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穿越重生)——祝六六

时间:2025-06-09 07:14:58  作者:祝六六
  他对生娃并不十分抗拒。
  此时不想生,纯粹是没和江纪腻歪够。
  但如果他要生娃,那从备孕到带娃,江纪必须全程参与,不然他不生。
  这最起码要三年时间。
  因此,他便想让江纪专注读书拼一把。
  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很快就过去了。
  他又道:“趁着江纪年轻,耳聪目明记忆力好,得努力一把,若是错过明年,那实在可惜。”
  这话着实有理。
  科举拼的不只是脑力,也有体力,乡试共三场,每一场都是考三日,就贡院那小小的号舍,若是没个好身子,那还真撑不住。
  而且,与做邻居比起来,肯定是乡试重要。
  余采没有再劝。
  他笑着道:“你们夫夫有这个毅力,明年江纪肯定会有好结果。”
  换做是他,可不愿与彭希明身处两地。
  刚成亲那会儿,他还劝过彭希明几次,想让彭希明去读书。
  最近却是不再劝了。
  他已习惯了时时刻刻有彭希明在身侧,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绪都会被彭希明精准接住,这感觉实在美妙,单身了二十五年的他,根本无法抗拒。
  可厘哥儿、江纪竟能拒绝这份美妙,一个在家搞钱,一个在县学搞科举,有这份毅力,夫夫俩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叶厘听了余采的祝福,笑着道:“那就借采哥吉言了。”
  反正他和江纪会尽力,剩下的,看天意吧。
  吃了午饭,他和余采、彭希明去了附近专门做蛋挞的小院子。
  他将千层的做法教给厨子。
  余采也学了一下,准备做给家人吃。
  这做法着实简单,于是傍晚半闲居就推出了芋泥千层。
  但因今日所剩芋泥不多,厨子就拿做蛋挞用的板栗、豆沙馅料,搞了个三拼千层。
  一个小小的蛋挞,卖十文一个。
  一个八寸、一指厚的千层,那自然更贵。
  一份芋泥小料重一两半,也就是七十五克,做一个八寸千层,因没有奶油,只能全抹芋泥,所以余采用上了十二份芋泥小料,共九百克。
  再加上蛋皮的重量,一个成品千层有两斤出头。
  一份芋泥小料,半闲居的定价是九文。
  这九文其实已包含了半闲居的利润,半闲居从叶厘手中买芋泥,一份小料的价格是七文半。
  但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余采挣的是富人的钱,无需文文计较。
  十二份小料,价格是一百零八文。
  算上蛋皮、人工、房租、柴火等开销,那一个芋泥千层的成本大概是一百五十文。
  余采大手一挥,给千层定价为五百文。
  三百多文太低,四字开头又不好听,所以五百文最合适。
  再者,这千层又不是普通点心,半闲居卖的是出众的口感、独特的造型、上新的速度。
  这份美味、新颖、独一无二,就值这个价!
  余采这个决定,叶厘没有反对。
  这芋泥千层,余采只给三楼的食客推销。
  一日卖不出多少。
  富人为喜好买单。
  他和余采挣到了银钱——每卖出一个千层,他能得一百四十文。
  皆大欢喜呀。
  其实,千层的利润,余采想和他对半分的。
  但他只出了技术,旁的全由半闲居操作。
  因此,他便想和鲍北元那般,搞三七分。
  但余采不同意。
  经过一番拉扯,最终,两人各退一步,每卖出去一个,他拿一百四十文,余采得二百一十文,四六分。
  不过,到底是头一次卖这么贵的东西,因此,连着几日,每天傍晚他都去半闲居打探当日千层的销售情况。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芋泥千层只凭着外观,就收获了不少食客的喜爱。
  至于味道,比起小小的蛋挞、薄薄的芋泥饼,千层显得痛快多了,一口咬下去,嘴巴里满满的都是芋泥香。
  但又和饮子里那种芋泥小料不一样。
  奶香味更重。
  口感也更轻盈。
  湿润度刚刚好。
  总之,对于芋泥爱好者而言,这芋泥千层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吃起来痛快又满足。
  而且,余采不只卖整个千层,他还出售千层切块,食客们若吃不完一整个,那可以买切块。
  切块也根据每个人的食量有大小之分。
  可谓是将有心品尝者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这门生意就很不错,一日便可卖出二三十个千层。
  他的收益,也在二两八钱——四两二钱之间浮动。
  本来靠着芋泥、蛋挞,他一日就可挣八两。
  现在有了千层,他又多了这么些。
  这下子一个月保底也有三百两。
  当然,以后随着外地商旅减少、新鲜感不再、其他铺子也售卖千层,他的收益会下降,但他还有其他进项呢。
  算上豆腐泡、变蛋、饮子,接下来半年,他一个月的总收益怎么着也得有三百五十两。
  好大一笔银子!
  当叶厘为这份收益欣喜时,全县其他地方的芋泥也卖得红红火火。
  郑家粮铺瞅准商机,趁着南通渠还未冰封,一口气南下了六条船,准备大干一场。
  在邻省,芋头是三文一斤。
  拉到北阳县,那一斤的售价是十文。
  一条船能载重五万斤。
  这一倒手,那就能挣上三百五十两。
  即便抛去成本,也有二百多两的利润。
  这生意,大有可为!
  郑家铺子的船队出发前,和余采打了声招呼。
  毕竟郑家能挣上这份银钱,是靠了余采。
  要知道在去年之前,郑家粮铺每年冬天卖芋头,几乎都是赔本赚吆喝。
  所以,现在肯定要先紧着半闲居供货。
  得知郑家粮铺的大计划,余采干脆又定了十五万斤。
  反正芋头埋土地能存放半年,而且冬天用马车运货郑家粮铺要涨价,还一涨就是一百两。
  如今有水路可走,余采自然不肯再当冤大头。
  芋头货源足足的,他和叶厘不用担心什么,每日等着数钱即可。
  另一边,当叶厘将自家如今的盈利告诉给江纪,江纪心中的哀怨瞬间消散。
  之前,叶厘说好了入冬就搬到县城的。
  可谁知念叨了一年,事到临头,叶厘竟改决定了。
  这叫他如何不哀怨?
  大冬天的,谁不想夜里抱着夫郎睡觉?
  可谁知一不留神,叶厘竟奔着腰缠万贯这四个字去了——按照如今的情况,只需四五年,叶厘就能挣出万贯家财。
  对于一个秀才而言,这份厚实的家财着实惹眼。
  虽说有余采做靠山,无人会打自家的主意。
  可靠外人肯定不如靠自己。
  唉,唯有自己中举,那心中才能踏实啊。
  江纪收了哀怨,彻底将心思放到读书上。
  日子如水,悄无声息,一场秋雨落下,气温陡降。
  在一个雨水绵绵的午后,怀胎十月的刘饴,成功诞下一个小哥儿,父子皆安。
  
 
第122章
  叶家第三代第一人虽是个小哥儿, 可叶大吉叶阿爹都颇为高兴。
  他们原本就很宠原身,并不重男轻哥儿。
  小哥儿怎么啦?
  瞧瞧他们的厘哥儿,多有本事!
  像是江柳, 不仅吃苦耐劳,还给江大河找了个好女婿。
  所以, 只要是亲生的, 是女是哥儿又如何?
  都是好孩子!
  再加上这乖孙又是他们盼了多年的,因此, 乖孙出生后, 两人也没找江纪这位秀才, 直接就给乖孙取名为如意。
  叶如意。
  吉祥好记。
  这叫刘饴暗暗松了口气。
  他自己辛苦生下的娃,哪怕是哥儿, 他也当眼珠子疼。
  两位长辈没因性别给他甩脸色,皆大欢喜。
  他当年非要嫁给叶两,这一步还真是走对了。
  现在他宽敞的大房子住着,每个月好几两的银子挣着。
  连娘家兄弟也跟着赚了不少。
  他娘隔三差五的就夸他, 什么主意正、有眼光, 再不跟从前似的一边心疼他吃苦一边埋怨他不听父母之言。
  心情愉快, 那身子恢复的就好。
  叶阿爹也舍得花银钱,整个月子里, 不是鸡鸭就是猪鱼,各种给他补身子,每顿都少不了肉。
  因此,小如意满月宴时, 他比起孕期,一点都没瘦。
  但他精神极好,整个人神采奕奕的。
  小如意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喂养, 白胖了许多,也不怕人,叶厘抱着他时,不仅不哭,还咿呀咿呀的伸着小肉手和叶厘互动。
  而且,他这刚出炉一个月的小脸蛋,捏起来比江芽的更软。
  叶厘看得心中欢喜,连席都不吃了,抱着这个小可爱舍不得撒手。
  江纪在一旁瞧着,只觉得时间紧、任务重。
  若是明年乡试不中,那他和叶厘的确该生娃了。
  明年他都二十了。
  反正早晚都得生,那不如早些生,带大之后,那就可以跟着他们夫夫下江南了。
  可如此一来,他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从叶厘怀孕到将娃带到两岁,三年时间眨眼没了。
  下一次乡试,八成还是不中。
  那他只能指望七年后的乡试了。
  ……
  年少功成,他其实是有些自得、自傲的。
  要他等上七年,这不得将他的锐气、意气给消磨大半?
  拼了!
  小如意的满月宴后,江纪回了县学,比从前更刻苦。
  他甚至还不让叶厘去看他了。
  一是天冷。
  二是他要将心思都花在读书上。
  午间、晚间,那么长的时间,若是用在读书上,甭管是背书还是找同窗、学正、韩夫子等人讨教,都能学不少东西。
  江纪发奋,叶厘自是支持。
  如今已是十一月了,每日天气阴沉沉的,时不时的还来场雪,既然江纪不想让他频繁出门,那他就老实待在家中过冬。
  上个月,江达成了亲,他媳妇是一位秀才公的女儿,不仅识字,还娴静贤惠。
  原本,他想让江达媳妇接了他手中做豆腐的活儿,这样他就能上午去县城了。
  冬日天黑的早,其实他也不乐意傍晚去找江纪。
  可现在江纪要专心读书,他便继续在作坊干活。
  其实这样也好。
  他当时考察了张苋半年,这才让张苋进作坊。
  要是现在让江达媳妇进作坊,那张苋心中肯定不舒服。
  张苋这位堂哥夫其实挺好,为人爽朗,干活麻利,还做的一手好酱菜,自打他嫁过来,叶厘就不再吃梁二香腌的咸菜了,改吃他腌的。
  他现在也做芋泥,甭管是清洗芋头还是将芋头压泥,都做的又快又好。
  其实做芋泥挺辛苦的,前一日下午就得过来清洗芋头。
  第二天又得一大早就过来煮芋头、压芋头。
  大冬天的,所有员工都是自己人,再加上芋泥的利润实在高,于是叶厘大手一挥,将众人的工钱从一日三十文涨到了一日七十文。
  如此一来,江大河、江通等人的工钱,算上作坊和芋泥,那一日就有一百文了。
  这叫村人看得眼热。
  可做芋泥这个活儿,他们是真插不上手。
  想多挣钱,只能指望变蛋了。
  好在经过一年的宣传,变蛋多了几个销售渠道。
  府城除了岳老板,另有几户商家与野枣坡签了长期订单。
  临县也有商人盯上了这门生意。
  如此一来,即便是冬季,变蛋也不愁卖。
  但到底比不得夏日外地商旅多,家家户户的变蛋罐子少了许多。
  经过这一年的疯狂,每家靠着变蛋都攒下了百两以上的银钱。
  因此,今年的新年,比去年更肥。
  哪怕是最节俭的人家,在领取了作坊发的年礼后,也又去县城置办年货。
  但叶厘家这个新年,比起去年,冷清了许多。
  今年叶两、叶阿爹、刘饴都不在,年后也不来——腊月初时,唐鱼也怀上了。
  之前因小如意的出生,叶文、唐鱼暂时打消了在镇上赁铺子的念头,家里活儿多,他们俩在家也能搭把手。
  结果腊月初,唐鱼啃猪蹄时突然吐了,去镇上找大夫一查,果然是怀了。
  这叫叶阿爹高兴坏了。
  眼下小如意离不得人,刘饴彻底被绊住,唐鱼也要稳胎。
  因此,叶阿爹就不打算回作坊了。
  叶家人不来,自家人也都挺忙的。
  江纪一天到晚待在江麦房间读书,只有吃饭、睡觉时才能见着人。
  比叶厘当年高考都自律。
  江纪这般,让鲍北元今年不好意思过来叨扰了。
  他和江柳的事不急,反正再有半年就能定亲,还是科举重要。
  江芽这小家伙,对针线的兴趣不减,日常去找江柳、江榆讨教。
  江柳也忙的厉害,除了芋泥、作坊的活计,因叶厘不会针线,她还得给江纪江麦江芽叶厘四人做些衣裳鞋袜。
  当然,少不了鲍北元的。
  更重要的是,她要去村塾识字。
  人人都忙的团团转,只有叶厘闲得长毛,等年后江纪、江麦回了县学、私塾,家里只剩他和江芽,就显得更冷清了。
  好在天气暖了,他将做豆腐的活儿交给江达媳妇,他自个儿时常往县城跑。
  有时候甚至还去叶家瞧瞧小如意。
  他不去见江纪,但可以给江麦送点吃的喝的,顺便和余采唠几句。
  余采没想到江纪为了读书,除了与叶厘分居两地,还能做的更绝。
  而且,不是一月两月,是持续了小半年。
  这毅力,太叫人佩服。
  对比江纪,他大哥就显得懈怠多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