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李掌柜来到房东家,见面当然是少不了一番寒喧,之后房东便问:“掌柜今天是何风把您吹来,又有何喜事相告呀?”
李掌柜听了便直言忙回:“不错!是件好事,听说你家老房子要卖,不知是否是真”
房东听了李掌柜提起这事,他思量之后便说:“早年是有此打算。但又一想;这是祖上留下的家业,在我手上卖掉,街坊岂不笑话?”
李掌柜又讲:“这是你家的私事,别人哪管得着。再说这房子已经老朽得很,不花大把银子修缮也恐难维持多久了。”
房东听了也知道房屋的确老朽严重,如不及时修整确实是有垮塌的危险,而他又拿不出修缮的银子来。便接着李掌柜的话茬说:“掌柜说的也是,不过我还得与家里人商榷后再回你话。”
过了两天;李掌柜又去到房东家,没等李掌柜开口,房东便主动说出:“关于房屋卖掉一事;我昨晚与家人说了,他们也有意卖掉,只是价钱怕有点高、买方恐难接受。”
李掌柜听了忙讲:“这个不难,你只管将价钱说出,我去转告买家,你们再当面商议。”
房东说:“那好!这房子你也知道,是上中下三进,前面是临街二层楼房铺面两间,中间是二进里屋两间。后面是两厢耳房围着天井,中间一口单池,房屋后面还有一块空地可作菜园,一共是二佰两银子。”
李掌柜听了便问:“价钱二佰两;是否还可有少否?”
房东听了挠腮回答:“这个嘛?暂不好说,到时侯再谈吧。”
李掌柜又说:“若是买家能接受叫价,何时交办此事呢?”
房东忙回:“这个随时都成,就今天成交也行。”
李掌柜便将此事一并转告了蒋可发,可发与妻商量后,便即表示接受房东开价。可发与李掌柜讲:“既使能讨得一些价钱回来,也要把掌柜您这中人为难,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反为不美。”
掌柜也赞成蒋可发的想法道:“你说得也是。”又问可发:“你准备何时交办此事呢?”
可发听了忙回:“房东不是说今天成交也行吗?那就今天办完算了,免得夜长梦多。”
李掌柜也很赞同可发办事果断。买卖双方一见面、房东吃了一惊:“哦!原来你就是买家。”
可发也回:“是呀,东家!”
房东又讲:“看来这些年,你夫妻俩虽说人是有些辛苦、却也挣得不少啊?”
可发忙答:“哪里,哪里!我也是东拼西凑呢。”
于是,由李掌柜作中人双方签约;房契、银子当面交割。在李掌柜的奔走撮合下,这笔房屋买卖交易就此告成。
房东捧回银子。对家人自擂说:“我开这个价钱,你们都说高了,怕买家不能接受、把买卖生意做砸。结果怎样?这不,白花花的二佰两到手了,说完;将银子在手中得意的掂了几下。”
房东娘子听了也感到意外。家里人忙问:“这买房的竟没砍一文价钱?”
房东高兴地说:“没有、没有!竟然爽快得很呢。”
娘子问:“这买家是谁?”
房东卖着关子回:“娘子,你猜是谁?”
娘子说:“这无根无据的,我哪能猜得着。”
房东笑嘻嘻的相告说:“原来就是租我们房子磨豆腐的蒋可发。这个傻子! 他即便讨下二十甚至五十两我也得卖,可他却一文不少。我原打算只卖出一百两的,现在却卖了个双倍的价钱,看来;我也时来运转了,一辈子没有碰着好事,从今以后我也该走走大运了喽。”
这桩买卖一传开,街坊都纷纷议论起来:有说这破房子还卖出这个好价钱、这买房的真是个呆子。也有人说:这蒋可发夫妻俩本就是忠厚老实人,也不会讨价还价。
还有人道:这豆腐行业就是个水荡铺,赚头可大呢!
蒋可发隔壁;左边是杂货店,右边是广货铺。两家老板调侃可发说:你们还要不要买房?我这房子也卖给你去。
可发听了,也只是笑脸应对,他知道人们是在取笑他,说他多花了冤枉钱。然而,他也在琢磨;只要这银子用在了实处,我自己满意就行,也不在乎他人怎么评说。
这蒋可发两口子虽然多花了些银子、买下这房,他们倒觉得也值。毕竟置了一份家业,这十年的辛苦也算做出了成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往后也不用再向别人缴纳房租了,再有几年辛苦;这银子不就回来了。想到这,夫妻俩打心眼里高兴!
☆、第四回 闹洪灾收义子巨宝现形
这十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有了自已的家和一份事业。对往后的日子,夫妻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一干又是两年过去。
他俩一合计,用这两年的积蓄将房屋进行了一次修缮。 越二年,可发对妻杨氏讲:“我俩从事这个行业以来,一直都是用手推磨磨浆,这一干就是十四年。如今我们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精气与力量、也不如以前年轻的时候了。我想买幅幺磨,再买头毛驴,一则减轻了体力, 二则也可提高些工效、你看如何”
杨氏听了当然同意。从此,就由毛驴拉磨取代了人力推磨,俩口子是喜在眉头笑在心。
光阴似箭! 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两夫妻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可膝下尚无一儿半女,这几十年来只他两人辛勤劳作、也从没有人帮上他们一天。想到这:两口子未免有一些不快!
一日,杨氏与可发讲:“我们不如托人帮忙、找个十来岁的男孩做帮工,如他愿意再作儿子接过来你看行么” 可发听了忙回:“这当然行呀!还是我妻心细想得周到。”
就这样托了几人去找。也就在这年,黄河突发大水,滔滔猛洪倾泻而下、泛滥成灾!河南、河北首当其冲。仅河南一省就有十多处溃堤,幸存者逃离家园,四散谋生。
在逃难大军中,有一支难民经长途辗转跋涉,便来到了湖北这公安县城。这些难民中有会做事的、或有劳动能力的、早就被人挑去当苦力使用赏口饭吃,剩下的老小便沿街乞讨!
可发街坊有家蒸糕铺,老板娘名叫叶桂花、比可发两口年纪稍长。这桂花娘子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也喜欢帮助别人。于是邻里都称她蒸糕娘子或蒸糕嫂,她也乐呵呵地全都答应。
一日,一群乞儿就来到了老街。却有一位好心的妇人发现一个男孩;这孩子个头不高,长得虎头虎脑的,年龄约在十二三岁,见他走家窜户不停的乞讨,看上去好像还很机灵。
于是将这孩子招至近前、赏给他一块蒸糕后便问:“你是哪里人?”问话的这位妇人便是蒸糕娘子叶桂花。“俺是河南洛阳人,”男孩回答。
大嫂问:“你家大人呢?”
“全没了!都被这次大水给卷走了,房屋也被冲毁了。”孩子说着不禁双泪长流,他咬了一口蒸糕和泪水一起吞下!
桂花嫂又问:“你家一共几口人?”
男孩回答:“我家是五口人,有父母及一弟一妹,她们全都遇难了。”
孩子说着便又是眼泪婆娑、泣不成声!
蒸糕娘子继而又问:“你家还有其他亲人没有?”
“有是有的,但没见到,其他亲戚即使还在、也是各逃其生去了。”男孩又是酸心凄楚地回答。
细心大嫂问:“这要饭队伍里你就没有一个亲戚?”
男孩又回:“没有!为了讨口吃的不被饿死,我是跟着他们跑来的。”
蒸糕嫂又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我姓郑,原来读书时起了学名叫郑青云,后来没有念书了、也就没人叫这名字了。因我从小就长得很胖,人们都习惯叫我胖墩!”
这位好心的妇人又问:“你愿意留下来、找户人家做事吗?如果你们有缘分,说不定还会收养你作儿子呢!”
男孩听了心中欢喜,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愿意!只要我能做得了的事、我一定好好做,东家只赏口饭吃就行。”
蒸糕娘子听完后说:“那好!你跟我来。” 这位好心的大姐领着胖墩便来到了蒋可发家。 可发俩口子见蒸糕嫂带来一个男孩!又像是个要饭的乞儿,一时还没有明白过来?
蒸糕嫂便向可发俩介绍说:“你们说想收养个男孩,看看这孩子怎样,人还行吧” 并将这孩子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又说:“这胖墩已是个孤儿!父母及弟妹在这次洪灾中都已遇难了。”
可发俩听了大嫂的介绍后,猛一下从心底就同情这孩子孤苦、可怜!她俩朝胖墩端详了一会后,两人又用目光会意点首。
蒋可发见这孩子虽个头不高、面带饥色、却长得还很机灵、壮实。便问:“苦命的孩子!你愿意在我这里留下来吗?”
胖墩听了这亲切的话语,也瞧了瞧他俩那和善的面孔,忙说:“我愿意,我喜欢!”孩子这直白的两句回话、感动了在场的人。
只见杨氏走近胖墩抚摩着他的头、两眼热泪盈眶地说:“可怜的孩子,好!我们也喜欢你。”可发一旁也微笑点头。说完,杨氏又欣喜的感激蒸糕大嫂真诚的关心、并答谢大嫂的热情帮忙。
杨玉香与可发两口子心里无比高兴! 胖墩从此也告别了乞讨。有了一个安身立命、并即将富贵显赫的家。
事有凑巧,胖墩随难民大潮、自河南洛阳流浪到此并走进蒋家,这一偶遇聚合,看似他们有此缘份,实则也是叶桂花的细心卓识之功。然而,他们走在了一起不知是谁“福大命大!”不久,将给这一家子带来“齐天宏运!”之后;又将演绎出他们怎样精彩的人生……
次日一早,杨氏与丈夫商量:“这孩子破衣乱衫的,我带他去裁缝店做几套新衣,顺便找个剃头匠剃个头便回。”可发听了当然同意。
你还别说:这胖墩剃头修面,除去满脸污垢,又洗了个大澡、换上新衣。 再看上去,嗨!还真像个公子哥呢!从此蒋可发家里便有了欢乐的笑声。
胖墩这孩子虽是穷人家出生,也还读了两年私塾。 起初可发俩只要他帮些家务杂活,如扫地、看看门店等。 可他做起事来件件顺眼、且勤奋肯干,这孩子心灵手巧;凡事一看就懂、一学便会,很快就学会了门店生意。如豆腐、千张、香干火腿等称斤算价一子不差,顾客满意,人们还夸这孩子能写会算头脑灵活呢。可发俩口子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一年很快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其年便是夫妻俩从事豆腐业整二十年。 一日,杨氏对可发叹息着说:“我这辈子最对不住你的一件事、就是没有能给你生下一男半女! 眼见已是年满五十的人了,我是不可能生养了。”
可发听了妻子的这番话后忙说:“这事你别往心里想,这子女之事乃命中注定! 我不会怨你呢。想我夫妻俩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几十年,你从无怨言,应该是我要感激你才是。”
丈夫一席话说得杨氏热泪饱含。杨氏又说:“我看胖墩这孩子不错!又是个孤儿,已是没有别的去处与牵挂了,不如就将他收为儿子。一来事业有人继承, 二来我俩老了也好有个依靠。”
杨氏与可发想到了一块。可发听后忙讲:“我妻说得是呀!我也正有此意,但还得先问问墩子,看他愿不愿意做我们的儿子呢?”于是两口子便将这个想法、说与胖墩听了。
这孩子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就双膝跪下说:“爹娘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可发俩慌忙将他扶起说:“好!好!我们的好儿子!乖儿子。”顿时一家人眼里都闪烁出幸福的泪花。
夫妻俩选了日期,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和街坊邻里,来家里吃酒,并向大家宣布收胖墩为儿子一事。
是日,宾客汇聚一堂,都向可发夫妻道贺!可发领着胖墩与客人一一见礼!大伙都说这孩子不错,来此一年不到,个头也长高了,已长成了一个帅小伙啦,人也懂事了。这是你们的缘分,前世修来的缘分呀!说得可发俩喜上眉梢合不拢嘴。
席间:可发请家族长者给这孩子起个名。就中有位老者捋着胡须,摇头晃脑自言自语道:“取你一字、又换你一字。”口里豁然地说出:“有了!这孩子就取名蒋再发如何”
大家听了都异口同声说:“好!好!再发乃又发、大发也,大吉大利。众人附和;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大展鸿图。”
胖墩自从被蒋家收留,继而又被收为儿子,自己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便越发讨人喜欢了。做起事来不用吩咐,还晓得心疼爹娘。从此一家三口你疼我爱其乐融融。
转眼便到了年底。可发与妻说:“今年过春节、可不比往年了,年货要办得丰盛点。”
杨氏听了忙回:“你说的也是,但我还听说他们河南人爱吃牛、羊肉,我想去街上买只活羊回家、自己宰杀你看可否?”
可发听后也说:“这当然很好呀,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
一日,杨氏从市场上牵回一只大白羊。就放在里屋作坊间,让羊在地上舔食豆子、豆渣、准备次日宰杀。 这羊也乖、不往外跑,就在屋子里转悠。
次日,可发早起却不见了羊?便叫再发去找。这再发房前屋后找了个遍,却也没见到羊?
便回禀爹爹说:“没有找着?”
可发命他再仔细去找。于是,再发便来到爹娘的房间,但也没有见到羊找?
这孩子心想;真是奇怪呀!昨天夜里关门睡觉时这羊都在,再说这前门后院又没有打开,说明没被人偷走……。莫非它藏在床下睡觉去了不成?
于是,他匍伏地上、往床下一瞧……便大声喊叫起来:“爹!羊在这儿啦,你快来看,它在你们的房间床底下躺着呢。”
可发来到房间,也俯下身去一瞧,只见是一堆白物! 再一细看……见那堆白物上面还有一层松软的泥土掩盖在上,可发暗想:这哪是羊?分明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白物,忙叫再发爬进去看个究竟。
这小子爬了进去,将那白物抓起一看,竟然白光耀眼!全是一堆硬棒棒的东西,他不认得这是何物?心里嘀咕道: 奇怪呀!羊怎么变成了这些玩艺儿了。说着,便抓起一块递给爹爹。
可发接在手上抹去尘土一看:“呀!这是一锭五十两的白银!”忙叫孩子再往里刨,看有多少象这样的东西?
再发又从里头抓出一砣黄色的、又递与爹爹,并说:“里头多得很!全是这硬棒东西。”可发接过这砣黄色的一看,哇!是一锭五十两的黄金,可发连忙叫来妻子。
杨氏见此情景忙对再发讲:“你将上面掩好后出来,不要声张!小心别人听见。”
这天尚早便收门关张了。一家人拢来商议:我们将床搬了看下面究竟如何?大家一起动手将床搬开,再往下刨去却深不见底!全是这黄白之物。又向两边刨去却发现有根大木横躺着,再顺着大木往下探去,是很厚的木板与大木相连。
2/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