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农家小日子(古代架空)——唔爱番茄酱

时间:2025-06-19 06:16:03  作者:唔爱番茄酱
  不料顾筠摇了摇头,遗憾道:“没专门的密封性好的瓶子,没法儿做。”
  喜哥儿闻言,蔫了下,“咱家如今还有五六十斤的桃子,有的被虫子咬了,有的长的有些歪,吃也吃不完,这可咋整?”
  周宵闻言,想了想,道:“我记得小时候,小爹做过蟠桃饭给我吃,味道很好。”
  顾筠笑道:“小孩子爱吃那玩意儿,还能做紫苏桃子姜来喝,消暑,上京的人夏时最爱喝。”
  喜哥儿眼睛一亮,冲顾筠撒娇道:“小爹,你就教我怎么做紫苏桃子姜吧,趁着天热,我估摸着在村里卖都能卖完,不用跑镇上去。”
  顾筠想了想,着紫苏桃子姜拿上京那块儿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已算不得什么秘密,“行,咱就做紫苏桃子姜来卖。”
  喜哥儿顿时从疲劳中来了劲,闻言便想着去灶房那儿,被顾筠喊住了,“今儿下雨,前段日子忙活这么久,先歇息两日再说。”
  喜哥儿闻言点了点头,和顾筠周铭他俩闲话了会儿,便穿上蓑衣和周宵一起回自己小院儿了。
  夏时的雨总是来势汹汹,去的也快,一场大雨解了连日的闷热,雨过天晴后的树叶上,挂着晶莹的雨滴,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特有的味道,喜哥儿最爱闻这个味道了。
  “小爹,味道真好闻!”
  喜哥儿一大早儿吃过早饭,便黏着顾筠要他教做紫苏桃子姜。
  顾筠无奈,和喜哥儿折腾了一上午,桃子切片儿,煮紫苏水,把弄好的桃子姜片放清洗干净的坛子里,倒入紫苏水,盖上坛子盖,沿着盖沿加水密封起来,放进冰窖里冷藏起来。
  “行了,等明天午时便能喝了。”顾筠笑道,条件有限,做出来的味道和上京还有在他之前的那个年代定会有些差别,但味道想来应是不错的。
  等到了次日午时,喜哥儿吃过午饭,便急不可耐的从冰窖里抱出一坛,给家里每人舀了一碗,尝了一口,惊喜道:“小爹,好喝!”
  喝上一口,沁凉,有紫苏和桃子特有的香味,暑气一扫而空,喜哥儿连连喝了两碗才停下来。
  周宵和周铭也是头一次喝,从两人喝完一碗又加一碗的动作上,也能看得出,很是喜欢了。
  “小爹,咱们若是咱村里卖,昨儿做的两坛,估摸着不用多久便能卖完,咱们要不要今儿多做几坛,明儿拉去镇上卖?”
  顾筠笑道:“这饮品须得凉着喝才好,拉去镇上,没这股凉气儿了都,咱们也不靠这东西挣大钱,在村里卖卖就行了。”
  主要是镇上人多眼杂,那些个富户可能是会做这饮品夏时喝,但没拿出来卖,猛的在平民百姓里出现一新的东西,定会引人注目,这不是他想要的。
  今儿下午,看来他还得和周铭去趟镇上,和白家说声儿,让他们在酒楼,茶楼做这道饮品,这样他们在村里卖,也不会太过显眼了。
  
 
第35章
  喜哥儿要卖紫苏桃子姜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传遍了谷家村的角角落落。
  “紫苏桃子姜,啥玩意儿哦,听都没听过呢。”
  “喜哥儿说是解暑的冷饮,就在村口那棵大树下卖呢。”
  “走走走,瞧瞧去,还真是个新鲜玩意儿。”
  来光顾喜哥儿冷饮摊的便是冬哥儿和棉哥儿,两人一听到消息便来了,喜哥儿还特意带了块儿冰块儿来,放在紫苏桃子姜旁边,饮品没那么容易变凉。
  “喜哥儿,来一竹筒,多少银钱?”冬哥儿一到这儿就被这清清凉凉中带着丝丝甜味的味道给俘虏了。
  “三文一竹筒。”喜哥儿边回边给冬哥儿和棉哥儿一人舀了一竹筒。
  “嚯,这样贵的。”一在旁边看了许久,没掏铜板的夫郎惊讶道。
  “叔么,这已是很便宜了,里面加的糖和桃子呢。”喜哥儿笑道。
  一听到里面加了糖,众人倒是觉得三文钱还算能接受了,如今糖比肉都要贵一些,寻常人家除了过年舍得买些给家里的娃娃们甜甜嘴,其他时候都不舍得吃呢。
  “嘶,太好喝了,喜哥儿,这味道真真是透心凉,酸酸甜甜的还带着些紫苏的味道。”冬哥儿喝了一口,不由赞叹道。
  “喜哥儿,帮我再装上三竹筒,我带去家里给他们尝尝。”棉哥儿喝了一口,眼睛一亮,立马多要了些,带回家给云齐他们尝尝去。
  “呦,有这么好喝吗?喜哥儿,给我打一竹筒来。”
  有人不怎么信邪,这紫苏他是知道的,镇上的烤鱼铺子经常用它来做调料,味道很特别,也很好吃,但这紫苏做冷饮,真真是头一回见。
  “嚯,还真挺好喝,喝了感觉身上都没那么热了。”
  喜哥儿闻言笑了笑:“叔么,这冷饮是解暑的,最是适合夏时喝了。”
  有人开头,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些手头上不怎么宽裕的人家,买了一竹筒,拎回家,倒碗里让家里人都尝尝味道。
  周宵不善言辞,在一旁默默的听喜哥儿和村里人说笑,“我小爹说了,这可是上京的大户人家夏时消暑喝的冷饮呢,寻常人家都难喝到。”
  “你小爹是有本事的,哪儿都去过,这紫苏桃子姜真真解暑,喝上一竹筒,我能再去地里锄上两亩地。”
  “谁说不是呢,好喝,你小爹真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两坛子紫苏桃子饮说起来也没多少,半个时辰不到便见底了,喜哥儿不好意思道:“今儿的两坛卖完了,明日还是午饭后,这个时候,大家想买的再来。”
  “这就没了?我在这儿可是等了半天了。”
  “嘿,王小子,你别喝完了,给你老叔我尝一口。”
  没买到的虽有些遗憾,但喜哥儿也说了,明日还来卖,没得为了口喝的闹腾,显得还不够嘴馋的。
  众人说笑了一番,没多久人就散了,夏时虽热,但地里的活计也多,农家人,一年到头除了冬时能躲闲段时日,这平日里的事情可多的是呢。
  喜哥儿冲一旁的周宵笑了笑,轻声道:“我还留了些,刚没见我娘家那边来人,等下送些去给我爹爹他们尝尝,怎么样?”
  周宵点了点头,“自是该让岳丈他们尝尝的。”
  喜哥儿闻言松了口气,一般人家都不怎么喜嫁进来的夫郎妇人整日里还想着娘家那边,常言道,嫁出去的哥儿,泼出去的水,还好周家人都不计较,有时得了好的,还会喊他去给他爹爹们送些,喜哥儿一想到这儿,心里就暖暖的。
  谷村长得了冷饮,喜不自禁,哥儿婿有什么好的能想着他们老两口,着实是让人打心里觉得高兴。
  “今儿晚饭便在家吃了。”谷村长开口道,眉眼间具是对周宵这个哥儿婿的满意。
  村长夫郎牵着喜哥儿的手,温声附和道:“就是,留家吃顿饭,你大哥大嫂回娘家去了,明儿午时才回,今儿就咱们爷儿四个,刚巧你二叔从府城寄了些腊肉来,等下便炖了吃了。”
  喜哥儿笑道:“我且说呢,今儿来没听到小家伙的声儿,原是去外祖家了。”
  盛情难却,喜哥儿便和周宵留在谷家吃了顿晚食,小爹和老爹两人今儿下午去镇上了,说是找白叔有事儿,晚食不必等他们,刚巧在谷家吃了,不必再回去开火做饭了。
  今儿谷村长高兴,和周宵小酌了两杯,桌上两荤两素,还蒸了锅大白米饭,可见谷家老两口对周宵的重视了,夏风习习,惬意又舒适。
  周宵吃饱喝足,辞别两位老丈人,和喜哥儿一起伴着月色归家,蛙声连绵,夜空繁星点点,想来明日定又是个好天气。
  “还好,小爹他们去镇上之前,又做了三坛子紫苏桃子姜来,若是这时候回去,怕是明日来不及卖了。”喜哥儿感叹道,“也不知今儿挣了多少?”
  周宵牵着喜哥儿软软的小手,笑道:“一共卖了三十六竹筒出去,一百零八文。”
  喜哥儿闻言眼睛一亮:“若是每日都能挣这些,等到秋时,也能挣个三两多银子。”
  周宵笑笑没说话,村里人哪能整日里喝这个,少有人家舍得的,不过谷家村村民人也不少,约摸着还是能挣段时日的银钱。
  喜哥儿笑道:“本想腌酸萝卜来卖的,现在想想,还是做这个冷饮好卖赚钱些。”
  喜哥儿的紫苏桃子姜摊子就这么在村子里摆了起来,最新奇热闹的时候一日能卖四五坛子,等这阵子过去,每日也能卖出去两坛子出去,每日赚上一百多文的银钱,已是比去镇上扛包的汉子挣得多了。
  喜哥儿的摊子步入正轨后,周宵便没再陪着他来,忙活园子里的事儿去了,家里的田也开始又要锄草,特别是那八亩荒地,更是时不时得去料理一番。
  好在冬哥儿和棉哥儿闲下来时,会过来陪喜哥儿,有时米哥儿也会抱着已经满了白天的小娃娃来逛逛,如今他的气色看起来比之往好了许多。
  这日,喜哥儿正把最后一筒的冷饮递给兰娘,她在地里忙活了半天,牛家老两口吩咐她来买两筒,不想她来的有些晚了,只剩下一筒了。
  “兰娘,你带回去再兑些凉水来,虽说味道会淡些,但还是好喝的。”喜哥儿见她一脸的愁容,想来时买不到两筒回去,又得被牛家拿老两口唠叨,不由开口道。
  兰娘冲他感激的笑了笑,付了银钱,拎着竹筒小心翼翼的往牛家田地走去。
  “真是作孽哦,怎的就让那妾室生了个儿子出来,这下,牛二楞直接把那琦娘扶成平妻了。”冬哥儿越说越气愤。
  “真真是好人没好报,兰娘的娘家也是,自家女儿受了这般的气,也不说来出出头。”
  “唉,那晚娘也是呢,没娘家撑腰,这日子过的,唉,想想就觉得生气,土里刨食的农家人还整了个侧室出来,还真以为自己是那镇上的大老爷呢?!”棉哥儿气道。
  喜哥儿摇了摇头,个人有个人的活法儿,端得看怎么选了,若他是兰娘和晚娘他们两个,说啥都得和离了去,便是娘家人不给撑腰,自己找个老实本分的汉子,不讲长相,年纪,只要肯做活儿,能养家,也是比在这两家里伺候完老的还得伺候小的强。
  说起来,三条腿的蛤蟆不易找,这两条腿的汉子可是一抓一大把,就他们谷家村,还有那二十大几还没娶上媳妇儿的汉子呢,瞧起来不比那牛二楞和前良差。
  喜哥儿也就想了想,并不打算做些什么,“行了,东西也卖完了,我得回家去了,地里的活儿没干完呢。”
  “行,对了喜哥儿,过两日听说镇上有老太君过寿,要摆戏台子在镇上那个大空地儿那儿唱大戏呢,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看看。”冬哥儿问道。
  喜哥儿闻言摆了摆手,“我就不去了,最近家里忙,实在是走不开。”
  棉哥儿想了想道:“这唱大戏可是人多得很呢,你这两日可以多做些来,拉去镇上卖,可比在咱村子里挣得多呢。”
  喜哥儿思索了一番,也颇觉是个能挣钱的路子,这戏台听说是要摆两日呢,“我问下我小爹那边先。”
  等喜哥儿回到家,把事儿和顾筠一说,只见顾筠摇了摇头,“镇子前两日已有了紫苏桃子姜了,人多还不安全,还是待在村里的好。”
  喜哥儿愣了愣,想了一番,觉得小爹说的也有些道理,这段日子家里事情也多,还是老实待在村子里卖,卖完还能有时间帮着周宵他们忙活忙活地里的活儿。
  顾筠见他听了进去,悄悄松了口气,那过寿的老太君的家里人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喜哥儿若是去,周宵定也得不放心的跟着,若是碰到了熟人,他藏藏躲躲的这二十多年,可就白费了,答应那人的诺言,不能食了去。
  喜哥儿不懂顾筠脑袋里的弯弯绕绕,只答应了自家小爹不再去镇上,便去果园那里帮周宵摘果子去了。
  顾筠想了想,收拾了下,去田里找正在锄草的周铭去了。
  
 
第36章
  忙忙碌碌了几日,才把荒地的草清理干净,果园里的果子卖了几批,剩下的须还得再过几日才能采摘,一家人总算是得了空儿休息会儿了。
  “喜哥儿,今儿咱去河里捉鱼吃,许久没吃过烤鱼了。”顾筠边吃早食,边说道。
  周宵拿起碗筷,闻言道:“小爹,你们想吃鱼,我和爹我俩去捉便好,最近雨下得多,河水深了许多。”
  喜哥儿笑道:“我会游泳,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人想吃鱼了,都是我去捉的。”
  “还是算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帮小爹准备准备烤鱼的配菜。”周宵不为所动,前几日木家村那边还有人下河捉鱼,可能是腿抽筋了,不知怎的一个猛子下去,人就没有上来。
  周宵可不敢让喜哥儿再下水了,俗话说得好,被淹的都是会水的,还是小心些为好。
  喜哥儿闻言撇了撇嘴,老大不乐意的看了周宵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控诉,嘴里的米粥都不香了。
  顾筠见状笑道:“喜哥儿你和阿尧一起去,留你们爹爹在家帮我就行,只有一点,别去水深的地方儿。”
  喜哥儿眼神一亮,看了眼身旁的周宵,只见周宵点了点头,心里才又开心了起来。
  夫夫二人吃过早食,喜哥儿从柴房把鱼叉拿上,兴冲冲的往河边走去。
  夏时天儿热,但在树林里的河流边还是有些清凉的,河边零零散散的有几户人家的妇人夫郎蹲在河边的石头上搓洗着衣物。
  “童哥儿,你这脸上又是钱二打的?他这人怎的这般,以前还真是没有看出来!”一妇人语气颇为气愤道。
  “给我瞧瞧,哎呦,这钱二真是,下手怎的这样狠!”一夫郎看着童哥儿这清秀的面庞,如今青紫了一大块儿,心疼道。
  “你怎的惹到他了?”
  童哥儿躲了躲,轻声道:“没……没什么,只是晚上起夜的时候,不小心磕门框上罢了。”
  那妇人气道:“童哥儿,咱们都是一个村嫁到这谷家村的,你受了什么委屈可别憋在心里,和我们说说,若真是那钱二的错,我和咱村嫁到这儿的妇人夫郎都熟,定会帮你找村长,讨回公道来。”
  谷家村从外村嫁来的夫郎妇人平日里没甚龌龊,都乐得帮衬一把,都没那么点同村的情谊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