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穿越重生)——丹锦

时间:2025-06-26 08:49:26  作者:丹锦
  上官钧唇角扬起个似笑非笑的小弧度:“陛下骑马别分心。”
  姬安:“嗯、嗯,我知道了。”
  上官钧这才真转了方向,带着自己的小厮离开。
  姬安轻叹口气,忍不住低下头。
  却正好对上洪大福担心的视线。
  洪大福犹豫着小声说:“陛下……您脸好红,是不是热到了……还是别戴帽子了吧……”
  姬安莫名地怀疑是不是所有卫士都竖起了耳朵。
  但此时他也只能强作镇定地抬头,并拉下帽子:“刚才感觉凉,戴上了是有点热。”
  *
  姬安回到永昌殿,批奏疏之前还有一件事。
  就像上官钧之前说的,现在到了各地官员、郡王进京吊唁先帝的高锋期,姬安差不多每日都要接见人。
  今天来的这个,算是有那么一点点特殊——是原主的生父,留高王。
  姬安来到接见的殿中坐好,喝了杯茶定定心神,让人传留高王进来。
  来的人还不少,一共四个,留高王和他的三个儿子。
  留高王见到姬安,先笑道:“多年未见,四郎都长得这般高大了。我还记得当年抱你之时,你才这么一点点大。”
  说完,示意身后三个儿子上前,又道:“四郎可还记得这几个兄弟,你二哥、三哥和七弟,当年都和你玩得挺好。他们都很想念你,我就带他们一同进京来看看你。”
  三人连忙躬身问安,不过到底没有留高王那么胆大,都是口称“陛下”。
  姬安目光扫过四人,没叫坐,却是向旁边伸手。
  洪大福趋步上前,拿起杯茶送到姬安手中。
  姬安垂眼,一边吹着热茶水,一边慢慢道:“留高王怕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朕便提醒一句,朕的二哥、三哥和七弟,都已在前几年过了世。”
  一句话,说得下面三个脸皮薄的年轻人脸上阵红阵白,纷纷低下头。
  留高王脸色也不太好——姬安这话就是在明晃晃地打他的脸。
  姬安慢条斯理地喝口茶,这才叫四人坐,又问:“留高王与四位……宗族兄弟,可去吊唁过先帝了?”
  这其实是句废话,正常流程就是先吊唁完再来拜见新帝。
  留高王嗡声道:“刚才我已经带他们去吊唁过了。”
  姬安:“那便回驿馆好好休息,择日起程返回留高吧。”
  跟这个一日都没管过原主的人,姬安连场面话都懒得多说,直接挥手示意洪大福送人出去。
  留高王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赶着起来,心有不甘地道:“四郎,你我好歹父……”
  姬安打断他:“留高王慎言。你想想清楚,朕如今为何能坐在这里。”
  留高王用力咬着牙,瞪着姬安片刻,甩袖而去。
  他的三个儿子相互看看,只得再对姬安一躬身,就赶紧转身追出去。
  洪大福送人回来,颇为不愤地小声对姬安道:“陛下,这留高王对您也太不敬了。”
  姬安冷笑一声,起身往书房走:“不就是仗着自己那点身份。”
  洪大福观察着他的神色,犹豫着问:“他带这么多儿子进京……”
  别的郡王,有世子的就带世子,没世子的会带想请封为世子的那个儿子,算是来给姬安认个脸。而留高王一下带了三个,明显就是仗着身份想来要好处。
  姬安:“哪是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洪大福听得不是很明白,不过至少知道了姬安的态底,用力点头道:“陛下在玉牒上过了名,就是正正经经的先帝之子,早已和留高王没了关系!”
  姬安回到书房,彷佛根本没发生过任何事一般,还像往常一样批奏疏。
  到得傍晚时分,师晟再次求见。
  姬安宣他进来,问:“打探得如何?”
  师晟脸上带着欣喜:“陛下所料一点不差!卜察国内的糖非常少,多为饴糖,比不得我们这儿的沙糖甜。沙糖在我们京中是四十文一斤,而卜察国都的饴糖就卖到九十文一斤。
  “臣觉得,他们将沙糖带回去,卖上二百文都不成问题!臣还打听了下,北边边境的沙糖价在六十文左右,只要放到榷场里卖,翻上一倍卖一百二十文绝对能脱手!”
  姬安顿时笑开:“太好了!”
  简直就是暴利!
 
 
第60章 顺利
  姬安遣人去找上官钧问倭国留学生的消息,听闻已经有了反馈,当晚就又一次带着晚饭找去思贤殿。
  倭国国内的糖市场,果然和卜察相差不大。
  既然拿到了这两国的数据数据,图国方面也有迹象佐证,翌日的政事堂议事上,姬安就提了在北边榷场和对倭贸易中加入糖的官营专卖。
  当然,正如姬安所预料,哪怕面对他的分析与数据,众宰相都是将信将疑。毕竟还没有实地考察过,数据来源面太小,姬安也能理解。
  右仆射倒是颇为心动:“臣觉得陛下说的不无道理,不如先小规模地试一试?”
  左仆射瞥他一眼:“刘公手底下都是花钱的地方,想着多有进账是正常。但万一赔了钱呢?再小规模,赔了也吃亏。依臣看,还是先派人到那几国实地去看过吧。”
  中书令道:“派驻图国的使团不是马上要动身了嘛,等使团过去,也就能了解到实际情况。卜察那边,可以在几处榷场内仔细探听。倭国更方便了,明年官船过去卖东西之时,可以顺便了解。”
  庞侍中接话:“国库用钱干系重大,自当稳妥为上。臣以为中书令所言甚是,先了解清楚,若可行,再小规模尝试。确能盈利之后,再增加数量。”
  众人也都出言附和。
  听到这里,姬安一笑,顺势道:“不如这样,朝廷委派一名民间商人先探探路,在榷场和倭国卖个半年一年。若赚得不错,就开启官营外贸。
  “不过,既然让人家做冒风险的事,若是真能赚到钱,也得让人家跟着喝口汤。我想,以后就特许其保留去倭国卖糖的权利,可以限制一下数量。”
  众人听了,又议论几句。刚才姬安的第一个提议被否,这第二个提议,众人的态度就没有那么强硬。
  左仆射问:“不知陛下想如何挑选委派的商人。”
  姬安看向上官钧:“这事,我想交给大司马。”
  众人眼中都闪过诧异,不过见上官钧面上并无异色,心下又另行计较起来——不知道天子和大司马是已经商议好了,还是天子在给大司马找难题。
  但既然事涉上官钧,众人很快决定不多掺和这事。
  虽说大盛禁止官员行商,但也有空子可以钻,比如以家中下人的名义。更别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官商勾结,只看事情大不大,值不值得拿出来办。
  因此很明显,如果这是坏事,就是天子在给大司马挖坑,那他们置身事外才是上策。如果这买卖真能大赚,那天子在给大司马送钱,以后国库吃大头,大司马凭功劳分一杯羹,他们更不好阻止。
  于是众人全都看向上官钧,就等着他自己做决定。
  上官钧淡定应道:“臣遵旨。”
  见他应了,众人也就不再多言,此事顺利通过。
  今天的议事结束后,姬安和上官钧再次一同前往小殿,准备接见来辞行的卜察使团。
  两人坐定,姬安先对上官钧笑道:“光是榷场内外就能涨一倍多的价,再从产地直接运过去,利润更加可观。倭国那边还是海运,南方水路勾连,运输非常便利。我就等着大司马给我分钱了。”
  上官钧抬眼看他:“陛下想多赚钱,首先得多产糖。不知陛下看的那些闲书里头,可有什么提高糖产量的法子。”
  姬安愣了下,没想到上官钧会主动提到这个。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闲书”这个藉口用得太多,他心中莫名生出一种隐隐的怪异感。
  不过,上官钧说的也在理。哪怕甘蔗出糖多,可凭现在的生产力,总量还是供不应求,不然京中的糖价也不会是米价的四倍之多。
  姬安昨晚的确在系统里寻了书,本来就要和上官钧提,只是没料到上官钧主动说起,此时压着那点点异样感,顺势接话:“大司马猜得不错,我还真发现有一样东西,叫糖车的,你可听过?”
  上官钧微微眯眼:“陛下还是直接将书给我吧,收糖之时,正好让人看一看。”
  姬安本想打探一下大盛有没有,免得有了还买浪费能量。现在听这说法,至少上官钧是没听过,就应了下来:“晚上我让人送去。若是产地那边还没有,大司马就顺便让当地官员推广一下。”
  上官钧点下头。
  姬安想想,又有点担心地提醒:“虽说赚钱,但你收糖也别收太狠,不然国内糖价得一下蹿好高。”
  上官钧:“如今已过霜降,糖都已制好,陛下的糖车今年是用不上了。糖量就这么多,国内少了,价格总要升的。”
  姬安冲他笑笑:“这个我想过。但以沙糖的价,本来日常吃得起的也至少是中产。又不像盐是必需品,升一点影响不会多大,而且还有饴糖作补充。不要升得太狠就行,我相信大司马能把控好。”
  上官钧回视他片刻,才垂下眼:“嗯。”
  随即转了个话题:“听闻昨日留高王带了三子入宫觐见,他可是对陛下说了什么。”
  姬安脸上的笑就转成了嘲讽:“我对他想说什么没兴趣,没让他开口,直接叫他早点滚回封地去。”
  上官钧再抬眼看来,却是没说什么。
  姬安坐正了身,让人去传卜察使团。
  *
  吃过午饭,姬安又宣了终于盼进京来的石庭芝及其夫人毕琼。
  石庭芝年约四十出头,清瘦儒雅,眉目温和,美髯及胸。毕琼与丈夫年纪相仿,淡妆轻抹,发髻上只簪了一只银钗。不过衣裳却与石庭芝的布衣不同,是丝绸滚毛边的长褙子,看着像是絮了丝绵。
  姬安赐了座:“我想创办面对百姓的新刊,高勉可在信中与你们说清楚了?”
  石庭芝应道:“高贤弟写了不少,就不知可有遗漏。”
  接着将高勉信中所写都说了一遍,的确都是姬安先前和高勉说过的。
  姬安看他不用拿信也说得这么清楚,像是上了心的,就问:“石卿对此如何看,你可乐意来任这主编。”
  石庭芝没犹豫,拱手道:“陛下能看得起臣,是臣之幸。”
  姬安笑着点头:“我已看过你一本文集,据说是毕夫人刊印的,印得很精美。”
  一边说,一边顺势看向毕琼。
  毕琼大方回道:“家中所传之学,妾闲来无事,便摆弄一下。能得陛下一声赞,是家祖之幸。”
  姬安却道:“令祖发明出活字印刷,是百姓之幸。若没有这活字,刊物这类具有时效的东西,很难快速广泛发行。”
  毕琼一愣,不由得和石庭芝对视一眼。
  姬安接着和夫妇两人聊那本杂文集,不限于文中内容,时不时还发散到民间种种事情,越聊越觉投机。
  果真如高勉所言,石庭芝对百姓生活很了解,非常愿意去观察和思考市井乡间那些生活琐事。毕琼也不是只在家相夫教子的人,尽管话少,但她对女性的观察自然比石庭之更细致。
  聊过一轮,姬安非常高兴,当即做下决定:“石卿正合适当我这本刊物的主编。我还想请毕夫人出任副主编,一则补充审稿,二则带人刊印。不知可否?”
  毕琼没太惊讶,大概先前听姬安提到活字,就已有所准备,此时只问:“不知陛下准备在何处编纂和刊印。”
  姬安:“就在宫中武德殿,你们过来时路过的。一会儿我让内侍领路,再叫高勉陪你们一同过去看看。刊印的匠人,会从宫中的宫女和内侍里挑。毕夫人想个挑人的章程,我让人去办。”
  这回夫妇两人都吃了一惊:“宫女和内侍?”
  姬安解释:“我到进奏院了解过邸报的刊印,听闻这活字印刷不仅得识字,还得看得懂文章才好上手。宫女和内侍里方便找人手,而且学会了也不会轻易离开。还是毕夫人原本就有人手。”
  毕琼道:“妾在家中只是带着几个侍女一同做。”
  姬安:“你若觉得需要,可以将她们一并招进来。哦,还要外招一个雕版工,有时需要印配图。总之,这一块就全交给你。”
  毕琼点点头:“谢陛下信任。”
  姬安又对石庭芝道:“高勉可和你提过,先前他当上给事郎时的小考。刊物的其他编辑,我也准备用这种方式来招,考试便由石卿来主持,题也由你来出,再拿给我过目。”
  石庭芝笑道:“高贤弟提过一笔,不过他说考题保密。不知陛下可否让臣参考参考。”
  姬安让人取了一套题给他,再递上一张纸:“这是我目前想好的刊物栏目。”
  石庭芝接进细看,毕琼也凑过去。
  纸上写着——
  【一、前一旬朝廷新发布的与百姓相关的政策,摘自邸报,并进行详细解释。若无,则讲解旧的政策或律法。
  二、大事件报导与解读。若无,则从邸报中选登朝廷活动。
  三、市井、乡间生活趣事二三则。
  四、长篇连载话本,短篇故事,各一。
  五、生活生产小妙招二三则。
  注:三、四、五栏都接受投稿。】
  姬安:“这是我目前想到的,你们可以讨论一下,看有没有补充。三栏里面的趣事,就参照石卿那本杂文集,可以先从里面选登。”
  接着再让人递上两本书,和一叠订好的纸:“长篇话本先登这个《西游记》,短篇故事可以从《警世通言》中挑。那一叠纸是我让老练的农人总结的种瓜菜技巧,一次登一篇。”
  石庭芝接过,先翻看起那叠纸。毕琼则把《警世通言》拿了过去。
  姬安:“我会和邸报那边打招呼,到时等每期邸报定本后,先抄一份送到你这里,从里面挑一二栏的内容。”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