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冷,早知道早些日子把藕挖出来了,这会儿子塘子里的水可是冻人。”喜哥儿眉头微蹙,眼看便要到穿上薄棉衣的日子了,可想而知池塘里的水该有多冰人。
周宵宽慰道:“前段日子不是忙着秋收,砍甘蔗嘛,放心,这活儿干着干着就热了,再说了,这回请了五个短工,加上周大和童哥儿,很快就能干完了。”
喜哥儿点了点头,“池塘淤泥里说不定还能摸到泥鳅,你注意着些,我专门带了两个竹篮来装,小爹说,泥鳅炸着吃可好吃了。”
周宵笑了笑,行,你就在岸边看着,挖了藕出来帮着放板车上就成。”
夫夫二人边聊边往园子那边走去,晨时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人的身上带了些许的温度。
三亩池塘的莲藕,周宵今儿打算只挖一亩,莲藕产量高,顾筠说一亩地便能产千斤,等卖完这一亩的莲藕再继续挖。
人多力量大,没多久一亩池塘的莲藕便挖了出来,连带着装了满满两竹篮的泥鳅,把喜哥儿给乐坏了。
“东家,你们这藕在村里卖吗?我想买几斤回去。”周大甩了甩手上的淤泥,冲周宵问道。
周宵想了想:“卖,你帮我在村子里吆喝声儿,让村里想买莲藕的人家来园子里买,三文一斤,刚挖出来的。”
周大应了声儿,就着池塘里的水洗了把手,便出门喊人去了。
顾筠眉眼含笑的望着周宵,低声冲周铭道:“看咱家宵儿,越来越有成算了,真真是长大了。”
周铭心里也颇感欣慰,“是啊,总觉得宵儿小时的模样还在昨天,转眼,他都快做爹爹了。”
两位老父亲慈爱的看着周宵井井有条的安排事情,感叹着时光真是半点儿不由人。
喜哥儿在一旁不知两位爹爹的心路历程,一手拎一竹篮的泥鳅,冲顾筠笑道:“小爹,咱们回去把泥鳅给处理了吧。”
顾筠回神,看了眼满满当当的两大竹篮的泥鳅,扶额,这得收拾到什么时候去,温声道:“喜哥儿,这么多咱们也吃不完,留些送去你爹爹那边,再留一竹篮放这儿,和莲藕一起卖了。”
喜哥儿点了点头,把一篮子泥鳅放地上,“行。”
等顾筠和喜哥儿回了家没多久,园子里便来了一群人,闹闹哄哄的,连村长夫郎和喜哥儿大嫂谷李氏也来了。
看着一堆的莲藕,谷媒么惊讶道:“哎呦,这莲藕宵小子你可真不少收啊。”
“就是呢,这么大一堆,得不老少钱。”
村长夫郎如今是岳么看哥儿婿,越看越喜欢,笑道:“宵儿,给我来十斤,这泥鳅看着不错,也来两斤。”
周宵应了声儿,捡了好的放村长夫郎带的篮子里,笑道:“小爹,泥鳅喜哥儿带回家的,给你们留了,过会儿子估摸着便送去家里了。”
谷李氏笑了笑,“要么说喜哥儿孝顺,又嫁了个孝顺的夫君,如今村里,多是羡慕咱家的。”
村长夫郎接过篮子,递给周宵四十文钱,见周宵不愿意要,沉声道:“平日里你和喜哥儿孝敬我和他爹的,我们便也收了,但这做生意,得公私分开,你若不收,我可就不高兴了。”
周宵见状连忙收了过来,笑道:“岳么,我知道了。”心中对他这个岳么又多了几分敬意,心思清明,不占便宜,村里多数人都比不得他。
谷李氏心疼又无可奈何,还得陪着笑脸,“宝儿还想跟着来呢,说是许久没见二叔,想得慌,今儿天儿太冷,便没让他跟着来,还说呢,上回二叔带的奶糕,可爱吃了。”
村长夫郎沉了脸,这上不得台面的大儿媳真真是丢脸的很,“行了,这么些人,宵儿你赶紧去招呼吧,我和你大嫂便先回去了。”
周宵笑道:“行,岳么。”
没接谷李氏的话茬,送你是情分,但这般讨要让周宵心里很是不喜。
谷李氏脸色讪讪的,接过村长夫郎手里的篮子,也没再说啥,和村长夫郎一起回去了。
等村长夫郎和谷李氏离开,周宵又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来了不少的人,多都是十来斤的买,很快便去了一小半。
等忙活完,日上中天,眼看要吃午饭了,“剩下的拉去杂货铺和酒楼,看他们能收多少。”周铭伸了伸腰,冲周宵道。
周宵点了点头,“周大哥,你和童哥儿今儿辛苦了,这二十斤莲藕你们拿去。”见周大要掏钱,连忙道:不用给钱。”
周大和童哥儿道了谢,喜滋滋的拎着莲藕回了家,想着午饭就炒莲藕来吃。
“好香啊,小爹,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周宵刚进院子便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味。
“炸泥鳅,炖了过莲藕猪蹄汤,刚好能吃了,你俩回来的正是时候。”顾筠的声音从灶房里传来。
喜哥儿已经迫不及待的夹了一筷子炸泥鳅了,外酥里嫩,香的不成,连连道:“小爹,真好吃!”
周宵和周铭也颇为赞同,一大盆的炸泥鳅一顿饭就吃完了,“池塘里估摸着还有不少,过了明儿捉了再做一顿。”
周宵见喜哥儿有些意犹未尽,开口道。
“还剩多少莲藕?”顾筠喝完最后一口汤,开口问道。
“估摸着能有个六百斤,不晓得镇上酒楼和杂货铺能不能收完。”周铭回道。
“应是能的,咱村里都能卖掉四百来斤,想来镇上卖的更快。”
顾筠的话像是给周铭和周宵父子俩吃了定心丸,“等会儿我和宵儿便去镇上。”
顾筠想的没错,光是杂货铺便都全要了,掌柜的笑道:“等再收了莲藕,尽可送我们铺子里来。”
镇上人家多着呢,多得是好这口儿的人家,不怕卖不出去,而且莲藕也能放,短时间内不怕坏掉。
周宵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冲掌柜的笑道:“那后日,我再拉一千七百斤来,铺子可都能收下?”
掌柜的点了点头,这东西放到冬时,可是抢手货,自是有多少收多少。
等周宵回家,忙活了两天,把池塘里的莲藕留了三百来斤在家,剩下的都拉去镇上杂货铺卖了,连带着泥鳅也装了一大木桶。
等忙完地里所有的活儿计,没多久便入了冬,秋去冬来,家家户户都开始窝冬,村道上时不时传来几声“胡了!”的激动的声音。
喜哥儿的肚子大了许多,行动上有些不便,如今家里的饭食基本上都是顾筠在做,不过冬时没啥事儿干,做做饭倒也能活动下身子。
喜哥儿心里对顾筠感激的不行,说实话,村里再也找不到一家的夫郎,能像他这般,怀了孕便过起了没啥活儿的日子,村子里多的是就算是快要临盆,还在地里忙活的妇人夫郎。
他还记得几年前,田家的儿媳便将他们家的大孙子生在了地里,真真是有些吓人。
周宵坐在炕上,给喜哥儿揉搓着有些浮肿的小腿,“疼不?”
喜哥儿吃着糕点,摇了摇头,不过眼看肚里的崽崽快要出来,他心里有些害怕,第一次生孩子,实在是有些恐惧。
“家里的猪也快出栏了,小爹的意思是,下个月开始,三头三头的往外卖,三十几头猪堆在一起,若是一起卖,恐怕有些难。”
喜哥儿点了点头,“今年多亏了有童哥儿在,要不然还真是忙不过来。”
周宵笑了笑,“明年崽崽还小,你估摸着也没时间,小爹刚刚还说呢,明年再招两个长工,我和老爹也能歇歇,说起来,今年一年,都没怎么进山,怪手痒的。”
“那你还是手痒着吧,明年啊,地多了,你也没空去。”
周宵无奈,“等明年初秋,我定得上山一趟。”
喜哥儿笑了笑:“且看今年的钱袋子,虽不比你犯险上山挣的多,但已是很好了,我不求大富大贵啥的,只求能安稳平安的过日子。”
周宵笑道:“我知道。”
夫夫二人私房夜话,殊不知这个夜晚村里又闹腾了起来,王老五家跑了的六哥儿回来了。
王家。
“你还有脸回来!都不是个清白的哥儿了,挺着个大肚子,便是卖到镇上青楼都卖不了多少银钱。”王老五看着眼前似是快要临盆的六哥儿,恼声儿道。
如今谷家村属他家最是穷困潦倒,前头得的那些个银子都给他们挥霍完了,如今炕头也没个能暖被窝的人,想想心里就气。
六哥儿哭道:“爹,我知道错了,我也是被人骗了,好容易才回了家,我不求多,只求您给个柴房,让我能有个住的地方便好。”
“哼,你想的美,赶紧滚出去,我王家可没你这个哥儿。”王老五毫不留情。
这时,王家大儿子冲王老五低声说了几句,王老五眼眸一亮,望着跪在地上哭泣不止的六哥儿,开口道:“行了,你大哥给你求情,你且住下吧。”
六哥儿连声道:“多谢爹,多谢大哥。”
第45章
眼看着临盆的日子越来越近,喜哥儿越来越紧张,连带着周家剩下的三口也跟着提起心来。
村长夫郎最近也来的勤,他有经验,毕竟生了仨娃,有他在,喜哥儿终于没有那般精神紧绷了。
最近喜哥儿多了样喜好,喜欢上了给未出生的崽崽做小衣服,小鞋子,虽做的慢了些,但时间够久,如今崽崽一岁的衣服都快做完了。
冬哥儿和棉哥儿时不时的也会来看看他,和他说说小话,听着八卦,喜哥儿的产前焦虑好了许多。
在众人的紧张期待下,冬时初雪的这天,喜哥儿发动了,屋外飘着片片雪白冰凉的雪花,屋内忙得热火朝天,稳麽麽和村长夫郎都在屋里,连谷大夫都被周宵拉来,以防万一。
屋里时不时传来几声喜哥儿的痛叫,喊得周宵在门外急的上头,顾筠在灶房烧水,心里也是又担忧又激动。
好在喜哥儿身强力壮,平日里被照顾的也好,生孩子痛了一阵儿后,一个时辰,屋里便传来了婴儿啼哭的声音,周宵一个激动便想进屋里去,不想被村长夫郎给推了出来。
“别急着进来,还有一个呢!”
还有一个?!天,喜哥儿竟是揣了两个崽崽,怨不得比旁人的肚子看着大了些,还以为是崽崽在他肚子里长的壮,不想竟是俩!
顾筠在灶房听到,心里又惊又喜,冲在门外没啥用的周铭道:“你去园子里,捉只鸭子来,我给喜哥儿炖锅老鸭汤,可真是辛苦他了!”
周宵心里高兴,应声道:“哎,我这就去!”
谷大夫坐在灶房里,闻言笑道:“诊脉是月份还不够大,竟不知是两个,喜哥儿有福气啊!”
顾筠听着心里高兴,家里孩子越多越热闹,如今周宵也有后了,总算和故人能有个交代。
好在第一个崽崽生出来,第二个就没那么难了,半个时辰不到,二崽崽也生了出来,随着一声啼哭,喜哥儿累的满身是汗,昏睡了过去。
村长夫郎那个喜啊,乐的合不拢嘴,刚开始看到老大是个哥儿,他心里咯噔一下,他虽是不像旁人那般重汉子轻哥儿,但农家人,都想生个汉子,想来周宵也一般,心里有些担心。
还没等他担心太久,老二出来,清理的时候他仔细检查了一番,没有哥儿痣,可把他给喜坏了,一哥儿,一汉子,算是齐全了!
等周宵进来,屋里还有些血气,喜哥儿昏睡着,村长夫郎抱着二崽崽不撒手,肉眼可见的喜爱。
稳麽麽连连向周宵道喜,得了一百文的红封,好话更是像不要钱般的往外撒,“哎呦,这俩娃娃是我今年接生过的最有福气,长得最好的了,可人儿的很。”
周宵常年不见什么表情的冷脸今儿竟瞧着温和了许多,“多谢稳麽麽了,你且去灶房,我小爹煮了红糖鸡蛋,尝一碗再走。”
“哎哎。”稳麽麽应了声儿,拿着红封去灶房讨糖水喝去了。
村长夫郎喜声道:“宵儿,你瞧,这俩崽崽真是会长,一个像你,一个像喜哥儿。”
周宵先看了眼睡着的喜哥儿,见他呼吸平稳,心放了些,转头看了眼襁褓里的崽崽们,眉眼温和,不过他还真是没有瞧出来崽崽像谁,红彤彤的两小只,看着像猴子,有些丑了。
不过,爹不嫌儿丑,毕竟是自己的崽崽,亲生的,再怎么样也不能嫌弃不是。
村长夫郎没听到周宵的心声,把俩崽崽放喜哥儿身旁,乐道:“这儿也没旁的事儿了,我先回去,把这喜事儿和你岳丈说一声儿,来的时候,他在家里急的踱步呢。”
周宵笑了笑,“今儿多谢岳么,昨儿刚买了羊肉,您回去的时候带些。”
村长夫郎摆了摆手,“不用,家里不缺肉吃。”
说着,又看了眼炕上的俩崽,乐呵呵的回去了。
周宵走到炕边,俯身亲了亲喜哥儿的额头,轻声道:“谢谢你,阿喜。”
周铭和顾筠俩汉子,心里虽急,但也不好进刚生完娃娃的儿夫郎的房里,招呼好稳麽麽和谷大夫,等两人走后,冲屋里喊道:“宵儿,怎么样了?我俩大孙儿饿了吗?”
谷大夫刚走到院外,便听到了顾筠的喊声,失笑的摇了摇头,今儿这诊费挣的轻快,还得了俩红鸡蛋,给家里的孙媳吃了,看能不能沾沾喜哥儿的福气,一下也给他老谷家生俩重孙子出来。
周宵闻言,出了屋子,走进灶房,笑道:“小爹,他们仨都睡的挺熟的,还不饿,不过先把羊奶在小灶上温着,等俩崽崽醒了便能吃了。”
顾筠喜声道:“温着呢,我俩大孙子的名儿你们夫夫俩想好了吗?”
顾筠和周铭都没插手第三代的取名儿的事儿,这事儿还是亲生父母来的好,前段日子,周宵还在几个名字间纠结呢,不过当时以为只有一个,倒是把哥儿和汉子的名字都想了。
周宵笑道:“我想着小名便叫团团和圆圆,大名的话,等喜哥儿醒了,再定。”
顾筠点了点头,周铭乐道:“老二一汉子,叫圆圆是不是有些太没汉子气概了,我觉得铁子,虎子就很好。”
顾筠嗔了他一眼,“瞧你起这名儿,一嗓子喊出去,村里能跑来十几个娃娃,没让你起名算是对了,宵儿,不用管你爹,小孩子,小名儿没啥不能起的。”
29/85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