——同是天命之子,我家明公怎么就没有这份本事,天命你偏心!
  陆离是真的有些着急,他如今已经不年轻了,曹操更是如此。
  刘备比陆离大一岁,曹操比陆离大七岁,而孙权比陆离小二十岁。
  陆离不知道要做到一个怎样的地步才能完成历史改变进程的百分之百,但如原本那般三分天下肯定是不可以的。
  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他都怀疑如今99.9999%的进度会瞬间清零。
  虽然心中火急火燎的,但陆离并未在郭嘉缓慢养病的过程中表现出任何的急躁或者催促。
  过完年,他甚至还看起来颇为脚踏实地的跑出去巡视春耕去了。
  幽州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算是东汉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区了。
  但是幽州耕种条件好,不代表幽州每个地方的耕种条件都很好。至少边境地区的耕作条件就称不上好,更不用说其中还包括了一大部分胡人的地盘。
  土地跟某些动物一样,都是需要驯化处的,不是说那里空着一块地便是耕地,随便撒点种子就能蹭蹭给你长粮食。
  这里的耕作条件称不上好,但当地人显然也有自己的办法。
  陆离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努力回忆着自己前世学过的地知识以及今生看过的农业书籍,倒也能够提出些许改进办法。
  各地的耕种条件或许不一样,但种地系统归纳一下,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么几样——气候、地形、土壤,以及必不可忽视的政治军事情况。
  等到气候渐暖,郭嘉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曹操派人前来他们回去时,陆离有关此地的一些想法厚度都已经可以装订成书了。
  迅速完成了职位交接,陆离与郭嘉先一步离开此处返回邺城。
  至于为什么说他们是先一步,自然是因为张辽是后一步的那位。
  他都展露出自己的本事了,曹操才不可能将对方放置在已经将大问题解决了个七七八八的地方呢。
  人才吗,那是要用起来才叫人才,而且要用到关键且重要的地方上去。
  双方拜别之时都没有太大的不舍,正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这里之事张辽的开始,而非对方的重点。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不舍的呢。
  回去的路上除了陆离与郭嘉,还有一队护卫的兵卒。
  哪怕全程经过的都是如今已经属于曹操的地盘,可这并不代表一路上就绝对安全了。
  等到他们回到邺城,曹操等人已经在谋划荆州了。
  要说荆州,这地方目前来说还真的没有那么好得。
  刘表虽然进取心严重欠缺,但人家守城之心时完全被点满的。
  哪怕曹操因为张绣的投降得了南阳一郡,但后面因为专注与袁氏两兄弟死磕,也被刘表夺回去了小部分,不过大部分还是属于曹操的,而孙权如今正在进攻江夏郡。
  被曹孙双方虎视眈眈,可人家刘表还是守下来了。
  尽管刘备在荆州得不到重用与托付,但是在防备曹操的时候刘表可从来都不吝啬于使用刘备。
  虽说刘表那边双子相争似乎初现端倪,但他那边的情况跟袁绍那边还是不一样的。
  哪怕如今东汉十三州,曹操占据一半还要多,可也不敢说自己取荆州如探囊取物。
  毕竟上一个觉得自己攻城取地如探囊取物的袁绍,如今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
  虽然陆离是真的很着急,但现实情况显然在诉说着着急是无用的这一事实。
  而且不说敌人情况如何,曹营内部的自己人都并非全都赞成立刻便要攻打荆州的。
  短短几年的时间,曹操的地盘扩张了一倍不止。
  他如今拥有了东汉一半还要多的州,却没有得到东汉一半的人才。
  在其他方面他或许能够全然借着天子的大义名分取攻击敌人,但是在招纳人才方面就不是这般了,不然这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你的人才还是天子的人才。
  对方要是拉着天子的名头当大旗反了你,你这都没处说去。
  而且曹操目前的问题不只是人才的缺失,地盘的归属感不强也是一大问题。
  很多人见到曹操势大便投降,比如说袁绍的外甥,之前任并州刺史的高干。
  看似曹操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一州之地,但没过多久,对方立刻便反叛,最后还是曹操带兵攻打,才真正得到了并州。
  若是一味扩张、不修治,别到了最后闹得个满地狼藉。
  对于这种说法,陆离第一个不赞同,典型案例就可以看向我们的汉高祖。
  当年他要是也存着这种心思,怕是项羽光靠年龄就能熬死他。
  可惜陆离错过了辩论期,也没有办法当场反驳。
  不过倒也没有特别可惜,因为曹操自己就不赞同这种说法。
  毕竟他要是真的想要休养生息,干嘛还要召集一大帮子人想办法对荆州下手呢。
  再者说了,休养生息这种事情,难道是在乱世正该锐意进取之时做的吗,等到将动乱结束,一切重新开始,那才是该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如果说陆离的着急是知晓原定历史后想要趁着孙刘双方还没有发育起来,赶紧将人扼杀在摇篮中,那么曹操的着急就是一帆风顺、一往无前下燃起的事业心。
  不管原因是什么,在锐意进取方面他们两个倒是非常一拍即合。
  别人如何看待他们此刻的急迫暂且不提,郭嘉将一切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心中也不免担忧。
  乱世不进则退,锐意进取自然没什么不对,但人一旦心急了,危险便开始酝酿,失败则暗藏其中。
  他知晓陆离与曹操都是对认定的事情几匹马都拉不回来的执拗人,他先找到了陆离,带着他默写出来的一篇文章一起。
  当初陆离一篇《项羽论》出世,不知蛐蛐了多少人,但仅有作者本人与唯一的读者郭嘉知晓,在《项羽论》之前,还有一篇文章,也是对傲慢行为进行劝谏的。
  郭嘉是聪明人,顶尖的聪明人,而对于如他这般的聪明人而言,不敢说过目不忘,但复制一二还是可以做到的。
  陆离看着郭嘉邀请自己拜读的文章,他虽不至于对自己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烂熟于心,但也没有记忆单薄到摆在面前都认不出来。
 
 
第201章 速通天下
  不说他们两人交情如何,只凭借着自身智商,这一篇文章摆出来,就足够让陆离了解郭嘉的意思了。
  陆离作为文章的作者,也是走在规劝他人不要傲慢第一线的劝谏者,自然不会不明白贪功冒进的后果是什么。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这是贪功冒进吗,他这是想要帮助曹操速战速决!
  这要是换个人来劝,陆离早就不耐烦了。
  可来劝说的人是郭嘉,因为不能对本时代的人诉说未来的限制在,他现在只想表示:奉孝你不必担心,我不是贪功冒进的人,我也不是在傲慢自负,我心里都懂,相信我,我有我的节奏。
  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口,但郭嘉看陆离那个样子,还能不明白对方压根半点没有被劝到吗。
  郭嘉:“人都道年少轻狂,岁数渐长后会成熟稳重,却不想伯安竟是反着来的。”
  对于这话,陆离全都不认同。
  事实上按照他们东汉很多人的情况来看,许多人都是年少轻狂,被社会教育之后沉稳些许,位高权重后继续轻狂。
  陆离认为自己并非如此,更不存在什么反着来的说法。
  陆离:“奉孝莫非也被那些所谓的稳妥之人说服了吗,当年奉孝催我时可不是这般的。”
  郭嘉却忍不住笑道:“伯安看来是半点不曾看进去。”
  “若要说当年,伯安当年何等谨慎,亦对傲慢之人的失败了然于胸,规劝他人,如今怎么便非要固执己见,不听旁人言语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