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里正大人何时登基(穿越重生)——珑韵

时间:2025-06-09 07:17:22  作者:珑韵
  盛世:“不论如何,广武也得做好战前准备。”
  陈县令先是一惊,随即赶紧点头。现下大凉到处都是战火,千江以南那几个造反的还在打呢,西北戎人又打了进来,百姓们就算是逃,都不知道往哪里逃。
  不若好好守着广武,至少还有灵武军可以护着他们。
  陈县令当机立断道:“本官这就是去督促工匠建造防御工事!”
  见盛世点头同意,陈县令急急忙忙出去安排。这会儿他慌得很,给自己找点事,也能分散注意安安心。
  戎人从西北打进来的消息,很快就在百姓间流传开来,大量境内尤其是中原地区处处人心惶惶。只有广武县这里不同,百姓们思来想去后,想法基本与陈县令一致。
  现在这情况,还能逃去哪?
  再说了,里正大人就在广武,相较于其他人他们更相信里正大人。同时大家也在庆幸里正大人早早就重建了广武县。
  当初还有人说建那高高的城墙费时费力能有啥用,如今全都在夸里正大人英明。他们的城墙堪比京都,还有哪个城的城墙比他们更宽更厚更有安全感?
  虽然百姓们相信盛世,但盛世自己心里却也没底。他没打过仗,让他守城,还真的心里发虚。尤其是巡视城防的时候,看着城内百姓们依旧如往常一般,他更觉得肩上的担子重。
  见他深吸了一口气,跟在他身后的邬淳不禁安抚道:“公子不必如此忧虑。戎人善骑射,攻城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盛世也知晓这个理,但还是道:“昨日我收到兴城传来的信。”
  之前盛昌则将店铺开遍了各大城池,西都兴城自然也有分号。盛世的信便是兴城分号送来的,也算是盛世的情报网之一。
  “听说那些戎人遇到不降的城,攻城后便会大肆屠戮。因此不少城的守将吓破了胆,弃城而逃,百姓们无奈只能开城迎戎人入城,即便没有弃城的,也有不少守将主动投诚。”
  戎人自己也知道大凉城墙高而厚重,他们一座一座去打,费时费力,因此便用血腥的手段让接下来要被攻打的城池吓破胆。
  有时候即便守将不愿降,不想无端没了性命的百姓也想降,就怕被发疯的戎人屠城。
  被抢掠,丢的只是钱财,但屠城,那就连命都没了。
  戎人根本不需要从草原带补给,他们所有的补给,都是一座一座城抢来的。
  “兴城怕是保不住了。”
  兴城距离京都不过只有六百多里。若是兴城失守,那戎人便可一路往东,直指京都。而这一路根本没有什么关口可以拦住戎人。
  而广武县位于京都正北八百里处。
  盛世积极备战的时候,朝廷里也炸了锅。
  “西北军守关不利让戎人占了大片大凉土地,当付全责!”
  “张大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去计较谁该负责。你是要去地下找西北军负责吗?”
  “你……!”
  “二殿下,老臣觉得当务之急是派陈将军、周将军去收复鲖城和新樟。他二人即便短时收复不了这两城,也可背靠安浦替京都守住两处门户。”
  有人当即反对,“戎人大军少说有二十余万人,现在京都的守军只有不到五万。若是让陈将军和周将军率军出去,他们二人带的人少,根本挡不住戎人大军,若是带的人多,那京都岂不是无人可守城?”
  “那你说怎么办?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戎人打过来,成那瓮中之鳖?”
  “你怎么能说殿下是鳖?”
  “我何时说殿下是鳖了?你莫要给我扣帽子!”
  一部分请命表示不能只守着京都等戎人打过来,必须要自救,若是京都无兵无将,他们这把老骨头也能上城杀敌。
  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示你死不要紧,但京中还有殿下和陛下呢,这么多贵人你担待得起吗?
  傅临舟被吵得脑子疼,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十一那封让他注意西北防线的折子他没当回事了。若是早些让西北军防范,说不定就不会这么快被戎人钻了空子。
  同时他也更恨在南边作乱的那几个叛军,若不是他们牵制住了朝廷的兵马,他如何能到现在无人可调的地步。
  傅临舟单手撑着疼得一跳一跳的太阳穴,一手向下压了压,然而吵得起劲的群臣根本没看到他的手势,还是他身边的大太监喊了好几次,下面的人才安静下来听他吩咐。
  “传旨,让傅临睿死守兴城。”
  阶下群臣互相看了眼。傅临睿是前太子,二皇子让手下败将去死守兴城,他会同意吗?
  傅临舟说完也知道自己这想法有些天真,于是想了下道:“一会儿本宫会亲自写信给皇兄,向他陈述利弊。咱们是一家人,如今国难当头,自然该一致对外。”
  傅临舟说得情真意切,其他人觉得也没毛病。争权夺势也得看情况,若是大凉没了,那谁也别想当皇帝了。
  傅临舟的信刚送出去,兴城的消息就送来了。
  原来戎人到了兴城外并没有急着攻城,也没有以屠城相逼,而是派了个说客。
  说客告诉傅临睿只要他归降了大戎,大戎便会扶他做大凉新帝。
  “废太子殿下,”说客虽然说话温和有礼,但第一句话差点就将傅临睿气死。
  见他怒不可遏险些要拔剑,那人也没害怕,依旧不紧不慢道:“殿下不妨听在下把话说完。”
  傅临睿知道他的选择不多,因此只能按耐下来。再说了,他到了兴城,听过比这更难听的话。
  林戈继续道:“大戎人祖祖辈辈都在马背上,他们的根在北面草原上,不会习惯中原的生活方式的。”
  傅临睿诧异地看了林戈一眼。
  “他们此次来,要的不过是财物,大量的财物。他们掠夺了土地,却不会占领,那么等他们走了,这里是不是依旧还是大凉的?”
  林戈几句话,就将傅临睿说得心动了,他强压着欢喜,“先生请说。”
  林戈的意思很简单,戎人烧杀抢掠可以顺道帮傅临睿解决他所有对手,到时候只要傅临睿对着戎人俯首称臣,那就可以继续当大凉的皇帝。
  就如几百年前大兴对草原的做法一样,攻入草原让草原上的夷人称臣纳贡,虽然现在反过来了,但对于已经一无所有且与帝位无望的傅临睿来说,未尝不是一条可走的路。
  傅临淮面露沉思,最后只道:“让本宫想一想。”
  林戈唇角带笑,“殿下可得尽快想,大单于的耐心可不好。”
  傅临睿当了几十年太子,即便落魄傲气却依然在,他刚要发怒,却听林戈继续道:
  “在下提醒一下殿下,大凉的皇子不少,大单于的选择有很多,但殿下的选择却只有一条。殿下可得好好把握哦。”
  傅临睿当场面色一僵,态度也不由得恭敬了起来。“那就麻烦先生转告大单于,本宫后日,不,明日一早便给答复。”
  “那就静候殿下佳音了。”林戈退下后,傅临睿身边的谋士当即上前。
  屋内烛火一夜未灭。
  次日一早,傅临睿亲自打开城门,迎阿木泰入城。
  远在京都的傅临舟听闻消息,气得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建元帝本就有了中风的征兆,傅临舟直接将西北失守以及傅临睿投降了阿木泰的消息丢到建元帝面前。
  建元帝一气之下两眼一瞪,再被救回时已经口水横流人事不知。
  
 
第82章
  虽然只是废太子, 但傅临睿的投诚还是狠狠打了大凉朝廷的脸面,傅临舟一天十多封檄文地骂傅临睿不是个东西。
  一开始傅临睿还忍着,后面也跟着发文与傅临舟对骂。让人唏嘘的同时, 也让戎人看了笑话。
  戎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在拿下兴城之后便继续一路往东、北两个方向推进。傅临睿投靠了戎人, 自然将自己划到了戎人阵营。
  他虽然被废,但还有些得用的人跟在身边,于是他们便成了戎人攻城掠地最好的向导。
  虽然不能得知每个城的城防部署,但守城将士有什么弱点他们还是门清的。
  除了边关将士有对战戎人的经验外, 中原腹地大多士兵此前连戎人都没见过。他们先是听闻戎人有泄恨屠城的嗜好,还有传言戎人喜欢生啖人肉, 后又直面戎人大军发现实力确实悬殊, 加之还有废太子以及归降戎人的官员当说客,不少城也跟着放弃了抵抗。
  傅临舟最终也没有采纳派大将出去收复失地的建议,只收缩人手严阵以待。只是虽然京都有数万大军保护, 但傅临舟依旧心慌不已。
  若戎人真的围了京都,就算他们能撑住,也得有人来救援,将戎人赶出大凉才是。
  但南边在混战,根本无兵可调,西北又全面沦陷。这时候突然有大聪明提议:
  “殿下,戎人彪悍,整个大凉只有宋将军和十一殿下有能力抵挡戎人铁骑。不若召他二人回来保护京都赶走戎人?”
  当即有人反对,“开什么玩笑,若是将西陉关和居洪关守军调回,那我大凉北部防线岂不是形同虚设?”
  提议那人当即跳脚,“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还考虑西陉关和居洪关?戎人都已经拿下西都,眼见就要打到京都了,西陉关和居洪关还有守的必要吗?”
  “你的意思是,为了一个京都,就要将黄河以北全数送给戎人?”
  “什么叫为了一个京都?京都是我大凉根基所在,如今陛下昏迷不醒,你我身为大凉臣子难道不该为陛下分忧,守好陛下守好皇家吗?还是说你要背弃我大凉吗?”
  “我何时说要背弃大凉了?你莫要给我扣帽子!”
  越是危机,朝堂上越是骂架不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
  好在傅临舟还没有彻底昏了头,他明白现在只是西北失守,他们还有办法补救。若是西陉关和居洪关丢了,那大凉也差不多要完了。
  傅临舟的心腹提议道:“如今戎人从西北进入大凉,那只要将戎人几十万大军彻底截断在大凉境内,那这些人便成了瓮中之鳖。我们只需要逐个破之,他们便连逃回草原的后路都没有了。”
  其他人一听还真是这个理。
  戎人包围京都,他们成了瓮中之鳖确实令人心急,但是把目光放远,以中原为棋盘,那戎人便是瓮中之鳖。
  “那如何才能截断西北戎人的退路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傅临舟,傅临舟看了半晌地图,最终下令,令并州州牧林明辅率三万人突袭榆城。
  以众人预估,虽然戎人有二十万,但他们战线拉得太长,最开始占领的榆城定然没有多少守军。
  林明辅算是傅临舟手中最后的兵力了。
  既然是突袭,那这道旨意就是秘密送到林明辅手上的。
  林明辅当即点兵准备出发。而这三万人一走,整个并州几乎就没了兵,各城守兵已不足五百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
  消息从晋阳传来的时候,盛世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晋阳守军全撤了?”
  前来送信的是常北,也是镖局如今的大管事。常北急切道:“三日前走的,不知道去了哪里。”
  戎人途中并不是没有遇到抵抗,但他们也不硬攻,而是采用迂回包抄的形式,阻断他们所有的求援。
  “前些日子西面的春项也失守了,如今戎人距离晋阳不足两百里,我怕戎人一路扫过来很快就要到晋阳了。”
  如今戎人如蝗虫入境,从西北蔓延到了中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南面在打仗,千江以南他们肯定不会去的。
  他们要的便是秦岭淮河以北所有城池!
  “丁来,去请宋将军。”
  宋宣本来在练兵,被盛世请到广武后才知晓晋阳居然无人守城了。
  见盛世和宋宣都盯着地图,常北不禁道:“州牧大人不会也逃了吧?”
  盛世摇头,“应当不至于。”
  虽然林明辅算不上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但也没到弃全城百姓于不顾,将所有守兵带走的地步。
  宋宣也道:“以林大人平素的为人,应当是接到了比守晋阳更重要的旨意。”
  未尽之语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明白,那旨意比并州的百姓还要重要。
  常北不能理解什么重要的事,能抛弃百姓的性命,让百姓任人鱼肉。
  宋宣迟疑:“是让林大人驰援京都?”
  这是最有可能的事,但盛世还是觉得不像。京都已经有五万多人把守了,再加上几十万的百姓,人太多连粮食都成问题。
  他扫了一眼左上角,随后问常北:“你说林大人选的是这条道?”
  常北看了眼点头,“是的。”
  这不是通往京都的路,倒像是——
  “他该不会是要去截断戎人大军吧?”
  宋宣心口一跳,头皮都紧了起来。
  戎人那里根本不知道什么状况部署,贸贸然去,恐怕要有去无回啊。
  与此同时,盛世前些天寄给方瞻的信也有了回音。
  宋宣只知道戎人走的那条秘道知晓的人很少,但具体有哪些人知晓他也不清楚,方瞻当初告诉他的时候,他总不能反问你爹都告诉过谁吧。
  宋宣不清楚,盛世便写信去问了方瞻,而方瞻信中说当年是夜里行军,路线连走过一次的将士也不清楚。唯一知晓的只有当初的一个老向导,向导无儿无女早就死了,不可能透露消息。
  除此之外便只有老忠平侯自己,方瞻,以及建元帝知晓。至于建元帝告诉过谁,方瞻便不清楚了。
  但方瞻猜测建元帝应当谁也没说,即便说,也只可能告诉过继承人,也就是太子。
  盛世合了信纸,方瞻的信不仅没能解开谜题,还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很明显戎人那里肯定有知晓秘道的人,即便建元帝告诉了太子,太子也不可能去告诉戎人。
  那这个人是谁?
  盛世刚将方瞻的信收起来,长安那边的信也到了。盛世扫完,脸色更沉了。
  长安说的也是秘道的事。
  长安说他也知道那条秘道,而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上一世傅临淮重修了那条秘道,并于南北两端建了堡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