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苏格兰口音是这样的啊。”下车后,俞若对盛岚说。
“对,是不是跟你想象的还挺不一样的?”盛岚笑笑。
“我还以为英国人说的英语怎么都能理解的,以前在国内看那种国外游的视频,也没感觉很难理解,今天实际体验了才感觉,他们如果说话带口音,我们非母语者还真不一定反应的过来。”俞若感慨。
说着,她又问盛岚,“哎,你不是在伦敦上的学吗?你怎么能听懂他说话的?”
“我有一门课叫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讲领导力和创新的,讲课的老师是一位学识丰厚的女教授,人也很幽默风趣。她就是苏格兰人,每周除了上课,还要给我们上tutorial,所以我那段时间听了很久的苏格兰口音,慢慢就习惯了。”
“说到这,我们班当时还有一名国际生私下写邮件给教授,问她能不能讲一些‘标准’的英语。然后教授给所有人发了一封邮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标准的英语,每个人讲英语都会带有自己的口音,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口音让她觉得很自豪,她觉得这是她家乡的代表。”
“我听完深以为然,也没有再刻意地、花费很大力气地纠正自己的口音,现在感觉带一点点北市口音也挺好的。”盛岚微笑着说。
俞若点点头,“我觉得这个教授说得很好啊!还有,你的英语已经很好了,不许觉得自己不好哦。”
盛岚看着她,眼神温柔。
俞若觉得自己说话有点肉麻,有点点不好意思,便岔开了话题:“我们现在是在哪?这条街上的建筑群好好看啊。”
她们现在所处的街道宽阔了很多,道旁树高大苍翠,车道上川流不息,人行道上穿梭着打扮精致的上班族和花枝招展、背着相机的游客。
“你看前面。”盛岚指着右前方的人群。
俞若顺着盛岚的目光看去,看到好多人挤在一条巷子前,巷口有着漆黑的大铁门。
“那是什么?”俞若好奇的问。
盛岚带着她走过去,俞若顺着人流往前挤,看到铁门里面的街道上站了好多警卫,而且这些警卫全部都是荷枪实弹。
“里面是唐宁街。”盛岚笑着说。
“唐宁街......”俞若想了想,很快反应过来:“这里是首相府邸?”
盛岚笑着点头。
俞若恍然,踮起脚往里看,“什么都看不到啊,里面都是警卫,也不知道首相住哪栋房子.....”
盛岚把手机递给俞若,说道:“你看地图,唐宁街十号还在里面呢,站在这个铁门口根本就什么都看不见。”
“那这有什么意思。”俞若有些失望,“走吧走吧。”
“确实是很无聊,伦敦的很多地标都没啥意思。”盛岚耸耸肩,“伦敦比较适合逛街、购物、探店,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酒吧。”
两人离开了巷口,沿着宽阔的大道往前走,没走几步,俞若就在左前方看到了高大宏伟的大本钟。
街边的建筑群不高,猛然出现这么一尊庞然大物,确实能给人带来冲击力。
塔身的土黄色因为天气阴沉显得更加暗淡,旁边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隐没在树影中。
“你在这个路口给我拍照,刚好后面是大本钟还有威斯敏斯特教堂。”俞若兴致勃勃地说。
盛岚很是熟练的打开相机,指挥着俞若站位,“你忘右后方站站,对,靠着栏杆。”
她已经不记得在这个路口给人拍过多少次游客照了。每次有朋友、家人来到伦敦,盛岚都要应他们的要求带他们看大本钟,然后在打卡机位拍照。
“好了。”盛岚很快就向俞若交作业。
“不行,你这拍的太僵硬了,能不能有点生命力?”俞若皱眉。
“你还是听我的吧。”
她摆出几个姿势给盛岚看,又教她怎么才能拍出来。
不过大本钟底下的这个路口人流量太大,她们想拍出没有路人占位的照片不算容易。
一直过了二十多分钟,才拍出俞若满意的照片。
“行了,先这样吧,我渴了,买点水喝吧。”俞若面露疲态。
盛岚点头应好,一直在这个路口拍,她也有些累了。
她轻车熟路地带着俞若过了马路,拐进了左手边的一家Tesco超市。
进了超市,俞若面露惊喜,“哎,我要吃菠萝!这里有切好的。”
盛岚从冷藏柜上给她取下菠萝,又买了两瓶矿泉水。
出了Tesco,俞若就开始吃菠萝,朝盛岚说道:“你也来吃,刚好这旁边有垃圾桶,吃完我们再走。”
两人在马路边三两下就解决了一小盒菠萝。
吃完后,盛岚带她穿过马路,就来到了大本钟正下方。
“我们今天没有预约,所以里面我们就进不去了。”盛岚指着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方向。
“哦,没关系啊。”俞若不在意这个,她向来追求旅行的自由度,对于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包容性都很强。
“我们从桥上过去,这个桥不长,等过到桥对面我再给你拍照,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太大了,得距离远一点才好看。”
两人沿着桥往前走,在桥上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一辆辆红色观光车从她们左侧经过,车上载满了游客。
走到桥中间,俞若看见一群人围了个小圈,还排起队来。
俞若拉着盛岚凑过去,看见一个金发女孩背着一台复古的相机正在给排队的游客拍照。
金发女孩身边立了一个大牌子,她的同伴正在给游客热情的讲解她们的“慈善活动”。
俞若认真读完了牌子上写的英文。原来她们是附近一个教会的成员,可以为游客拍一张照片,照片会立刻冲洗出来。成品是棕黄色的复古羊皮纸风格,里面印上了泰晤士报的字样,方才拍摄的照片位于这张“报纸”中央,纯黑白色。“报纸”一角还有时间,印着1920年。
看上去这是一张“时空照片”,金发女孩为你拍完后,你会出现在1920年的泰晤士报上。
俞若对这样独特的照片很感兴趣。
“这个要付一英镑,我没带硬币。”盛岚说道。
“啊?不能手机刷卡支付么?”俞若有些失望。
“应该也可以,我去问问。”
说完,盛岚走向牌子旁边身穿牛仔衬衫的棕发女孩。
不一会儿她就回来了,神色轻松,对俞若说道:“我们去排队吧,刷卡也行的。”
“太好了。”俞若神采奕奕,拉着盛岚去排队。
因为每人只能拍一张,因此没排多久就轮到了她们。
“过来呀。”俞若都已经在镜头前站好了,发现盛岚还在一旁。
“我也要拍吗?”
“当然啊。”俞若声音有些急切。
等盛岚过来了,她捏了捏盛岚的手掌,轻声道:“等会儿都要笑哦。”
金发女孩动作很快,等她俩站好了,“咔”的一声就拍好了。
“走,去看看。”俞若有点紧张,不知道成品如何。
她们走向棕发女孩,女孩已经从身边的机器中拿出打印好的成品。
俞若接过照片,看到黑白报纸中央小小的两人。
1920年的伦敦,泰晤士河上,她和盛岚贴在一起,朝镜头笑得灿烂,身后是高大恢弘的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教堂。
照片像素不算高清,还是黑白的,甚至后面的大本钟叠了层层阴影,反倒真的像是一张来自1920年的照片。
俞若很喜欢这张照片,仿佛她和盛岚是旧时代留洋的大学生,学成了要归国了,一起面向镜头笑容满面。
盛岚看俞若的表情就知道她很喜欢,便把钱付了,付了十磅。
俞若不舍得把这张纸折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了托特包里。
她们沿着桥往下走,俞若看见了河对岸的伦敦眼摩天轮,问道:“我们要坐那个吗?”
盛岚摇摇头,“我们一会儿坐地铁去看看伦敦塔桥吧,晚上再到这边看夜景。”
“好。”
俞若没什么意见,她刚得了一张美美的照片,心情正好。
旅行计划什么的,全听盛岚的安排好啦。
第 54 章
她们坐地铁到了伦敦塔桥。
出了地铁,俞若就吐槽,“这伦敦地铁跟个下水道一样。”
“还有那座椅,都包浆了,反正我是不敢坐。”
“伦敦有的地铁线路就是很旧很脏,不过也能理解,一百多年前伦敦就有地铁了。其实在这里待久了也能忍受的。”盛岚解释道。
俞若问她:“你以前在伦敦上学,没有司机吗?”
“我爸给我安排了,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喜欢晚上也在学校学习,会有司机接我。但我其实不喜欢坐司机的车,所以后来我在英国考了驾照后就自己开车了。”盛岚笑着说,“不过我也不排斥坐地铁,有时候地铁比开车方便多了。”
“厉害啊。”俞若夸她。
盛岚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不是被娇生惯养的那种大小姐。
伦敦塔桥没什么好看的,她们打卡拍照完就走了。
时间已经傍晚,俞若有些饿了,想吃甜品。
盛岚带她去了一家精品咖啡店,据说是本地人很爱的咖啡店,位置又靠近金融街,附近的上班族喜欢在这里买咖啡、吃午饭。
咖啡店店面不大,店外有好多人拿着外带杯站在屋檐下喝,一边喝一边大声聊天。
“这家店生意很好,里面位置不多,很多人没位置宁愿站在外面也要来喝。”盛岚对俞若说。
这话勾起了俞若的好奇心,“是吗,但我今天喝过咖啡了,我就不点了,你点吧,到时候让我尝尝,我喝别的。”
她们运气还不错,进店后刚好有一桌人离开,不用站在外面了。
盛岚给俞若点了杯热花茶和可丽饼,给自己点了一杯摩卡和一份三明治。
可丽饼上淋满了巧克力酱,铺了好多香蕉,是经典的法式口味。
俞若喝了一小口盛岚的摩卡,确实能喝出这家店咖啡独特的香醇和丰富的口感。
“我们先简单吃点,晚上饿了再吃吧。”盛岚想了想,“我等会儿再看晚上去哪家餐厅。”
“不用啦。”俞若喝了一大口花茶,“晚上不是说去看伦敦眼附近的夜景,还有去小酒吧么,我一点也不饿,吃这些够啦。”
盛岚笑了笑,“也行,真是饿了,酒吧里也有吃的。”
“不是说酒吧里都卖炸鱼薯条吃么?”俞若突然想起了什么。
盛岚看她那灵光一闪的眼神,直言道:“确实是到处都卖炸鱼薯条,但是太油了,而且不好吃,我吃过很多家,都是只有油炸的味道,很腻。”
“好吧好吧。”俞若放弃了尝试的想法,毕竟听上去就很难以下口。
吃完后,她们慢慢地在街道上走着,漫无目的地散步。
已经十月份了,傍晚过后,伦敦的天早就暗了下来。
道旁的建筑没有白天那么好看,但是周围的商铺亮灯后很好看,让人很有逛街的欲望。
俞若想举起手机拍拍拍,好多次都被盛岚制止了,让她小心道旁的飞车党。
俞若很无语,觉得这么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怎么安全性这么差。
"我们别去喝酒了吧,就这样走走挺好的,我喜欢这样在街上走着。"俞若语气轻松,“这种感觉真的好独特,在异国他乡,没有人认识我,在这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很放松,很舒服。”
“这里也有让人逛街的欲望。北市的马路太宽,人流量太大,人行道上电动车太多了,想散步只能去公园、湿地,逛街只能去商场,这里挺好的。”
俞若一边走一边感慨。
盛岚点点头,“好啊,那我们就随便走走,往回去的方向走吧。”
“可以,我刚在谷歌地图上看了,往伦敦眼那个方向走,一小时之内怎么也走到了。”俞若附和。
两人之间安静下来,静默无声,只肩并肩走着。
走了一会儿,俞若突然说:“哎,盛岚,给我讲讲你以前在这上学时候的事吧。”
盛岚微讶,扬唇笑了,语气轻快,“可以啊,你想听什么?”
“就,什么都可以啊。”俞若笑容狡黠,“讲讲你的爱情?”
“什么爱情啊,我都单身好几年了。”盛岚语气无奈。
俞若撇撇嘴,“那这意思不也是谈过吗?”
“我就想听这个。”她语气重了一点。
“可以啊。”盛岚应下,语气很洒脱,“其实挺无聊的,也没什么好讲的。”
“你想听的话,我就慢慢跟你说吧。”
“我在大一的时候,跟我一个学姐有些暧昧。”
盛岚没有用“在一起”这种词,因为在今天的她看来,她也很难说这算不算爱情,算不算在一起。
“说是学姐,倒也不算准确。她大我好几岁,当时是博士在读,是我一门课的助教,我们也是在那门课上认识的。”
“那门课挺难的,助教有好几个,她是唯一一个华人助教,因为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我经常向她请教问题。”
“她很温柔,性格柔中有刚,是个内心很坚定的人。”
“她的性格很吸引我。那时候虽然我才大一,但是自诩成熟,很欣赏她这样学识渊博,沉稳笃定的人。”
俞若静静地听着,心里有些酸涩。
温柔,柔中有刚,学识渊博,沉稳笃定。盛岚用的这些形容词,跟自己是两种人。
38/44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