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为了养老婆我权倾朝野(穿越重生)——道心求稳

时间:2025-06-25 07:35:39  作者:道心求稳
  长宁长公主,乃是陛下的亲姐姐,安华郡主的母亲,萧明渊的亲外祖母。
  先前原本一直都在江南调养身子,前几个月被陛下一道圣旨迎回宫中荣养。
  萧明渊早就接到了消息。
  闻言颔首应下了,才转身退出萧国公的书房。
  转头回了听涛苑,他思忖了一瞬,抬起脚步,径直朝着自己的私库而去。
 
 
第29章
  长乐宫中。
  长宁长公主倚在软塌上, 一面与身旁的女官低声交代晚上宫宴的安排,一面时不时抬头向着殿门外望去。
  不多时,有宫人走进殿中。
  “长公主殿下, 定远侯过来请安了。”
  长宁长公主立刻从软塌上坐起身来, 眼中满是欣喜:“快让人进来!”
  宫人躬身退出去,没过多久便领着萧明渊走进殿中。
  长宁长公主一见人,便急急地迎上前去, 抬手把住外孙的双臂。
  “渊儿给外祖母请安。”
  萧明渊扶着长宁长公主的手,垂首正要跪下叩头。
  膝盖将将落地, 便被长宁长公主扶起来:“好孩子!同外祖母不必这般客气, 你......都长这么大了, 快起来让外祖母好生看看!”
  长宁长公主凤眸含泪, 连忙将萧明渊拉到软塌上坐着。
  抬眸一面细细描绘着萧明渊的样貌, 一面抬手轻拍着自己外孙的后背。
  萧明渊模样随了他母亲这一头, 一双凤眸和高挺的鼻梁,同长宁长公主和已逝的安华郡主格外相似。
  只是这几年, 在战场上领兵, 历练得越发沉稳,浑身又添了几分不怒自威的凌厉和英武, 瞧着俊美非凡。
  长宁长公主越看越心酸, 拉着萧明渊的手轻声道:“去年北边传来的战报说大胜了, 我便一直盼着……没想到我的渊儿竟然这样能干, 这般年岁便替自己挣了个爵位来......”
  萧明渊垂眸道:“孙儿不孝, 未曾替母亲在您面前承欢尽孝。”
  长宁长公主忙道:“乖孩子,快别说这些,外祖母知道你这些年过得辛苦。”
  裴姨娘那两年掌家干的那些事,长宁长公主也多少知道。
  只是裴氏对外样子做得极好, 世子萧文英又是个蠢材,长宁长公主本打算容他们两年,等萧老国公回京了,再一同与她们清算。
  不曾想秦夫人手脚倒是快些。
  索性,长宁长公主便将裴氏当初,侵占良田,贪赃枉法的状子也一并送到她手里头。
  即便是如此,也难消她心头怨气。
  这几年安平侯府上下过得艰难,裴家大爷任期上查出来贪墨,二爷渎职被查办了,三爷在外行商也遭了难,险些丢了性命,事后也断了一双腿,手上的生意毁了大半。安平侯更是被打击得卧病在床,眼下只能在府里将养着。
  萧文英那里也没落下,两年前在外风流,让人推下河里泡了一晚上,回去又被萧国公请了家法,足足养了两个月才下得了床。
  如今萧国公在家,倒是安分了不少。
  自然,被送进道观的裴氏,就更不好过了。
  长宁长公主垂眸轻轻拍了拍萧明渊的手背。
  “你这些年......实在是委屈了。”
  萧明渊笑了笑,抬眸看着长宁长公主,眼含孺慕:“日后有外祖母疼着,渊儿便不会再受委屈了。”
  他说着,又轻声道:“只是......怕外祖母日后要替渊儿操太多心,万一累着了,就是孙儿的过失了。”
  长宁长公主心下一暖,知道这是在哄她高兴,看着萧明渊眼里越发心疼。
  到底是祖孙血脉相连,萧明渊陪着长宁长公主又说了几句话,不多时便哄着长宁长公主开了怀。
  午时,长宁长公主留萧明渊在身边儿用过午膳。
  陛下竟然摆驾来了长乐宫中。
  萧明渊随长宁长公主按规矩行了礼。
  “皇姐不必如此多礼。”皇帝亲手将长宁长公主扶起来,又将萧明渊单独叫过去。
  皇帝细细打量了一番萧明渊,瞧见他与皇姐如出一辙的凤眸。
  含笑道:“这就是朕的定远侯吧!果真英武,长得也俊!好小子,朕记得......你今年还没满十七岁吧?”
  萧明渊垂眸应道:“回陛下的话,是,微臣还有三个月才过十七的生辰。”
  皇帝笑了笑:“好!哈哈哈哈!十六岁的定远侯,比你祖父当年姿容风华更胜,有此良将,朕心甚慰啊!”
  长宁长公主在一旁轻笑开口:“陛下快别夸这孩子了,小孩儿年轻不经夸的。”
  这段时间,朝野上下的眼睛都紧盯着北征归京的大小武将,御史台的嘴巴更是直接搁在他们身上了似的。
  长宁长公主是过来人,知道树大招风没多少好处。
  自然要劝上几句。
  长宁长公主看着皇帝,含笑道:“您若是真喜欢渊儿,多把他召进宫来见一见,本宫也有机会多见他几面,多疼疼他。”
  皇帝闻言一笑:“皇姐这些年在江南与自己的亲外孙祖孙相隔,的确是辛苦了,眼下又帮朕料理宫里头的琐事,朕可不敢小气。”
  先前诸位皇子暗中私交大臣受皇帝申饬,后宫也不大安分。
  索性皇帝便一并发落了一番,撤了几位妃位娘娘协理六宫的权柄,专程请了长宁长公主回宫暂管着。
  长宁长公主在早年皇帝打仗的时候,便同先皇后在后方驻守撑着,要紧的时候还上过战场,长公主的威仪和手腕必是压得住的。
  再加上又有皇帝亲自求了。
  常言道长姐如母,这一摊子事,便暂时落到她手底下了。
  皇帝看着一旁眉眼端方稳重的萧明渊,倒觉着这孩子性子的确沉稳谦和,有几分皇姐的影子。
  “这么着吧!正巧最近皇孙们都进宫了,正在弘文殿读书,我看渊儿的年岁与他们也差不了太多,不知你可愿进宫同皇孙们一道,读两年书。”
  皇帝开口:“一来,你这几年都在战场上待着,但到底太年轻了该好好磨磨性子,二来,你也好日日进宫,多来陪陪皇姐,如何?”
  萧明渊闻言,垂眸从容一拜:“陛下厚爱,臣不胜惶恐欣喜,愿遵陛下御令,以报圣心慈爱恩荣。”
  皇帝哈哈一笑,瞧着萧明渊越发顺眼。
  “你就不问,朕打算安排你去当哪位皇子皇孙的伴读?”
  萧明渊开口:“陛下让臣去弘文殿,是去读书的。无论臣为哪位殿下做伴读,都是陛下对臣的皇恩,臣定不负陛下圣意。”
  “好!哈哈哈!”皇帝抬手将萧明渊从地上扶起来,“朕的定远侯果真忠心!看来皇姐和萧国公将你教得很好!”
  他看着萧明渊,越看越满意。
  萧明渊年轻,却并不气盛。
  性子谦顺沉稳,却不软弱。
  更加之出身也不错,萧国公的长孙,身上又沾着皇族的血脉。
  算起来,这孩子还应该叫他一声舅姥爷呢!
  皇帝本就对着位自己亲封的定远侯,带了几分爱屋及乌的心思,如今见了一面,更觉得他进退得宜,沉稳持重。
  皇帝轻叹一声,开口:“你的年岁同朕的大皇孙年纪相仿,朕隐约记着,你当年还救过珩儿两次吧?”
  萧明渊凤眸闪过一丝笑意,垂首应答:“回陛下的话,几年前曾偶遇过几次大皇孙殿下。”
  皇帝抬首,嗓子哑了哑:“我这长孙也是年幼便没了母亲,倒是与你有些同病相怜,如今......太子也走了,朕......对这孩子实在是放心不下。”
  他转头看向萧明渊,沉声道:“我知道你是个稳重的人,先前又同那孩子有几分缘分,你便替朕,去帮忙看顾他几分吧!”
  按理来说,皇帝应该偏向些宣珩的母族郑国公府的。
  只是郑国公府上那位宣武将军常轩,年纪也已经大了,性子更是轻薄。
  前两日受赏之后出了宫。
  竟然在醉酒之后,同同僚在酒席间大放厥词,言语间多有放肆,暗道自己所受赏赐不公。
  皇帝顾忌着皇孙的体面,先前得知他在北边做的那些放荡事,便压着没有发作。
  不曾想他竟然变本加厉。
  便一道旨意下去,斥责了常轩和郑国公府。
  褫夺了常轩的宣武将军封号,并命他在府中闭门思过。
  眼下皇帝也懒得再看郑国公府上的其他人。
  到底有更合适的,抬举个稳重听话的自然更好!
  萧明渊垂首,叩谢了圣恩。
  皇帝这才满意一笑,同长宁长公主嘱咐了两句,才欣然离去。
  恭送走了皇帝。
  长宁长公主才看着萧明渊:“孩子,你真打算要去了?”
  私心里,长宁长公主是不愿意自己的亲外孙,一脚趟进夺嫡争储的浑水里去的。
  太子薨逝,留下的长子宣珩不过十五的年纪,同他那些早就已经成年,在朝堂上立足的叔叔们相比,实在太小了。
  即便是皇帝想扶持皇孙继位,但是将来皇孙能不能压制住皇亲和后戚,都是未可知的事。
  她的渊儿还年轻,大好的前程和荣华都等着他,就算不掺和争储夺嫡,凭借着萧国公府和她这个亲外祖母的扶持和铺路,日后也能位极人臣,一路坦途。
  实在不必如此冒险。
  “外祖母。”萧明渊看着长宁长公主,含笑的眉眼显出几分锋芒。
  萧明渊:“孙儿既然在陛下面前应下了,自然知道日后应当如何应对。”
  “身为臣子,孙儿只听陛下的命令忠心效命即可。况且,皇孙殿下虽然小,但是却一样是太子嫡脉,天潢贵胄,日后前路如何,自有陛下安排,也不必孙儿来操心。”
  他心下轻轻一哂。
  先前不过是随便试了试,就有那么多人沉不住气。
  那些没眼色的蠢物,也能同先太子殿下相比?
  这种废物,即便是被人扶上皇位,也坐不稳那九五之尊的宝座。
  怕是还不如他的小皇孙呢!
  长宁长公主拍了拍萧明渊的手:“罢了,本宫是看出来了,我这里劝不动你,也无妨,珩儿那孩子外祖母瞧着是个好的,就是性子温和仁善了些。”
  “你且去吧,跟着好好读两年书,万事有本宫在后头撑着,不必管旁的事。”
  “好!孙儿谨遵外祖母教诲。”萧明渊含笑应诺,眉眼湛湛,显出几分温柔之色。
  另一头。
  东宫内,听过御前传来的旨意。
  已长成少年的皇孙殿下,愣在原地久久难以回神。
  直到御前的太监垂首轻声提醒:“殿下,该谢恩了!”
  少年张了张嘴,声色发哑,轻声叩谢:“孙儿......谢过,皇祖父隆恩。”
 
 
第30章
  晚间宴前。
  宫人轻手轻脚地走进内殿, 隔着屏风在外头轻声提醒。
  “皇孙殿下,方才御前的冯公公前来传话,说陛下赐了一顶软轿来, 今夜大宴北征大捷、班师回朝的诸位将帅, 叫您早些更衣,前去赴宴呢。”
  宣珩愣了愣神,放下手中许久没翻过一页的书卷。
  命人进来伺候着, 按制换上了礼服。
  侍奉的侍女小心翼翼地打理着配饰,将一枚玉白蟠龙玉佩, 坠在宣珩腰间。
  外间便有人来传话:“殿下, 二殿下过来了。”
  话音方才落下, 外间便传来宣玟的声音。
  “大哥!弟弟来得可是时候?”宣玟含笑走进殿中, 目光落在宣珩身上的蟠龙玉佩之时, 眼底闪过一抹暗色。
  只是很快, 他便回过神来,快步走过来, 颇为亲昵地凑上前去。
  “听说陛下今日下了旨意, 钦点了那位北征大胜的定远侯做大哥你的伴读。”
  宣玟看着宣珩,笑了笑:“皇祖父果真一直都惦记着大哥!眼下这位最年轻得意的小侯爷, 都被皇祖父指到你身边儿当伴读了, 看这下外面那些人还敢说什么难听的话!”
  太子薨逝得突然, 宣珩他们几位小皇孙又还小, 身份不尴不尬得很。
  年前还曾有御史进言, 说太子薨逝,几位小皇孙并非东宫之主,应当迁出东宫居住。
  陛下震怒,盛怒之下竟然叫人传杖当廷打死了。
  至此, 虽无人敢再提及让太子遗孤迁宫一事,但是到底人心浮动。
  陛下皇子众多,光是嫡子都还剩下三位,成年皇子更是不少,没有人会觉得,储位会越过诸位皇子,落到年幼势弱的小皇孙头上。
  前两日,郑国公府的宣武将军常轩,又被陛下下旨斥责。
  朝中更有人私心揣摩,郑国公府是不是也遭到陛下厌弃。
  外间难免传出些风言风语来,便是连皇孙们面前,都听到些不好听的话。
  宣珩抬眸看了一眼笑吟吟的宣玟,眸色一如往常沉静温和,只是面上并无太多喜色。
  那个人......大胜回京,被皇祖父封了定远侯。
  宣珩一直都知道的。
  只是,伴读一事......
  宣珩垂眸,遮盖住眼底的一丝隐忍。
  他......早就忘了几年前那人允下的事情。
  如今自己的年纪,又不像是当初的小孩子了......其实本也并不需要再挑伴读的。
  “大哥?怎么......你不高兴么?”宣玟似乎才发觉似的,又挂着关切的神色问道。
  宣珩轻轻摇了摇头:“我无事,只是觉着......定远侯年轻有为,当我的伴读着实有些屈才了。”
  宣玟眼中闪了闪,转而却开口:“大哥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是天潢贵胄、身份尊贵!谁来当你的伴读,那都是隆恩浩荡!”
  “况且这是皇祖父亲赐,难道定远侯不乐意,还能抗旨不成?”
  宣珩蹙了蹙眉,到底还是开口:“罢了,先不必说这个了。”
  宣玟有句话是说的不错。
  就算那人不愿意,但......到底是皇祖父亲自下旨,怕是就算心底不想答应,也不敢违抗圣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