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历史同人)——木枝雪

时间:2025-06-13 08:39:24  作者:木枝雪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作者:木枝雪【完结】

  文案:
  根据《后汉书》记载,陈王刘宠,武艺超绝,擅长弩射,十发十中。在其他王侯都穷得吃不上饭,甚至颠沛流离的时候,只有陈国殷实富足、兵强马壮。
  这样一个人物,原本有希望加入三国角逐,成为第二个刘秀,兴复汉室。然而命运弄人的是,公元197年,陈王刘宠被袁术派出的刺客暗杀,人亡家破。
  穿成陈王世子,即将全家被灭的刘昀:……
  谁敢动他爹,先问他手上的改良弩答不答应!
  *
  刘昀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刷了十天的题,眼前一黑,带着“三墩大学在线图书馆”app穿越到了东汉末年。
  乱世宗室不值钱。为了生存,刘昀废寝忘食地学习、发展领地、广纳人才。
  领土?打!
  基建?搞!
  人才?挖!
  一不小心,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问鼎中原。
  《月旦评》:陛下有何感想?
  刘昀:我爱学习(认真)。
  (注:陈王刘宠,是东汉明帝刘庄的玄孙,陈国的第六代诸侯王,非虚构人物。)
  -关于本文-
  1、男主无cp。挂很大。没有任何感情线。
  2、争霸+基建,基建水平尽量遵循时代逻辑。
  3、背景参考《三国志》、《后汉书》等,但本文属于【平行世界】的三国。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穿越
  主角视角:刘昀(陈王刘宠之子) 配角:荀彧 郭嘉 张辽 高顺 孙策 陈群等(略)
  其它:三国,争霸,基建,东汉末年,陈王刘宠之子
  一句话简介:三国☆基建☆争霸☆历史☆种田
  立意:学习使人强大
 
 
第1章 
  细雨濛濛,立在河边的水车咕噜噜地转动,有序地敲击河面,宛若林间的催眠曲,悠扬而闲逸。
  田埂外的林木迎风摇曳,一位穿着短褐的农夫沿着小路疾跑,想在雨势变大之前找个地方避雨。
  约莫四五岁的幼童被他牢牢地按在怀中,用短袍裹着,露出巴掌大的脸,好奇地盯着从天穹垂落的千万银丝。
  忽然,一道黑影掠过葳蕤的麦田,如闪电般撞向他的怀中。
  农夫大惊,下意识侧身,抱紧幼童,用右边的胯骨挡住那道黑影。
  还未站稳,一股剧痛从臀部袭来。
  农夫禁不住发出一声惨叫,眼前的景象顿时被一阵晕眩与昏黑覆盖。不过一个呼吸的功夫,他重新恢复视野,也看清了刚才袭击他的东西——
  狼。
  农夫的呼吸仿佛被一双手生生扼止,胆破骇然。
  这是一头硕大的灰狼,褊小的圆瞳透着无机质的冷光,无情地锁定视野中的猎物,蓄势待发。
  只看身量,这必定是一头成年灰狼,光是蓬松摆动的长尾,就足足有半人之长。
  它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断了农夫的所有生路。
  伴着难以遏制的颤抖,农夫深陷绝望。
  若是只有自己也就罢了,偏偏,偏偏他还带着孩子。
  细密的恐惧逐渐攀升,逐渐放大的瞳孔,倒映着灰狼疾速冲来的身影。
  “嗖——”
  一支半臂长的弩箭后发先至,精准地刺入灰狼的脖颈。
  血渍迸溅,伴着一声凄厉的悲鸣,灰狼踉跄倒地。
  农夫一个腿软,无力地跌坐在地上。他无意识地抬头远眺,满是劫后余生的茫然。
  哒哒哒,哒哒哒——
  清晰的马蹄传入耳中,宽阔的原野上,一匹玉骢疾驰靠近。
  马背上坐着一名束发少年,英姿勃勃,意气飞扬。他的左手提着一柄精铁轻弩,弩身微微下垂;空闲的另一只手,取下口中衔着的另一把羽箭,敏捷地装在弩上。
  再度抬眼,少年黑眸中的灵透褪去,变作沉邃的凝重。
  他对着怔愣的农夫大喝:
  “趴下!”
  农夫下意识照做。顷刻之间,少年复抬轻弩,又一支利箭疾射而出。
  利箭擦着农夫的头顶,以雷霆般的速度跃入他身后的草地。
  接连的变故,使得农夫浑身僵硬,不敢动弹。直到他感到怀中的孩子轻轻挣了下,小声地对他说“阿翁,有蛇”,方才如梦初醒,惶惶未定地看向身后。
  后方,距离他不过三尺远的草地,一条银环蛇藏于缬草之间,七寸之处插着一只弩箭,被牢牢地钉在地上。
  乍死还生,农夫抱着幼童失声痛哭。
  轻缓的马蹄声渐近,在距离他六丈的方位停下。
  少年掀开披风,在农夫面前蹲下,问:
  “老人家,你没事吧?”
  农夫慌忙摇头,连声道谢。
  少年眼尖地瞧见农夫衣襟上洇出的血,眉间轻蹙。
  “世子——”
  焦急的呼唤声远远传来,与凌乱的马蹄混在一处,听不真切。
  一支十人骁骑由远及近,来到田埂。
  在农夫逐渐圆睁的视野中,十人皆尽下马,来到少年身侧。
  “世子骑术一日千里,我等险些扑落。”
  站在最前方的年轻小将率先开口,见到旁边的农夫,不解地接了后半句,
  “这是……?”
  “文盛,来得正好,安排几人送这位老者去‘援济堂’问诊,他被野狼攻击,伤了后臀。还有这位小童……让医匠细细检查一番,莫要留下惊症。”
  小将这才注意到农夫后方的血渍,郑重领命。
  “是!”
  等小将带着二人离开,少年命人将灰狼和银环蛇的尸体收好,朝河边走去。
  “随我去看看筒车。”
  河边,那架比屋舍还高的水车仍在兢兢业业地运转。
  随行者无不露出讶然之色:“无人推动,此车竟可运作至今?”
  “水势滔滔,循环往复,是以用之不绝。”少年——刘昀没有过多地解释势能与动能的关系,走近水车,估算水车的转速。
  距离他刚穿到东汉末年的那一天,已经有十年之久。
  第一年,因为年仅六岁的原主染疾而亡,他穿来的时候身体格外虚弱,时睡时醒。再加上语言不通,刘昀足足在床上躺了半年,才慢慢“恢复”。
  之后便是漫长的调养与锻炼。
  等身体恢复到常人的康健,已是穿越的第三年。这一年,刘昀激活了他的金手指——“三墩大学在线图书馆”app。
  前世在三墩大学的图书馆卷生卷死,没想到一朝穿越,图书馆对他还是爱得深沉,竟然用“在线图书馆"这个app继续敦促他学习。
  没等刘昀想好是继续卷还是转头开摆,一则席卷全国消息让他立即掀被而起。
  ——冀州爆发了黄巾之乱,仅仅一月,七州二十八郡皆尽燃起战火。
  黄巾之乱,这个词对读过《三国》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再一询问,“自称‘天公将军’的张角”,“太平道”,很好,已经不用再想,他确实穿到了东汉末年,离三国乱世只差临门一脚。
  而他,乃是豫州陈王的长子。家中的封地陈国,只有9个县,还没有隔壁的颍川郡大,在黄巾之乱的浪潮下,仿佛一根细弱的白烛,随时都能被吹灭。
  好在他爹能征善战,擅骑擅射,在起义军中稳稳当当地守住了封地。
  刘昀稍稍安下心,便开始了漫无止境的书海战术。
  他从浩瀚书海中翻阅知识,不断地总结、实践,努力提高封地的城防与基础建设,增强实力。
  其中的一项成果,就是眼前的筒车。
  筒车,是水力运作的灌溉工具,利于农业。秦汉之际,大多数农民使用桔槔汲水,直到汉灵帝时期,大宦官毕岚造了翻车,水车的雏形才终于诞生。
  要按照正常的发展,从人力翻车进化成水力筒车,中间还要等上八百年。
  刘昀占了先知之便,又有高中时的力学知识在手,便着手捣鼓起了这玩意。
  且不提水力筒车能节约多少人力成本,仅仅是“救旱岁苦”,便值得刘昀投入精力。
  “世子,听说这几日‘天工阁’对便携手/弩进行了二次改良,不知效果如何?”
  刘昀回过神,抬起左手,扬了扬握着的轻弩,满意道:
  “射程比上回提升了二十丈,射击速度快了一倍。比起精兵弓队,显然还是我们的轻弩更有优势。”
  汉弩根据强度,可粗暴地分为轻弩与重弩。重弩大多是弩机与弩炮,重量大,不易携带,以单人的臂力难以拉开。
  而汉朝能够随身携带的轻弩,射程比起普通的弓来说并没有多大优势,且弩的装填速度缓慢,成本较大,综合分析,准备一支轻弩队,在战场上的效益远远比不上一支强有力的精弓队。
  但如果,将轻弩进行改造,延长射程,降低装填速度呢?
  刘昀从箭篓抽出一支木羽弩箭,推入矢道,目对望山,扣动弩机。
  弩箭射出,横跨八十余丈,正中田埂外的银杏树。
  这次改良的轻弩,射程约在280米左右。数值看似不起眼,说出去却无人敢信。
  要知道这只是一张二石不到的轻弩,而非十石的大黄弩。两石以内的汉弩,普遍射程只有100米左右,超过200米射程的弩,至少需要四石以上的张力,其重量与所需的臂力与二石以下的轻弩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人都明白这支改良轻弩的意义,各个目光炯炯。
  他们看向刘昀的视线无比灼热。但当他们注视了一会,便发现刘昀神色淡然,仿佛这些能够左右战局的利器,对他而言只是山间的一缕风,一捧清泉,只能引他掠视,无法留他驻足。
  所有人都下意识敛去面上的喜色,收起澎湃的心神,在心中自省。改弩只是开始,如今雒阳纷乱,九州辐裂,他们更该稳定心神,不该因为一点成果就扬扬自得。
  再看荣辱不惊的陈王世子,几人愈生叹服之意。世子年仅十六,不仅高才博学,温仁好义,而且心性稳重,从不为外物所移,令人望尘莫及。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刘昀之所以没什么表情,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基建成果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在学习。
  看似平静无波,实则已经在脑中点开“图书馆”的app,开始认真读书。
  理论与实践,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两者之间的距离比山高,比海深。
  譬如,他知道硝石可以制冰,但是知道什么能制冰是一回事,知道怎么制冰是另一回事。等他弄清楚制冰的原理,一到实操,又是各种手忙脚乱。
  原料的来源要考虑,实践与理论的区别也要考虑……总之,一个人一个头真的忙不过来,刘昀除了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理论,还要四处寻找人才,帮他将芜杂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
  总之很忙,非常之忙。
  就在前几天,他收到了大将军何进去世的消息,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刘昀一边在“自然科学”的借书区找书,一边习惯性地一心二用,琢磨下阶段的计划。
  这几年他的重点基本放在农业与军防上。如今何进已死,雒阳将乱,他是不是应该……出去捞几个内政与谋略方面的人才了?
  隔壁颍川郡,著名的三国名士生产基地,离得这么近,这么也得去捞上一捞。
 
 
第2章 
  刘昀回到家,听说任峻在堂屋里等自己,便将马绳丢给侍从,疾步前往。
  任峻,前几年因为黄巾之乱,带着宗族投奔陈国的河南富户。后来入了陈王府当门客,因缘巧合之下被刘昀选中,进了刘昀新设立的 “归本居”,主管与粮食有关的重要课题。
  刘昀一进堂屋,就看到任峻正和他爹——陈王刘宠聊得畅快,丝毫没有久等的焦虑。
  缓下脚步,刘昀抚平衣袖上的褶痕,在刘宠下首入座。
  尽管刘昀手下的“天工阁”已经造出凳子、长椅等物,但在会客时,为了以示尊重,陈王府还是使用汉朝的礼制——摆设茵席,正跽跪坐。
  此刻,刘昀就坐在任峻对面的席位上。见任峻要起身行礼,刘昀连忙制止。待他重新入座,刘昀笑道:
  “伯达匆匆上门,必是为我带来了好消息。”
  任峻面带喜色:“多亏世子从古籍上找到的秘方,今年阳夏南部稻田种下了崔农监改良的稻种,亩产增了三成。”
  凤眼微微睁大,刘昀压住唇角的弧度,看向上首:“确是带来了极好的消息。阿父今日可一定要设宴款待功臣,搬出府中最好的酒,绝不可辜负崔农监这几年掉的鬓发。”
  刘宠同样喜不自胜。他大约早就得到消息,咧开的嘴角从进门起就没直过。
  “本王岂会吝啬区区几坛美酒?阿菟——”
  因为过于高兴,刘宠不小心叫出了刘昀的小名。
  一听到“阿菟”两个字,刘昀的嘴角就不易觉察地抽了抽。
  古人给孩子起小名真的特别随意,而且特别通俗。
  “菟”字有老虎之意,刘宠刚才的那声“阿菟”,相当于当着客人的面喊他“虎子”。
  不小心被当着门客的面叫出了小名,刘昀还能怎么办,只能当做没听到,吩咐侍女倒几杯丁香水,人手一杯降降火。
  堂外传来异响。
  伴着竹帘相互撞击的声音,一个十五岁左右,长着娃娃脸的少年阔步而入,一边擦拭额角的汗水,一边咕哝:
  “今天怎么这么热闹?”
  来人正是刘昀的弟弟刘巍。坐在上首的刘宠一见到他,张口就喊:
  “花皮——”
  “噗——”刚接过丁香水,小抿一口的任峻不小心被呛到,连忙用袖子挡住半边脸。
  刚才听到刘昀小名的时候他尚且只是会意一笑,可这次……这二公子的小名,他真的没忍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