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修仙传——眉毛妖怪

时间:2016-03-02 18:57:43  作者:眉毛妖怪

  
  第5章 西屋
 
  “雨终于停了……”任仲推开房门,看着杂役院内潮呼呼的泥地喃喃道,他人虽站在门口,思绪却不知飞到了哪里。直到院里的人渐渐的多了,打水洗漱声响起,任仲才回过神来。他这几日早起都有些晕眩的症状,知道是上次求情伤了额头之故,也不怎么在意。拿了脸盆取了些井水,他直径把头埋进水里,刚打的井水总是冰冰凉凉的,头浸在水里心里便舒服了许多,晕眩也减轻了不少。抬起头,随便用袖子擦了擦水珠,又拍了拍脸颊,强打精神,把杂粮饼揣进怀里便向书库走去。
  任仲自入府以来一直悄悄的计算着时日,他虽不知道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出去,却总抱着希望,房间的角落里便有他用炭笔画下的正字。那炭笔还是二牛在时,见任仲想要,便自己在厨房用剩的灰烬里寻了很久得来的。
  墙上的正字又多了一个,任仲便知距二牛惨死之时已然过了五日。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二牛讨得公道,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难上加难,好在他心志坚定不骄不躁,知道此事难为,需要的乃是契机,也就安心的在书库里整理书籍。但自从二牛死后,他就发现自己开始不由自主的发呆,脑子里有时是儒生,有时是爹娘,还有些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他的脑袋里转来转去,总让他不能够集中精神,脑袋放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正理着书目,便盯着书中的文字陷入了沉思,等回过神来,笔尖的墨已经滴落在纸上晕成了黑团,任仲叹了口气,只怕王先生会责怪自己。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天,他就发现自己的手脚也开始发凉,明明是夏天,却全身发着冷汗,头晕脑胀的症状也愈发严重了,即使浸冷水也不能缓解。任仲心知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也明白蒋府必不会为自己请大夫瞧病,若是真的病了,就只能等死。他虽不懂医术,却隐隐觉得自己不是病了,而是身子太虚,就是身子再好的人成天坐在屋里抄抄写写怕是也会如此。他还记得曾在一本养生的杂记里看到过,若是身体虚弱,不能只靠调养休息,须得走动才好。后来任仲又想起老一辈的人总说习武之人身体健壮不易得病,比一般人要健壮的多,他思索了一番,便有了计较。
  其实初到书库之时他便在书库主屋中发现了一本拳法秘籍,说是拳法,其实任仲也不敢肯定,这秘籍很薄也很破旧,没有名字,打开一看里面也只有些图画而没有讲解,画中的小人赤手空拳做着一些看似奇怪的动作,任仲便大胆猜测这是一本拳法秘籍。这拳法夹在一本谈论道德天理的书内,若不是任仲向来谨慎,每本书都要翻来大致看看再分类理好,怕是要与之失之交臂。不过,任仲当时略一翻看便有些失望,在他的认知里,这高深的武功都是十分复杂的,肯定不像这拳法一般,总共也就一十八式,姿势奇怪,实在不像是能与人打斗的招式。他那时虽不想待在蒋府却也无处可去,逃跑又怕连累家人,加之小时候对披发儒生的执念作祟,倒有些看不上这“普通”的拳法,但他心思缜密,想着若是将书上报给了王先生,那势必会使上层更关注于书库,怕就是再有什么好东西也轮不到自己来发现了。他还抱着在书库里捡漏的想法,心想若是这书库里没有更加高深的武功,再学这拳法也不迟。
  任仲刚来书库时很多事情也不是很懂,可是待的时间一长,就明白蒋府当时收集书籍根本就是胡乱为之,收了什么也不去查证整理,书库里有多少书更是无人知晓,自然不怕王先生追查拳法的下落,当时便将拳法藏在一本没有整理的古书内,并细细记下了地点。后来,当他从一本讲述某个皇帝丰功伟绩的书中翻出了一张春宫图,从一本介绍礼教的书中找到了一份演算之法后,更是恶毒的想,也许蒋府收书就像娘亲买白菜一般,论的是重量,故而卖书的便将这些残破的书页夹进书里以求卖个更好的价钱?他不由得点头肯定自己的想法,这倒是像蒋府能干出的事。不过下一秒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由得咧嘴一笑,暗骂自己也太无聊了些,竟想些有的没的。
  当时的任仲没练拳法,自是因为觉得这拳法太过于粗浅,可现在他身体状态很差,已经容不得他挑三拣四,更何况他也没得可选。他需要一个好的身体,目前来说学习拳法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其他的事情才有了指望。他也想过这拳法会不会是有人随便画来戏弄于他,可戏弄自己又有什么好处?任仲想来想去,也觉得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太小,便下定了决心,将当时藏匿的古书找出,把拳法取了出来。他为人坚定谨慎,翻来覆去仔仔细细的看了第一式,直到每个动作都记到了脑子里,他才在书库中的空当出练了练,力求每个姿势都与书中一模一样,可是这拳法确实十分奇怪,光是摆好架势就十分不易,更别提把这些个奇怪的动作连续的打出来了。也多亏任仲从未接触过武功,不知这拳法与其他俗世武功完全不同,只觉得练起来十分困难,但他一旦下定了决心,就不会轻言放弃。
  任仲练了一月,进度却不容乐观,堪堪能够完整的打好第一式而已,他深知自己恐怕并没有什么练拳的天赋,不过他深信勤能补拙这个道理,反而加倍努力,每天除了整理书籍,其余的时间都耗在了拳法上,每天回了住处也要打上一会才去睡觉。这样一来,整理书籍的时间就被压缩了不少,以往他一天整理三四本书籍,由于时间不够,他便粗粗看过,随便整理一番,这样也勉强能够跟以往的进度相同。王先生仍是三天来检查一次,顺便把任仲整理完毕的书本带走放入书房,见任仲面色虚弱,也没有过多苛求数目,只是吩咐叫他多多整理莫要偷懒才好。
  不过也不知是这拳法神奇,还是这运动之法起了作用,一月之后,任仲觉得自己的头晕症渐渐好了起来,身体也不似之前瘦弱,连个子都长高了不少。任仲只觉得这变化与拳法脱不了关系,便更加看重拳法,日夜练习不敢放松。
  任仲只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连带着精神也好了许多,晚上只需睡上个两三个时辰,第二天哪怕整理一天书目也不觉得困乏,于是他便每天早起一个时辰在屋里练拳,等到大家都起了再出门洗漱。精神好,整理分类的事情也愈发得心应手了。他本就不喜欢读书,恨不得一天时间都拿来练拳,可王先生监督着他的进度,他自是不敢什么都不干,况且总保持着原先的速度没有丝毫变化,久而久之王先生势必起疑。任仲思索了一会,还是决定多整理一些,果然,王先生看到这三天整理好的书单心情大好,对任仲也就越发的满意了。
  不过,也不知是不是任仲的好运用尽,自从他在书中发现了演算之法后,整整一个多月,他都再没有在主屋中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虽说主屋里的书目众多,可是无非都是些谈古论今,品头论尾的书目,任仲看的烦闷,又因为毫无发现,便无心整理下去了,一心想着去西侧的屋子看看,至于东侧,他早就看过了,与主屋的书籍没什么差别。至于那演算之法,任仲自是不信的,却不想便宜了别人,也就顺手藏了起来。
  说做就做,到了隔天,任仲在主屋面前犹豫了一下,便转身打开了西屋的大门,其实进这西屋,任仲还是有些心虚的,不知是不是作为考验的一项给他留下了阴影,虽说知道西屋里肯定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可真正开了西屋门锁,他还是隐隐感觉不安。
  西屋比主屋小了不少,统共也就八排书架,但屋内的陈设与主屋并无不同,任仲随手抽了一本书架上的书,便见那书皮上写着四个大字——《陈良杂记》。任仲瞧着有趣,随意一番,便得知陈良此人乃是个小商人,祖上一直是行商,跑遍走遍大江南北赚点小钱。可是这一代到了陈良这,对跑商却是毫无兴趣的,他热爱舞文弄墨,迫于生计不得不做那倒买倒卖之事,他闲来无事便写些文章讲述各国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不知这杂记最后怎么落到了蒋府手里,可这里记录的奇闻异事却勾起了任仲的兴趣。任仲从小在青牛村长大,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自是十分好奇,干脆将这本杂记揣进了怀里,想着回到住处再细细阅读。
  
  第6章 异变
  
  我觉得我的主语,“他,自己,任仲”,这三个用着有点奇怪,大概是小学语文没学好的关系,就按自己读的处理了,可能大家看起来会有点奇怪,欢迎捉虫,欢迎提建议!
  任仲自从得了《陈良杂记》,就被其中亦真亦假的故事所吸引,无法自拔。不过这陈良乃是一介小小行商,记录之事大多乃是道听途说而来,真假也不能考证,任仲觉得不可全信,但还是细细读来,一句不落。
  这日下午,任仲整理了书目,便拿起杂记翻看起来,正巧翻到死谷一篇,说北国有座山谷,终日被烟雾环绕,美得不可方物,引得各路文人雅士前去一观,然不知为何进谷之人无一人归返,生死不知。失踪的人多了,便引得山谷外围之人惶恐不安,命名曰,死谷,为的是告诫过往之人不可冒进此谷,白白失了性命。不料一日晴天霹雳,山谷震动,百兽皆鸣,一人影冲天而起,少頃,方圆十里便化为了焦炭,百姓惧怕上天神威,以为神仙下凡,纷纷迁徙远离此地。陈良途经北国,偶见山峰谷中一片焦黑,虫鸣鸟叫声皆无,不由得十分奇怪,好容易才在二十里之外寻得人烟。陈良按耐不住心中好奇,便向村中长者打听,才知那天灾距离今日已有廿年之久,山谷中却再不见生机,他心中一动,便将此事记录了下来。
  任仲读了这段,眉头微皱,提笔在旁批注到,“事出反常必有妖,非瑞也,凡事须得谨言慎行。”他自从整理书目以来,总爱在书旁写些批注,也算是小小爱好。写罢,他丢下笔,脑中却突兀地闪过披发儒生的身影,他不由得自嘲一笑,用手揉了揉眉心,心道自己怕是魔障了,竟把天地之事与人相互联系,可是却忍不住反复琢磨,难不成那披发儒生乃是神仙下凡?他又细细回想了那日遇到披发儒生的情形,这情形他早已回想了千百遍,可越是想,他竟愈发肯定,若以此推理,事中的蹊跷诡异也就有了解释。只有神仙才有这等惊天动地的力量罢。
  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任仲一下失了力气,摊在椅子上,他自然而然的想到,若披发儒生真的是神仙,那自己之前的种种作为都成了笑话,神仙又怎是自己一介凡人能够企及的存在。“怎能甘心!”任仲握紧了拳头,只觉得心中燃起了一团火,心脏碰碰的敲砸着胸壁,全身都充斥着巨大的失望,饶是他心志坚定,自小的目标被推理击的粉碎,仍是他所不能承受的。
  只见他蓦地站起身来,自残般的用右拳猛击西屋墙壁,他已顾不上什么后果,只觉得身体脑内一片混乱,再不发泄就要炸裂开来。“嘭!嘭!嘭!”三拳挥出,巨大的声响,手指关节与墙壁碰撞产生的剧烈疼痛适时的将他从巨大的情绪落差中唤醒,随后,他茫然地盯着眼前墙壁上巨大的凹陷,竟有些难以置信。那凹陷中间,还能看到些刺目的血迹,任仲僵住了,太阳穴一直突突的跳动,要不是手指的疼痛和面前的血迹刺激着他的神经,他恐怕会以为这只是一场梦罢了。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任仲终于动了,他僵硬的抬起右手,摸了摸墙壁,然后发现右手手背竟然只擦破了点皮,血也早已止住了。他心中涌起一阵狂喜,就似山穷水尽却突然柳暗花明,他想勾起了嘴角扯出个笑容,却没想在悲喜交加之下,直接晕了过去。
  当然,他并不知道刚才一番折腾给他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好处。先是因为失落愤怒激发了肉体的潜能,又适时的清醒过来稳住了经脉之中的躁动,使得经脉更加稳固开阔。不过或许因为精神的高度紧张,或许因为疲累,竟使他直接晕了过去。
  待他悠悠转醒,发觉自己仍躺在西屋的地板之上,周围一片漆黑。任仲知道自己晕倒的隔日就是王先生例行检查的时刻,此时自己仍躺在原地,想必只昏睡了一个下午,他透过门框看了月色,得知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天亮了。
  任仲心中大惊,料想今日一夜未归必会引起他人的注意,若是到时有人发现墙上的凹陷怕更是难以解释,当今之际只有掩饰痕迹才有机会辩解推脱。于是便翻身而起,借着隐隐的月光来到墙边检查了起来。他注意到,这书库内墙造的十分结实,墙壁除了凹陷下去,并未有其他改变,不禁松了口气。看来他担心的墙倒房塌之事不会出现了。
  之后,他将房内的书架小心翼翼的推靠在损坏之处,又觉得只有一排书架排列靠墙会引人注意,便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书架都推靠墙壁,又把书桌木椅摆在屋子正中,看起来倒像是本身就是如此陈列的一般。
  任仲不能完全安心,又四处检查了一番,将墙壁掉下的碎屑拢了拢,悄悄的埋在了院中,全部整理好了之后,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在心中又构想了一遍到时的说辞,才放下心来,开始检查自己身体的变化。
  他从下午精神失常捶击墙壁开始,便觉得右手手臂有些异常,单说三拳迸发的力量,就不是以前的他可以做到的。而且按照当时手指疼痛的程度来说,他也十分清楚不可能仅仅是破皮而已。而且那两人高的书架,也不是说推就可以推的动的。想清了这些,任仲十分肯定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变化。
  他早就隐隐感觉到拳法改变了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就连五感也清晰了起来,可是却万万没想到拳法还有如此大的力量。他忍不住在屋内空地处将他会的拳法打了出来,这一打,就发现以前阻碍他挥拳的凝滞感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右臂,撕裂空气时几乎感觉不到空气的流动。他一口气打了两式,浑身有些微微发痛,却好像充满了力量,若不是在夜里,他恨不得长啸一声,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正在此时,一阵突兀的怒吼声传来,不过因为距离太远,任仲听起来却不怎么真切。他只觉那吼声饱含痛苦,连带着自己的灵魂也震动起来。
  任仲不知这声音从何而来,却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耳力来说,只怕是极远,就算这是蒋府中的异动,也不是自己现在可以窥探的。想到此处,他勉强克制了自己继续往下联想的欲望。他静静地听着,吼声持续的很短,估摸着也就只有一盏茶的时间便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清晨的第一束光照在了任仲的脸上。
  任仲收拾好残局便锁了西屋,打开主屋大门,此时只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准备迎接王先生的拷问。正如任仲预料的那样,没过一会儿,王先生就出现在了院前。他还是穿着一身儒袍,发髻却有些凌乱,显然是匆忙来此。见到任仲,他仿佛松了口气般理了理袍子。任仲见此忙对他作了个揖,慌忙道,“小子昨日整理书目有些忘我,竟忘了时日,睡死在了屋中,一觉天亮方知惹了大祸,小子知罪,望先生责罚。”他神情坦然,倒是不像作假。
  王先生一时没有说话,直直盯着任仲察看,任仲见他表情怪异,也不知是不是在琢磨此言的真假,末了,他走进主屋,顺手拿起了任仲整理书目。任仲心知这几天的书单不过是敷衍罢了,不由得紧张起来。
  西屋对任仲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充斥着各种闻所未闻的奇妙异事,以至于他前两天几乎泡在了西屋中,幸而他并没有忘了抽空整理几本主屋的书籍交差,不过由于昨日的异动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心知自己整理的匆忙,也仅仅保证了数量而已,至于质量,当然难以与之前的比拟,要知道之前的书籍任仲除了整理分类之外,还会加几句自己的评论,中规中矩,似乎是认真研读了的样子。
  也不知是任仲敷衍的太过明显了还是怎的,王先生拿到目录后神情隐隐有些不悦,任仲忙低眉顺目的站在一边,心里已飞快的转动起来,他不禁暗暗自责,太大意了,以致得意而忘形,忘了自己为人所制,乃是真正的身不由己。他抬头见王先生瞅着书目明细,任仲又是一阵心虚。岂料王先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拿出了厚厚一叠宣纸和道经德经,皱着眉头道,“十天之内,抄五遍给我。”顿了顿又补充道,“多整理书籍,不该看的不看,不该想的别想才好。”说罢,便拂袖而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