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离婚带俩娃在山旮旯开农庄(GL百合)——村里的一枝花儿

时间:2025-05-16 07:15:32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这可不是吉利话,梁妈赶忙呸几声去晦气,“呸呸呸!别胡说。”
  梁昭不觉得有什么,而且她觉得生孩子这种事没有绝对稳妥保险的,总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女人生孩子就是去鬼门关走了一趟,她就更不能盲目乐观了。
  见梁妈的脸色不好,显然是很忌讳这种特殊时期说这种话,她也就没有再去戳梁妈敏感脆弱的神经。
  这话要是让陈芜听见了更不得了,估计会生气到蹦起来,陈芜比梁妈还忌讳这些不吉利的话。
  梁妈还不放心她那张嘴,再三叮嘱:“以后都不许再说这种话了,不吉利。”
  “噢,知道了。”她冲看过来的两个孩子扮鬼脸。
  宝宝贝贝立刻后仰着哈哈大笑,牙花都看的清清楚楚了。
  晚上阿喜过来找她说视频账号的事,一聊起来就没注意时间,都已经快十二点了。
  两个孩子已经跟着蔡姨先睡了,梁妈也过来催了她们三四遍。
  阿喜也觉得不好意思,“忘了看时间,你现在怀着孕,应该早点休息的,我明天再过来。”
  她现在也是帮阿昭做事,因为有事情忙了也不用天天泡在鱼塘那边,家里人也没再逼着她相亲。
  她对阿昭很感激,要是没有阿昭,她现在走路还低着头,见到人也不敢打招呼,家里人都说她是白长了一张嘴。
  其实她也心里也难受,但没办法,她性子腼腆,又不爱说话,被人说多了就更害怕跟人交流了,总是怕说错做错,时间长了就畏手畏脚的,也就阿昭不嫌她,还愿意交她这个朋友。*
  这个视频账号已经涨了几万粉丝,都在问民宿什么时候营业。
  阿昭的意思是让她从装修就开始拍素材,让人看得见民宿是怎么一步步装出来的,也正好听听广大网友的意见,高手在民间嘛,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而且还免费。
  聊着聊着就到了这个点,太晚了,阿昭也真该休息了。
  梁昭也困,连着打了三个哈欠,送阿喜到门口。
  “外面黑,骑车慢点啊。”
  阿喜是骑电瓶车过来的,村子里还没有修路灯,听村委的人说过了年就安排修,所以现在路上还是黑漆漆的,开着远光都有可能踩到坑。
  阿喜手上提着一袋鸭蛋,就是今天下午梁妈去捡回来的那些,给她分了几个带回去吃。
  “嗯,你把大门锁好啊,”阿喜骑上自己心爱的小电驴正准备走,突然想起来一个事,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跟梁昭提个醒,“十三姑最近总上我那买鱼,时不时的就打听你的事,我觉得她没安什么好心,别又是想上门求你事,你别答应,像她那种人就算你帮她了也不会记你的恩情。”
  她嘴笨不代表脑子也笨,而且她在村子里的时间比梁昭多,十三姑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
  那一家都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也就梁晓莉好点,但梁晓莉心气高,以前也没少跟梁昭比较,现在对梁昭估计也不会有好话了。
  她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提醒梁昭留个心眼。
  梁昭靠在门框上抱着手冲她抬了抬下巴,“你看我像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么?”
  阿喜噗嗤笑出声,实话实说:“不像。”
  她差点忘了梁昭以前的战绩,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了。
  看阿喜骑车走远了,梁昭才转身锁好大门。
  再不上楼睡觉,她家陈老板就要从粤西杀过来收拾她了。
  。
  之前梁妈犁了一块田种土豆,就在芥菜花田的旁边,现在芥菜花都差不多谢了,上面都是饱满的菜籽,等再过几天就要割回去倒挂起来晾晒留种,明年就不用去镇上卖菜籽了,她家这一田都用不完,还能匀给其他人。
  今天过来是挖土豆的,梁妈种了两种,一种黄皮一种紫皮,这边管紫皮的叫马铃薯,产量是没有黄皮的多,个头也大小不一,同一棵里面有的有拳头大,有的就像山药豆,也都一块捡回去了,人不吃也可以煮了喂猪,不然留在田里也是浪费。
  梁昭在家待不住也跟着过来了,提个竹篮在后面捡小土豆,她想拿回去做炸土豆。
  她以前去湖北旅游在一些地方吃过那种炸的小土豆子,那边好像叫恩施小土豆,煮熟去皮了再整个下油锅炸,外皮是焦黄香脆的,咬开了就是又粉又面的口感,吃的时候撒点辣椒面五香粉葱花拌一拌,是让人吃完了还想再来一碗的程度。
  她家这块田面积不大,总共就种了三垄土豆,两垄黄皮,一垄紫皮,黄皮的个头都大,不怎么有小土豆,一挖就是一窝,少的都有七八个,多的有十几个,挖了不到半垄就装满了带过来的蛇皮袋。
  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要全部挖走的,剩下的还能留一段时间慢慢挖。
  梁昭捡了一竹篮的小土豆,又去另一边掐豌豆尖,再摘一点荷兰豆和甜豆。
  这两种豆在外观上有点相似,不太懂的人肯定觉得是同一种豆,但其实不是,甜豆的豆粒比较饱满,一般都是剥下来炒肉丁、炒饭、炒玉米胡萝卜丁什么的,荷兰豆是撕开两边的丝了就直接炒,豆荚也是扁扁的。
  娘俩在田里忙活半天,用电动三轮车运回去一大堆东西。
  梁妈现在不仅会开收割机,连三轮车、拖拉机、耕田机都会,学习的劲头很足,智能手机也玩的很遛,之前她都不会的,只会用那个老旧的老人手机打电话接电话。
  最近她也经常出现在阿喜的镜头下,视频账号能涨粉还多亏了梁妈出境,她麻利干活的样子是很多农村妈妈的缩影,能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
  辣椒酱也在视频中做了宣传,问的人还挺多的,梁昭也在考虑要不要弄个网店。
  可她现在没人手,阿喜一个人运营账号已经快忙不过来了,又是拍摄又是剪辑,文案标题这些也要想,还得跟粉丝互动,要是再弄一个网店挂链接就得再招人。
  昨天阿喜过来两人也商量来着,就算现在不做,以后也得做。
  罗家和梁堂姑的厂子不是快不行了么,村里进厂的年轻人现在都回村了,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梁昭打算找个时间问问。
  工资现在肯定是给不了多高,而且也要看她们的人品和能力,要是不能让她满意也是不会留下的。
  盘算着这些事回到家门口,三轮车刚停稳就有客人问了。
  “刚挖的土豆啊?”
  梁昭拍拍装土豆的蛇皮袋,“对啊,刚挖的,要买几斤回去试试嘛?”
  她还推销上了,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做生意的机会。
  客人也爽快,当即就说:“要的啊,给我称十斤!”
  土豆沉,十斤其实也没有多少的,梁昭找了个塑料袋让客人自己挑。
  其他客人看见了也有不少想买的,梁昭干脆把三袋土豆都打开倒在地上,再给她们拿一把塑料袋,挑了就过秤算钱。
  正宗的农家小土豆算一块五一斤,很便宜的了,又新鲜,还能随便挑,外面市场可没有这么好的。
  也有客人不买,但要现吃的,就是临时加菜。
  梁昭干脆列了个今日份新菜:酸辣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土豆蒸排骨、小茴香炸土豆。
  除了土豆,还有摘回来的其他菜,新鲜水灵,喜人的很,一看就知道好吃。
  结果就是这一三轮车的瓜果蔬菜都没搬进家门就已经被抢购一空,后面要做菜的土豆都是梁妈火速去挖的,还想留着慢慢挖的,现在看来是不用留了。
  村里种土豆的人也不多,一个是年轻人都出去了,家里就剩下老人,种那么多吃不完也是放坏了,卖又不知道怎么卖。
  老人去镇上也麻烦,自己又不会骑车,坐车也晕,平时要买什么都是托别人帮忙带的。
  农庄开起来后,进村的外地人多,村民家里的这些瓜果蔬菜也变成了畅销货,明年应该会有很多人会跟风种各类瓜果蔬菜。
  尤其是指天椒,梁昭给的价钱可不低,她家也打算把以前荒了的地重新种起来。
  梁昭坐在门口剥甜豆,豆荚就扔到外面给鸭子吃,鸭子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
  那些老掉的菜叶子还有一部分用不上的芥菜籽她也都拿回来了,菜籽可以丢给鸡吃,它们喜欢啄里面的种子,啄烂的菜梗还能堆起来当果树的肥料。
  她掂了掂碗里的甜豆说:“妈,中午切点腊肠炒着吃吧。”
  前阵子家里灌了腊肠,梁妈去粤西的时候还给老太太带了,都是用土猪肉自己灌的,连肠衣都是新鲜现弄的,吃着放心,老太太也喜欢。
  陈芜那天回去还带了一袋,连吃了两天,是放在米饭上面整根蒸的,油脂浸透进饭粒,米饭都是油香油香的。
  做煲仔饭也好吃,最近来农庄吃饭的客人都会点腊肠煲仔饭,家里的腊肠根本不够吃,估计明天或者后天就得让人再送两头猪过来专门做腊肠用。
  她也有计划将来做一个自己的腊肠品牌,所以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趁现在把后山那个养殖场盘下来。
  她去看过了,后期找人弄一下猪粪便排放的问题就行了,这个她也有经验,以前搞过养殖场,现在也不算盲目投资。
  主要是她想要一个自己的猪场,果林里边的猪栏养不了几头猪,后续供应不上了还是要跟其他养殖场买猪肉,还不如自己弄一个。
  除了供应给农庄,也可以加工成腊肠,正宗的土猪肉腊肠,成本是高了点,但粤区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她们很愿意为美食买单。
  “炒腊肠啊,那我要去看看还有没有腊肠了。”梁妈说。
  “昨天我还看到架子上有一整排,不会这么快就没了吧。”
  她都惊了,那一排腊肠可是足足的二十斤。
  梁妈就进去看,哪还有二十斤,就剩下五六根,其他的不是做了煲仔饭就是被客人买走了,再晚一点恐怕连五六根都不剩。
  这消耗速度也是够可以,果然好东西都不愁卖。
  “这几天天气都不错,要不然明天再做一点。”梁妈把剩下的腊肠拿出来先蒸上。
  蒸过的腊肠比较好切,炒的时候会出很多油,用这个油炒菜或者拌米饭都特别香。
  没蒸过直接炒就发硬发干,也容易糊锅,相比之下梁昭还是喜欢吃蒸过再炒的。
  “那我打电话让她们明天送两头猪过来。”
  买整猪可以到了这边再杀,也可以杀好了再送过来,她一般都是要活猪然后到这边杀,杀好了能直接灌血肠。
  猪身上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比猪肉都贵,比如猪天梯,就是猪的上颚软骨,想吃都得提前好几天打电话预定。
  知道她们明天要杀猪做腊肠,立马就有客人想预定。
  农庄的腊肠不肥不瘦刚刚好,用料也都看得见,都是新鲜的正宗土猪肉,外面卖的腊肠哪有这么好,就算是她们自己买猪肉去灌那也不是土猪肉,就是市场上常见的猪肉,想买土猪肉还得到村里才行。
  两头猪也不是全拿来做腊肠,梁昭还想着做完了多留点过年吃的。
  客人听了她的解释就说:“对啊,快过年了都想买点回去吃,梁老板你就多做点咯。”
  预定的斤数实在多,确实是不够分,梁昭干脆接下这个生意多做点,反正钱她是收了,到时候通知客人过来拿腊肠就行。
  粤区的腊肠跟外地的那种不一样,外地腊肠很多都是熏制的,要么就是辣味的,她家的腊肠就是灌好了然后挂起来自然晾干,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用料好又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所以才会这么受欢迎。
  做这么多腊肠靠她和梁妈两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再说她现在是孕妇,很多重活都干不了,梁妈也不会让她干,所以还是得找人。
  现在到她家干活的长期工有二十个,工资最高有四千,最少也有一千八,都管中午饭,除了阿婶她们几个在厨房的,其他人晚饭都是回自己家吃。
  姨妈她们吃住都在这边了,工钱相对没那么高,这点梁昭还是算的很清楚的,并没有因为是亲戚就特殊对待。
  就这些人光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不少,不过这也是必要的人工支出,想要做大做强总不能只靠她和梁妈两个人。
  她跟梁妈说明天找两个人过来帮做腊肠,算一天工钱。
  “再问问谁会电脑,我想给阿喜找一个帮手。”她还是想把网店做起来,线上线下两手抓。
  做腊肠的可以在村里找,懂电脑的梁妈倒是建议她直接问阿喜。
  “她以前上职高,有很多同学的啊,年轻人都会用什么电脑啊手机的,村里这些人哪会啊,她们要是会电脑也不用进厂打螺丝了。”
  梁昭一拍额头,她真是忙糊涂了,怎么就没想到让阿喜直接找人。
  “阿喜昨天也没说,我还想着在村里找的。”
  梁妈就说:“她那是不好意思跟你说。”
  “干嘛不好意思?”梁昭费解。
  “可能是怕你多想吧,觉得她这是介绍熟人什么的吧。”
  “什么啊,那现在来干活的不也全是熟人。”
  梁昭摇摇头,立马就在微信上跟阿喜说了这个事,让她问问以前的同学,本地的,有没有想干这个的,上班时间自由,自己有个电瓶车的话来回都方便。
  阿喜回复说帮忙问问。
  “我一会炸土豆吃,你过来吧。”她又说。
  “你又要做好吃的啊,那我可有口福咯~”
  阿喜回完消息就乐滋滋从鱼塘的简陋小屋出来准备去梁昭家吃炸土豆,凑巧在路口碰见过来的十三姑,她本能想转身当作没看见,又硬生生刹住脚步。
  这段时间十三姑憔悴了不少,人也苍老了,不像之前那么爱打扮了。
  以前去门口菜地摘菜都要穿小高跟鞋,现在就只穿一双旧的运动鞋,衣服也是灰扑扑的,手上提一个桶,冲阿喜露出讨好的笑容。
  “要出去啊?先给我抓两条鱼。”
  阿喜不是很乐意,十三姑来她这里买鱼从来不给钱,每回都说先赊账,月底再给,也没见给过。
  她也不好意思追着要,又不敢跟家里人说,要是让她阿妈知道了又得说她榆木脑袋不开窍。
  十三姑每回还知道挑贵的,便宜刺多的还不要。
  “没鱼了,大鱼都卖了,鱼苗刚放下去还没长大。”她扯了个借口。
  这也不算借口,大鱼确实没有多少了,剩那么点是预备着农庄那边鱼不够吃了从她这里捞的,不可能卖给十三姑,再说她也不给钱。
  十三姑才不信,笑容也没有了,不高兴的撇嘴,阴阳怪气的说:“哟,别人来买就有,怎么我来买就没有啊,怕我不给钱还是觉得我买不起你的鱼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