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农家小日子(古代架空)——唔爱番茄酱

时间:2025-06-19 06:16:03  作者:唔爱番茄酱
  告别了白翎夫夫,在布料铺买好棉花和棉布,周家四口就驾着牛车回家去了。
  喜哥儿感慨道:“赵叔么好温柔啊。”
  顾筠闻言噗嗤一笑,周铭也有些忍俊不禁,“那是你没有见过他年轻的时候。”
  “啊?赵叔么年轻的时候啥样啊?”喜哥儿懵懵的问道,一个人的性格还能有多大差别。
  “可以说,你白翎叔能把他拿下,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阿诺年轻的时候不仅性子跳脱,还嘴毒的不行,少有人能和他成为朋友,更少有人能有勇气追他的。”
  顾筠补充道:“他是赵家旁支嫡子,能把赵家在青水镇的店铺弄到手里,可不是个傻白甜。”
  喜哥儿和周宵闻言,只能说人不可貌相,小爹他们也是有故事的人。
  秋意渐浓,谷家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过冬的准备,囤菜囤干柴,冬日里除了萝卜白菜也没啥能吃的新鲜蔬菜了,囤些干菜,腌些酸菜咸菜备着好过冬。
  喜哥儿把去年的咸菜缸子,酸菜缸子抱到院中,清洗干净,准备和小爹多腌些菜来吃。
  家里的鸡鸭鹅也不怎么下蛋了,好在之前家里存了不少,过个冬天还是够的。
  门外的枣树果子也熟了,喜哥儿把菜腌好,扛了根成人手臂粗的竹竿儿,和小爹他们打枣子去了,这根竹竿儿除了喜哥儿能不费力的拿起来,少有人能挥着这么重的杆子打枣子的。
  打枣子的动静引了一群人来围观,院外围了群叽叽喳喳的小孩儿,周家门口从来没有那么热闹过,“这枣树长得可真好。”围观的村民感叹道。
  喜哥儿分了些枣子给小孩儿和村里人,剩下的装在筐子里,一筐一筐的往家里运去,枣树下落满了树叶和枯枝,能烧柴的树枝周宵也捡了回去,枣树下热闹了一下午。
  整整十筐的枣子,各个红黄相间,喜哥儿擦了颗,一口下去,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明天送筐去你岳父家,给云家也送一筐,喜哥儿,你有要送的人家吗?”顾筠开口道。
  “我不用送一筐那么多,送篮子给冬哥儿和米哥儿他们尝下就好。”
  枣子放进了库房,前段日子做的皮蛋也能吃了,顾筠拿了八颗出来,在地上把外壳儿磕烂,剥出里面的鸡蛋,用清水洗干净,把蛋壳剥开,露出里面黄澄澄的皮蛋,喜哥儿惊讶道:“这就是皮蛋呀,黄黄的真好看。”
  顾筠闻言,往他嘴巴里塞了一颗,喜哥儿咬了口,蛋清弹弹的,蛋黄软糯流黄,真好吃。
  调好的皮蛋加上秘制调料,比干吃更有味道,“明年,小爹我们要多做些。”
  顾筠道:“皮蛋虽好,但不可多吃,对身体不好,偶尔吃下就行了。”
  喜哥儿闻言有些失望,但小爹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回屋儿,喜哥儿把今天的三两银子放进散碎银子里,“明天送枣子的时候把布和棉花拿去让小爹帮着做下,能快些。”
  周宵点了点头,把小财迷抱了起来,睡觉去了。
  
 
第24章
  前几日拉去镇上的两筐石榴顾筠送给了白翎夫夫,现下家里还剩了一筐,大概二十几个石榴,喜哥儿每天都要拿颗出来,剥好籽儿放在盘子里和小爹他们一起吃,家里的石榴个儿大皮儿薄汁水多,很是好吃。
  送完枣子回家,周宵和周铭继续上山砍柴囤柴,喜哥儿和顾筠在家里把枣子放盆里清洗干净,顾筠有些拿不准,“酸枣糕一般都是用酸枣做,不知道家里的枣子能不能做成功。”
  “酸枣山上有啊,不过村里没有人去摘,忒酸了。”喜哥儿小时候吃过一颗,牙齿都给酸倒了,现在一想到还流口水呢,给酸的。
  “那我们还是去山上摘些酸枣做吧,家里的枣子做蜜饯。”顾筠怎么想都觉得用家里的枣子做不成酸枣糕,还是上山找酸枣来做靠谱些。
  喜哥儿面露难色,“小爹,这酸枣真的能吃吗?”小时候的经历让他很不相信这酸枣能入口。
  “能,还很好吃。”顾筠很自信。
  喜哥儿无奈挎着篮子和顾筠去山上摘了两篮子酸枣,清洗干净后,放锅里煮到酸枣裂皮,放凉把酸枣去皮,“喜哥儿,切几个番薯放锅里蒸熟,等下要用。”顾筠边剥皮边安排喜哥儿道。
  把酸枣去皮放盆里,边搅拌边把酸枣核儿拿出来,把蒸好的番薯捣碎放进去,顾筠开始哐哐往里放白糖,看的喜哥儿心疼坏了,白糖可贵了,“小爹,要放这么多糖啊?”
  “是啊,做酸枣糕就是费糖,放少了就太酸了。”
  搅拌到粘稠有些透明就行了,把酸枣糕平铺到洗干净晾干的竹蔑上,放到院里晾干就行了。
  早知道要用掉家里一大半的糖,喜哥儿说啥也不陪着小爹瞎胡闹,刚叹了口气,就听顾筠道:“趁时间还早,把蜜饯也做了吧。”
  做完蜜饯,家里的糖也没了,喜哥儿的心疼的直抽抽,周宵拉着柴火到家,见喜哥儿一脸的生无可恋,轻声道:“怎么了?”
  “唉,家里的糖没了。”喜哥儿叹了口气。
  周宵还以为出了啥事儿呢,闻言松了口气,道:“没了就再买呗。”
  喜哥儿用看败家子的目光瞅着周宵,真是啥样的爹养啥样的孩儿,刚刚小爹也是这么说的,那可是几百文的糖啊。
  家里的过冬的柴火囤好,周宵把牲畜的房子用篱笆隔开,家里的家禽牲畜冬天也不怕被冻到了。
  喜哥儿把干燥的稻草铺在地上,“等下用稻草做个门帘挂门框上,防风。”
  “行,我先把狼窝盖好。”周宵在仓库旁边用黄泥做了两间狼窝,看起来就是缩小版的小房子,有模有样的,喜哥儿放进去了两件用不了的破旧棉衣,小窝还挂了两个厚厚的稻草门帘,豆豆酱酱喜爱的不行,冲着两人直哼唧,开心的转圈圈。
  傍晚时分,酸枣糕晾晒成型,顾筠切成了长方形的小块儿,递给喜哥儿一块儿,喜哥儿犹豫的咬了一口,又酸又甜又有嚼劲,酸味被甜味中和了不少,味道还挺不错的。
  喜哥儿忍不住又吃了一块儿,顾筠调笑道:“不心疼糖了吧。”
  喜哥儿微红了脸,心疼还是心疼,但架不住酸枣糕味道好吃,吃还是要吃的。
  秋风凛凛,今年天气较去年冷了些,晚秋的时候,喜哥儿就穿上了刚做好的二棉的棉衣,周宵和周铭上山打过年的猎物了,幸好喜哥儿给他带了厚点儿的棉衣,要不然还不得冻坏了。
  村口榕树下架起了火堆,村里人揣着手,围坐在火堆旁聊八卦,火堆里放着几颗番薯,小孩儿叽叽喳喳的围在旁边,等着番薯出炉。
  喜哥儿和顾筠把家里的活儿计做完,有些无所事事,“唉,没网没电视,可真是无聊啊。”顾筠默默感叹。
  喜哥儿回屋拿了鞋样子,和顾筠边聊天儿,边做鞋底子,浆了一层又一层的鞋底子很难穿针线,好在喜哥儿力气大,纳鞋底儿和做衣服一样简单的穿针引线。
  顾筠吃了口蜜饯,“这是给宵儿做的?”
  喜哥儿点了点头,“要做几双大棉的棉鞋,小爹你和老爹也有,看这样子,今年的冬天会很冷。”
  厚厚的门帘遮挡住了萧瑟的秋风,家里面安静温暖。
  山上秋风呼呼,冻的周宵和周铭直打哆嗦,“早知道早些天上山了,怎么这么冷。”周铭抱怨道。
  好在两人打够了猎物,收拾收拾就能下山去了。
  周铭和周宵一进屋儿,终于感觉暖和了过来,喜哥儿煮了碗热汤给他俩,喝完汤,浑身暖洋洋的,周宵舒服的出了口气。
  “打了多少猎物呀。”顾筠开口道。
  “十只野鸡,六只野兔,还有一只在外围觅食儿的野山羊。”
  “竟然还有山羊,你俩这回运气还不错。”顾筠笑道。
  周铭和他一起挤到了榻上,“山羊就在村里卖卖,剩下的自己吃。”
  喜哥儿把他的手暖拿了过来,给周宵暖手,“过几天去镇上买些调料和手炉,今年太冷了。”
  “去铁铺打两个炭盆,一个放你俩屋里,一个放厨房,吃饭就不冷了。”顾筠他们屋儿有个炭盆,周宵成亲,还没来得及给他俩备置。
  野山羊剥好皮,周宵把一只羊腿,羊头,五斤羊排和羊下水留在了家,剩下的和喜哥儿拉着板车去村口的榕树那里叫卖了。
  村口榕树下一如既往的热闹,众人望了眼板车里的羊肉,蠢蠢欲动,钱婶子询问道:“宵小子,你这羊怎么卖啊,都乡里乡亲的,你可得给个实在价儿。”
  众人纷纷附和,喜哥儿开口道:“都是自己村里人,十七文一斤,比镇上便宜三文钱。”
  不用跑镇上,还便宜,大家都想着买个一斤两斤的补补身体,也有不太满意的,那王家大儿媳还记恨着喜哥儿他们,闻言冷哼一声:“亏你爹还是村长,就便宜三文钱,真好意思。”
  喜哥儿闻言,笑道:“那就不给你便宜了,你买就二十文一斤,看你这瞧不起三文钱的样儿定是不缺钱的。”
  “你……”王家大儿媳气的不行,但她也不敢惹恼周宵,王大那怂样定是不会为她出头的。
  其他人也不再多说,纷纷回家取钱,一斤两斤的把一大块儿羊肉分的七七八八,“喜哥儿,给我来一斤。”谷青带着七哥儿刚从镇上买东西回来,看见堂弟在村口卖羊肉,也过来支持一下堂弟的生意。
  “青哥,你俩去镇上了?”喜哥儿让顾筠切了一斤肉,多给了两斤羊排。
  “是啊,小七眼睛好了,去镇上找大夫又瞧了瞧,娘让我再买些布做冬衣。”
  喜哥儿望着七哥儿惊喜道:“能看到了?”
  七哥儿红着脸点了点头,“那可真是太好了。”喜哥儿为他俩感到开心。
  “哼,白眼狼一个,爹把你养这么大也不见你回家看他一次,这回可让我撞着了,这羊肉我就拿回去,就当你孝敬爹他们的了。”王大媳妇儿说着就要去抢那羊肉。
  谷青把七哥儿扯到身后,“小七和你家没关系,你要是想被逐出村子直接说!”
  王大媳妇儿讨不到便宜,剜了他们一眼,回家去了。
  一点儿小风波没有影响到喜哥儿他们,不到一个时辰,羊肉就卖完了,得了一两二十七文。
  回到家,顾筠让喜哥儿带了两斤羊肉和两斤羊排送去了村长家,羊下水顾筠晚上做了一大锅羊杂汤,配上粉丝,葱花辣椒油,麻辣鲜香,一家四口儿喝了个肚儿饱,喜哥儿当天晚上起夜了好几回,暗自发誓以后晚上绝不能再喝那么多汤了。
  镇上人来人往,喜哥儿买好家里冬日里要用的调料,打算和周宵一起去铁铺订两个炭盆,好在铁铺掌柜未雨绸缪,早早的就打了好几个炭盆放铺子里,喜哥儿他们不用等,当场付了银钱挑了两个,想着家里的炭可能不够四人过冬,多买了一些炭带回家。
  又去银器铺买手炉,里面有个铜质手炉,小巧精致,喜哥儿喜欢的不行,周宵见他喜爱,大手一挥,直接买了四个,喜的小二对他俩更加殷勤了,“客官真是好眼光,这个手炉是我们铺子里卖的最好的了。”
  回去的路上,喜哥儿望着瘪了一大半的荷包,心疼道:“这回带了十两银子,就剩四两多一点儿了,来趟镇上可太花钱了。”
  “这回主要是炭盆和炭花了些钱,都是家里面需要的,该花的。”周宵安慰道。
  喜哥儿抱着他的胳膊,蹭了蹭,“还好有你。”
  北风呼啸而来,冬天迈着寒冷的脚步终是到来了。
  今年是真的冷,初冬的日子就寒风刺骨,下了第一场雪,好在喜哥儿他们准备的齐全,家里的牲畜家禽没有大碍,“初雪的日子,就要吃铁锅炖大鹅。”顾筠乐道。
  家里的那只大白鹅不知道被顾筠盯了多久了,终于成了锅里的一道菜,大鹅炖了一个时辰,香酥软烂,配上锅边贴的饼子,窗外的美丽雪景,喜哥儿感慨道:“还真是吃大鹅的好日子。”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周宵夹了两块儿鸭肉给豆豆酱酱,狼崽子们也长成了大狼了。
  
 
第25章
  冬日里娱乐消遣的事情少,天气太冷,大家都窝在房里不出门,整个村子除了厨屋飘出的袅袅炊烟,村道上冷冷清清的。
  顾筠把前几日剩下的羊腿肉切片腌制好,喜哥儿把烤炉搬到厨房,煮了一锅番薯玉米碴子粥,一家四口围坐在烤炉边,闻着羊肉被炙烤的香味,闲适又宁静。
  “过完年就可以准备开荒了,先开个两亩怎么样?”顾筠望向周铭道。
  “嗯,开荒的地种一亩甘蔗,一亩种大豆。”周铭给羊肉翻了个面,回道。
  “说起来家里旱地太少,想种些大豆小米番薯都没地种。”顾筠感叹了下。
  “慢慢来,地会越来越多的,以后想种啥就种啥。”
  羊肉烤的外焦里嫩,撒上调料,周铭先给顾筠夹了一块儿,周宵见状,给喜哥儿也夹了一块儿,顾筠抿唇微笑,要不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
  吃完烤羊肉,喝完粥,整个人都暖和了过来,“最不喜欢冬天了,冷的动都不想动。”喜哥儿边刷碗边说道。
  周宵把烤架搬回原位,闻言无奈道:“你夏天也是这么说的,热的你动都不想动。”
  “所以说还是春天和秋天好。”喜哥儿把最后一只碗刷好放到了橱柜里。
  “闲的无聊,大家打牌吧。”顾筠把餐桌擦干净,铺上了一块儿用旧布做的麻将布,他前几年让周铭给他在山上砍了块儿柳木,做了副麻将出来。
  如今,一家四口,刚好凑一桌麻将,顾筠前段日子就把喜哥儿教会了,回屋把麻将盒拿来,把里面的麻将倒在桌子上。
  “先说好,彩头就赢了一文钱,花花一个翻一倍,怎么样?”家里人玩麻将主要是打发时间,有个彩头打起来也有劲儿。
  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第一轮,喜哥儿摸了个二饼,认真的瞅了眼牌,惊喜道:“我胡了。”
  顾筠瞅了眼,还真是,卡二饼,“还在新手保护期呢,这手气。”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