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席子上的薛衍伸手捶了捶酸疼的后腰,嘴里嘀咕道:“连把椅子都没有。就这么坐着也不怕压到dandan。”
“你说什么?”许攸挑了挑眉,有些好奇薛衍的嘀嘀咕咕。
“没说什么。”薛衍摆了摆手,指着周围乱糟糟的书稿道:“要我帮忙吗?”
经过了几日的相处和教导,许攸如今也能连蒙带猜的看出薛衍的意思,忙摆手笑道:“你不行,去外面顽罢。记住别跑远,别去不该去的地方。”
听着许攸一口纯正的金陵洛下音,薛衍百无聊赖的趴在桌案上,举手画足的比划道:“你这么弄,又麻烦又乱糟糟,我能帮你,帮你把这些整理好。”
薛衍莞尔一笑,看着面前小人儿眼巴巴的模样,忍不住笑道:“这是军中事务,你还没有资格接触。”
沉吟片刻,又开口说道:“这样罢,你先忍耐一下。明儿我叫人寻些好顽的给你。”
次日,果然叫兵卒进入幽州城,买了好些小孩子喜欢顽的风车、泥人儿,草编的蚂蚱,还有几本市面上流行的鬼怪话本儿送给薛衍解闷。
薛衍看着手里哄小孩儿的玩意儿。想了想,将风车、泥人儿和草编的蚂蚱放到一边,伸手拿起大褚的话本略翻了翻,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阅读方式很不符合薛衍的习惯。
薛衍放下话本,跑到许攸面前问道:“我能要些纸吗?”
许攸对此自然无可不可,纵然大褚笔墨颇贵,但这些东西对于世家出身的许攸而言,且不算什么。因而笑着吩咐兵卒送些纸笔给薛衍。只要这小郎不耽误自己做事,又不在营中乱跑。余者随便他就是。
反正小孩子拘谨的很了,总要闹些事情的。
与其等到事情不可控制再收拾残局,不如再事情未发生前有意引导。
薛衍得到许攸送给他的纸笔后,先将一张张麻藤纸裁成后世A4纸的大小,再按照自己的习惯将那本话本从左至右,带着标点符号的誊抄了一遍,用麻线装订成册,献宝似的跑到许攸面前显摆。
许攸原本不以为然,待看到薛衍制作的线装书后,不觉愣然。
出于文人的敏锐性,许攸立刻意识到这种书籍的方便和好处。而且在行文中加了所谓的“标点符号”,也就不会引起歧义。
只是非要将从上至下的行文方式改成从左至右的行文方式,倒叫人摸不着头脑。
许攸有些好奇的看着薛衍,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方便。”薛衍说完,指着许攸营帐内的种种书稿,道:“我能帮你整理这些,你查找起来更方便。”
薛衍说着,将厚厚一叠书稿塞给许攸。上面记载着百科全书中有关档案统计和图书管理的种种浅显易懂的模式。
内容能惊天人,字迹能惊鬼神。
许攸皱眉看着黄麻纸上堪称鬼画符一般的字迹,艰难的辨认了一会儿,叹息道:“你这字迹太差了。别人都看不懂。”
“那我帮你整理这些。”薛衍指了指书架上摆放凌乱的账册说道。
适应了大褚的生活后,薛衍颇有职业道德的想起了自己穿越过来的职责。要在保证不死的前提下,尽力折腾。为剧本创作提供素材。
倘若他什么都不做,固然能安稳无恙。但也只能被拘禁在这一隅之地,就好像井底的青蛙,看不到更高更远处的风景。
想必观众也不爱看他在大褚军营里的白开水日常。
许攸有些无奈的看着执着于给他帮忙或者说是给他添乱的薛衍,想了想,终究妥协的道:“你究竟想做什么?”
终于得逞的薛衍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炫目的白牙。
“要会写字的人,要纸要笔——”
半个月后。
跪坐在低矮的桌案前,许攸默然看着手中的书册。
这是一本被裁成长约七寸,宽约五寸,每篇书页都裁成一般大小的线装书。
之所以叫他线装书,是因为在每本书册的左侧都均匀的打着一排小孔,小孔用麻线穿订成册,方便人拿在手中读阅。
许攸手中拿着的这本书书名恰好是《索引》。翻开皮纸包裹的封皮,许攸发现第一页是空白的。第二页则用楷书端端正正的写了壹到玖几个大字,每个字的旁边还对应着一个看着很是古怪的符号。
许攸看着费解,却并未多问。而是直接翻阅下一篇。
只见书册顶端两行留白,第三行用楷书端端正正写着“目录”两个字,下面写着显德九年元月幽州大营后勤篇,第一格第一列;显德九年二月幽州大营后勤篇,第一格第二列……
许攸一篇篇翻阅过去,然后顺着《索引》的指示走到百宝格子前,果然找到了上面记载的账册。许攸惊奇的发现,这书架上摆放的账册依旧如手中的线装书一般,只是在书脊的位置上直接用楷书写了《显德九年元月后勤篇》,站在书架前拿着索引端看,不管想找那本账册,都是一目了然。
许攸心中好奇更胜。他放下手中的《索引》,从书架上拿起《显德九年元月后勤篇》的账册,轻轻翻开。只见第一页仍是空白,第二页仍是用楷书端端正正写着壹到玖几个字,每个字的最后依旧对应着一个古怪的符号。第三页仍旧是目录,下面写着元月一日,元月二日……其后都附着一个古怪的符号。
许攸回头看了薛衍一眼,仍旧默不作声,继续翻看。
粮草篇,军械篇,战马篇。
三大总类下面还分别列出栗米,小麦,稻米,猪羊……横刀,长枪,铠甲……伤马,好马等若干小类,最后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形式将整个账册复写一遍。
如此一来,一应事务不但清晰了然,就连几项贪墨事宜也都显露除来。
而这些仅仅是许攸试探性的交给薛衍的一些显德旧年,根本没什么用处的烂账。因为保管不善有的地方被虫蚁磕蚀了,原就需要有文书再次誊抄一遍。
许攸也是被薛衍磨的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饶是如此,许攸也再三吩咐薛衍不得随意翻看,只准他口头吩咐那些文书该如何誊抄账册。
许攸本以为薛衍是想趁此机会窥探幽州大营的粮草军备状况。且想着千日防贼总归不妥,所以故意这般吩咐下来,就是想看看薛衍到底要做什么。
结果薛衍真的很听他的话,不但没有私自翻阅那些账本,甚至在吩咐过那些文书改如何抄录账册后,便不再接近那些霉烂的账册。
似乎薛衍真的如他所说,只想帮忙。
许攸见此,稍微放下心来。经过几日相处,他对容貌精致总是笑眯眯的薛衍很有好感。况且薛衍手上还带着那么个镯子,许攸并不希望这样一个人却是心怀叵测之人。
然而许攸却没想到,不过几日的工夫,不过这么简单的事情,薛衍居然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给他制造出这么大的惊喜——或者说是惊吓也无不可。
看着经过军中文书的誊抄后,骤显无疑的几笔贪墨坏账。许攸为难的皱了皱眉。
事已至此,且得从长计议为好。
而在许攸与薛衍所处的军帐之外,幽州大营另外一处军帐内,几位身着明光铠的将领和两位身着绿色官袍的文官面色沉重的聚在一起,忐忑不安的议论道:“怎么办,他们好像觉察出了什么?不会查到你我的头上吧?”
“这些都是显德年间的旧账了。如今新皇登基,本来就看我们这些显德老臣不顺眼。倘若叫他们拿到了把柄,事情恐怕不妙。”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最糟糕的地步,不如我们一不做二不休……”
第5章
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茫然无知的薛衍正盘坐在帐篷里,向许攸比手画脚的解释什么叫做“复式记账法”——
其实不过是后世最基本的财务知识,就算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只要工作过一段时间,必定能懂的常识。
然而这种经过多少代人的智慧积淀下来的所谓常识,放到了千百年前的大褚,却足以叫许攸这样自诩见识不俗的少年英才惊为天人。
默默听了好一会儿方才消化掉薛衍的话,许攸喟然长叹,“少时总听人说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今日听君一席话,果然是胜读十年书。可笑许某自诩见多识广,却没想到远在大褚万里之遥的阿拉伯,竟然有如此英才,居然能想到如此妙计。如此一来,朝廷再不惧旧账沉珂,官吏沆瀣瞒上矣。”
薛衍闻言轻笑,摇了摇头,对许攸的喟叹不以为然。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别说是在大褚刚刚立国没几年,朝廷制度还不健全的大褚,就算是在法规制度都比较完善的后世,偷税漏税,贪赃枉法,欺上瞒下者同样不少。
可见人的智力是无穷尽的。
“复式记账法”的出现,顶多是能打某些人个措手不及而已。等到那些官员皂隶们熟悉了这一套规则,相应的作弊方式也会随之而来。
而在薛衍兴高采烈的科普知识的时候,许攸也冷不防的开口问道:“你不是说你失去了从前的记忆吗?怎么会记得这么精妙的记账方法?”
薛衍闻言一愣,想了想,开口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他们就浮现在我的脑子里了。”
许攸对此将信将疑,他看了薛衍一眼。旋即面色有些沉重的指着桌案上的账册,肃然说道:“衍儿你来瞧瞧,这几笔帐上的亏空可是证据确凿?”
薛衍顺着许攸的手指看了一眼,是去年元月到三月间记录粮草军械损耗的几笔账。单一一笔的数目都不算大,不过几项相叠加的话,数目也不小了。
薛衍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沉吟片刻,搔了搔脑袋说道:“证据确凿不确凿的,我并不知道。因为这些账都是文书按照原始账目誊抄的。只看账面上的记录,确实有所疏漏。不过你给我的那几本账本来就有霉烂虫蛀之处,且有记载得跟流水账差不多,也许是有人出入库时忘了记录也未可知。”
作为一名凭借手艺混饭吃的剧组道具师,薛衍的情商并不算高。不过前世混剧组的时候,薛衍也见过财务跟后勤合起伙来坑钱的事情。甚至还有人找到他的头上,想拉他入伙,以道具师的名义向剧组申请经费,到时候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只不过薛衍家风森严,且当时刚刚毕业也看不惯这种事情,所以没同意罢了。
可见这种事情从古到今都没办法杜绝,只是那时候大家的做法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而已。
许攸端然跪坐在薛衍的对面,食指曲起下意识的敲击着桌案,沉思良久,因说道:“今天的事你不要乱说。倘若有不相识的人来套你的话,你就装作听不懂。这两日别到处乱跑。”
薛衍闻言,笑眯眯的摆了摆手,答应下来。
却见许攸沉吟半日,又说道:“你既然很想替我分忧,且对整理账目一事驾轻就熟,信手拈来。那么接下来几日,衍儿便留在我的营帐中,帮我将去年四月至如今的账目整理出来。事成之后,我请你吃烤黄羊,好不好?”
薛衍闻言,心下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且文绉绉的拱手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许攸闻言莞尔,索性叮嘱薛衍道:“从今日起,你便和我同住在我的营帐中。没事不要出去乱跑了。”
薛衍眨了眨眼睛,旋即冲着许攸露出一口晃人眼睛的白牙。干脆利落的应道:“好!”
半个时辰,整个幽州大营的将士都看到薛衍把铺盖行李从原本的帐篷内搬到许攸的帐篷内安置。
许攸也没有失言,果然将显得九年四月至永安元年八月的账全部翻出来重新彻查。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账册,以及帐篷内原就相熟的几位文书,薛衍无辜的抓了抓脑袋,开始当期大褚般的黄世仁监工!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受薛衍牵连的许攸和几位文书理账理的头晕眼花,痛不欲生,恨不能死。就算薛衍因笔墨不行,只能监工不负责具体誊抄查账工作,却也被憋的眼冒金星,每天站在帐篷门口往外看,望眼欲穿就跟望夫石似的。
闲暇之时,便将众人理清且誊抄装订成线装书的账册按照时间记录在《索引》上,然后按着《索引》的标注一一摆放到了书架上。
与此同时,魏子期蒋悍等人也不断的将整理出来的账目拿出去核对,每每回来之后面色愈发沉重。
随着幽州大营的后勤账目整理的越发深入清晰,薛衍也敏锐的发现大营内的气氛越发紧张。每日在账外巡视的将士明显增多了,而且班次也增加了。
到了后来,就连幽州大营河北道行军总管也忍不住出面,将许攸和一干理账的文书接到自己的帅帐内。当然,薛衍这个小尾巴也被囊括在其中。
期间有薛衍不认识的幽州将领和文官趁着薛衍出去吃饭或者如厕的时候套交情,全被许攸派到他身旁的兵卒拦住不准接近。薛衍看着这些急的火烧眉毛的将领,心下明白这伙人一定就是账目中出了纰漏那些人。不过薛衍谨记许攸当初交代他的话,全都当做听不懂。甚至到了后来,也是足不出户……
三个月后,同许攸等人同样蓬头盖脸的薛衍心满意足的看着已经被整理的一目了然的账目,心中豪情顿起。
只可惜薛衍没欣赏多久,这些账目便被得到消息的河北道行军总管派人带走了。
据说是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太极宫,随着账目一起抵达京师的还有一封河北道行军总管亲自撰写的弹劾文书。听说弹劾的便是高祖在晋阳起义后领兵来降,原戍守幽州,以军功封王,如今已在泾州封地,被太上皇信任有加,甚至赐以国姓的燕郡王庄毅。
还没等薛衍问明白这位燕郡王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被另一则消息震慑了——
燕郡王庄毅,因不满新皇登基后苛责显德旧臣,意欲削减封王,竟然起兵谋反,投敌突厥。
而在燕郡王昭告天下的檄文中,一文不名的薛衍因为提出“复式记账法”,间接逼反了诸位老臣,便成了谄媚献上,顺从昏君旨意残害功勋的奸佞鹰犬之流,被燕郡王骂了个狗血淋头。
才刚刚穿越没几个月,连燕郡王的照面都没见过的薛衍霎时间名动天下——
当然,这名声不怎么好听就是了。
第6章
对于自己一本账册就能逼反一位郡王的谣言,薛衍是不会相信的。
同外面那些不知根底只知讹传的局外人不一样,薛衍跟随许攸诸人,亲自整理了显德九年至如今的账册,虽然也在查账的过程中查出许多疏漏,从账本上能看出某些官员上下其手,脏污纳垢的罪行。可是这些账目中可没指明燕郡王如何如何。
退一万步说,就算账目上指明了燕郡王贪污军饷粮草又能如何?对于普通官吏来讲,这些贪污的罪名可能要命,可是这些罪名对于一位骁勇善战,威名赫赫,且身负开国之功的郡王而言,顶多算得上是“有污清名”。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弹劾折子递到陛下跟前,考虑到郡王的功勋和威望,以及朝野对于“狡兔死,走狗烹”的看法,陛下一般都不会太过追究。
4/5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