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郡。
江夏那边疑似出现疫病的消息,并没有瞒过扬州这边的眼睛。
不说本就在进行攻防战,便是没有,对于曹操那边的关注也不会减少半分。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们的反应并非喜悦,而是凝重。
双方这些日子一直在交战,很难说这疫病是怎么来的,也不好保证那绝对就是出自江夏,而非双方都存在。
这要是幸灾乐祸去看人家房子着火,结果最后发现着火的还有自家房子,那可就好笑大发了。
迅速排查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只能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自己这边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好消息是对方同样出现,而且自己这边的情况比对面那边要好一些。
但这种好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极大可能是暂时性的,当你发现一例疫病的时候,可能早就已经有一村的疫病等着你处了,更不用说例子出现在军中。
孙权这边动作也不慢,立刻就开始处,不过没有撤军的意思,主要是担心这么一撤退,直接将疫病给一并带回去,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东汉对于疫病称不上陌生,尤其是看起来就是苍天不眷的东汉末年,大家其实没少跟疫病打交道,对于如何应对也有了一套流程。
但熟悉归熟悉,流程归流程,要说切实解决的可行办法,很遗憾,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存在。
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将所有染病的人集中起来干掉,要么就是带着几分仁义的将人集中隔离起来治疗,但说是治疗,放在百姓身上,就是喝点不知道掺了多少水稀释过的药物,纯粹看你自己能不能熬过来罢了。
等到染病的人差不多都死了或者硬挨过来了,这场疫病也差不多就结束了。
什么药到病除的药方,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最多就是出点相关的方子罢了。
达官显贵或许还能有专门的医工根据情况变化用药,但更多普通百姓就纯粹大锅药,看自身体质与运气。
这是一件很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条件有限,医工有限,部分医工的水平也很有限。
个别的神医,并不能代表一个时代普遍的医疗情况。
这个时代比较权威的医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但是绝大多数医工没有学习的机会,就算有学习的,也大多都学不全。
当初陆离学习的时候,还是系统给提供了比较齐全的学习资料,陆乔给的就是不齐全的。
陆离这种出身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医工了,很多就是家中口耳相传的,甚至有不少人学习的还是带着些许错误的医书。
当年刘宏倒是因为疫病的原因很是认真的培养了一批医工,但是洛阳一乱,不少人直接完蛋了。
后面曹操这边在陆离的建议下对于医工的培养也比较重视,但神医不是能够简单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天赋的。
不说神医,比较好一点的医工,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迅速培养出来的。
所以这种重视培养出来的,大多就是一种流水线式样的,能够治疗简单疾病的医工。
但到底是认真培养过,这个时候算是有人可用,反观孙权那边,虽然情况相较而言要好一些,但医疗条件相较而言就要差一点了。
双方最开始所谓的相对差距,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疫病非常平等的抹除掉了。
接下来的流程几乎没什么区别,大规模的爆发,隔离,处,死亡,病痛……
陆离真切体会过疫病带来的折磨与绝望,哪怕已经隔了好多年,如今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他是得到专门照顾的人,他是有最好的治疗条件的人,可依旧那般难熬,更不必说集中的百姓。
绝望是带着腐烂与腥臭的味道,而百姓对它有着足够敏锐的嗅觉。
很多消息是压不住的,也没有办法压,江夏出现疫病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半公开的消息,不过对于战争几乎没有太大妨碍,因为孙权那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陆离可以保证,自己这边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将感染了疫病的人往对方那边扔的事情。
底线这种东西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们而言,还是有点重要的,只要没有人打破,大家一般也都会选择遵守规矩。
就好像曹操不曾出现过屠城行为,其他势力的屠城行为较之原本历史上也少了许多。
毕竟曹操的屠城行为实在太过,可以说大大的打破了底线,以至于其他人再有类似行为,只要比不过对方,好像都成了一种战争中应用的手段,而不是要被大批特批的残暴行为。
陆离看完江夏送过来的文书,确定一切还在控制之中,曹昂也没有出事后,心里稍微放下了些许。
虽然清楚安定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变故在写完文书送过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出现了,但人是不能一直紧绷着的,该有的张弛有度还是要有的。
处好文书后,陆离拿起一本医书看了几眼。
这本医书是刚从系统那边的文库里面淘出来的,与其说是医书,不如说是迷信书籍,什么时辰对着哪一个方向拜,重复几次,最后从哪个方向的树上取树叶树皮熬煮……
话说回来,出现这种疫病情况,确实是需要搞一搞祭祀的。
倒不是要靠着玄学治病,而是要靠着这种仪式来安抚人心。
就好像出现了干旱情况的话,是需要进行祭祀求雨的。
淫祀是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与之相反的,自然也有祭祀的礼制规定,与被官方承认拥有受到祭祀资格的存在。
出现瘟疫,东汉一般是祭祀西王母与五瘟使者,前者属于官方正统,后者在民间广为流传,至少都不属于淫祀。
陆离就往江夏送了一份提醒曹昂可以进行祭祀活动的文书,也方便对方将吉祥物身份运用到最好不是吗。
虽然陆离并不怎么相信这个,但人在绝望的时候,是需要有心灵寄托的。
而且有些东西你不去做,也会有别人去做,与其让某些地方上的所谓天师、神人跑出来惑乱人心,还不如自己占据玄学主动权呢。
这就跟舆论阵地是一样的,你不占据,让别人占了的话,就只能等着被动挨打了。
曹昂收到来自陆离的文书,看清楚其中的内容后,忍不住就是一愣。
当时蔡瑁正好就在对方边上,看到他这样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情,没想到竟然是陆离提议搞祭祀的事情。
这倒是给他们提醒了,不过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蔡瑁:“公子可是有何不明之处?”
又或者,难道是并不赞同这个建议?
曹昂倒不是不建议,也没有不明白的,他就是没有想到,他以为陆离不会喜欢搞这种手段的。
一来那份《禁淫祀》可谓是传遍大江南北,二来他与张角也可谓是血海深仇了。
再者说,曹昂也是跟陆离有过不少接触的,他能感受到对方对于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怎么有兴趣,也可以称之为不信服。
不过这些倒是没有必要一一给蔡瑁说,曹昂只道:“只是想起《禁淫祀》,以为州牧不喜此类手段。”
当年《禁淫祀》传往地方的时候,蔡瑁还不曾在地方任职,但他也是看过的。
蔡瑁:“淫祀与正神,岂可混为一谈。”
第256章 回复
江夏搞起了祭祀,扬州那边同样也没有落下,他们这边的迫切程度甚至要远高于江夏,因为这边百姓间是真的有神棍在的。
反正有用的话,就是他们这边得天眷顾,天命加身,没用的话,那一定是对家遭了报应连累了我们,天可见怜的,我们是纯粹被人牵连的人呐。
双方都是这么想的,也都是这么干的,幸运的是疫病被很好的控制住了,控制在一个死了很多人,却也死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数量上,同时双方的战争也暂且告一段落。
撑不住了,粮草真的撑不住了,再不赶紧去抓春耕的小尾巴,那就真的什么也抓不住了。
相比之下,扬州那边是更加撑不住的一方,所以荆州在防守成功的同时还从对方身上小小撕下了一块肉。
虽然那点地方不是特别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还易攻难守,但这种获得本身的战略意义是非常正面的。
这代表着我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入侵,还成功反过来夺取了敌人的地盘,这就是板上钉钉的胜利,是对我方士气的巨大鼓舞,以及对于敌人的重大打击。
战争在很多时候,也是在打心战。
蔡瑁逐渐找回状态后,一并找回的还有水平,虽然不是什么顶尖水平,但也称得上是中等偏上了,中规中矩不出大差错,有的时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更高水准的发挥,目前没有人对蔡瑁抱有那种期待。
或许是之前来自族人的劝解起到了作用,或许是这次跟着老板儿子一通成功在“疫病关卡”通关塑造了信心,反正陆离从收到的文书上来看,都能看出对方态度明显积极向上了不少。
挺好的,真心的,陆离真心希望对方能够将这个状态保持下去。
比起荆州与扬州之间“略胜一筹”的结束,益州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预想中会两不相帮,甚至帮也是帮曹操的交州,实际上却是选择了暗中帮扶刘备。
虽然那帮扶聊胜于无,但这个选择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事实上别说提供微末帮扶,交州两不相帮本身就是在帮助刘备,现在他不仅没有两不相帮,还真的出手帮忙了,怎么着,真觉得彼此之间存在唇亡齿寒关系了不成?
反正僵持了一段时间,曹操那边攻下了犍为郡大部分,刘备那边得到了牂牁郡部分,现在刘备的地盘体呈一个长条状,左右两边与北边都是曹操的地盘,南边与交州接壤。
这种细长条的地盘,其实反而不如与圆形、正方状的更容易防守,非常容易首尾难以兼顾,防守难度大大增加不说,支援难度也大大增加。
陆离反正是想不明白这其中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也不准备继续用自己一般的军事水准去思考这事,非要思考的话,无非就是根本一点得失方面的衡量。
比如有缺点的同时是不是有着更大的优点,如果眼前找不到更大的优点,那么优点会不会在未来显现出来?
当然了,还可以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最后一个离谱的真相是刘备那边实在是没地盘没怕了,在瞎几把乱打,能够抢到一块算一块,完全没有思考过得失利弊。
陆离想的有些头疼,就算是想到头疼了,也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结果,总不能是想要往交州那边发展,准备在大势难逆的情况下,占据一块地盘,静静发展,以待天时吧。
若真的是打着这个主意,只是交州可不够,交州的体量真的不够,反正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能靠着那里往中原打的,最起码也得有一个益州才行。
不管怎么说,大家算是进入了短暂的和平耕种时期,只是曹老板,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比如说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个儿子放在我这里没有带回去呢?
是的,曹老板以程昱为益州牧,留下部分兵马守卫,然后带着部分兵马回邺城去了。
并且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他儿子半句,好像已经忘了还有个儿子放在陆离这里了。
难道是相关文书在送过来的路上出现了问题,被人劫走了,还是说送信人出事了,又或者难不成曹操以为曹昂死在江夏的疫情里面了,不然怎么半句话都不说呢?
为了这份不解,陆离在此次书写荆州文武相关功劳的文书中,还特别提了曹昂一嘴,一方面是本就有的说对方的功绩的部分,一方面则是多出来的询问有关曹昂接下来的安排。
明公,你还有个儿子落在这里呢,你是不要了吗?
收到来自陆离的文书,曹操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子脩啊,他倒是没有忘记,就是一时之间没有顾得上而已。
曹昂:真的吗?
曹昂本人倒是不知道这种事情,对方还在江夏那边跟蔡瑁一起处疫病结束之后的清除与安置工作。
而陆离在将提醒送出去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相关答复。
最为重要的当然不是有关曹昂之后如何安排,而是相关人员的功过奖惩,有一些属于陆离自己就可以安排的,但也有一些是必须由曹操来处的。
考虑到得到荆州没多久,当然还是全部都由对方来更有利于收服人心。
虽然说如果陆离想要进一步掌握实权,培养属于自己的“门生故吏”,是应该自己处一部分才好,但陆离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全都交给了曹操。
本来就已经铁面无情的在疫病方面用了对方儿子一次,在这种权力相关的事情上,就没有必要伸手了。
陆离想的很清楚,做的也不犹豫。
曹操的文书在相关奖惩之后,才是有关曹操自己亲儿子的安排。
明明距离事情发生还没有过去多久,曹操却好像已经将有关陆离将自己儿子往疫区安排的记忆全都一键删除了,不仅相当放心的将儿子往陆离手头上继续一丢,还表示让对方继续跟着你历练就行,从文从武伯安你随便安排。
陆离:……
这是可以随便安排的吗?
通俗意义上来讲,绝对不行。
毕竟要是安排到军队里面去,会不会让人误会这是某种子对父的夺权行为呢?
可是考虑到陆离都将对方往疫区丢了诶,这在很多人看来妥妥的是得罪死了,似乎做什么都没有勾结的担心必要。
曹昂要是还是一个少年,这种丢过来的行为其实挺让人抓瞎的,毕竟万一一个不小心将人给教歪了,算谁的?
但曹昂已经是一个有着明辨是非能力的成年人了,基础塑造早已完成,个人的基底也大致定性,在应对接下来的打磨上,曹昂是绝对具有自主应对性的。
左挑右选一番后,陆离很是痛快的将对方丢到了吕布那边,子脩啊,你只要能够跟你岳父这种老大难打好关系,我相信以后几乎没有能够难倒你的人。
之前跟着陆离干活就对于吕布的一些行为有所建议的曹昂,面对这种安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吕布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伯安你放心,这可是我亲女婿,我外孙的亲爹,我是绝对不会害了对方的。
曹昂的去处解决了,曹操那边却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处。
对方没有对自己将他儿子往险境里推表露出任何不满,但人家解你的心之所向,你也不能就真的将这件事情这般放过去了。
作为心系百姓的陆伯安,你做出那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作为曹孟德的友人,你难道不该为此给出应有的反应吗?
192/203 首页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