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铭朗啊了一声,“什麽呀?”
坨坨说,“你来回进出院子,云善数数时你一会儿在,一会儿不在,他就数错了。”
“云善二十以内的数不会数错。”坨坨对云善的数数能力十分肯定。
云善听懂了,他点点头。
闻铭朗挠挠头,“那好吧。”
大狗蛋、二狗蛋下学堂回来,两人看到云善和坨坨在巷子里,飞奔着跑过来,甩得书袋上下飞。
巷子里有大人喊吃饭,有两个小孩跑回家吃饭了。
“你们怎麽在脑门上写王啊?”大狗蛋问云善。
“老虎。”云善回道。
“写王就是老虎了?”二狗蛋笑。
云善拉拉身上的小背心,“老虎毛的。”
“真的假的?”大狗蛋伸手摸了摸,“好软啊。”
“老虎毛长这样吗?”
云善,“嗯。”
周勤俭煎出来的大盒子赶不上吃,盘子一端出去就空了。花旗他们都说好吃,周勤俭高兴地说,“我现在把粉丝泡上。不够吃再多做点。”
“够吃了。”花旗说。
周勤俭继续回厨房煎大盒子,小丛跟进去,烧了另一口锅跟着一起煎。
不一会儿,梁俊彦提着一袋棉花回来了,看到花旗他们很高兴,“上回你们来镇上,没留下吃饭。前两天我们回去,你们也没下山。这都好久没见了。”
“我们旁边铺子可以拿粮食去换棉花,你们换不换?”
“我们不换。”坨坨说,“山里种了呢。”
“过两天就能摘了。”
“我说给你们几个小的一人做身小棉衣。”周勤俭在厨房里大声说,“布料都买好了。”
“给我买的红布吗?”坨坨跑到厨房门口问。
周勤俭笑着说,“是红的,大红的。”她知道坨坨就喜欢红色的。虽然没见过哪家小子穿大红袄,但是孩子喜欢,给他做就是了。
“拿给我看看呗。”坨坨说。
“跟我进屋。”梁俊彦带了坨坨进屋,打开柜子,抽出一块大红色的布。
“哎呀。”坨坨喜笑颜开,“好看呀。”
说到做棉袄了,周勤俭转头和旁边的小丛说,“袄子给你们做大点,明年还能再穿。”
小丛应了一声,“稍微大一点就行。”棉袄稍微大一点穿着暖和。再大也没必要,他每年都会给云善做新衣服。
“一会儿我给你们量量。”周勤俭道。
吃完饭,有小孩跑来找云善他们玩。
“下午玩。”云善说,“我睡觉。”
云善只有冬天不睡午觉,春夏秋他都得睡午觉。
“你睡完觉咱们再玩。你可别走了。”小东说。
云善点点头。
因为云善和小朋友们约好了一起玩,妖怪们中午没回去。他们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打盹。
周勤俭说下午带他们去小莲家串门。
坨坨想去串门,看云善的事就交给了兜明。
兜明无聊地站在巷子里看着云善和一群小孩玩闹。他们一会儿跑进一家院子里,一会儿又跑进另一家院子。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云善已经蹿了五户人家。
第六户人家有红柿子,小孩们站在树下眼馋地看着挂得高高的红柿子。
这户人家的小孩就是那个叫小东的小男孩。他家里现在只有奶奶在,坐在院子里看着这一群小孩。
小东要拿杆子敲柿子,小东奶奶抓着杆子不让他敲,缺牙的嘴里露着风,“硬的敲下来也不能吃。等熟了上树摘。”
青芽儿直接三两下蹿上了树,小东奶奶小跑到树下,仰着脸说,“小娃子快下来,一会儿摔了。”
青芽儿摘了个柿子,在衣服上蹭了蹭,啃了一口,嚼两下就吐了出来。他往外吐着口水,皱巴着脸,“不好吃。”
“柿子还没熟,涩嘴。”小东奶奶说,“小娃你听话,下来。”
“柿子没熟,不好吃。快下来。”
外面的哭声由远及近,声音逐渐变大。树下的小孩们跑出院子去看谁哭了。
青芽儿也下了树往外跑。小东奶奶跟在后面也出来看热闹。
巷子里的小孩哇哇哭,说他在前面巷子被人家打了。
“为什麽打你?”青芽儿问。
“我和表哥打架,他们帮我表哥一起打我。”小孩大声哭道。
“别哭,我们帮你去打他。”一个小孩说。其他小孩纷纷响应。
阿古劝闻铭朗,“少爷,咱们别去了。”
“你没看他被欺负了吗?”闻铭朗义愤填膺。
“就是。”巷子里的孩子们说。
“伤着了怎麽办?”阿古问。
“怕死的不用去。”一个小孩突然高声说。
“对,怕死的不用去。我们不怕死。”小孩子们一个个跟公鸡似的,伸长了脖子喊。
一个瞧着有三岁的矮个小丫头也跟着喊,“我不怕死。”
闻铭朗被这一激,梗着脖子道,“谁怕死了?我不怕死!”
阿古眼见着劝不住,看向兜明,盼着他说句话。结果,兜明什麽也没说,转头还看着人家院子里的柿子树。
兜明现在想的是今年要还要晒点柿饼。冬天可以一边看下学一边啃柿饼。不过柿饼吃多了不好。等山里的果子熟了,让小丛做罐头。冬天吃罐头多美呀。
“兜明。”阿古叫道。
兜明转过头来,一群小孩已经往外走了。先前哭的那个小孩在前头带路。
“他们要去打架!”阿古说。小孩子打架本来不是大事,问题是他是伺候人的,主人家的小少爷打架就不是小事。要是碰着伤着,他们得被问责。
“打呗。”兜明毫不在意地抬脚跟上。哪有幼崽不打架的?兜明觉得这就不是事。
阿古哎呀一声,只好跟上去。看着云灵观里的人平时疼云善跟眼珠子似的,没想到还舍得他去打架。
小孩子们气势汹汹地找去了人家巷子里。
他们这边是三岁到七岁的小孩,人家那边的小孩个头都比他们高,一看就比他们大。
“就是他们打我。”被欺负的小孩指着对面说。
“我们……”小孩们又不傻,人家比他们大,他们知道自己打不过。
云善也不傻呢,站在那不往前走。闻铭朗也跟着站住脚。只有青芽儿个愣头青,自己喊,“我们来打你们!”
这话没得到大家的回应,身后的小孩们都不吭声。
这种架就没什麽好打了,肯定得输。兜明站在后面举着拳头问,“谁要打架?”
那些小孩一看兜明长得又高又壮,各自散开跑回家了。
没想到居然能不战而胜,被欺负的小孩得意地站在他舅舅家院子门口骂他表哥。骂他表哥就骂他表哥,骂着骂着连带着他舅舅也骂进去了。
小孩被他舅舅拎进院子里打了一顿屁股,哭唧唧地出来了。
轮到他表哥得意地在院子里冲外面做鬼脸。
这事没法帮,只能是这小孩倒霉。
大家只好安慰那个小孩,“你舅舅打你,你回去告诉你娘。”
“呜呜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小孩抹着眼泪往外走,“我要告诉我娘。”
“告诉你娘你还得挨你娘的打。小王八羔子。”他舅舅站在院子里往外喊。
“呜呜呜。”小孩哭得更大声。
阿古劝他,“你别告诉你娘了。你连你娘都骂了,回去一说,肯定还要挨打。”
小孩哭得伤心,委屈巴巴地抹着眼泪。
大家陪着他走回去,小东奶奶站在巷子里问,“这麽快就打完了?”
她知道,隔壁巷子都是大孩子。刚刚看到兜明和阿古跟着去,她知道出不了事。
“没。”小东说,“平平被他舅打哭了。”
“他舅打他干什麽?”小东奶奶问。
“平平骂他舅舅。”小东说。
小东奶奶看着平平说,“你别学你爹,总好骂人。你骂你舅舅怎麽能不挨打?”
第122章 听曲儿
云善玩累了,跑过来抱兜明的腿。兜明把他抱起来,云善问,“坨坨呐?”
“去小莲家了。”兜明和云善商量,“我们去找他们?”
云善点点头,趴在兜明肩膀上休息。
“少爷,少爷,走了。”阿古喊闻铭朗。
青芽儿跟在兜明身后问,“小莲是谁?”
“小莲是梁文忠的小女儿,小菊的妹妹。”兜明道。他顺着记忆里的路往小莲家去。
小莲家所在的巷子口围满了人,很是热闹。
青芽儿挤进人群里,看到中间空地上坐着一对父子。父亲弹着琵琶,十四五岁的儿子唱着民间小曲。
小曲讲了一个故事,一名女子抛绣球招亲,招来了个相貌平平,性子还有些憨的夫婿。女子不满意夫婿,不情不愿地穿了嫁衣拜堂成亲。
成亲以后,女子慢慢察觉出丈夫虽然憨,对他确实极好的。她心里的不满慢慢消散。两人携手走完了后半生。
少年歌声时而幽怨,时而欢欣。幽怨的时候叫人跟着一起想,这般好的女子配上这麽个憨儿真是可惜。调子欢喜时,大家又忍不住跟着雀跃起来,那女子知道丈夫的好了,打从心眼里高兴呢。
一曲唱完,少年停下来喝水。
弹琵琶的男人高声喊,“各位乡亲父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男人拿了个小簸箕,顺着围观的人走了一圈。
花旗大方地撒了一大把铜钱。小莲和周勤俭也摸出三个铜板放进小簸箕里。
“人家这曲儿唱得可真有意思。”周勤俭说。
少年慢慢地喝了一碗水,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爹收来了满簸箕铜钱。
“再唱一个。”坨坨喊。
“唱不了了。”弹琵琶的爹道,“一天就唱两曲儿,唱多了嗓子要哑。”
兜明只赶了尾声,听了十来句,抱着云善挤到小丛边上问,“唱得什麽故事?”
小丛给兜明讲了一遍。
“明天上我家唱。”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道,“请你们去唱,二两银子一天!”
闻青山紧跟着道,“后天我包,一样二两银子。”
坨坨激动地拉着闻青山的袖子,“这个好,这个好。叫他们去咱们云灵山唱。”这样小妖怪们也能跟着听听曲。
前头的中年人问了唱曲父子二人住的地方,说明天一早就来接人。
坨坨挤到中年男人身边笑着对唱曲父子说,“后天,出了镇子一直往东走,走到东望村梁家就能找到我们。”
看热闹的人群散去,妖怪们也离开镇子回去了。
坨坨一路上十分兴奋,时不时地哼两句。云善跟在他后面学,有模有样地唱,“当初绣球砸到他~”
兜明哼着结尾的几句,“一辈子恩爱守到老,来世再做夫妻续前缘~”
闻青山惊诧地看向兜明,“你嗓子不错,不比那人唱得差。”
“兜明唱歌好听。”小丛说,“他唱歌从不走调。”
回到东望村,妖怪们看到北边荒地上多了半人高的土墙。姑娘们个个脸上都是汗,脸边的头发湿成一绺一绺的。
红娘大声笑着问,“今天怎麽没赶驴回来?”
“街上没卖驴的。”兜明回。
莫娘笑着问云善,“你脑门上咋写字儿了?”
“王。”云善摸摸脑门,又扯扯自己的小背心,“我是小老虎王。”
莫娘被他逗笑,“云善这麽厉害啊。”
云善,“嗯!”他站在那把他今天打猎的事说给姑娘们听,还说他们打架赢了的事。
梁文忠蹲在一旁吸了口烟,悠闲地吐出来,笑道,“你也去打了?有没有没被人推得摔跟头?”这麽小点的人还去打架了?
“没啊。”云善说,“他们跑了。”
“没打就赢了?”梁俊永跟着笑。
云善有他自己的想法,完全忽略了当时跟在他们身后的兜明,“他们害怕。”
“就是。”青芽儿补充,“我们一到那他们就跑了。”
“人家怕你们什麽?”梁文忠又问。
“我们人多。”云善早琢磨过这事了。对方有多少人他没数,但是他们们有十三个人!
兜明嗤嗤笑起来。
闻铭朗迷茫地想了一下,那些大孩子在兜明说了一句话之后确实跑了。不是因为兜明?而是因为他们人多吗?
大人们歇息了一会儿,继续干活。
姑娘们打算盖一排十间屋子,再在院子西南边盖个小厨房。
张槐、陈川也在这干活。几十个姑娘再加上梁家人和妖怪们,干起活来快得很。
云善他们几个抓了黄泥打仗玩,个个身上都抹了半身泥。
西觉见小孩来回跑动碍事,专门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活泥给孩子们玩。
太阳走到西边,坨坨领着几个小的回梁家洗脸。他们衣服脏得没法看,挂了黄泥的衣服一件就有五六斤重。
现在天冷,坨坨烧了热水洗澡。大丫坐在小板凳上,帮他们挨个洗。
云善脑门上的“王”字已经不清楚了,一擦就掉。闻铭朗脑袋上的“王”字怎麽擦都有很清楚的印子。
153/173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