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以他对库青的了解,若是攻城不成,定然不会轻易撤退。但战士们三更造饭,即便体能再好,今日的战局最多也只能拖到午时。
于是阿木泰下令,让伏击的那些人在辰时安排妥当。
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只除了……
西陉关内,整个营区烛火通明饭香四溢。
盛世也没睡,他令人将出行的所有马匹脚上都裹上了布。赵良一边给自己的爱马裹脚,一边真心赞叹道:“还是盛先生思虑周全。这样一来,戎人就不知道我们来了。”
宋宣也选择了在寅时?末出发。
于是很凑巧的, 两队人马便这么在半路遇着了。
天黑月隐,宋宣这边的马还裹着布,因此先一步发现了对面有人马往西陉关赶来,稍一想便知道应该是来偷袭他们的。
宋宣当机立断从左右分了两支出去。灵武军的军备早就在盛世的支持下,升了好几级,如今正是甲坚兵利的时候。
库青冲到近前,才发现遇到了西陉关的灵武军。他先是震惊,随后又开始窃喜。
他以为灵武军能靠的只有会城墙上会炸响的东西。他们屡次叫关,灵武军却不应战,是因为实力不够且害怕他们戎人。
他大喊着“杀”,霎时两边厮杀成一片。
库青本就失了先机,再加上对灵武军的错误估算,因此甫一见面就落了下风。
戎人的气势只维持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形势很快便一边倒向了灵武军。
原来宋宣分出去的两支,已经绕到了库青他们的背后,将戎人彻底包围了起来。
手中的利器就这么向着戎人的头颅劈了下去。
库青一直在厮杀,之前天黑还不觉得如何,待到晨曦微露,他才猛然惊醒,发现他所带来的一万人在匆忙应战中已经所剩无几。
这样的发现让库青在尚寒的天气里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来不及想若是阿木泰知道他犯了这么大的错会如何处置他,他只能匆匆忙忙召集所剩不多的人,让一部分人冲锋一部分人断后,让他有机会冲杀出去。
库青不愧是格鲁部最强大的勇士,他愣是用人肉盾牌杀出了一条血路,向着阿木泰大营的方向溃逃。
赵良真战得正酣,哪里能容库青逃窜,当即大吼一声“追”!
李云看向宋宣,宋宣略一思忖也没阻止,只让李云随赵良一同追击,但此刻天色已明,突袭戎人大营的事自然不能成了。
因此追击戎人残部最多不能超过二十里。
宋宣为人谨慎,他估算了一下这次的戎人队伍只有一万人左右,那戎人大营那里至少还有两万人驻守,而他此次带兵突袭也只带了八千人,如今去追击的,满打满算也只有六千人。
赵良和李云一路追着库青跑,但始终差了一线,气得赵良不禁骂了一句,“他娘的,这戎人是这能跑。”
李云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戎人的战马本就比我们的马好。”
这个赵良也认,整个大凉谁能昧着良心说他们的马比草原的强?但这就更让赵良郁闷。
眼见着将军定下的二十里马上就要到了,他们追不上那个戎人将领就得放他离开,自己打道回府,气得赵良连骂了好几句。
然而跑着跑着变故突生。
库青看着突然出现的戎人大军大喜过望,老远就一脸血地大喊:“大凉人来了!”
他本想着合力反击,却没想到他的出现彻底打乱了那些人的部署。
萨里看着突然出现的库青,以及库青身后的追兵,眼都傻了。
大单于不是说库青至少得午时才会败退的吗?怎么这会儿就被打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本来就是听大单于的在此处伏击,因此连马都没带,别说战马了,他们是刚步行到这里,连伪装都还没做好呢!
萨里气得跳脚,嘴里不停骂着库青,但大凉人已经骑着马冲到眼前了,就算库青此刻死了,他们这些人也不能全身而退。
萨里号令众人应战,但战时最怕就是临时遇敌,这些戎人将士连应战的心理准备还没有,就匆忙拿起兵刃。
再加上赵良他们本就是战胜之军士气高涨,还高居马上,戎人队伍根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守。
库青脸上的笑意,在戎人士兵一个一个倒下去的时候,褪得干干净净。
他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眼见着人数越来越少,库青留在还在奋战的萨里,骑着战马转身就逃了。
萨里发现的时候,只能看到库青的马屁股,气得他一个恍惚被一刀砍中胸口,当场吐了一口血。
“狗屁的格鲁第一勇士!”
既然库青都跑了,萨里自然不会再恋战,他得赶紧回去禀告大单于。
萨里带了足有五千人,最后能护着他掏出的不到一成,这还是因为赵良他们记着宋宣二十里的交代,才没有继续追击。
也好在他们没再追,在萨里后面还有一处埋伏了五千人,为的就是防止库青回来的时候路线不固定,不能伏击到大凉人。
只是很可惜,当初打得噼啪响的算盘珠子蹦得七零八落,就像这次出征的那一万五千人。
自从解决了北戎王便一直顺风顺水的阿木泰,在看到逃回来的两千多人的时候,气得差点一刀剐了库青。
库青哭喊着喊冤:“大单于这不怪我啊,我也不知道大凉人居然出城偷袭,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被他们包围了。”
阿木泰气得连“蠢货”两个字都没力气骂了。
而与戎人阴云密布不同,西陉关内将士们士气高涨。戎人这次损失惨重,短期内必不可能再次来袭。
宋宣写战报送往京都的时候,盛世正好来告辞。虽然广武城离西陉关不远,但他也不好一直留在军中。
宋宣见他来,忙搁下笔,“盛先生,可是十一殿下那里来信了?”
盛世点了点头,“战报已经送往京都,长安的信也终于送到我这了。”
宋宣忙道:“如何了?”
“不太好,”盛世叹了口气,“恒城外足有七万余人,戎人这次还带了不少攻城器械,看样子是铁了心要拿下恒城。”
恒城四面没有屏障,就是孤零零一座城,不像西陉关还有天险可守。
与恒城相比,它身后的居洪关要易守难攻很多。
这是很多大凉人的共识,因此在这之前的很多年,恒城一直是被放弃的,因为即便拿下了,下次戎人再来也很难守住,不若退到居洪关。
宋宣闻言也面色越发沉重,“没料到恒城那里的戎人,兵力竟是这边的两倍有余。”
盛世也没料到阿木泰会派那么多人去攻打恒城,看样子上次长安突袭东都确实是伤了他这个大单于的面子,要拿恒城先开刀立威了。
“殿下那里有火药吗?”
“有的。”盛世给西陉关和十一那里都送了很多火药,甚至连火药的制作方子都给了长安,就怕离得远,万一那里火药不够了,他远水接不了近渴。
宋宣闻言也安心了一些,“先生不必太过忧心,十一殿下那里定会没事的。”
盛世虽然没有忧心长安那里,但宋宣总归是好意,于是便也点了点头。
宋宣想起方瞻前段时间寄给他的信,信里隐晦讲了一下十一殿下的想法,以及他自己的选择,此刻宋宣再看盛世,早已不是将他当做普通的广武城主人。
盛世要走,宋宣也没留他,只说若是戎人再有异动,会让人通知盛世。
盛世谢过宋宣后,便回了广武。
都说天灾人祸会导致百姓食不果腹,而这人祸大多时候指的便是战争。一到打仗的时候,百姓们怕被屠害便会离开故土逃亡他处,这样一来,地便没人耕种,自然也就没了粮食。
即便有人为了土地留下来,但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也很可能被强行征上去。
马上就要开春,广武的事还有很多,头一样便是耕种。盛世得回去安抚人心。
只是与他预料的惶惶不安不同,广武县的百姓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种地的,开店的,上学的,去工厂的,还如往常一样出门。
虽然盛世忧心,但广武县的百姓却对他很有信心。用石村长的话说,那便是里正大人会守着广武城保护我们的,我们只需要该干什么干什么,不拖大人后腿就好。
就连陈县令在惶惶不安两日后,也被石村长洗脑成功了。
很快便到了春日,西陉关外的阿木泰在休整了足足一月后重整旗鼓再次兵临西陉关,只是面对固若金汤的西陉关依旧无功而返,再之后便彻底退了兵。
而恒城那里长安也守住了,戎人的七万大军最后也退了回去。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消息,但盛世的不安越来越重。以阿木泰两年弄死北戎王当上大单于的野心来看,轻易退兵不像是他的风格。
盛世猛然将目光扫向了地图的西边。
一月后一封战报震惊了整个大凉。
——大凉西北失守了!
第81章
戎人兵分三路, 除了攻击恒城居洪关和西陉关的两路人马外,还有一路人马在西北。
这路人马本就是归附阿木泰的西戎人,他们也离大凉西北的军事驻地最近。
这些戎人在攻打大凉之前再次分兵两路, 一路人绕过了大凉位于西北的军事部署,短短三日便拿下了惠城和榆城, 彻底切断了大凉西北军的后路。
攻下惠城和榆城的戎人又向北进发,与留在北边牵制西北军的另一支戎人队伍南北夹击,西北军奋战半月被全灭。
由于消息被截,西北军覆灭的消息一直没能传出来。
广武县县衙内宋宣一身盔甲, 面色沉重,“如今看来, 阿木泰撤军后, 便是去了西北。”
在偷袭库青成功后,宋宣与阿木泰还有两次正面碰撞,但很快阿木泰便撤车了。当时大家都以为戎人损失惨重, 知晓拿不下西陉关,便撤了。
但最新的消息却是在西北军全军覆没之后,戎人一路烧杀抢掠以战养战,从惠城和榆城向着东面和南面扩张。
攻城之快完全不像是只有一路人马的样子。
邬淳接着道:“十一殿下不是来信说他们那里的戎人也退军了?按照寄信的日子,刚好也有一月多。”
陈县令被吓得脸色惨白,“戎人如此厉害,一月就能从东北跑到西北?”
盛世脸色也不好,“戎人疆域内本就少山谷丘陵,再加上他们自诩在马背上长大,每次出动每人至少带两匹马。若是抛掉不必要的东西,只带口粮,日夜兼程怕是用不到一月, 便可直达西北。”
陈县令手都在发抖,“那现在西北有多少戎人入关了?”
宋宣抿唇沉思,片刻后道:“以最新战报来看,戎人一月前就已经破了西北防线,如今阳逻以北扶县以西已经全部落入戎人手里。按估算戎人得有近二十万人。”
“这么多!”陈县令叫得声音都劈了叉,但他根本来不及估计自己是不是失了态,“那可如何是好?”
以往也就两三万人叩关,如今怎么就涌进来二十万戎人啊!而且戎人的士兵还与大凉不同。
不是陈县令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事实便是大凉很多士兵从军前都是平民百姓,而戎人常年争夺地盘各处劫掠,那些部落基本个个都身强体壮骁勇善战。
若是一对一,大凉人根本不是戎人的对手。
有人道:“看样子阿木泰了得,居然能号令那么多部落。”
盛世叹气,“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对于戎人来说,大凉就是百年间吊在他们头顶的肥肉。阿木泰只要许诺必能入关攻入中原,他们定会放下眼前得失。”
“不过,”盛世转头看向宋宣,“说起来戎人现在有近二十万人,但当初他们分了七万在东北,三万多在西陉关外,那攻打西北的只有不足十万人,即便他们再骁勇,也不应该短短半月就拿下了西北,西北军甚至没有反抗之力。这不合常理啊。”
盛世这个问题,很多大凉人都想不通。西北足有十万人把守,就算两边人数相当,西北军有堡垒可依,怎么也不可能连一月都坚持不到啊。
宋宣闻言脸色更加凝重了。
几人的面前是一张西北军事地图,宋宣起身指了下其中一处,“虽然军报中没有提及,但戎人很可能是从这里绕进来的。此处是山岭极难行走,也不好设卡。”
盛世也起了身,看着宋宣指的那处,“这里有路?”
“原本是没有的,但老忠勇侯当年守西北的时候,曾带着人寻了一条秘密小道,当初就是从这条小道绕到北面,将当初盘踞西北的戎人赶出去,收复西北的。”
宋宣一说,邬淳也想起来了,“老忠勇侯确实曾经守过西北,不过老夫记得当初并没有说他是如何行军的。”
宋宣点头,“由于这条密道极其隐蔽,又不好防守,老忠勇侯便没将此路写在战报里,就是怕有一天被人用来对付大凉。除了当初跟随忠勇侯的将士,整个大凉知道这条密道的不足五人。”
宋宣知道此事,还是上次方瞻来看他的时候,听方瞻说的。那时候方瞻觉得自己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执掌军权,想着若有一天宋宣被派去西北,这条密道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陈县令声量控制不住拔高,“宋将军的意思是,戎人里面有大凉叛徒?!”
宋宣不敢确定,但这条密道确实是机密。
只是能接触这样的秘密,就说明身份肯定不一般,然而并没有听说有这样身份的人去了戎人那里,连失踪的人都没有。
暂时也没法搞清是不是有叛徒,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宋宣转头对盛世道:“虽然收到了戎人的消息,但那些消息也都是半月之前的了,如今戎人具体打到了还不清楚。我就怕以戎人之前的扩张速度,西都兴城都要不保。”
盛世点头,“按照他们之前从榆城反向包围西北军的手段来看,也可能会这么对我们。”
广武距离被戎人占据的地盘只有几百里,如今只有西北失守,若是戎人进而从大凉境内攻打广武,继而在破西陉关,就相当于从内里打开了城门。
这事也不得不防。
64/82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