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穿越重生)——祝六六

时间:2025-06-09 07:14:58  作者:祝六六
  周围烧着艾草,没有蚊虫侵扰。
  余采枕着彭希明的大腿,彭希明一手轻柔的捧着他的脸,另一手抓着团扇摇晃,他舒服的很快就有了困意。
  可这时,彭希明的手顺着他的脸颊往下。
  再往下。
  熟悉的愉悦袭来,他哼哼两声,一个翻身,就手口并用。
  彭希明轻笑,整个人也顺势趴了下去。
  正院前后两道门都锁着,两人也不是头一次这般,夜风习习,带着未消退的热,叫两人也更热。
  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热情,尤其是彭希明,甭管是哪个动作,都比往日都要大力些,只叫余采舒服的整个人都成了粉色。
  可当快跑到顶时,彭希明突然停了。
  愉悦一空,他眨了眨眸子,有些懵:“怎么了?”
  彭希明温柔的抱着他,先是亲了亲他的唇,而后才道:“刚才你与厘哥儿说什么务实,这是何意?”
  务实?
  厘哥儿?
  余采愣了会儿,已飞到云层中的思绪渐渐回了大脑。
  他诚实道:“就是只要对方的脸够好,那即便吵了嘴,看在脸好的份上,那会自动消气。”
  “……原来如此。”
  伴随着这四个字,彭希明猛的动了几下,可还没等余采又沉浸,他突然又停下,还道:“依我看,这样才算务实。”
  余采:“……”
  他眨眨眼。
  再眨眨眼。
  大脑终于开始了运转。
  这话的意思是……
  他抬手戳了戳彭希明汗津津的心口,有些不确定道:“因我夸那童生长的好,所以你不高兴了?”
  彭希明抓住他的手,摇头道:“没有,就是你们俩跟打哑谜似的,听得我疑惑。”
  “猛然想起,就问出了口。”
  这解释,让余采有些好笑,他抱住彭希明的脖子:“你这人,忙正事还走神,我要生气了。”
  彭希明闻言,寻得他的唇去亲他,口中还认错。
  并且又大力动作了起来。
  这下子余采哪里还有心思去说话,很快又沉浸在了愉悦里。
  这一场结束,两人都大汗淋漓。
  彭希明先拿布巾给余采简单擦了擦,之后起身去打水。
  背对着余采走出去老远,他忽而轻轻叹了口气。
  刚才应顺势承认的。
  他就是不高兴了。
  可他这样是不是太贪心了……
  能将月亮捞进怀中已是万幸,他却还想要月亮的心……
  几日后,县学、私塾又放了假。
  晚饭后,叶厘拿出今日刚从布庄取回来的新衣裳新鞋子,叫江纪、江麦试试。
  不好总把这些活计交给江柳江榆,因此兄弟俩的行头他交给了布庄。
  现在离出发还有一个月,若是不合身,可以再改改。
  江麦抱着他的小长袍,站在堂屋门口,他拧着眉毛问道:“厘哥,我真的也要去吗?”
  “当然了,咱们全家头一次出远门,可不能将你留下。”
  叶厘双手抱臂,理所应当的道。
  换做平日,江麦听了此话绝对很高兴。
  身为老二,他很喜欢这种一视同仁。
  可现在他在读书呀。
  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哪能旷课这么久?
  他为难道:“等我回来,怕是跟不上夫子的进度了。”
  “没事的,路上你多背书就好了。”
  反正都是背书嘛,又不跟他上辈子那些小学生似的各科都学,就算缺了两个月,也能很快补上的。
  再者,小学生嘛,哪能不放暑假?
  他语重心长的道:“小麦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一味闷头苦读没好处的。”
  这时,江纪换好衣裳,从西屋走了出来。
  听得叶厘此话,他点头道:“小麦,你厘哥说的对,还是要多出去看看。”
  “而且,路上我随意指点你一下就好了。”
  有了江纪这话,江麦站在原地纠结了会儿,最终应了下来。
  也是,以他和他大哥的差距,即便指点他,也不会占用他大哥太多时间。
  想通了。
  他抱着新衣裳回了东屋。
  叶阿爹不在,他和江芽也搬回老房子了。
  叶厘便瞧向江纪。
  一根纤细的腰带,将他身上松松垮垮的长袍勾勒出了弧度。
  夏日穿的薄,这肩是肩、腰是腰,看的分明。
  叶厘欣赏一番,颇为满意。
  长的好就是占便宜。
  这一年来他称得上是独守空房,一人将这个家撑了起来。
  可瞧着江纪这模样,他心中不但生不出任何怨气,反而满心都是欢喜。
  这是他们一同下的决定,江纪也是在为这个家付出嘛!
  江纪借着微弱的烛光瞧见他的神色,脸上不由有了笑。
  朝他走了两步,江纪双手环着他的腰,在他耳边轻声道:“待会儿,你给脱下来?”
  叶厘挑眉,脸上立马有了笑:“好啊。”
  他的好相公压力大,更得劳逸结合。
  于是,等江芽、江麦洗了澡回房,两人去了洗澡间。
  洗澡间闷热。
  两人速战速决,很快回了西屋。
  不过,两人没敢太放纵,大考在即,只能适当运动,不可沉迷。
  短暂的假期结束,这日,将江纪、江麦送回县学、私塾后,叶厘去了半闲居。
  这中间他好几日未来,余采应该有消息了吧?
  吴夫郎的确已经打探完了。
  那个童生,竟还没成亲。
  其实这童生去年订了门亲,但谁知对方遇见了更合适的,最终人家姑娘嫌他年纪大、个子不是很高、性子太软,于是退亲了。
  到了今年,他年纪更大,再加上还退过亲,于是更不好找了。
  叶厘听完这花,起了好奇:“性子有多软?很听他爹娘的话?”
  难不成是妈宝男?
  “这倒不是,是那姑娘嫌他没血性,只会讲理,不会打架。”
  余采解释道。
  
 
第124章
  “打架?”
  叶厘听的一愣。
  难不成这童生和姑娘出去逛街结果姑娘遭遇咸猪手但这童生只想以理服人不肯动手?
  余采细细解释道:“这童生名叫蒋禹舒, 与他定亲的姑娘是乡下的,家境不错,有田百余亩。”
  “但这姑娘的父亲, 不满足眼前的家业,除了种地外, 还想种点杜仲树。”
  杜仲树浑身都是宝, 皮、果、叶既能食用,也能药用。
  而且不惧北阳县冬季的低温。
  更关键的是, 本地没有人家种, 颇为稀有!
  但到底是树木, 根系不仅四通八达,还长。若栽种到田地中, 那地边上的树木的根,必然会侵入相邻的田地中。
  这会与相邻田地上的庄稼争夺肥力、雨水等一切养料。
  于是隔壁田地的人家就不同意。
  若这姑娘一家执意要种,那每年都得赔些银钱。
  这姑娘一家自是不同意。
  他们自己的田,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凭什么赔钱?
  于是两户人家就爆发了争吵。
  那一日蒋禹舒到姑娘家做客, 恰好那户人家吵上门来, 双方没谈拢,就打了起来。
  但蒋禹舒这个准姑爷没能发挥出什么作用。
  他嗓门不大。
  只会嚷嚷有话好好说。
  还觉得那户人家的确有理。
  他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于是这姑娘家就很是不满, 有了退亲的念头。
  这姑娘的父亲托媒人留意留意,结果一下子就寻到更合适的,于是蒋禹舒就被退亲了。
  余采讲完这一大串,端起茶盏润了润嗓子, 而后才道:“这个事呢,没落到我身上,我也不知怎么评判。”
  “但他这个处理, 毛病也不是特别大。”
  “以他这个年纪,还能与小地主家的姑娘定亲,相貌应是很出众的。而且的确没什么不良嗜好,几乎不会生气。”
  “要不,让榆哥儿相看一下?”
  叶厘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缘由。
  这与他猜测的可是背离了十里地。
  他想了想,道:“行,我回去问问榆哥儿。”
  这童生除了帅,还读过书,情绪也稳定,虽然比江榆大了六岁,但如今才二十二,离色衰远着呢。
  这事他不好评判,得看榆哥儿的态度。
  于是,回村后,叶厘将牛车赶到江大河家。
  恰好一家四口都在,他便将蒋禹舒的事讲了,让几人都发表发表意见。
  江大河皱眉,放下手里劈到一半的干柴,道:“这种连自己人都不帮的傻子,有啥用?”
  在乡下,谁拳头大,谁就是道理!
  可江榆忍不住反驳:“他长的好啊。”
  这话听的江大河两眼一瞪,训道:“长的好有什么用?屁事不顶。”
  “顶啊,至少我还是想先见见再说其他。”
  江榆才不怕江大河,还振振有词的反问:“你之前不是说,一切全凭我喜欢吗?”
  “……那也不能找个这样的傻子。”
  江大河继续瞪眼。
  这童生的行事,与他信奉的理念相违背,他不想要这样的儿婿!
  “我不管,先见了面再说。”
  江榆说着几步来到叶厘跟前,抱着叶厘的手臂摇晃了两下,低声求道:“厘哥,你帮我说几句呀。”
  叶厘便对江大河道:“二叔,要不还是先让榆哥儿见见?说不定这人长的不合榆哥儿胃口呢。”
  一旁的江柳闻言,帮腔道:“爹,这又不是要定下,只是见面而已,你先别生气。”
  不生气?
  这如何能不生气?
  凡是乡下的人家,谁家都不会收这样的傻子!
  但现在叶厘发话了,江大河也不好一口回绝。
  他便又瞪了江榆一眼,道:“厘哥儿,你既这样说,那就先让榆哥儿见见那人。”
  这话一出,江榆松了口气,脸上顿时有了笑。
  可叶厘笑眯眯的问道:“二叔,如果是你,这事如何处置呢?”
  “我?”江大河哼了一声,双手叉腰道:“我要是种树那家,这树我肯定要种,我自家的田,凭什么拦我?”
  “我要是相邻的那户人家,那我肯定反对到底,敢祸害我家的庄稼,这事没完!”
  乡下的事,哪有那么多道理?
  全看自家是什么处境,有多少拳头。
  他之前想要儿子,不仅仅是担忧将来没人养老,还是怕这种情况!
  反正他瞧不上这童生。
  这门亲事,他不答应。
  江大河打定了主意要反对。
  但江榆却是欢天喜地的为相看之事准备。
  叶厘本想将这场相亲安排到半闲居,但考虑到对方家境一般而半闲居消费不低,于是,他便把这次相亲安排到了北城门外。
  野枣坡与县城之间只有一条土路相通。
  但这条路还连着一条羊肠小道。
  这小道僻静,再加上中午炎热甚少有人在外走动,江榆与对方可以多聊几句。
  江大河不同意这门亲事,叶厘自是不能让江榆只凭几眼就定终身,两人简单交流一番,若是互相接不上对方的话,那就算了。
  脸再好看,若思路不同频,那也没用。
  这次相亲对蒋家而言,乃意外之喜。
  蒋禹舒是蒋家的小儿子,上头还有俩哥哥,他前些年只顾着埋头读书,后来两个哥哥的儿子大了,也有读书、娶亲等需求,于是两个哥哥便不想供他了。
  他就从私塾归家,准备说亲。
  当时他二十岁,以他的相貌,本能说门不错的亲事。
  可他家境普通,一家十多口人挤在一个只有四间瓦房的小院子里。
  他的房间,乃是灶房改的,狭小逼仄。
  他也没正经营生,日常以抄书为主,顺便教导侄子读书。
  所以,他挑拣的余地不大。
  好不容易去年和乡下小地主的姑娘定了亲。
  结果碰到了那事,被人家姑娘踹了。
  这下子亲事艰难了。
  他年纪大、个子也一般,还暴露了不帮亲这一点,于是再有媒人上门,介绍的小哥儿、姑娘都不达预期。
  蒋家人愁坏了。
  他自个儿也发愁。
  再这样拖下去,那就更不好说亲了。
  他正准备妥协,结果一桩好媒茬落在了他头上。
  对方竟是野枣坡的,还是变蛋、芋泥的发明者、豆腐泡作坊主的堂弟!
  这条件优渥的,叫蒋家人都笑眯了眼。
  如今全县谁不知变蛋、芋泥、豆腐泡?
  因此,相亲这日,蒋禹舒特意将自己拾掇了一番,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出门前还又刷了遍牙齿。
  但他拒了自己老爹往他鞋里塞鞋垫好增高的提议。
  这只能瞒一时,又不能瞒一世。
  一旦有了第一次欺骗,那说不定今后他每句话都要受质疑了。
  江家小哥儿能看得上他最好。
  若看不上,这也不能强求。
  这日中午,蒋家父子俩步行到了北城门,出城,沿着土路走了一里地,这时右边多出了一条小道,通往不远处的山脚。
  父子俩拐上这条小道,走了没一会儿,便瞧见叶厘、江榆、梁二香、江通四人站在路旁。
  双方见面,蒋父上前与叶厘、梁二香、江通打招呼。
  之后几人就走到一旁闲聊,叫蒋禹舒过去同江榆聊几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