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皇商——燕赵公子

时间:2014-11-27 19:34:38  作者:燕赵公子

  杨中元一天到晚都没事情做,自然希望他早点回来,两个人一起谈天说地,聊聊铺子里的事情,衢州的风土人情,也是挺好的。
  “就这阵子,月底我就能出门了,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铺子里。”杨中元脸上带着笑,显然为了将来能出门的事情而高兴。
  程维哲好笑看着他,也没出言反驳,只说:“恩,好,到时候你走到哪里小的就跟到哪里。”
  第二日的团圆饼自然卖的不错,虽然百花宴生意不太理想,但团圆饼不仅可以买回去送人,又听起来十分吉祥喜庆,主要是这事谁都不知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卖的自然很好。
  等这段风波过去,人牙李也看重几个不错的厨子介绍给他们,程维哲先都看了看,先问的便是人品,手艺其实还是次要的。
  他自然每一位都认真谈了,也问了情况,最后只说等杨中元月底来了铺子,一块定下来。
  然而,就在程维哲以为白露那天才会露馅的内鬼,却以一个很意外的方式提早显出真身。
  锦绣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天百花宴尝到甜头,他们最近的生意还不错,略微往回拉了拉人气,所以关老板似乎有些心急了。
  在白露前的十来天,他便打了大招牌,说要在白露那日做鸿雁席。
  几乎是立刻,钱掌柜就得了口风,直接跟程维哲报了这事。
  程维哲听到几乎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这一次他就连菜谱的细节都没跟手下人说,关老板难道是要靠自己来操办一桌席面吗?要是以前的锦绣园,有余老师傅跟钱掌柜在,他是相信的,可是现在,锦绣园一天不如一天,新大厨也不太得力,他竟然这样没脑子,简直让程维哲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我知道了,这事先不要跟任何人讲,明个杨老板会过来,我跟他一起处理这件事。”
  钱掌柜点点头,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模样。
  在他手底下出这样的事情,无疑是打他的脸,总算能抓到这个内鬼,他也觉得分外爽快。
  一定,要把他赶出这里,叫他再也不能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v=抓到啦~~

 

 

 

☆、第138章 辞退

  时值八月下旬,衢州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上午杨诚早早去铺子里上工,刚一走到门口便见钱管家正站在柜台里算账。
  钱掌柜一般都比他们来得早,走得迟,对铺子的事情非常认真。
  “钱掌柜,早安。”杨诚礼貌地问早。
  钱掌柜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狼毫,沉声道:“早,随我来。”
  杨诚心里一紧,他顿时觉得手心都是汗,可随即许多早就想好的事情又浮现在脑海之中,他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不能慌,不要慌。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诚默默跟着钱掌柜走到后厢,钱掌柜先是敲了敲门,待里面允了,才推门而入。
  这间后厢平时是两位老板休息之地,平时也只不过叫钱掌柜跟余镇过去商量事宜,杨诚这才是第一次进来。
  后厢不大,前头只摆了一张简单的方桌,上面整齐摆放着油灯算盘笔墨纸砚,显然平时老板经常在这里算账。
  再往后去,便被一扇屏风挡住了视线,杨诚也没心思往那后边去看,只把目光放到主位上坐着的杨中元跟程维哲身上。
  距离上次见杨中元,已经二十日有余,他看起来比以前似乎更健康了一些,脸色也不再苍白,倒是有些红润。
  他知道杨老板是因为有孕所以一直没来铺子,今日他破天荒过来,显然是有什么事情要两位老板一起解决了。
  杨诚想到这里,立马便了悟了。他也没去跟杨中元打招呼,只低头不言不语。
  他在等。
  可在坐的两位老板却都不理他,程维哲笑着同钱掌柜道:“老钱,吃早食了没?一起?”
  杨中元好久没吃余镇做的梅菜卤肉包,突然有点嘴馋,于是两个人早起便直接来铺子里吃。两份包子,两份肉末山药粥,再加两颗卤蛋,自家人吃,给的分量相当足。
  钱掌柜笑着摇头:“老板慢些吃,我先去前面忙了。”
  杨中元冲他笑笑,点头让他出去了。
  等钱掌柜走了,杨中元又继续安静喝粥,程维哲捧着上月的账本认真核对起来,见他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问他:“吃饱了吗?再给你取两个包子来?”
  杨中元犹豫一会儿,还是咬牙说:“算了,柳大夫说不能吃太饱,差不多了。”
  程维哲帮他倒了杯温水,等他吃完送到嘴边:“漱漱口。”
  杨中元接过杯子,慢悠悠喝了几口,这才抬起头,把目光放到杨诚身上。
  在进来这片刻功夫里,杨诚原本安慰自己不要慌的心已经有些动摇了。那种被人冷遇与漠视的感觉相当糟糕,尤其他确实心里有鬼,所以觉得越发难捱。
  直到杨中元抬头看他,他竟然觉得如释重负。
  “杨师傅,我想你已经很明白,我们为何找你进来了。”杨中元声音淡淡的,开口就是这么一句。
  他这句话明明没说什么,可杨诚竟觉得自己一阵心慌,双膝竟有些软了。他努力告诉自己大不了便被赶出去,没什么好怕的,最终咬牙道:“小的,不知。”
  杨中元一双漆黑的眼眸认真盯着他,便又开口道:“杨诚,锦绣园的老板分不清事,我们可不是,你糊弄糊弄他还行,糊弄我们可没这么简单。我跟程老板也从来都不亏待属下,就算你吃里扒外,我们也给你这十几天的工钱,你还是另谋高就吧。福满楼庙小,供不起你这尊大佛。”
  杨诚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更慌了,他忙说:“冤枉啊老板,真不是我透的底,真不是我。”
  程维哲拍拍杨中元的手,张口道:“我听说锦绣园要做鸿雁席?是也不是?”
  这事杨诚还真不知道,他除了在铺子里上工,一般都在家照顾爹爹,他早就跟关老板讲过,菜谱他还未到手,先缓缓等过几天再说。没想到他那么着急,这样早便把风声放了出来,这到底是坑锦绣园还是坑他呢?
  杨诚一下子泄了气,一屁股坐到地上,人都傻了。
  程维哲见他这样,估摸着也是被锦绣园的做法坑了,不由心里越发畅快,扭头见杨中元嘴角也带着笑,便知他不再纠结。
  感谢关老板,真是个好对手啊!
  杨诚只恍惚了一会儿便立马清醒过来,他突然有点后悔自己这一阵子的行为,想要努力挽回在福满楼的位置。
  “两位老板,就算锦绣园放出这个风声,也不一定就是我说的啊……说不定……”杨诚慢慢站起来,低着头辩解道。
  程维哲突然出声笑笑:“杨诚,不是谁都跟你一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前些个日子跟你说的话,都是实话。”
  他说罢,声音更低了一些,道:“我说只告诉你要做鸿雁席,便真的只告诉了你,这也是为何我们今日谁都不找,只单找你来的缘故。”
  杨诚好不容易支起膝盖来,听到他的话不由浑身一颤,他慢慢抬起头,目光沉沉的,仿佛无光的黑夜:“我,我是有苦衷的……我……”
  “别说了,我不想听。”他刚挑了个话头,却不料被杨中元厉声打断,“一个人,应当言而有信,应当堂堂正正,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借口。所以,你的借口我们不想听,也没兴趣知道。”
  他说罢,顿了顿:“一个背信弃义之人所说之言,听了脏耳朵,你走吧,不送。”
  杨诚准备了好一长串话在嘴边,可事到临头,人家却不让他说。他顿时觉得一阵憋屈,噎在嗓子里的那口气想吐吐不出来,憋得他脑袋痛。
  可人家不让他说,也这样强硬地让他赶紧走,杨诚已经明白自己要留在福满楼再无可能,只得慢慢站起身,冲他们两个鞠了一躬。
  然后,他便扭头往门口走去。
  “等等。”杨中元突然叫住了他。
  杨诚一双眼睛顿时亮起来,他扭头往两位老板看去,希望对方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却不想杨中元看着他的目光冷冷的,不喜不怒,一点多余的感情都没有,他只是平静道:“记得,走的时候找钱掌柜领了工钱,省得以后有人说我们欺压伙计。我们福满楼做不出这样的事,也不希望平白被人污蔑。”
  他这话已经说的相当不留情面,杨诚眼睛里的光亮瞬间暗灭,他叹了口气,终于低头走了出去了。
  等到院中再无其他声音,程维哲才牵起他的手,笑着问:“痛快点了吗?”
  杨中元点头,往他身边靠了靠,嘴角慢慢扬起:“恩,痛快多了。”
  程维哲笑着看他,眼睛里满满都是温情:“那就有劳杨老板再多等等,待会儿还有新厨子要来。”
  这一次,福满楼索性一次招了两个二厨,两位师傅的手艺各有特长,一个擅长冷碟,一个擅长白案,直接把余镇与赵凌风这部分的工作分担出去,也给菜谱多添了几种花样。
  八月末,处暑已过,夏日不再。
  杨中元已经三月有余,孩子落稳,终于让他不用再闲于家中,隔三差五便上铺子里看顾一二,程维哲终于有时间忙活茶叶的事情来。
  夏日最后一批茶眼看便要采了,程维哲几乎两三天便要去一趟衢沐县的茶园,看着茶农把最顶上的芽叶采摘回来。
  因为是顶叶,所以采摘极为仔细,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采茶,等过了日子,一个冬天都要养树,待来年开春再出新芽。
  韩世谦年纪大了,程维哲不好劳动师父来操心这个事情,还是自己一个人硬扛着,两头来回跑。
  结果大半月下来,杨中元倒是开始胖了,他却有些消瘦。
  周泉旭担心完杨中元,又开始惦记他,韩世谦只好让他跟着一起翻修家里的后院,省得操心个没完。
  既然要做茶,便要有自己的茶坊,索性杨家买的这块宅子占地极广,除了前院和后宅,还有下人们居住的后院与后边的大花园。
  不过他们家的下人不太多,主子也没多多少,程维哲跟杨中元仔细看过图纸,便把花园分出去一半,把后院的下人房也划了两栋进来,单拿来开个后门做茶坊。
  这事一直都是韩世谦在操持,两个月间一直没停,修好了库房炒屋,又给茶工新修了下人房,等着茶来了便招人进来做工。
  炒茶是个体力活,只靠程维哲一个人炒百十来斤茶,根本不可能。不过好歹茶坊刚刚建起来,这一年的夏采他们也没想着能直接挣大钱,程维哲还能一个人咬牙扛过来。
  杨中元肚子渐渐显怀,看他日渐忙碌起来,自己身体也稳当起来,便日日都去铺子里看着,倒也给程维哲减轻了些负担。
  就这样紧紧忙活大半月,九月初,福满楼的第一批新茶终于从衢沐县送到了衢州杨府。
  杨中元从铺子里回家,直接便去了茶坊。
  当看一捧一捧的新茶堆放在货架上,杨中元问着茶叶清香的气味,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与高兴。
  他们会越来越好的,他坚信在他们一家人努力之后,印着福满楼大字的茶饼会卖遍大梁大江南北,他们会成为最好的茶商。
  程维哲站在他身边,一起看着这小半屋子的茶,笑着说:“老孙跟老张采茶手艺相当好,这些茶炒连青紫笋,定都能出上品。”
  杨中元拉着他的手,靠在他身边笑:“恩,一定可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公子无忧与雪落~的地雷=v=

 

 

 

☆、第139章 首茶

  做茶是个辛苦活,尤其是炒青的时候,一般绿茶的炒青先用手直接下锅翻炒,等到烫手之后才换成茶扒,翻炒直至茶叶均匀散水,才出锅进行揉捻。红茶的炒青也叫红锅,跟绿茶不同,采用“摸一抖”的炒制手法,全程都要亲手来做,不用茶扒。
  连青紫笋跟一般的红茶也略微有些区别,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再锅炒,之后还要复揉、烘培、筛分挑拣最后才是复焙匀堆。
  这样精制的红茶,筛、抖、扇、拣、烘缺一不可,最后才能出上品。
  他们从衢沐县买的茶园,一共四亩衢红茶树,产出的鲜叶不过百十来斤,炒后出成茶,大抵只剩三四十斤的样子,程维哲一个人辛苦一些,连续忙了三四天天才全部锅炒完毕。之后的工序,就不用他一个人忙碌了,有韩世谦跟小厮在,速度到底快乐起来。
  整个锅炒过程里,韩世谦都没出手帮忙,想要做茶叶生意,就要自己亲自熟悉每一道工序,锅炒关于成茶的口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是程维哲连这个也学不好,那也不用谈什么做茶商了。
  无论以后他们是自己找炒茶师傅,还是直接教徒弟来做,那都是后话,如今还是要自己把口碑创出来,才能有后话不是?
  在茶坊的事情上,杨中元帮不上大忙,却在别的事情上动了心思。
  虽说沐泽湖沿岸盛产衢红,但连青紫笋毕竟是用顶叶做的好茶,光凭用叶,也算上等。价格自然要比产量低却对叶不太讲究的沙罗清茶要高一些,大抵一两在一两银到一两二银之间。福满楼一直都有卖茶,开到如今将近四月,除了刚开始用的沙罗清茶是用顶叶而做,价格比较贵,后来免费送的都只是普通的中叶,这个价格说不上太贵,却也不便宜,因此颇得食客口碑。
  刚开始的时候,福满楼茶叶种类并不是太多,也没有自己的茶园,只偶尔买了好茶回来韩世谦教给程维哲自己炒了,只算作每月的新茶在福满楼里给食客售卖,因为数量太少,基本上每次两三天便能卖完,不挣钱,也不赔钱。
  程维哲一手炒青尽得韩世谦真传,挑茶也很讲究,不是好茶从来不要,所以他们家的茶叶渐渐打开了口碑。
  就是数量太少,一直没有大批量售卖过。
  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想过从别家买成茶来卖,可是后来转念一想,将来他们总要做自己的口碑出来,用别人家的就不那么好了,还不如一点一滴,让大家有个好印象来得实在。
  程维哲努力做出了好茶,那杨中元便努力卖掉它。
  茶叶轻,如果不喝浓茶,一两能泡十来次水。如果是用煮的,那更好一些,碾碎煮汤,用得比冲泡还少。最便宜的大叶子茶,一两银子也不过六十几个铜子,普通人家也喝得起。
  贵的自然就是珍香馥烈的名茶,普通百姓虽然喝不起,却都能叫出名来。
  就像那御供千重雪、龙凤团圆和小荣华,就算富贵人家也都没得见过,大梁百姓也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茶在大梁的魅力。
  他们福满楼这第一步,要走得稳,走得巧。
  杨中元特地找隔壁褚氏布庄定了一批比较便宜的蓝印麻布,找了绣工几天赶制了一批带有福满楼印记的福兜出来。
  福兜很好做,巴掌大的方布四角往上一抓,用粗麻线四维一穿,勒紧打结便不会散。一两茶叶大抵就是掌心那么些一捧,杨中元先让人撑了布重,然后便把成茶满满放入福兜中。
  先不说他们这茶全部都是炒好揉捻后又挑了一次的,就说那包茶叶的福兜也挺好看,一两卖一两银子,可不比许多大茶商卖的贵,甚至还算便宜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