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见宣珩有些小心翼翼的,萧明渊也觉得有些心疼。
思忖先前自家小皇孙在乾元殿里头,本就受了些惊吓,如今可舍不得再欺负人了。
“殿下教训的是,是臣鲁莽了。”萧明渊低声应了一句。
又开口柔声哄着:“不过夜里凉,近一些也觉得暖和,殿下困了么,要不先闭一会儿眼,等到地方了我再叫你?”
刚一赶回来,就陪皇帝整整一下午,事后陪着陛下用了晚膳,谈了政务,又在殿内提心吊胆地枯坐了一个多时辰。
宣珩精神不比萧明渊,自然有些乏了。
只是方才悬着心撑着一口气,才没觉得,如今听萧明渊这么一问,便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
“是有些困了。”小皇孙殿下随意往边儿上一靠,低声应了一句。
语调里头带着的撒娇的意味,连自己都没察觉到。
萧明渊抬手垫住宣珩的后脑勺,轻柔地挪到怀里,而后替宣珩拢了拢身上的毛绒斗篷。
低头温柔地碰了碰宣珩的眉心,小声叮嘱了一句:“那殿下先小憩一会儿,我让他们走稳一些。”
语罢,便撩开一旁的锦帘,压低声音吩咐了一句。
“嗯......”宣珩靠在萧明渊暖暖的怀里,熟悉的温度和气息一包裹住人,没一会小皇孙殿下就觉得眼睛要睁不开了。
耳边儿的声音也温柔得很,更是催人好眠。
他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句。
没等萧明渊再动手,就自顾自地往人怀里又钻了钻,等找到合适的位置,便安安分分地一动不动。
柔软无害的小模样,叫人心怜不已,格外地讨人喜欢。
萧明渊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倒没觉得闷得慌了......
第129章
乾元殿中, 皇帝看了一眼折返回来的冯盛。
“人已经送回落霞苑了?”
冯盛站在皇帝身侧,眉眼含笑:“回陛下,底下内侍来报, 已经将太孙殿下和侯爷安安稳稳地送回去了。”
冯盛轻言细语道:“还好陛下心疼太孙殿下, 赐了轿撵过去,听抬轿子的内侍说,太孙殿下似乎是有些乏了, 在路上就睡过去了......”
“想来......想来殿下这些天为陛下的差事,也是日夜操劳......好在有定远侯在身侧陪着, 不然真要殿下在这围场里头待上个十天半个月的, 怕是还不自在呢!”
皇帝哼笑一声:“你个老东西, 倒是知道背后替他们说好话, 定远侯又给你多少好处了?”
“奴婢失言, 该打该打!”冯盛忙抬手轻轻打了一下自己的嘴。
随后又苦笑一声, 低声道道:“不过奴婢也是替陛下心疼太孙殿下和侯爷......这两位小祖宗在外头这么些天,别说是陛下您了, 就是奴婢也时常惦记呢!”
“不过也好在太孙殿下和侯爷都平安回来了, 陛下日夜心悬,这两日也能睡个好觉了, 奴婢也是为陛下高兴。”
皇帝轻叹一声。
刚知道齐王和赵王是要对皇太孙下手的时候皇帝是心惊了一阵。
还庆幸萧明渊正好将自己孙儿带走了, 才避免了这一回灾祸。
只是后头发现齐王和赵王栽得太过愚蠢和天衣无缝, 偏偏萧明渊他们也走得太恰到好处了。
才反应过来有些不对劲儿!
“小兔崽子......一走就是十来天, 连一个平安信都不知道报一声......”
皇帝轻哼一声:“朕方才不该心软, 那二十棍子,应该替他留着才是!”
冯盛眯着眼笑道:“陛下忘了,明日还有夜宴呢,真要赏了定远侯二十棍子, 怕是侯爷连宴席都去不得了!”
皇帝这才回过神来。
也是,眼下这行宫夜宴的事,还是长宁长公主在负责呢。
要是这个时候赏了萧明渊二十棍子,别的不说,长宁长公主那处便不好见人了。
他总不能又劳烦人替自己操持办事,又欺负人家膝下唯一的小辈吧?!
况且......
皇帝心下叹了一口气。
这一回的事,也的确不好怪萧明渊和自家孙儿。
齐王、赵王先前在朝堂之上,便屡屡与太孙作对,如今又三番两次对太孙下手,意图谋刺储君......
萧明渊是他亲赐给皇太孙的伴读,即便是知道齐王赵王意图行凶,但手底并无实证......
他为自家孙儿深谋远虑,不得不瞒着消息,暗地对齐王、赵王二人将计就计,说起来......倒也是忠心一片。
虽然这回虽然手段是有些阴损了,但是倒也并未伤及齐王、赵王性命。
只是这两人太蠢......
皇帝忍不住皱了皱眉。
这么明显的圈套都能栽进去,即便是当着罪魁祸首的面,皇帝都有些不好意思发难!
“罢了!看在他尽心侍奉太孙的份儿上,又给朕解决了一大难题!”
皇帝笑了笑:“这罚还是免了吧!”
说起来,他将萧明渊这孩子送到自己的皇长孙跟前儿。
也是看中他的能力和手腕儿。
太孙心性仁善,难免会沾上一些文弱气,叫人觉得好欺负拿捏。
尤其是底下还有些野心勃勃,觊觎储君之位的......
皇帝就怕宣珩太年轻,手段也太温和不够凌厉,他在位之时,倒是能勉强替亲孙儿压上一压。
可是......
皇帝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他如今也老了!连头发都白透了......
等百年之后,总归要宣珩自己承祧祖宗基业,肩负起大景的江山社稷!
以往皇帝还忧心这事,如今看来......有萧明渊放在珩儿身边儿,正如一把锋刃置于掌心。
刚好可以替他孙儿,扫清路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障碍!
皇帝沉吟片刻,这么一来,南边儿领兵镇压倭患的事,还真不好再送萧明渊过去了。
不过萧明渊那法子也不错!
朝廷只需派遣数千兵马进驻南地一隅,既能威慑外邦,镇压匪寇,又能制衡地方藩王......实在是一举数得。
如此......换一个人去领几千兵马先守着,倒也无妨。
皇帝思忖着,看着一旁的冯盛笑了笑道:“明日一早你去库房里头挑些东西,给定远侯和太孙送去压压惊!”
好不容易回来了,陪他这个糟老头子一下午,又替他出了这么些好主意!
他总归是不能太小气了!
冯公公面上笑意更深了,忙不迭地垂首领了差事,才跟着皇帝进了后头的寝殿。
.
翌日一早,萧明渊陪着宣珩用了早膳,便见冯公公送来了一大批的赏赐过来。
还专门交代了陛下嘱咐二位参加夜宴的时辰,才急匆匆地离开了。
萧明渊和宣珩二人方才回来,昨夜没来得及休整就各自被叫去乾元殿和永福殿去了。
今日宣珩早起的时候,人都还是懒懒的,瞧着有些提不起精神。
行宫上下都忙着晚上夜宴的事,眼下自然也没有旁人前来拜访。
只是宣珩身为皇太孙,午后用过膳,就要过去皇帝那边儿守着,晚间又有的是应酬......
萧明渊心疼自家小皇孙殿下又要劳累半日,索性吩咐了底下人,午膳前没什么要紧事情不许打扰。
就拉着自家小皇孙殿下,在落霞苑里头的书房里,慢悠悠地下起棋来。
小皇孙殿下懒懒地坐在软榻上,倚着身旁的凭几,缓缓落下一子,便盯着眼前的棋盘微微出神。
“在想什么呢?”萧明渊见他这一副心不在焉儿的模样,忍不住有些失笑。
“要是再走神,怕是这一局殿下又要输给我了!”
宣珩回过神来,垂首看了一眼棋盘上的棋子,果真是又要输了,抬手将手中的白玉棋子放回棋篓之中。
“没什么,只是在想晚间行宫夜宴的事......”
宣珩开口:“听底下人说,齐王和赵王......还有宣玟,眼下还被幽禁在自己的院中,虽然皇祖父下了禁令封口,但是夜宴上见不到人,怕是瞒不住之前压下去的消息。”
萧明渊抬眸:“过几天就要回銮了,齐王他们被幽禁的消息迟早都要泄露出来,只是不知道陛下会如何惩处。”
齐王和赵王做的那些事,下了宗人府,就算是赐死都不为过。
只不过......眼下朝中藩王都在观望,皇帝如今也没有大肆追究的意思。
怕是只会同先前的吴王一般,只是削爵圈禁,并不会牵连太过。
不过这对于齐王和赵王二人来说,削爵圈禁,怕是比赐死还要难受......
萧明渊心下冷笑一声,成王败寇么,赌输了自然只能服输。
萧明渊看了一眼宣珩:“二皇孙殿下,在里头怕是也等着你去陛下跟前儿替他求求情呢!”
他知道自家小皇孙殿下心里头在想什么。
到底是许多年的兄弟,总有那么几分情谊在,只是如今发现物是人非,心下总归是有几分难受的。
宣珩怔了怔,抿了抿唇低声开口:“我......并没打算去替他们求情......”
宣玟和卢妃做的那些事,实在是不值得让人原谅。
即便是有血脉亲缘、兄弟之谊,他也不可能对着暗害算计过自己的人心软。
即便是他父王还在,知道卢妃和宣玟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也绝对不会责怪与他。
只是小皇孙殿下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
萧明渊轻叹一声,上前坐到自家小皇孙殿下的身侧,将宣珩轻轻拉进怀里。
低头亲了亲自家小皇孙殿下的眉心,才柔声劝慰道:“殿下不必多虑,无论如何,一切自有陛下替你做主,二皇孙殿下该当如何处置,陛下自有论断。”
大不了就是暗中赐死吕氏母子,总归先太子殿下的嫡脉还有他家小皇孙殿下和宣珑两位皇孙。
没了一个宣玟,想必皇帝也不会有多稀罕。
有陛下这个长辈在上头压着,他家小皇孙殿下自然不该操心这些事。
况且......
萧明渊眸色一暗。
怕是那位卢妃娘娘和二皇孙殿下,也不需要他家小皇孙替他们求情开恩......
宣珩思忖了下,缓缓点了点头,皇祖父昨夜不曾同他提过宣玟的事,想来心中也有成算。
“不过说起这个......”萧明渊见自家小殿下似乎心绪不如先前低落,忙笑着转移了话题。
萧明渊:“我倒是想起昨日出永福宫之时,倒是碰到了燕王世子殿下,他还问同我问起立学宫的事呢!”
小皇孙殿下这几日都在琢磨筹办学宫的事,听到这话立刻忘了先前的事。
“宣瑢堂弟是对学宫有些兴趣。”
宣珩想起宣瑢平日里憨厚老实的模样,他这堂弟虽然看着憨憨的,但是却有几分内秀,是个仁厚的性子。
平常还不显露,那日他同宣瑢谈过才听出来,他这堂弟不但对雕刻有些研究,还用木头仿过水车农具,亲自下田试过那些木头制成的小东西。
还做过石刻的小桥墩,对水文地理一类,也很有一番见地。
想到宣瑢那一张小胖脸每每提到这些东西,便手舞足蹈神采飞扬的模样。
宣珩忍不住轻叹了一声:“若非怕燕王叔不同意,我倒是想让他来帮帮忙。”
萧明渊意味深长地开口:“殿下为何不问一问燕王和世子殿下,或是向陛下求一道旨意呢?”
燕王并不是一个安分性子。
可以说,朝中留下来的诸位还未就藩的亲王都不是什么安分性子。
若是不留个掣肘下来,总归是让人不放心的......
第130章
宣珩略微思忖了一下。
还是轻声开口:“宣瑢是燕王府世子, 日后怕是要随同燕王府赴任就藩。”
“此事......还是要先问问燕王叔和宣瑢堂弟的意思才行。”
他对萧明渊的提议是有几分心动,但是也知晓分寸。
宣瑢日后是要承袭燕王府的,自然不可能长留京中。
再说了, 这样要紧的事情, 总归是要先问过他燕王叔的意见才行。
萧明渊颔首一笑,温声开口说道:“这是自然,原本就是互利互惠的好事。”
“燕王同世子殿下听了, 只怕是会求之不得,殿下当然要与他们先谈谈条件。”
宣珩抿了抿唇, 忍不住有些好笑:“我倒不知道, 寻人来替自己办事, 还有别人上赶着来谈条件的道理?”
他请宣瑢前来帮忙, 虽然是有带燕王家堂弟历练几分的意思在。
但是到底是使唤人的事, 燕王叔和宣瑢到时候不寻他讨俸禄便好了。
怎么听着萧明渊的意思, 仿佛宣瑢倘若不跟着他,任他白使唤, 还算是吃亏了不成?!
萧明渊笑了笑:“殿下辛苦将功劳分出去, 怎么不是你自己吃亏了?”
“立天工院的功德,虽说不一定扬名立万, 但是倘若成功, 少说也能普济当世。”
“别说是将来, 就是眼下殿下将那黑泥炭推广出去, 不知道能救活多少黎民百姓, 这自然是大功德一件!”
萧明渊说得毫不脸红气短。
燕王的封地在北边儿。
封地上的一大难题,就是百姓冬日里不好过活。
这道长远生意,若是能叫那位燕王殿下得了去,就算是将燕王世子殿下按两称斤地卖了去他都愿意!
自然了!
他家小殿下也不是要让燕王卖儿子。
不过是“借”几年使唤罢了, 燕王殿下能有什么不愿意答应的?!
“况且,殿下带燕王世子殿下辛苦历练,尚且没求半分回报,多使唤燕王世子几年,他也是值当的。”
“倘若将来燕王世子学成,在北地也立成一座天工院,到时候燕王和世子殿下,还该反过来谢殿下才是。”
宣珩眼睛一亮,同萧明渊小声开口:“你是说,可以先教一教宣瑢,到时候再让宣瑢去北边儿封地中另立一个天工院?”
113/143 首页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