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皇商——燕赵公子

时间:2014-11-27 19:34:38  作者:燕赵公子

  杨中元想过,来他家吃饭的食客们大多家底还算殷实,九月秋收忙完了,各家都有余钱,买一两上等好茶回去也不算奢侈,应当能好卖一些。
  程维哲炒完茶,还未等休息,便又过来帮他们包茶,因为要赶着上架售卖,所以包括杨中元在内,一家子人都上手了。小厮们把茶叶用秤都称好包上整整齐齐的油纸,再给他们裹近福兜里系好绳子。福兜上福满楼三个大字十分醒目,第一个成品做出来,倒是真的好看。
  炒出的三十*斤成茶只有一半做了一两的福兜,剩下的有*斤要直接在福满楼售卖散茶,就是客人开席吃饭,直接让小二在旁边冲泡呈上。
  为了吸引更多食客上门来品尝美食,所以这部分的散茶卖得比福兜要便宜一些,一壶茶的分量比百姓自己冲泡要足,并且小山的煮茶手法相当漂亮,这样喝一次,不过一钱,配上福满楼的美食,倒也十分相宜。
  剩下十两,杨中元买了相当精致的青花釉里红茶罐,一罐里放上六两茶,盖上盖子,再用红封写上福满楼三个大字,专门用来送人使。褚氏布庄、悦安客栈、夏家、顾家几家相熟的食楼都要送,剩下的茶叶和茶罐就摆在福满楼门口,只要有人买四两茶,便送个茶罐给装上,送人也相当漂亮。
  这样一通商量下来,手里的福兜包完了,一家人也把这第一批的连青紫笋想了个清清楚楚。
  等到九月七,白露这一日,福满楼便又打了大招牌,说今日上最新的连青紫笋。今日过来只要点了连青紫笋的食客,每桌餐费都只收八成,相对于福满楼的价格来说,当日的这一壶连青紫笋算是白送的。
  为了怕忙不过来,周泉旭跟韩世谦都去了铺子里,周泉旭帮着小二们上菜收拾桌子,而韩世谦则领着另一个小二在雅间煮茶,他自然是不出手的,却刚好趁了今天再教个煮茶小二出来。
  而杨中元却和程维哲一起在前面忙活,程维哲几乎每桌都亲自过去讲了一番连青紫笋,而杨中元便在柜台里帮钱掌柜卖茶。
  一开始自然卖得并不是太好,福满楼的茶只有他们家的食客喝过,一般而言都会买,但许多只好茶的茶客却并不清楚,一个他们的量太少了,再一个,福满楼的名号还是不够响亮。
  程维哲一看刚开始售卖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便索性又把刚开业时用过的茶摊摆在门口,走过路过的,都可以吃上一碗尝尝。
  他们家的连青紫笋味道相当温和,茶汤红亮清透,香味纯正持久而味道醇浓尚甘,远远走近,都能闻到红茶特有的醇香。
  程维哲也不怕别人笑话,一边用漂亮的手法,一边大声吆喝:“上好的连青紫笋,今日售卖,白尝不要钱。”
  有那熟悉的茶客笑着喊他:“程老板,你也忒卖力气了。”
  程维哲笑着回答:“有一家老小要养,怎么能不卖力气。”
  这一来一往,到时让铺子里的气氛轻松不少,路过的行人也不由停下脚步,来尝尝这曾经的贡茶连青紫笋。
  虽说现在顾家也有兼供连青紫笋,但毕竟名号不如千重雪响亮了。如今的衢州,还是做崇岭雪芽的多一些。虽说雪芽的原产地在崇岭,但在沐泽湖一代也可生长,顾家就是靠着自己家独自培育出的崇岭雪芽茶树做出了千重雪,从而一举夺魁。
  因着崇岭雪芽名号响,所以大凡衢州茶商都开始做这个,连青紫笋不是没有,却并不多,质量也不上乘。
  等到路过的行人尝过福满楼的连青紫笋,有些许懂行的立马便觉出不同来,便问他:“老板,一两怎么卖?”
  程维哲便会笑着答:“一两银子一两茶,今日要是进了铺子来吃饭点了我们的连青紫笋,只要付八成饭钱便可,客官,要不要进来尝尝我家的手艺?”
  有的人被他说的心动,又看大厅里几乎没有空桌,便只好带了一两回家去吃。有的倒是有耐心,坐在大厅门口放的条凳上等桌。
  等位的客人也不是白等,还有简单的小食锅饼充饥,算是相当周到。
  这样一来,原本人就不少的福满楼便更是人头攒动。
  杨中元在前台那边记账拿茶都忙不过来,更不用说还要收银子算账的钱掌柜了。
  韩世谦领完了小二下楼,见这火爆场面也是一愣,赶紧撸了袖子跑到柜台后面,让杨中元坐下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忙了一天,竟然卖了将近六斤多茶叶,餐食的生意也比以往好,几乎每桌都要翻两次台,还有食客因为等的时间太长而中途离开。
  等到晚上过了饭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算账,才真正长舒了口气。
  这一段时间的辛苦,是一点都没白费。
  不过,也太辛苦了些,虽然今天情况特殊,也暴露出他们福满楼人手不足的弊端。钱掌柜不仅要买酒算饭钱,还要卖茶招待客人,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没喝。而柜台那一小片地方,也实在是转不开身。
  晚上回了房间,程维哲帮杨中元按摩后腰:“大厅跟二楼都缺小二,掌柜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得弄个专门的柜台售卖茶酒,家里的小厮也不够用,冬日里还好,等到春天开始采茶,那便忙不过来了。”
  杨中元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累了,但因为生意特别好,所以他精神还算不错,程维哲按摩的手法十分细致,他也没有睡着,认真听着他讲话。
  “可不是,要想茶楼食肆放到一起,我们还要再寻一个更大的铺子,可是现在福满楼我也相当喜欢,实在是不想放弃。”
  确实,这里是他们第一个开始奋斗的地方,从里到外满满都是一起努力的回忆,就算要另外再开分店,这里也不能卖掉。他们开的这第一家福满楼,不仅位置好,也给他们聚集了不少福气。
  “先再去招几个小二小厮吧,趁着冬日空闲,先把茶工教出来再说。”
  程维哲点点头:“好,你快睡吧,明日我自己去铺子里,你要老老实实在家休息。”
  杨中元看了他一眼,伸手摸了摸他又有些消瘦的脸:“恩,你也睡吧,我好多了。”
  相比于福满楼这边温馨愉快,锦绣园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那个所谓的鸿雁席不仅福满楼没有做,还弄了个新茶吸引了大部分游客的目光,锦绣园这次不仅没有福满楼的菜谱,甚是连大厨的手艺和构想都不太及得上。勉勉强强推出来的鸿雁席不仅没有延续百花宴的好势头,甚至让他们连平时的生意都没达到,大中午的时候竟然出现了空桌。
  锦绣园的掌柜进了后厢,抬眼便看到自家老板铁青的脸。
  “老板……那个杨诚……又来了……”掌柜虽然跟他是好朋友,此刻见他脸上满满都是戾气,不由也有些结巴。
  关锦仁沉着脸,低声道:“呵呵,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想要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公子无忧和胖纸的地雷~~
  对啦,这篇文大概会在月底或下月初完结~~很快就要写到帝京的部分了,你们想帝君了没~~?

 

 

 

☆、第140章 商会

  一直以来,福满楼虽然渐渐口碑响起来,却也只在餐食一道。大凡衢州百姓说起他们家,大半不太清楚的除外,其余也只会说一句“那家的菜色不错”。
  然而当他们开始卖连青紫笋,情况突然就变了。
  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规则,做饭食的大多都是一两家食楼开着,就算非常出名客人繁多,挣的钱也有顶数。
  但做茶却不一样。
  先不说衢州府一地,就算沙罗沿岸便有六郡八府,这要是把茶叶卖到大梁各地,那一年的利润就非常可观了。
  更何况,茶叶做得好,被选为斗茶的茶商,还能进京面圣。同样是做生意,却不是人人都能见得到皇帝帝君,人人都能担得上皇商这个金字招牌。
  福满楼一开始做茶,四面八方而来的视线便多了起来,程维哲跟杨中元早就跟下面人讲了,其他都不要管,认认真真做事便成。
  第一日忙碌之后,后面的茶叶一直卖的不错。喝茶不同吃饭,各家串个门,主人家总要拿好茶招待客人,这样一来二去,几日之后福满楼的名字算是彻底在衢州叫响起来。
  不仅酒茶卖得更好,就连食肆的饭食也好做多了,整个铺子里里外外都真正开始忙活起来,杨中元看下面人太辛苦了些,便又请了两个小二回来,还给他们加了工钱。
  这样,每天才能显得宽裕一些,不用所有人从早忙到晚。
  九月底的时候,福满楼这一批的连青紫笋已经卖到了底,三十多斤的茶叶短短二十来天便卖得精光,倒也真是相当厉害。
  杨中元把最后的几罐茶叶都收起来,打算年节的时候做礼送人,然后又余出一些散茶放在铺子里专门售卖给堂食的食客,这才算彻底忙完一整个月。
  铺子里的茶叶卖完,大家都松了口气,只是后续的茶叶跟不上,他们也觉得难办。
  晚上杨中元跟程维哲蹲在被窝里数钱,简直要笑得合不拢嘴。
  但是数完之后,杨中元又叹了口气:“再采茶恐怕要等来年三月,到时候四亩茶树也不过还是这三四十斤,实在是不太够卖。”
  程维哲帮他把笔墨纸砚放回桌上,又把床上放的小几取下放到榻上,这才躺倒他身边,伸手帮两人盖好被子。
  十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杨中元已经开始显怀,身前隆起的那个小小弧度时刻提醒父亲们,新的生命正在茁壮生长。
  程维哲伸手轻轻摸着他的肚子,突然,他觉得手心似乎被人打了一下,这是小东西不老实翻身呢。
  “这孩子倒是活泼,”程维哲见杨中元轻轻皱眉,变质孩子动的时候他也不太舒服,于是一双手抚摸的越发轻柔,慢慢安抚了杨中元的痛感,“小元,辛苦你了。”
  似乎被他摸得十分舒服,杨中元眉头渐渐松开,脸上也带着微红之色:“说什么呢,这是我儿子好不好。”
  程维哲帮他安抚了一会儿小家伙儿,又做身来帮他捏腿:“小元,我想趁着年节前再去一趟衢泽县,那边的大茶园虽然大多数都已经被买走,不过还有位置有点偏的没有主家。之前我跟师父瞧过,茶树没有孙家的精细,但根子不错,到时候请了老孙过去将养一年,或许能更好也说不定。”
  老孙的儿子虽然刚刚束发,但侍弄茶树的功夫都是他父亲亲手教的,从小学到大,比许多岁数大的茶农都厉害,张家的父子三个也是一把好手。程维哲跟杨中元早先定下茶园的时候就说过,以后别的地方也要他们看顾一二,到时候多干多少活,便多给多少工钱。
  就像今年的连青紫笋做得好卖得快,杨中元也让二毛多给了他们一家五两银子的赏银。不管怎么说,成茶好不好,嫩叶底子相当重要。
  “你想去便去,问我做什么?茶园才是正事,先把茶树养出来,那是最要紧的。”杨中元动动腿,“好了,你也累了一天,过来一块躺着吧。”
  程维哲又给他捏了几下,严严实实盖上被子,这才重新钻进被中,同他并肩躺在枕头上:“这不是担心你嘛,现在你走路也有些吃力,天天去铺子里盯着,我不太放心。”
  杨中元笑笑,拉过他的手:“没事,小天日日陪着我呢,他十一岁了,懂事得很。”
  徐小天这段时日的表现真是让人吃惊,早上早早起来先要跟着韩世谦做早课,做完早课便跟着两位叔叔去铺子里,到了也不废话,直接便去后厨上工。杨中元不忙的时候就在指导他,忙的时候就让他跟着其他大厨学,反正铺子里的小学徒都是那样,他不仅从来不拿架子,还比别人更用功些。
  等到中午忙完,他会跟着杨中元回家,下午午睡起了,又继续跟韩世谦做学问。
  这样一天忙碌下来,杨中元都觉怕小孩子累坏了,可他却越发精神,小小个人比以前窜了许多个头。
  程维哲知道徐小天懂事,却还是说:“旁人再精心,也比不得我自己看得见踏实。小元,我不在的时候,你千万要仔细些,我大概几天便回来,你可不能劳累着自己,现在你可不是一个人了。”
  杨中元捏了捏他的手,迭声道:“我知道了知道了,我多大个人了。”
  程维哲笑笑,搂过他两人一同进入梦乡。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程维哲要离开的头一天,许久未见的夏君然跟尚泽突然登门拜访。
  他们忙,夏家酒坊也很忙,所以近日来也就没多走动,只偶尔家里有了好东西,上对家送一送,聊表心意。
  交朋友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之间,感情才能深厚。
  因为第二日要出门,所以程维哲跟杨中元都没去铺子里,反而是韩世谦过去看顾。最近小山已经升为雅间的管事,上面的大小事情都要他操心,而楼下李树也被提拔为管事,专门跟着钱掌柜打理茶酒的买卖,一下子缺了两个人,煮茶小二便不够用了,韩世谦正好趁今天过去再教两个出来。
  他们并不求小二学成大家手法,态度却一定要认真端正,动作要标准利落,让客人看了舒心,茶水冲泡得宜便成。
  夏君然夫夫俩到的时候,杨中元正跟正跟程维哲一起给新出生的小宝宝缝平安被。
  他们两个都不会做缝补的事情,杨中元好歹比他强点,但也有余。可这平安被都是要由两位父亲亲手缝制,所以他们两个便趁着难得的空闲,赶紧先做一些。
  因为不熟悉,也根本不太会,他们进展实在有些慢。但两位父亲却还是很认真在穿针引线,就算针脚不太利落,总归密实一些得好,这样孩子生下盖在身上,也不会冷。
  平安被是用各家健康孩子小时候的旧衣所改,把几件小衣剪成小块碎布,然后一针一线拼成一床小小的被子,用来祝福孩子以后健康平安。
  夏家同他们关系很好,门口的门房自然心里有数,见他们来了,一面吩咐小厮进去通报,一面直接把俩人请了进来。
  等他们两个走进主楼,便看到他们两个坐在茶室里跟着手里的碎步斗争。
  夏君然一个没忍住,“噗”的笑出声来:“你们两个做的这是什么?难看死了。”
  程维哲脸一黑,纳闷地问:“有心思笑话我们,不知夏兄当初是如何做的?”
  说起这个,夏君然竟然一脸得意,他指了指身后的尚泽,仰着头说:“我有我们家泽泽,怎么地,泽泽那两床平安被做得漂亮着呢,回头给你们瞧瞧。”
  他说完,脸上那种“怎么样,羡慕我吧”的表情特别扎眼,倒是尚泽叹了口气,拉着他坐到茶席边上:“两位,日安。”
  他平时一贯沉默寡言,沉下脸来的样子也特别吓人,连夏君然都说家里大大小小的管事见了他黑脸都害怕,更何况是外人。
  可这样一个人,竟然能巧手做平安被,这反差简直让程维哲跟杨中元说不出话来。
  “尚大哥……你还真是……心灵手巧啊……”杨中元想了半天,才憋了这么一句出来。
  回应他的,便是尚泽僵硬的脸,跟夏君然放肆的大笑:“哈哈哈,我家的,自然心灵手巧,哈哈哈。”
  尚泽见他这样,更是无奈,一贯面无表情的脸上也柔和下来,却说:“好了,说正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